APP下载

场景时代网络直播的发展与规范

2018-01-26郑亚楠王国洋

传媒 2018年14期
关键词:网红受众用户

文/郑亚楠 王国洋

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场景内容的定性也不断发生变化。Web1.0阶段,大型门户网站作为信息平台的支撑,只是通过简单的图片加文字的方式与受众进行沟通,互动方式是单方面的,即单向线性传播,这种传播方式无法使受众在交互上产生共鸣。Web2.0阶段,博客、BBS、专业搜索引擎优化等相继出现,从最初的专业性泛化为所有用户皆可参与,开放、共享成为此阶段的显著特征,用户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参与感逐渐提高,信息分享日益便利。此阶段的一大特点是信息的聚合和人群的聚集。进入Web3.0阶段,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深度交融,信息传播方式和交互方式逐步改变。2014年,《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一书中讲到,未来场景时代有五个要素: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定位系统,描绘了一层生动真实可感的场景再现。Web3.0阶段,其实是贯彻了精准传播与准确定位的理念,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交互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2016年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各种直播方式呈现井喷式增长。依托于巨大的互联网资源,各类直播平台纷纷涌现。最开始出现的直播鼻祖六间房,起初还是一家Web2.0视频网站,作为一家新锐公司,其旨在帮助用户上传并发布视频,后逐步衍生为直播平台,与之同时还出现了YY网络直播平台。当然,最初的直播平台还没有现在这样让受众眼花缭乱,起初直播方式较为单调,一般都是在线聊天、唱歌。YY网络直播平台的横空出世,也为如今直播的火热奠定了基础。

众媒时代下的网红经济

与实体经济的发展以及运行形式不同,网红经济的出现让人感到意外,在变幻莫测又日益发达的大社会背景下,其成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衍生物。网红经济的发展日益迅猛,每年都会创造大量的经济收入,最典型的例子如张大奕。张大奕作为拥有527万新浪微博粉丝的著名网红,同时还兼着淘宝店铺主人的角色,在2017年11月11日,淘宝“双11”的活动中,短短一个小时,张大奕的店铺成交量就突破了1亿元。在短时间内就达到如此高的成交价,可见网红经济所具有的“吸金”能力是巨大的。与张大奕一样,还有一位网红不得不提,那就是雪梨,2017年3月23日,在微博网红电商平台的演讲中,雪梨首次向外界公布她的生意市场估价10亿元,同时讲到了她从0到1的蜕变故事。为何网红经济会带来如此巨大的商业利益呢,笔者对现阶段的网红进行了分类,对其“吸金”方式进行了总结。

已有一定知名度,在众媒时代趁热打铁。有些人其本身已经具备了较高的知名度,但是在众媒时代,不甘平庸,不愿被出现的越来越多的新兴面孔所压制,依靠线上线下的传播方式进行自我包装、宣传,这部分多涉及演艺圈、模特界、广告界等,基本上已经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再借助于微博和微信这类社交平台,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具有一定的“吸金”能力。

自媒体时代的“弄潮儿”。自媒体时代,各类新兴媒体层出不穷,纷纷占据高地繁衍生长。首先依托于自媒体强大的推广作用,可以瞬间吸引巨大的“流量”进入,同时,也可以借助于大众社交平台,形成特定的粉丝群体,这类群体既可以作为自己的“观光客”,又可以成为自己经济链中的生力军,既赚足了眼球,又盛满了衣钵。依靠特定领域的黏性定位,这一类基本上出现在时尚界、汽车界、美食界等垂直领域,而且一般还被作为特殊的意见领袖来对待,粉丝忠诚度较高,且大多具有一定的购买能力。

网红“培养皿”。受过一定的专业培养,在某个领域有一定的特长,并且在此领域有些许知名度,有一定的粉丝效应,有较多的追随者,即使是零经验者,经过一系列的包装加工,线上进行推广,也很容易成功。这一途径“造星”能力强大,依托于社交平台或直播平台上,千万粉丝一拥而入。流水线的加工,专业化的训练,已然成为现阶段最为火热的一类网红培养方式,“吸金”无数。

不同的“吸金”方式

依托于社交平台的“产业链模式”。网红,顾名思义,就是拥有大批粉丝的网络名人。网红恰恰可以利用这个巨大优势,充分发挥粉丝效应,同时借助于得天独厚的社交平台进行产品宣传。笔者发现,这种宣传方式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差值是非常可观的,譬如,在2017年“双11”全民购物狂欢中,众多网络红人纷纷出招,通过一直播、映客、淘宝直播等为自己的店铺或者产品卖力宣传,其宣传成本其实是很低的,但是换来的收入是非常可观的。

“流量”映射的关系营销。众媒时代中,有这样一个特定的公式,受众=流量=金钱,事实证明,在一定转化下确实如此。而如何把流量最大限度转化为金钱,成为互联网时代很多人钻研的问题。流量的数量一定程度体现了受众个体的身份表征,受众的黏性与忠诚度决定了流量值的高地所在。在众多自媒体中,如何脱颖而出,还在于如何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以品牌打造属性标签,构建身份认同,追求社群经济。

网红经济的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指的是某类事物一旦具备一定数量与规模的优势基础,同时,兼备一定的知名度,会在同级别中凸显出来,这种优势随着越来越多的积累会形成更大的效益溢出。意见领袖的出现加深了这一现象的发生,意见领袖在网络关系中、在不同的受众阶层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掌握一定的话语权,而且这个话语空间是呈上升趋势的。有一些受众急于摘掉自己的特定标签,而选择短时间的观望与等待,等到出现一定流量或者一定规模的关系网时,就会出现大规模的个体集合,建构自身的身份认同。

大环境下群体与个体的对话

泛娱乐化时代背景下,直播平台风生水起,现如今每天在线实时观看直播的人数,十分惊人。如此大规模的网络直播用户,与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及生活习惯、资本投入是分不开的。

感情寄托,争做“吃瓜群众”。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弊端。现在通信技术越来越发达,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被拉远了,甚至产生了深深的隔阂,许多人的感情得不到倾诉,网络直播平台的出现,使用户可以把感情寄托于此,不同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相应的网络直播平台。当然,也存在一部分用户面对纷杂而又无序的网络直播平台,无从选择,但有时突然爆出的消息让许多受众黏合在一起,成为围观的一员,而不知事实真相。但是这种情况下,往往受众对事实本身的内容是毫不关心的,只是一味地追求存在感。

“好奇心”与“虚荣心”。当下的网络直播平台,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网络直播平台打擦边球,其直播内容往往都是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但是这些不良内容,有时恰恰会激起一部分人的好奇心,使其进入直播间,但这些用户一般只是凑个热闹,喧嚣过后,便会转寻下一个“热点”。网络直播平台多是借着用户打赏盈利的,尤其是一些穿着暴露的女主播,挑逗前来观看的用户为其消费送礼物,而对于为其消费的用户,这些主播都是谄媚地喊出用户ID,从而让此直播间的其他用户听到看到,显得用户非常阔绰有面,而其他用户往往为了自己的虚荣心,纷纷消费送礼物。

回归本源,网络直播健康发展

平台重拳出击,行业趋于规范化。面对网络直播平台野蛮肆意生长的局面,网络监管部门有责任净化目前无序的直播环境,对于质量较低,内容偏俗的直播间要果断采取整改、封杀乃至永久关闭的措施,为了整个网络直播平台的良性发展,加大整治力度,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加强对网络直播平台直播人员的教育,提高其自身素质,让直播者自己意识到不可触碰法律红线,否则只会自取灭亡。

打造特色网络直播平台。网络直播平台的健康发展,得益于人自身的经营管理。网络直播平台是网络文化的一部分,其诞生的初衷是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不是成为网络垃圾,毒害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一代的心灵。因此,只有摒弃“低俗产生效益”的市场理念,坚持内容为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才会有市场、有出路、有未来,否则就是自断手臂,得不偿失。网络直播平台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必须坚持特色化,抵制同质化。在技术层面上,依托现阶段日益发达的科技,紧随移动互联的步伐,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到视听兼备,积极发挥网络直播平台良好的传播效应,共同努力将网络直播平台打造成企业经济营销的“新场地”,新闻报道的“第一战场”,普通受众的“话筒”与“代言人”,使网络直播平台变得更好,走得更远。

猜你喜欢

网红受众用户
不要上“网红”的当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网红滚滚
关注用户
«ВаНхУН»
How Long can Wanghong Survive?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关注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