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硬”兼施多管齐下:东京综合治堵的道道

2018-01-25程宇航陈宁

老区建设 2018年17期
关键词:违章轨道交通交通

程宇航 陈宁

引子:路堵想起了“治堵”的“东京奇迹”

路堵已经成为我国大城市难治的城市病,然而日本首都东京却没有堵车,它是怎么做到的呢?下文便是东京综合治堵的门道。

东京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据2014年的数据,东京人口密度为6106人/平方公里,是北京(1311人/平方公里)的4.7倍;面积2190平方公里的东京,机动车保有量超过800万辆,而面积是东京7.5倍的北京(16410平方公里),机动车保有量只有500多万辆。而且,东京的交通基础条件也明显偏差:城市道路普遍不宽敞,单向双车道就算是“宽路”了,甚至成为“主干道”;基本上没有立交桥和高耸的“环线”,红绿灯密度相当大。然而,人多车多、道路和交通设施并不好的东京,其治理交通拥堵却取得出色成绩:1981年,东京市区的汽车平均时速只有8公里;而30多年后,在机动车保有量增加了2.05倍的情况下,汽车平均时速却提高了一倍多,达到17公里。这被世界各国赞誉为“东京奇迹”!

那么,“东京奇迹”是怎么做到的呢?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软硬”兼施,多管齐下。所谓“软硬”兼施,就是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一起抓;所谓“多管齐下”,就是方方面面同心协力,全社会综合治堵。

一、合理规划精心布局

在城市建设上,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东京就提出以分散、均衡、协调为目的的“多心理论”。在“多心理论”指导下,经过大约半个世纪的城市建设,分期分批在首都圈内建设了包括新宿、涩谷、池袋等七个副都心,使东京形成了一个多核心的开放式的城市布局。

东京把居民区和商业区规划为沿着辐射状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发展,并在轨道交通枢纽站形成城市副中心。七个副中心基本都位于环形铁路“山手线”和各种铁路放射线的交汇处,发挥了交通枢纽的聚集效应,有效缓解了市中心的人口、交通和环境压力,为东京治堵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大力发展轨道交通

1.将轨道交通列为东京的交通主体。

将轨道交通列为东京的交通主体是东京治堵的一个重要举措,并为此建立了世界上最为发达的轨道交通体系。它是一个由地面道路、地上高架路、市区地下铁道和市郊快速有轨电车相结合形成的立体交通网。高密度的轨道交通体系和健全的公共交通网络是东京治理交通拥堵最过硬的硬件。

据2015年的统计,东京都2小时通勤圈内轨道网总长度达2365公里,远远超过巴黎、纽约和伦敦。据统计,轨道交通每天运送旅客2000多万人次,以此出行的市民高达86%(远高于纽约的54%、巴黎的37%和伦敦的35%)。在早高峰期,乘坐轨道交通的更高达91%,而乘坐小汽车的只有6%。

2.站点星罗棋布,市民出行方便。

东京轨道交通有一大特点,就是站口星罗棋布,这就使得在东京市民能够很方便地找到车站。东京市民从住宅到最近车站的距离都很近,不到500米的占到61.9%,超过1公里的只有0.53%。

3.轨道交通换乘便利快捷。

东京的轨道交通不仅线路多,而且出口数量多,换乘便利快捷,99%的线路换乘均可在3分钟内完成,并且基本实现换乘的无缝连接。

4.打通支线,让“毛细血管”畅通。

在东京,不仅高度重视主干道的建设,而且十分重视打通支线。这些不断被改造的支线道路,与东京交通系统中的主动、静脉结合在一起,构成发达的“毛细血管”,为这座大都市交通的畅通提供保障。在东京,现有330多条经过改造的支线,大大缓解了东京的交通拥堵。

5.立体化道路交通体系总里程长达2.4万公里。

现在,东京已经拥有完善的立体化道路交通体系,主要由3条环状总长320公里的高速公路、10条国道和数百条普通公路以及1222座总长72公里的桥梁、112个总长37公里的隧道、735座总长42公里的步行天桥等等构成,总里程长达2.4万多公里。

三、“疏”字当头重罚治乱

东京的路面交通管理实施“疏”字当头,既不限购,也不限行,而是注重“疏导”,通过相关政策“迫使”市民尽量不用或少用私家车。

1.高昂的停车费让私家车望而却步。

日本通过征收高额税费以期达到小汽车的合理使用。除高额税费外,如果私人想购买汽车,必须先持有停车位合同。而东京的停车位价格高得吓人,月租金大致在2 4万日元之问。东京的停车费十分昂贵。市区路边白框内的停车费一个小时需300日元,而且仅限停一小时,逾时会被贴上一张1.5万日元的罚单。常见的自助式按时收费停车场费用大致每小时需600-1500日元不等。

2.重磅治理乱停车成效显著。

违章乱停车是造成道路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东京政府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从2006年开始,对违章停车的处罚由之前的可临时停车30分钟的“缓期执行”改为“立即执行”,普通轿车违章一次罚款1.5万日元(在当时约合i000元人民币)、扣2分(日本驾照满分6分)。重罚违章停车施行下来效果显著:停车场的使用率增加了21个百分点,主要干道的违章停车现象减少了81.5%,平均一小时的堵车距离缩短了40.5%,平均每5公里的行车所需时间减少了10.8%。

3.重罚违规驾驶。

日本每年机动车交通事故并不多,这与日本对违规驾驶实行重罚有着密切关系。在日本,对酒后驾驶、违规变线、违章停车和超速驾驶等情况的处罚非常严厉,罚款额由几千日元到几十万日元不等,违章者还可能被吊销驾照甚至面临牢狱之灾。

四、高度重视软件建设,发挥“人”的积极因素

在综合治堵的实践中,在高度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东京同样高度重视软件建设。

1.注重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交通效率。

在交通管理中,东京很重视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比如ITS的研究与应用。它包括三个先进体系:车辆信息与通信系统(VICS)、不停车收费(ETC)系統和先进道路支援系统(AHC)。

VICS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出行信息系统之一。它经由车辆导航系统向驾驶员实时提供最近的有用交通信息,包括交通堵塞或管制等道路交通信息等。VICS自1996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以来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可节约大约20%的时问、节省10%的汽油,每年可以减少214万吨C0:的排放量。

从2001年3月起,日本在全国实施大规模的ETC网络建设,至今已建立起世界最大规模的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在全国所有高速公路收费站点开通了ETC系统,总数超过2000个,用户数量达4000万辆。ETC车道的利用率已经达到86%。每辆车通过收费处可节省时间5-15秒,节约燃料达6%到12%,管理费用可以削减90%。

先进道路支援系统(AHC):包括安全驾驶的支援、交通管理的优化、道路管理的效率化、公共交通的支持、商用车的效率化和緊急车辆的运行支援等。

先进道路支援系统(AHC)与车辆信息与通讯系统(VICS)及不停车收费的(ETC)建设紧密相联,为智能交通系统整体的发展和推广应用、为安全而优化的交通环境的建立创造出了有利条件。

2.道路开挖慎之又慎。

道路施工会影响正常交通,东京政府对之慎之又慎。对地下埋设工程,政府会进行多方协调,反复论证,尽可能避免重复开挖。为确保交通畅通,防止给市民带来不便,道路开挖工程多在夜晚进行。

3.交通安全教育持之以恒。

现代化大城市的交通除了需要有先进的设施,还需要有良好驾车习惯的驾驶员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高素质公民。

日本人驾车很懂得礼让。驾驶员在驶入没有设置交通信号装置的路口时,会主动减速。礼让行人已经成为习惯。日本人良好的驾车习惯无疑对缓解道路拥堵状况起着重要作用。

市民也已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在交叉路口,红灯停绿灯行得到很好遵守,即使在深夜,在路上没有车辆来往的情况下,行人不见绿灯也不会穿过马路。

国民的自觉行动是保持城市交通良好秩序的基本条件,而这种自觉行动又是日本政府多年来孜孜不倦、努力不懈地对国民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结果。

制度化、组织化是日本交通安全教育的特点。不仅内阁中设有专门管理交通安全的机构,民问也有各种各样的公共团体从事交通安全教育。从儿童抓起,贯穿终身。

作者简介:程宇航,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宁,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汪琼

猜你喜欢

违章轨道交通交通
轨道交通TOD模式创新引领宁波城市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及电力技术探析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车祸的罪魁祸首就是违章
处理违章
图说交通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