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车:打造精准扶贫的“高铁品质”
2018-01-25石涛
石涛
投入553.3万元帮扶重点产业开发工作,1196.2万元帮扶教育事业发展,1313.6万元帮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2002年算起,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车”)对口定点帮扶那坡县已经有16个年头了。截至目前,中国中车共为那坡县投入了3132.4525万元。
这是中国中车定点帮扶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那坡县投入的扶贫资金数据,也是中国中车在精准扶贫第一线的工作缩影。近年来,中国中车承接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甘谷县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靖西市、那坡县4个贫困县的定点帮扶任务。自2002年参与定点帮扶工作以来,中国中车从提高扶贫地基础设施水平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教育扶贫到文化扶贫,从改善民生到产业富民,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精准扶贫工作。
“高铁作为一张国家名片,高端、高质就是这张名片的核心基因。扶贫工作与建设高铁一样,同样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样需要做到精准不能有一丝含糊,同样需要用心用力。扶贫工作要做好,也要发扬中车集团长期以来的高铁品质精神,将这种精神用到扶贫工作中,在中车集团的扶贫工作中打上高铁品质这个深深的烙印。”中国中车董事长、党委书记刘化龙表示。
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产业化生产
中国中车充分发挥帮扶地区特有优势,以整村推进、产业化帮扶为重点,科学选定项目,建设了多处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产业化基地。
以在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的扶贫工作为例,麦积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总面积34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万亩。现辖17个镇、3个街道,379个行政村、35个社区,总人口63.59万,其中农村人口45.4万。麦积区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区),同时也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截至2016年底,该区尚有5.67万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为12.41%。
为有效解决当地群众增收难、致富难、运输难的问题,中国中车投入550万元全力扶持麦积区三大产业基地建设:花牛镇北山葡萄基地,城郊南山万亩花牛苹果基地,渭南镇王旗山苹果基地。同时,不断延伸和拓展帮扶工作,促进定点帮扶地区农业产业增长方式向效益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等多种生产方式逐渐转变,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在发展农业产业的同时,中国中车帮助当地延伸产业链条。在麦积区元龙镇井儿村和甘谷县磐安镇大庄投资185万元建成果品气调库21座,通过发展农产品预冷保鲜处理加工业,有效延长产品销售期和货柜期,提升市场销售价格,减少运输损失,使农民受益。同时,推进产业化经营,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将麦积区北山葡萄基地内520亩果园流转给天水康红葡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成了中车葡萄示范园,带动周边农户新栽酿酒葡萄2000亩。
除了为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中国中车还多方面提升贫困地区群众生活品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靖西市,截至2017年,中国中车共投入近2300万元在捐资助学、希望学校、大病救助、扶智教育等民生方面,实实在在解决贫困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充分发挥“中车购”平台优势,建立标本兼治的长效脱贫机制,让贫困地区的优质农产品进入中车集团近20万的消费群体中,以实际行动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
董事长、总经理带队下乡扶贫
地处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大石镇武家面村,从渭河谷底沿着宛若蛇行的盘山公路上升,需要半小时才能抵达,距离谷底的公路足有50层楼房那么高。在政府交通项目和中国中车的帮扶下,武家面村修通了连接村庄与外界的公路,将人背牲驮、路窄坡陡、晴通雨阻的交通困境留在了昨天。
中国中车董事长刘化龙曾多次带领中国中车的扶贫调研组到武家面村实地调研。曾经不通公路的武家面村,在交通项目和中车集团的帮扶下,目前已实现了路通心通。公路修通后,远处的客商终于可自行驱车进村收购,村里的漆器厂终于不再因为交通影响销路,村里的人和产品也能顺畅走出去。
2017年6月,刘化龙、魏岩再次走进定点扶贫的武家面村,看到道路通车给小山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刘化龙表示,中车集团希望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让每一分钱都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变短期的项目扶贫为可持续的长效扶贫、变“输血”为“造血”,这是中央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参与扶贫工作的本职所在。“我们就是用给人们修高铁的铺路精神来为贫困地区修致富路。”刘化龙说。
刘化龙表示,在天水地区,中国中车正探索产业扶贫和智力扶贫的新模式。在产业扶贫上,积极推进中国中车和天水市相关制造业对接,力争将天水优秀的制造企业导入中车产业链,为天水孵化和培育富有竞争力的能够长远发展的产业;在智力扶贫上,中国中车可利用自身的培训基地和专业需求,为天水培育富有竞争力的专业人才,适应未来的发展。此外,中国中车还将积极参与到天水市的城市建设和轨道交通建设中去。
今年8月28日,装载着8000套中车工装的大卡车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六峰镇的“扶贫车间”出发,交付中国中车。中国中车集团公司总经理、股份公司总裁孙永才,中国中车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魏岩等远道而来迎接这批工装的发运。
这是中国中车创新扶贫,开展“订单式扶贫”的举措。2018年6月14日,中国中车集团与甘谷县人民政府、甘谷县腾达实业有限公司签订工服采购专项扶贫三方协议,向腾达实业公司“扶贫车间”发出1.4万套工服的加工订单。目前这批订单正在紧张地加工和兑现中。
扶贫车间的开启和中车工装订单的到来,让当地贫困群众“不需要抛家舍业、远赴他乡”就能在家门口上班挣工资了,每人每月可以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
探索电商扶贫新路径
中国中车充分发挥“中车购”平台优势,探索电商扶贫新路径。“中车购”上线后,中国中车扶贫办及时协调“中车购”和定点地区扶贫办,尝试通过“中车购+特产”模式,让贫困地区的优质农产品进入中国中车员工消费群中,以实际行动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扩大中车影响力。
截至2017年7月,“中车购”平台交易总规模超过640亿元,合格供应商用户总数超过20000家,已成为轨道交通领域高端高品质的企业和产品供应链电子商务平台的领军者。而中车集团正是利用自身的电商优势,采用“中车购+特产”模式,让贫困地区的优质农产品进入中国中车近20万的消费群中,以实际行动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
“中车购”运营中心总经理贾鹏飞表示,“中车购+特产”模式核心是“赋能”,赋予贫困地区的群体获得信息和运用电子商务的能力,以此打破信息的壁垒,降低信息的不對称性,让贫困地区优质“资源变现”,让贫困地区享受电子商务发展的成果,通过电子商务的新杠杆来撬动精准脱贫的硬骨头,从而实现全面小康。最终,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贫困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