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蒹葭》意境解读
2018-01-25赵春晓
赵春晓
中国古代诗歌历史悠久、数量繁多,追溯诗歌的源头,我们可以发现《诗经》的身影。《诗经·蒹葭》是古典诗歌中的名作,统编本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选入的课文就包含此篇。本文试以这首诗为例,从四个方面解析诗歌表现的意境,这对探究诗歌的美学特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解读古代其他诗词也有一定的借鉴。
一、“意境”一词解析
中国古代诗歌一向力求创设境界,《诗格》把意境、物境以及情境并称为“三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意境的三种境界进行了总结。《诗经》作为古典诗歌的源头,非常讲究意境的创设,《诗经》采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但大多都是简单的类比,将景和情融合在一起。《蒹葭》的语言非常简洁,但用简单的词呈现了一幅唯美的画面,比如里面深秋的清晨,重重浓雾,给人如诗如画的感觉,就像一幅水墨画。这里面的芦苇、清霜、白露给人创设出了一种孤寂、清冷、迷离的气氛,形成了特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悲秋”文学情结,所以被称之为“千古伤心之祖”。在秋色的映衬下,孤独、惆怅、寂寞之情漫溢在诗篇,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增添了无奈、执着的情感。随着诗歌形式不断增多,诗歌理论也逐渐丰富和成熟,诗人们更为重视情景交融,重视意境的创设。到唐宋时期,意境理论逐渐发展成为诗词理论的核心。
二、《诗经·蒹葭》意境的呈现
1.悲情之美
中国人历来钟爱皆大欢喜的结局,所以中国的悲剧往往呈现得不够悲壮,这与西方的悲剧有着显著的区别。因此,在很多评论家眼里,中国是没有悲剧的。但是,中国古典诗歌却表现出浓厚的悲剧色彩,这是古代文人悲剧心态的体现,所以悲情之美也成为诗词美学形态之一。从最早的《诗经》所表现出来的“哀而不伤”发展到唐诗宋词中的典型悲剧,虽然中国的悲剧没有表现出西方悲剧中的惊心动魄,但更强调的是心灵悲剧,表现出了文人们的悲剧意识。《诗经·蒹葭》所表达的是一种含蓄的悲情美,这种美就是藏在人们心底的“蒹葭之情”。也就是说,人间的各种悲剧都能够体现在《蒹葭》中,这虽然是一种无言的忧伤,却将人们普遍性的伤痛都囊括进去了。再来看故事的结局,“伊人”可见但不可现的结果本身就是一个悲剧性的故事,如果再对具体情节进行品味,更能感受到其中悲情,那种等到最后寻而不得的感觉是十分凄凉的,所以《蒹葭》才被称为“千古悲秋”之作。在作品中,诗人将秋色独有的特征表现出来了,通过反复着墨描绘,渲染寂寞悲凉的氛围,这是一种典型的“悲秋”的体现,影响了中国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因为在众多文人眼中,尤其是多情人的眼中,秋天带有肃杀气氛,所以才会给人凄美而又感伤的感觉。在秋天的拂晓,秋风瑟瑟,芦花泛白,秋水清澈明亮,水上呈现烟波万状的景象。无论是山重重,还是水重重,都难以阻挡意重重。“伊人”虽然在水一方,但追寻不到。似乎就要成功了,最终还是镜花水月。这种飘忽不定的景象留给读者的是非常丰富的想象,“伊人”的美看似跃然纸上,但其实藏在心中。
2.朦胧之美
西方诗歌在表达情感的时候基本上是直抒胸臆,中国的诗歌则更多的是追求一种朦胧美,即含蓄而有韵味。《诗经·蒹葭》一文留给了我们极大的“空白”,同时也留给了我们非常大的想象空间。读者在欣赏这篇诗作时,常解读为男主人公为了爱情而不畏艰难险阻,表现出百折不挠的精神。但这只是读者的想象,真正的主人公究竟是怎么样的,男主人公的内心活动是什么?主人公思慕的“伊人”到底是誰?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显得很神秘。主人公苦苦期盼的人在水的另一边,空间距离的存在让诗歌给人雾里看花的感觉,所谓的“伊人”到底是眼睛看到的,还是心里想象的?最后,追寻的结果到底是怎么样的,是感动了“伊人”抱得美人归,还是即使寻找了千百遍也无功而返?是继续寻找,还是不再痴心妄想?这种不清晰甚至不确定,是一种朦胧美。“诗歌之美主要是给人一头雾水”,这句话并不完全是调侃之语,因为无论是中国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都把朦胧作为诗歌的要旨。
3.距离之美
泰戈尔曾经说过,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其实,细细品味《诗经·蒹葭》,它同样给我们营造了这样一种意境,这就是距离产生的美:你明明就站在那里,但我永远找不到你。人们审美的基础就是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而美是需要一定的距离才能体现出来的,只有审美主体在一定的距离之外去欣赏事物,才能够感受到事物的美。《诗经·蒹葭》中的男主人公和伊人之间因为时间与空间的构建而呈现了一种距离美,也使得诗歌表现得神秘莫测。“伊人”明明是“在水一方”,但怎么都追寻不到。看似看得到,却找不到,正是因为这种飘忽不定的感觉留给了人们太多想象,这种美就是空间距离所带来的。除了《蒹葭》之外,还有很多诗歌也表达了这种距离之美。比如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除了空间距离之外,时间距离也能够使诗歌的情感和形象之美凸显出来。在《诗经·蒹葭》中,用“苍苍”“凄凄”“采采”等词语,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用以描写芦苇的颜色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给读者以时间流逝的感觉,展现了男主人公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地,相思之情都是不变的,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因为时间距离的存在使得诗歌呈现出了开阔、丰盈的画面。纵观中国古代诗歌,描写时间距离之美的诗句还有很多,比如“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等。正是因为时间距离的存在,增加了诗歌的美感。
三、结语
《诗经·蒹葭》表达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失望、惆怅之情,很容易拨动读者的心弦,引起读者的共鸣。《蒹葭》对景物的描写颇见功力,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创设意境的典范。《诗经·蒹葭》体现的意境也成为后人创作诗歌的重要追求。《诗经·蒹葭》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永恒的艺术魅力,通过对其意境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特质,这对解读其他诗歌提供了很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