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三亚崖城古民居建筑色彩语言艺术的表现价值

2018-01-25刘鹰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艺术特色语言艺术作用

刘鹰

摘 要:我国古代的建设,大多色彩比较艳丽,且色彩的应用源远流长。在建筑建设中使用色彩能够提升建筑的美感,增加建筑自身的艺术气息,是古代建筑文化的主要表现。三亚崖城古民居建筑主要以淡雅为主,重视与自然的色彩对比,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古民居建筑色彩的作用,同时阐述了三亚崖城古民居建筑色彩语言艺术特色,最后总结了全文。

关键词:三亚崖城;古民居建筑;色彩特色;语言艺术;作用;艺术特色

我国古代建筑中,色彩的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时代发展的重要产物。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在建设各类建筑时,会在建筑中加入一些色彩,作为装饰建筑的构件,以此增加建筑的美感,提升建筑的欣赏价值。古建筑色彩是我国建筑文化的象征。

三亚崖城的民居古建筑建造颜色均使用的是原色,例如,外墙是粉白颜色,同白色砖面相互融合,瓦片的颜色也以原色为主,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屋顶的下檐位置采用的是青绿色,柱子采用的是朱红色,梁上、廊坊的装饰采用的是以黑色为主。独具一格的搭配模式,赋予了建筑稳重、成熟、凝重的风格。最为重要的是三亚崖城的民居古建筑挣脱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在建筑上大胆创新,将民族文化和时代特色融入其中,成为当地旅游业的重点景点之一,也是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的产物。

一、中国古建筑色彩的发展概述

中國的建筑色彩文化最早发源于先秦时期,历经了多个朝代的演变、发展,在清朝时期建筑色彩才逐渐走向成熟。在发展初期,建筑色彩表达的含义也比较简单,例如:灰色代表平淡,白色代表纯洁,黄色代表明朗,绿色代表安宁,蓝色代表冷静,红色代表热烈。

随着身份阶级的产生,建筑色彩被赋予阶级内容,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主要表现在建筑的等级和色彩上,例如,殷商时期,宫殿的建造柱子为红色、墙面为白色,宫殿内的大堂色彩比较斑斓,且会用绣制品装饰,给人以富丽堂皇、高贵的视觉感受。

周朝时期,对颜色进行了规定,青色、红色、黄色、黑色、白色为主要颜色,宫殿的柱子、墙面、台阶多为红色,象征着统治者的身份,也是统治者统治欲望的直接体现。

通过分析战国时期的一些文物能够得知,战国时期在颜色应用中按照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划分,在建筑上应用红色、黄色、黑色、白色四种颜色代表东、南、西、北四个不同的方位,在战国时期,建筑的梁柱构建上逐渐开始出现彩面,对颜色的应用也更加讲究。

魏晋南北朝后期,建筑的色彩逐渐应用到瓦片上,在此阶段,黄色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反映出建造者的身份。在隋唐时期,宫殿、庙宇、官员府邸建筑风格依旧使用红色的柱子、白色的墙面,但是在梁架上逐渐开始加入彩画,在此阶段主要丰富了屋顶颜色的变化。例如:屋顶的瓦片逐渐由灰色、黑色转变为彩色,并且从土瓦转变为琉璃瓦,在屋顶周围也加入了剪边,使得建筑整体看起来更加富有艺术感。

汉唐时期,建筑建设中的木质材料全部用朱红覆盖上原色,墙面也一律使用白粉,采取红色和白色结合的方式,给人愉悦的视觉感,整体呈现出简单明了的艺术表达形式。

宋代开始建筑的颜色逐渐走向淡雅,且建筑的品味逐渐体现出来,室内和建筑外体的建设均以单调为主,主要是由于宋代儒家和禅宗的地位比较高,因此,较多的人受到了儒家和禅宗的思想影响。在此时期,更加注重的是建筑构建的装饰,装饰彩画使用的是青绿彩画,装修使用朱金色彩,台阶为白石,墙面基本为红色,瓦片使用黄色。由此可见宋代的颜色发展主要以绿色为主,直到金代才逐渐开始使用黄色琉璃瓦、汉白栏杆。

清代开始逐渐流行油漆彩画,且民宅的建筑色彩多为原色,在北方地区以灰色为主,在南方地区以粉色为主,瓦片和柱子均使用棕色,颜色偏暗色系,且不同方位的颜色按照气候、自然环境,选择与之协调的颜色。

二、古民居建筑色彩的作用

古代建筑的色彩和建筑经历的环境相互磨合,在朝代的演变下,逐渐形成了简约、繁琐的古典建筑风格。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下,建筑色彩与环境、空间、装饰之间相互协调,在尊崇传统建筑意义的同时,将民族气息、美学思想、艺术气息表现出来,形成了不同地区、民族在建筑色彩上的不同审美标准,体现了中国丰富的文化蕴含,是中国建筑文化史上的瑰宝。

早期的建筑结构比较简单、质朴,且构造关系也比较简单,在建筑色彩的应用上大多以原色调为基础,在南北朝、唐宋时期,建筑的构件才逐渐变得多样化。相比早期的建筑技术也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在建筑建设中逐渐应用到雕刻技术,屋顶也开始应用剪边,瓦片的颜色也逐渐丰富起来。在柱子上开始加入人物、山水、楼、亭、台等事物,以此达到装饰柱子的目的。梁枋也逐渐加入彩绘,实现了建筑色彩和建筑结构融合的局面。

通过长期实践得知,中国建筑在色彩应用方面拥有着丰富的经验,且色彩的演变也和朝代的文化息息相关。例如,由于北方的天气比较寒冷,因此,在宫殿、府邸的建造上,选用的都是比较鲜明的色彩,使得色彩和自然风景形成强烈的对比。在房屋的主体部分,通常使用的是暖色,比如朱红色。房檐下方则使用冷色(蓝绿色搭配),将阳光能够照射到的地方衬托得更加融合,将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衬托得更加阴暗,以此,在视觉上给人强有力的对比。门窗的颜色大部分使用朱红色,只有在檐下部分使用金线、金点装饰,在建筑上加入彩画,一改建筑古板的印象,增加了建筑的活力。

在南方由于气候原因,四季如春、青山绿水,南方建筑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导致建筑色彩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加之南方终年青绿、四季都有花开,因此,在建筑色彩的使用上均以淡雅为主,梁柱多用白色、灰色、黑色,整体的建筑给人淡雅的感受,这类色彩的搭配能够使得南方在炎热的夏季感受到一丝凉爽感。

三、三亚崖城古民居建筑色彩语言艺术特色

三亚崖城的民居古建筑建造颜色均使用的是原色,外墙是粉白颜色,同砖面结合,瓦片的颜色也以原色为主,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建筑木质结构也以原色为主,使得建筑的整个建设风格和清水砖墙一致。民居建筑的厅堂也比较宽敞,外檐使用的是翻杆,朝阳的窗户使用隔扇,厢房大多为合窗的形式,整个建造做工细致,柱子的图案形式变化多端。endprint

屋顶的下檐位置采用的是青绿色的斗拱、额枋,檐下的彩画大多以蓝绿色为主,在中间位置带有红色的点缀。红色的柱子上也会加入一些蓝色的线条用以点缀,三亚崖城民居建筑在颜色搭配上应用了强烈的对比,采取冷色和暖色对比的方式,使得两种颜色结合起来形成混合的白光,两种色调相互配合还能够形成灰色、暗灰色、灰黑色,这也是色彩学中的互补色。例如,通过将绿色、紫色、黄色、橙色、蓝色、红色全部放在一起,可以达到颜色相互衬托的目的,促使颜色在视觉表达上更加鲜明、活跃,在自然环境的衬托下更加醒目。由于人本身的视觉拥有调节作用,通过冷暖颜色混合搭配的方式,能够使得两种颜色起到均衡的效果,在我国的古建筑中,大部分的建筑均采用的是红色朝着绿色渗透。

三亚崖城民居古建筑,在窗台和梁上不单单使用了绿色点缀,在枋心里使用的是红色、花色点缀的形式,有部分区域还特别用了黑色。例如,梁上彩画的两端使用的是黑色的墨线,檐廊尽头使用的门框也是黑色,虽说木框和周围红色的柱子无法形成对比,但是门框和梁枋的颜色却很协调,在强烈的色彩对比下,起到了颜色过渡的作用,增加了建筑的整体艺术价值。

三亚崖城民居古建筑主体的色彩和建筑装饰的色彩纹理比较新颖,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能够得知,三亚崖城的居民建筑摆脱了封建思想、礼教的束缚,将建筑审美和民族文化有机融合在了一起。独具一格的搭配模式,赋予了建筑稳重、成熟、凝重的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材料不断的完善,建设颜料也逐渐增加,在颜色搭配上也逐渐出现间色、复色的搭配方式。通过多种间色、复色的搭配,发挥出了建筑追求细腻的基本格调,使得建筑在追求装饰的同时,凸显出建筑时代的传统色彩,通过建筑色彩反映出时代文化、建筑背景。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古民居建筑色彩直接凸显出了建筑的建设风格,在三亚崖城的建设中,均是以朴素淡雅的建筑色调为主,将洁白的墙面、青灰色的砖瓦融入青山绿水、丛林树木之中,凸显出建筑的清新秀丽。民居建筑本身的白色、灰色、綠色同周围的自然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将居民自然、秀丽、淡雅的生活情调显露无遗,是一种内在美、原始美,表现出了崇高的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张弓,胡平平,霍晓卫.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分层次保护体系的建构研究——以三亚崖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为例[J].中国名城,2011,(06):68-72.

[2]张弓,霍晓卫,张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中的建筑分类策略研究——以三亚崖城历史文化名镇与山东朱家峪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为例[J].南方建筑,2010,(03):70-74.

[3]张弓,胡平平,霍晓卫.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分层次保护体系的建构研究——以三亚崖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为例[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2010,(06):9-11.

[4]束云生.海南岛南部崖城——三亚一带中生代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5]赵宏竹.三亚崖城会展旅游经济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思考[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2):213-217.

[6]黎奋.着眼校内教育均衡,抓好艺术特色教育——三亚市崖城中学艺术特色建设概览[J].新教育,2015,(17):63-66.endprint

猜你喜欢

艺术特色语言艺术作用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