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伏贴所致复发性接触性皮炎1例

2018-01-26刘小晓江夏彭科张敏

关键词:伏贴性皮炎红斑

刘小晓 ,江夏 ,彭科 ,张敏

(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610041;2.四川省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成都610500)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9岁,因“反复背部红斑伴瘙痒、灼痛4个月”于2016年10月来我科就诊。就诊前4个月患者于某中医诊所贴敷“三伏贴”于背部,使用后于贴敷部位出现境界清楚的水肿性红斑,未予诊治,红斑自行消退。3个月前患者于背部相同部位再次贴敷“三伏贴”,约3 h后于贴敷部位出现灼热、疼痛及瘙痒感,移除“三伏贴”后发现局限于接触部位的境界清楚的圆形水肿性红斑,其上密集针尖至黄豆大小水疱,疱壁紧张,疱液清亮,无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患者来我科门诊就诊,诊断“接触性皮炎”,予口服依巴斯汀(10 mg/次,1次/d)、盐酸左西替利嗪(5 mg/次,1次/晚)、复方甘草酸苷胶囊(2粒/次,3次/d)及外用卤米松乳膏(早晚各1次),用药后皮损完全消退,瘙痒、灼痛感消失,遗留色素沉着。其后3个月余,患者反复于背部贴敷部位出现水肿性红斑伴瘙痒、灼痛,多于药物减量或停用时复发,期间患者否认再次接触“三伏贴”。患者既往史无特殊,否认食物药物等过敏史。

图1 复发性接触性皮炎患者背部皮损

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特殊。皮肤科查体:背部可见多个对称分布的圆形褐色斑片,直径约3~4 cm,境界清楚,其上散在粟粒至蚕豆大小水肿性红斑,部分融合,无水疱、糜烂或渗液,见图1,无压痛。皮损组织病理示:部分表皮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小血管周围中等量淋巴细胞、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见图 2、3。

图2 复发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皮损组织病理图片(HE 染色×10)

图3 复发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皮损组织病理图片(HE染色×20)

结合患者皮肤接触史、皮损组织病理及治疗经过,诊断:复发性接触性皮炎。治疗同前。现患者仍在随访中,未再发红斑、水疱,皮损处遗留色素沉着。

2 讨论

三伏贴是传统中医疗法,采用麻黄、细辛、白芥子、甘遂、生姜等中药,选取特定穴位敷贴,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寒冷季节发病或加重的疾病。

根据患者接触史、皮损特点及皮损组织病理,接触性皮炎的诊断可以成立。已有文献报道三伏贴中白芥子[1]、甘遂[2]等所致接触性皮炎,但未见如本例复发性接触性皮炎的报道。本例患者首次贴敷三伏贴即出现水肿性红斑,后自行消退,再次贴敷后于接触部位反复发生红斑,推测该配方中某种药物可能既具有刺激性可诱发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亦可作为半抗原导致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生。但由于未能取得“三伏贴”且无法得知其所有配方,故未做皮肤斑贴试验。其复发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可能与其中某种药物代谢缓慢有关。

[1]Li J,Jin HZ.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caused by Chinese herbal medicine,white mustard seed[J].J Dermatol,2013,40:69-70.

[2]王晓萌,张理涛.中药三伏贴所致痒疹样接触性皮炎1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13(1):17-19.

猜你喜欢

伏贴性皮炎红斑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警惕诊疗问题生活化
野生木耳致植物日光性皮炎4例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木星的小红斑
你是否了解新生儿红斑
木星上的大红斑
一起聊聊三伏贴
中药三伏贴引起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