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窝窝里蹦出个“小华西”

2018-01-25彭旭辉

老区建设 2018年17期
关键词:示范村村级贫困户

黄溪村地处国家级贫困县修水县马坳镇南部,距县城20公里,三面环水、一面朝山,属国家级贫困村。近年来,在修水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之下,在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和村两委的不懈努力之下,黄溪村来了个华丽变身,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先后榮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江西省美丽宜居村庄”“江西省AAA级旅游村”“九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九江市文明村镇”“九江市现代农业示范园”等殊荣,被当地人称为“小华西”。黄溪村的变化有目共睹,已是修水县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领头羊,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板村。深入分析黄溪村华丽变身经验与做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变化。

一、发展理念之变——由老套化、封闭化转变为先进化、创新化,“四有五化”创新引领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好的发展理念不仅能够管全局、管方向,还能管根本、管长远。近年来,黄溪村两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一条最适合该村发展的路径,充分结合实际情况以及长远发展考虑,该村打破了以往耕地、种田、能吃饱饭的传统发展老路子,提出了“五化”(农业产业化、土地园林化、耕作机械化、住房城镇化、农民工人化)奋斗目标和“四有”(家家有资产、户户有股份、人人有就业、年年有分红)发展理念,竭力将黄溪村打造成全省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村庄。有了发展理念,定了发展目标,黄溪村两委班子在书记徐万年的带领下,不提条件、不讲价钱,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修水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内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先后修建了一条长1.2公里、宽14米的进村公路,打通了与省道柯龙线的快速通道,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硬化组级公路9公里、中心村公路9公里、机耕道10公里,实现了组组、户户通水泥路;实施了全村人畜饮水工程,建成了全县首个村级自来水厂;建立了修水县第一个村级公墓区。

二、产业发展之变——由传统化、单一化转变为现代化、规模化,高效农业蓬勃发展

以前的黄溪村主要靠种田来增加收入,由于规模小、效益低、收入少,大部分的年轻壮劳力都外出务工。为彻底改变产业现状,该村因地制宜,立足当地资源禀赋与传统生产习惯,经过多方面论证,选准了蚕桑、茶叶、蔬菜、苗木作为主导产业来打造,构建千亩蚕桑、千亩茶园、千亩蔬菜、千亩苗木“四千”产业体系,找准了产业致富的“点”。同时,为扩大规模,发展连片产业,该村动员农户从自家“一亩三分地”中跳出来,推行“确权确股不确地”,全村耕地进行一次性流转,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并建成了“网格化”灌溉渠5000米,平整格田面积1600亩,改建田间机耕道16公里。为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步全面小康,黄溪村通过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大户+贫困户”的产业模式,带动贫困户叩开了致富的大门。目前,全村种植高产桑园800亩,养种蚕1500克,养丝茧1900张,年创收500万元;发展无公害大棚蔬菜200亩,建蔬菜大棚150个,年创收120万元;发展花卉苗木200亩,现有桂花、红叶石楠等十多个品种,年创收80万以上;发展景观茶园500亩,年创收60万元;新建有机葡萄基地60亩、高品质红柚30亩,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被国家授予“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同时,为留住壮年劳动力,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该村开设农家乐4家,引进资金上亿元,落户了黄溪二级水电站、100千瓦光伏电站、金樱子酒业等8家企业,安排剩余劳动力就业近800余人,村民获得长久、稳定、可持续的收入,“两不愁”全面实现。该村于2016年在修水县率先脱贫,57户贫困户196人实现稳定脱贫,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2730元提高到2017年的12000元。

三、乡村治理之变——由空虚化、无序化转变为法治化、民主化,民主法治深入人心

以前的黄溪是有名的上访村,且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村两委通过多次讨论,决定从源头上杜绝上访难题,全力破解过去信息公开不及时、重点内容不公开、敏感问题不涉及、流于形式、应付了事的“潜规则”的难题,实行“村民代表大会议事、支部决策、村委会执行”的村民自治机制,在中心村建设、土地流转、修路架桥等村级事务中,不再由几个村干部甚至村支书记一人说了算,而是通过村民代表表决,公开透明运行,赢得了村民支持。同时,黄溪村党支部将财务收支、项目建设、精准扶贫、发展党员等群众关注度较高的方面,每季度公开一次,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村民的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近五年黄溪村“一事一议”筹资200多万元,筹工筹劳1万余个,没有一例上访事件。此外,该村还成立了村便民服务中心、民事调解室、村警务室、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等办事活动机构,村民办事不出村就能及时得到代办、处理和解决,乡村文明不断进步,并被国家民政部、司法部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四、居住方式之变——由农村化、空心化转变为城镇化、集聚化,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黄溪人多地少、资源匮乏,针对这一现象,该村按照统规自建、分步实施、配套到位的思路,本着“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公共设施、凸显社区功能”的理念,紧紧围绕《全域修水发展总体规划》及中心村建设有关要求,将移民搬迁、危房改造、土地增减挂、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建房管理等有机结合,筹资1000万元新建了一个占地面积210亩的移民中心村安置点,接纳安置港口、程坊等九个乡镇的深山、库区移民和本村整组搬迁易地建房户509户,其中2016年贫困户新建房户16户,已全部入住,村民集中居住率将达到98%,500多栋连体式独立庭院整齐排列,休闲广场、路面硬化、安全饮水、宽带入户、健身器材、绿化亮化、文化中心、医务室、农贸市场等设施建设齐全,同时,建设了全县首个村级保障性住房居住点、大型的村级垃圾处理焚烧厂。“住在土坯房、做饭烟尘扬,晴天一身土、雨天踩泥浆”的历史一去不复返,现在的黄溪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别墅式楼房,红砖黛瓦,粉垣红楼,高墙头、深宅子,加上宽敞洁净的水泥路面,道路两旁、房子前后妖娆着各种姹紫嫣红的时令鲜花,处处洋溢着一派新农村的气息。村民方为国形象地说“虽然我个子小,但是在外面只要提到我是黄溪村的,我觉得自己就比别人高几公分。”

作者简介:彭旭辉,修水县政府办公室。

责任编辑:余忠阳

猜你喜欢

示范村村级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2022年山西将建设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陕西新评定20个旅游特色名镇34个乡村旅游示范村
上海完成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任务
10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数字化”
村级财务报账的规范化管理对策研究
浅谈村级经济管理模式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东辽联社成功收回村级欠款近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