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归因:深刻透彻的有效说理实现途径

2018-01-25钟斌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8年5期
关键词:归因学校

钟斌

当前议论文写作中存在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多数学生议论分析流于肤浅表面,无法揭示问题和矛盾发生的深刻原因,无法对现象的产生作透彻的剖析,导致议论简单机械、泛泛而谈,使文章丧失了说服力和启迪意义。在这个多元时代,任何一种现象的存在,任何一个问题的产生,背后可能都有复杂的原因。存在即合理,合理即合乎理性。理性本身包含着复杂的内外因。在当前议论文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多学生只停留在一个层面或者采用正反对比两个维度进行论证,这种单一维度或者二元对立维度往往无法解释产生问题的原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只能流于蜻蜓点水的表层分析,难于进入深刻透彻的说理层面。多维度归因则可以解决这一困境,将说理引向深入,找到根本的甚至深层次的因素,从而圆满完成说理的任务。深刻透彻的有效说理前提是事件引发争议或者矛盾产生的原因不止一个,而是多种原因综合产生的。在议论文写作中,我们可以按照主次进行排列,选择重要的几点进行分析阐释,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有效说理:基于说理的真实思辨

不少学生写文章,写“为什么”这个层面,原因往往就一个,没有逐层深入抽丝剥茧。实际情况是:我们做一件事情,它背后的理由往往有多个,问题的有效解决必须考虑表层原因和根本原因。

关于多维归因,不妨从地域文化、心理认知、个体和社会功用影响、物质和精神价值取向、当下和未来的发展、对象的动机等方面择其要义,加以分析。学习掌握多维说理的方法,其本质是思辨、周密、透彻地说理。

比如某校推行“无声食堂”引发争议,我以此事为背景材料布置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多数学生论述的理由只有一个:认为“无声食堂”的推行只是文明礼仪的单方面需要。其实,倡导“无声食堂”的理由和意义远不止一个,反对的理由也不止一条。不能持简单的一元论,这是多维度说理的起码要求。

行文前不妨先梳理一下“无声食堂”引发的共识或争议。

引发的共识可能有这些:倡导文明用餐出发点无可厚非;执行方式是倡议不是强制,没有一刀切和强制执行;安静用餐的方式有利于身心健康;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抓小抓实,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无须说三道四。

可能引发的争议有:打手势代替正常必要的语言交流是否矫枉过正?在食堂不说话是否符合人性化管理?是否违背学生天性?倡议措施能否有效落实?是否有可行性?是否会沦为形象工程?什么是文明用餐?整齐有序是否就是文明?提倡与强制的关系容易被权力者有意或无意地混淆。

理解了以上几个维度,就可以选择要点具体分析,实现多维说理的目标,说理就充分透彻了。

又如某校2017届高考模拟试题中关于学校公布校门口乱停车的家长和学生姓名以期根治校门口交通秩序事件引发的争议,有一学生在论述中包含以下几点:为什么要“小题大做”?“学校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行为无形中给城市其他区域造成了更大的压力”,“拓宽道路与增加停车位”有那么簡单吗?行文暴露出该生思维不足:解决问题如何先治标后治本,学校措施有哪些利弊?做法的合理性有哪些?不合理性有哪些?貌似正确其实不然的有哪些?要逐层具体分析,不能简单粗暴一概而论。有人点赞有人拍砖,争议性话题需要我们发现其争议点,比如:“公示”的方式是否涉及侵犯学生的隐私?这种举措长远效果如何?

正方从材料提供的信息分析:其一,学校门口是学生进出的要道,理应严禁停车,私家车家长乱停车占道严重影响了正常交通秩序,有过错在先;其二,学校采取了多种温和办法,但家长们不配合,没有起到震慑效果,与交警合作是依法办事;其三,拍照和抄牌是正常执法,是依法操作。

反方从材料提供的信息分析:其一,将家长和学生姓名公示,这种方式涉嫌侵犯公民隐私,是否合情合法?其二,学校不是交通执法部门,可以采用温和理性的富有人文关怀的劝导措施;其三,与学生及班级评优评先等挂钩,符合哪条规定?其四,问题解决了吗?到底是看结果还是看方法?家长校外门口乱停车问题本与班级评优评先不相关,即使后来停车乱象有所改善,但手段有待商榷,效果的持久性也值得怀疑。

其中,有几个维度值得我们分析:“人情与法规”“教育与发展”“管理意识”“权力边界”“目的与手段”“权宜之计和根本解决”等。

校门口堵车问题,不仅有部分学生家长素质较差的因素,还有来自社会层面的因素,即制度规划和保障的不合理因素:第一,当初城市的规划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第二,现在道路维修过程中,规划保障的力度没有跟上去。

这个归因还影响了行文中的“怎么办”。多维归因分析以后,我们还要开药方,解决这个问题。心理层面的问题,要从心理疏导方面去解决;制度层面的缺陷,要通过完善制度去解决。

二、多维归因:基于说理的深刻透彻

复杂叙事体新材料,是指材料包含两个以上人物主体和两个以上故事情景的材料作文。比如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I卷,材料蕴含了多个角度。一是小陈的角度,她“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引发大家对亲情伦理和法律的争论;二是小陈父亲,他“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引发了大家对生活中的不良举止产生的“规则”意识或“公共素养”的思考;三是警察,“警察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引发大家对“以案释法”和“保护隐私”的争论;四是评论者,“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引导我们思考网友们如何理性、公正、客观地发表观点。作者写作角度不同,立意也就不同。

复杂叙事体新材料说理,主要体现在归因方面,即多维归因分析。

比如一个孩子选择读哪所大学或者高中,可能不仅仅考虑一个原因,考生和家长需要经过多方权衡,反复比较,要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经过无数次日日夜夜家庭会议反复讨论,方能作出最后选择。其过程中可能要考虑孩子未来就业问题,兴趣和专长问题,城市文化和交通问题,学业规划问题,甚至要考虑食堂和住宿等生活问题,还必须考虑到自己的分数和录取概率问题。除此之外,招生老师动员效果等也会影响实际志愿填报,最后的选择往往是综合考虑的结果。

三、策略实施:发掘现象背后的复杂本质

具体写作教学中,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对议论对象的本质进行多维定性

比如对争议焦点的功用和影响进行定性分析。

以2017年4月福建省质检卷作文题为例:

不同的交往,会形成不同的“共同记忆”。角色不同,“共同记忆”的意义便不相同。例如:

【张爸爸】共同记忆是亲情的纽带。再忙,我都要多花些时间陪孩子,见证孩子的成长。

【沈老师】共同记忆是精神的家园。我要做一名谦谦有爱、修己达人的园丁。

【吴市长】共同记忆是城市的根和魂。我们需要高楼大厦,我们更需要文化底蕴。

要求考生对某一个“共同记忆”写一篇文章。

如果考生选择“共同记忆是城市的根和魂。我们需要高楼大厦,我们更需要文化底蕴”这个角度,就必须对城市的文化底蕴进行多维定性:

定性(1):城市的文化底蕴是城市的地域特色。诗人北岛说,精关的城市文化主题词是城市灵魂的诗意表达,凸显城市品位、品格,有利于提升城市品牌形象。

定性(2):城市的文化底蕴是城市的历史传承。一座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一草一木、一屋一椽,无不带着历史文化的印记。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其悠远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城市发展的特色优势和灵魂所在。

定性(3):城市的文化底蕴是城市的人文积淀.比如文化遗址、文章典籍、地方戏剧、方言、历史人物、历史传说、民俗等。

定性(4):城市的文化底蕴是城市的审美追求。或许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扩展,建筑语言也创造性地寻求艺术的“新感觉”。

2.对议论对象的身份和动机进行多维分析

许多问题之所以引起争议,是因为人们的身份和动机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截然不同。

以2016年4月福建省质检卷作文题为例,谈谈如何结合事件多方的人物的身份和动机进行多维说理:

某校有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教学楼,从这里走出去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不乏知名学者、作家、主持人。如今,这座矮小、简陋、老旧的教学楼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现代化的发展需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学校想保留,但有人认为学校用地有限,修缮、养护还要花钱,建议着眼发展,将其拆除。为此,学校很犹豫。不少师生和校友表示非常关注,曾在此楼就读过的某知名作家还专程赶回母校拍照留念,并积极争取留住它。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该校校长、该知名作家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关于教学楼拆与不拆的问题,不同身份的当事人考虑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主管领导主要考虑财政的承受力、教学秩序的稳定、拆建工作的安全和学校的规划发展。校长必须综合考虑领导、校友、学生、家长的看法,况且他是事件的责任方,需要特别慎重并作出决定,还要协调各方观点。老校友则多考虑自己的青春记忆、情感承载和文化认同。在校生更多考虑今后学习生活的便捷、舒适、快乐。家长多希望拆建后能改善办学条件,使学校办学条件更现代、更优越。老师希望拆建有利于学校发展、提高文化品位、校园更加温馨。不排除部分媒体、公知、学者借“拆楼”一事批判当下学校传统精神的失落。

因此,最理性的观点应该是考虑程序的正当和回应非正当利益诉求,力求减少分歧,形成共识以避免冲突。努力做到师生的利益均得到保障,学校的发展得到延续,校友的感情得到尊重,精美的艺术妥善保存,珍贵的历史得到传承,决策的程序必须公正合法,各方的诉求必须得到回应。唯其如此,才能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消除分歧,避免舆情事件和对抗冲突。

3.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多维分析

我们可以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多维说理分析,以2017年厦门市质检卷作文题为例:

小卢的妈妈学会了微信,成了女儿的微信好友。结果没过多久,小卢诉苦说:“微信聊天时,我妈总发一些中老年表情包,又说我发的表情莫名其妙。同学聚餐时,我在朋友圈发了张关食照,我妈说这菜太油了不健康;男同学送我一束花,我妈说先找到工作,恋爱可以放放……我感觉背后时刻有双眼睛。”后来小卢将她妈妈设为分组可见,妈妈发觉后很委屈。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小卢跟母亲为什么会有冲突?背后可能不止一个原因:

第一,有认知方面的差异。他们对虚拟网络朋友圈点评的理解不一样,母亲认为是必要的关心,女儿认为是非正常的监控,这是对朋友圈性质的认知方面的差异。

第二,有心理层面的因素。女儿无法接受母亲这种无微不至的关心,母亲也无法接受女儿不听劝阻,不在乎自己好心的建议。一个没有学会倾听长辈的教诲,一个没有学会考虑他人的心理感受。这既有双方心理层面的原因,也有交际方面经验不足的因素。

第三,有代沟因素,属于文化层面的原因。关于年轻一代和年长一代在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对立和冲突,即所谓代沟问题。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张闳认为:“现在文化的强势群体是45岁以上人群,这部分人中的大多数已经和这个网络时代比较脱节了。这不是年龄鸿沟的问题,从本质上说,他们和年轻一代已经不在同一个对话平台,这对社会文化的生成和傳承是相当不利的。所谓的年龄鸿沟、网络代沟,不过是文化脱节的代名词。”

第四,还有时代的原因。双方在微信的交流方面,都有一些非理性不正确的行为。以“微信”为代表的虚拟网络平台,和传统的面对面或者书信交流本质不同。微信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公共平台,矛盾的双方未必都适应这种新的交流方式。

提倡多维度的分析,理论依据是矛盾的产生有可能是心理层面的原因,有可能是历史方面、文化层面的原因,也可能是制度保障的原因。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在《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一文中对高考作文的写法提到了两条总纲性的建议:“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其中“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是议论文写作说理的新提法,对广大考生来说是全新的要求,而且难度很大。用“多维度的比较”增强作文的深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摆脱个人、环境、利益、情感、情绪的束缚,让自己的思维更全面、更客观、更公正。这是议论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意义,也有助于公民美德的培育。

猜你喜欢

归因学校
只有我一个人在学校是这样吗
神奇的归因工具
班主任引导高三学生考后积极归因的探索
虐待对儿童归因风格的影响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把成功归因于自己 把失败怪罪给别人?
学校推介
上学校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