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法治观的培育

2018-01-25刘岩松郑孝镜

科教导刊 2017年31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大学生

刘岩松+郑孝镜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规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其中,法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倡导社会主义法治观成为必要,从而也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观念共识和价值引导。然而,尤其是对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育,与中国未来的法治建设息息相关,因此,高校必须把培育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提到日程上来。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法治观 培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11.040

Abstract The report delivered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at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rule of law also becomes one of the ingredient of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The legal values of socialism can afford idea consensus and value guidance to promoting the rule of law. While the cultivation to the college students' legal view is related to the legal construction in the future of China. So, the universities should place the cultivation to the college students' legal view on the agenda.

Keywords socialist's core values; college students; legal view; cultivation

0 前言

黨的十八大中“法治”被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之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也提出了“把法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根据《意见》中有关规定,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整个教育体系中,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大学生作为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更应该认同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并且树立良好的法治观念,从自身做起。这不仅关系着中国法制建设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也关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正确落实,更间接影响着“中国梦”战略理论能否顺利实现,所以说,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育是有重要意义的,法治观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应当纳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课体系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中,不仅是大学生要加强自身教育,各个高校以及社会也应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这会促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及国家的法治建设顺利进行。

1 社会主义法治的内涵

社会主义法治,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渐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化、民主化、制度化,使这种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意志的改变而改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就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从法治上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1]

根据大部分人的观点,有关法治的观点是从西方由来的,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凌驾于人治,并提出“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2]

2 大学生法治观培育的必要性

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同时中国社会也受到各种价值观的冲击。尤其对于特殊的群体——大学生,看待事物尚不成熟,极易陷入错误观念的泥潭中,因此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治观念。

法治一词,仅从字面来看似乎与在校大学生毫无关系,很多时候被错误解读为只是国家公职人员的责任与事务。但是其实不然,若这样来理解法治,则显得过于狭隘了。对于法治,即依法治国,要从全民守法的角度来看,大学生不仅是其中一员,还应努力增强法治观念,为法制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蔡元培曾对他的学生们说过,“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娇颓俗。诸君为大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3]今天的大学已不得不悄悄地承担起另外一个重要的社会功能:它成了青年进入社会生活之前的最后一个集训营 。”[4]

3 大学生法治观的现状分析

3.1 大学生的法治意识薄弱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事件屡屡发生。究其根源,大学生缺乏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渗透。还有些大学生即使是自身利益受到他人侵犯时,不知如何运用法律工具来维护自身利益。因此,增强大学生的法治观,不仅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也体现出对他人负责的要求。

3.2 对法治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存在偏差

目前,虽然各高校设立了“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基础”这一课程,但是大学生对此持有漠不关心的态度。相比而言,他们比较重视专业课的学习,从而忽视了对通识类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另外,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只是停留在法律基础理论的学习上,这样的学习后果就是完全不知所以然。有些大学生对婚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了解甚少,有些大学生即使对这些法律一知半解,但也不知如何将其运用到生活中。endprint

3.3 高校对大学生的法治观教育力度不够

根据相关研究,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包括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契约意识,程序意识等多种意识。[5]法治观念的培养是一项繁杂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在培育大学生的法治观念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从我国的各个高校来看,依然缺乏对大学生法治观的教育力度,有些高校仅仅是喊口号,真正做实事的却是微乎其微。

4 大学生法治观的培育途径

4.1 培育大学生法治观,大学生需要提升自身

(1) 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大学生未来终要走向社会,甚至投身于国家建设,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课程基础知识,也应涉猎一些有關法治的书籍,或者有关法治的电视节目、访谈节目,从法治知识的门外汉转化为自身内在的法治信仰。

(2)注重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相结合。大学生在学习法治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难以吸收的、深奥的法律理论的情况,这时应该怎么来解决呢?笔者认为,大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组织一些法律知识辩论赛,参加一些模拟法庭等实践性的活动。做到把学习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结合起来,最终形成法治素养。

4.2 培育大学生法治观,高校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

(1)改革和创新法律课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在各个高校均有开展,但是效果与预期相比,差距较大。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改革和创新这门课程,聘请法治专家到校开展讲座,内容可以是生活中的案例,通过案例来传输法治知识,从而吸引大学生高度关注法治,树立法治观念。

(2)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宣传。高校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把法治文化的建设纳入到学校工作之中。现如今,手机微信、微博等成为大学生的主要交流工具,学校应该抓住这一点,创建一些有关法治的微信、微博公众号,以新颖有趣的形式,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观的宣传。

(3)教师示范引领。师资的水平代表一个高校的教学质量,教师作为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首先应该加强自身的法治观,从而做到引领示范的作用。一方面,学校要重视师资力量的建设,建立起一支理论知识过硬、工作方法新颖、道德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提升自身,做到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参与度。

4.3 培育大学生法治观,社会需要加强管理

大学生的法治观念能否形成,并形成之后能否一直坚持,关键是要看大学生走上社会后,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所信仰的法治观念能否得到社会认可。现在社会依然受封建传统法治思想的影响,如人治思想,官本位思想,特权观念等,很多权力机关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这样的社会势必跟大学生理想中的社会相脱节,从而使大学生对自己的法治观念有所怀疑,对社会的不公产生消极情绪,丧失生活的信心。这就需要政府和各个权力机关采取相应的措施。

(1)提高立法水平。立法要有普遍性,要切实的体现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6]大学生能否对法律服从,取决于法律能否代表他们自身的利益,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国家在立法时,应该多倾听一些人民的声音和意见,做到立法公开透明,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2)完善司法公正。努力实现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人情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变,消除靠关系,靠权力的思想,国家需要保证司法公正,加强监督。唯有如此,才能树立起人民对国家的信任,才能建立起大学生对法治的尊重和信仰。

(3)树立法律权威。我国政府、检察院、监察委等相关部门要利用法律手段扫除各种利用权力贪污腐败的现象,树立起法律的权威,从而让人们相信法律,愿意去遵守法律。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要为其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使其树立法律信仰,能够再生活中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5 结语

如今,国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对大学生法治观的培育,高校作为主要的培养阵地,其作用不可低估。因此笔者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从大学生法治观念的现状入手,主要从大学生自身、学校、社会几个方面,探讨了培育大学生法治观的路径,希望此研究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能够起到借鉴和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4-10-29(2).

[2]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6.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75.

[4] 苏力.走不出的风景——大学里的致辞以及修辞[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 魏丽婷.大学生法治意识及教育途径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123-125.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56:82.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