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校本课程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路径
2018-01-25刘菊华
刘菊华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人类文明史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绵延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滋养。在现阶段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的影响作用越来越突出,传统文化奠定了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方针有了进一步确定,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保障与行动指南,对传统文化教育有效途径的落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青少年的诸多教育资源中,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应当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断提升其认知水平。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中,语文校本课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其指导思想就是按照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基本精神,根据学校自身性质、特征、条件,在对资源进行高效利用的同时,深入开展资源开发工作。
在语文校本课程中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让整个课程的开展更具深度,而且对于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深邃内涵有着重要帮助。基于此,本文就语文校本课程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路径进行研究与分析,希望可以为语文校本课程的更好拓展提供借鉴。
一、语文校本课程是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
围绕语文校本课程开展传统文化拓展,能够让学生的文化底蕴不断提升,为学生创设文化氛围浓厚的学习环境,熏陶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语文校本课程是中华传统文化开展的重要载体,具体体现在:
第一,语文校本课程的专题性能使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加全面。在国家课程中,利用学科内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很难对传统文化有全面、系统的认识,语文校本课程的设置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我们可以在语文校本课程中设置传统文化的专题知识,让学生更加系统地传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培养他们优秀的价值品质,为他们的成长奠基。
第二,在语文校本课程的诸多特点中,最为突出的当属其活动性与实践性。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如果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仅仅停留于表面认识,学生难以真正体会其中魅力,必须通过对其内在挖掘让学生感受其中奥妙,体会其中深意。因此,实践、体验与体悟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校本课程活动性这一特征,为学生提供了平台,使其能够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华内化为传统文化精神,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起到指导作用。
第三,语文校本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校本课程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内容迎合了学生好奇的心理,促使他们将“要我学”真正转变为“我要学”。在此基础上,教师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对语文校本课程内容进行高效组织,使语文校本课程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与评价性。通过语文校本课程寓教于乐、启智于趣的活动形式,学生能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并积极参与进来,自发、自主地融入传统文化学习中,提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
二、语文校本课程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价值取向、社会风俗、审美情趣、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以及德行素养等都具有本民族特色。在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部分内容与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相契合,教育工作者可以此作为切入点,从课程内容设置、德育活动等多个方面,对教育资源开展全面整合,使学校教育具有自身特色,使学校语文校本课程体系具有自身特征。在特色教育活动中,以传统文化为中心,能够为学生文化修养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健全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具体实现路径有:
第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建设儒雅文明的校园文化,将这种文化融入语文校本课程的主要活动中。例如以儒家文化为指导,借鉴《周礼》《仪礼》等重新布置校园环境,组织日常性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耳濡目染中华传统文化的气质,在仪式感中养成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上配合语文课程,学生可以内外兼修,使个人能力得到提升。还可以立足学校的办学实际,挖掘学校的文化土壤,基于此设计校本文化课程,有助于学校进一步提升文化底蕴。例如依山傍水的校园可以围绕山水古迹开展调研活动,了解一方水土的文化历史,开展文化传承活动;在市区的学校可以到博物馆寻找城市的文化足迹,以此与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建立联系,并在具体的校本活动中加以实践、研讨、宣传、弘扬。
第二,根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目标设计语文校本课程教学目标。许多学校的语文校本课程内容分散,仅仅围绕学生一时的兴趣或社会热点话题进行。传统文化语文校本课程肩负重大的历史责任,必须有宏观的教学目标和可落实的教学计划。例如专攻书法方面的语文校本课程,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书法史,参观传统书法展,走访碑林、题壁等古迹,学习著名书法家的诗作、了解其事迹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单一的技能训练丰富起来,让分散的文化系统起来,在有效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教学目标要与培养方向相一致,教学计划要与学生能力、成长规律相匹配,如此才能将传统文化教育落实在语文校本课程中。
第三,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开展教学。教师的个人素养提升也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语文校本课程,吸引学校教师自觉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让教师自觉涉猎传统文化教育思想,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这样既有利于学校的教学教研,又能让学生与教師共同进步,教学相长。教师掌握了传统文化教育思想,并在语文校本课程中加以实践,如尝试多种识字、写字教学方法,多种背诵、朗读方法等,可以让教学更有活力,让学生学习的途径更加丰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与智慧的结晶,我们应当给予高度关注,在对其进行传承的同时,不断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通过语文校本课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对当前教育的现状进行改观。在语文校本课程中融合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让课程的体系性更强,让课程开展的意义更加深远,让课程更具深度。教师需要对语文校本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予以深刻认识,让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心灵的启迪、精神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