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研室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2018-01-25刘艳
刘艳
摘 要 教研室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组织的最基层单位,是教师学习、交流和成长的平台,应该完善教研室制度建设、制订建设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形成良好教研室文化氛围,促进教师个人与教学团队共同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教研室 师资队伍建设 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11.032
Abstract As the basic unit of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is the platform in which teachers learn from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grow up. It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its institutional system, make plans and development goals in order to build a platform for teachers to communicate, create good cultural atmosphere, and promote development of teaches and teaching teams as well as the training quality.
Keywords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promotion effects
高职院校教研室是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组织的最基层单位,是学校、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中最基层组织,[1]一般是按照专业或学科进行设置,由承担一门或几门性质相近课程教学的教师组成,是学校实施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完成教学活动和科研工作的最基本教学集体。如何发挥教研室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促进作用,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促进教师个人成长与教学团队建设,我校护理系基础护理教研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取得了成效。
1 对象
我校护理系基础护理教研室专任教师8人、兼职教师4人。
2 方法
2.1 完善教研室制度建设、实行主任负责制
建立健全教研室管理制度是教研室组织功能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其目的主要是规范教研室管理、明确教研室主任职责、针对本教研室制定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规划和要求。[2]教研室制度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教研室活动制度、教师培养制度,教科研獎励制度、教学检查制度等,规范教师的教学管理和督促,量化考核评价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通过完善教研室管理制度,协调激励机制,鼓励教研室与教师个人的协调统一发展。
2.2 制订团队建设规划、明确个人发展目标
教研室主任依据学校、院系的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在分析本教研室教学团队基本情况,如教师年龄结构、学历层次、教学能力、科研水平等的基础上,明确教研室的教学团队建设总目标,制定师资培养计划。然后,教研室内各教师再依据教研室师资建设总目标,根据自身情况,确定个人建设目标,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以教师个人发展为起点,促进教研室师资队伍建设,进而促进整个护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2.3 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促进个人团队共同发展
(1)培训实践相结合,提升团队双师素质。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证。兼职教师有丰富的临床护理实践经验,但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和教学能力培训,教学理论缺乏、教学实践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教学水平。[3]因此,要加强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包括教育理论学习、授课计划制定、教学文件书写、教学课件制作、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考试命题、试卷评阅和成绩评定等教学基本环节。并要求兼职教师多听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了解课堂教学组织过程、熟悉教学和辅助教具的使用,掌握基本教学方法和手段。校内专任教师主要来源于医学院校毕业生,缺乏临床护理实践经历,故此,要坚持专任教师临床实践制度,利用寒暑假深入临床一线,结合自己的任教课程,选择相应临床科室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临床护理实践,了解临床医学和护理学的新进展、新方法,收集典型案例、护理图片。[4]临床实践让专任教师既丰富了临床实践经验,又能积累大量真实的教学素材,在掌握行业最新动态,紧跟学科发展前沿的同时,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职业能力。
(2)技能大赛搭平台,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积极参加省级、国家级护理技能大赛,有计划安排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承担大赛指导工作,从制订赛前组织方案、参赛训练计划、遴选参赛选手、组织赛前训练,到带队参加比赛,跟着老教师参与完成整个备赛、参赛过程,不仅让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了解技能大赛全程工作的组织,更是在参与的整个过程中,分析大赛操作流程,解读操作评分标准,示范技术操作流程,在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个人的组织协调能力。
(3)共同备课勤交流,增强团队凝聚力。教研组定期组织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共同备课,讨论教学内容、商讨教学方法,交流教学经验。校外兼职教师带来了临床一线的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专任教师提供课堂教学经验、授课技巧、学生管理办法,专兼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既提高了整个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又增强了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同时也促进了教学与临床的对接,实现产教融合、医教协同。
(4)教学竞赛多元化,相互学习共发展。教学竞赛是教师锻炼教学能力、展示教学水平的舞台,也是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切磋教学技艺的平台,积极发挥教学竞赛的促进作用,以竞赛促进教学能力提升,促进教学改革,以比赛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成长。除了在学校、院系范围内开展各种类型的教学竞赛以外,也可以在教研室内组织教学比赛,如组织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具创新、微课制作等形式多样的竞赛,以激发教师教学、科研激情,树立“教学科研、改革创新、人人参与”的意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长、以赛促改,教学竞赛不仅为教师搭建展示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平台,促进教学改革、教学创新,也是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有效途径。endprint
3 结果
(1)促进了教师个人发展。本教研室教师教学能力普遍增强,教学效果好,在学生评教、教学督导评教中取得优秀成绩(90分以上为优秀)。在学校、院系组织的各种比赛活动中荣获各种奖励和表彰,如护理系说课比赛一等奖、全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三等奖、全校说专业比赛一等奖等,并荣获省州级奖励多项,如红河州优秀教师、云南省高职护理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等。近三年参编了护理类规划教材5本,发表教学论文20余篇。
(2)促进了教学团队建设。本教研室整个教学团队科研水平得到提升,以教研室为单位成功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教学改革项目,如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性项目“创建护理專业社会实践基地,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红河州教育科研重点课题“以就业高导向的护理专业技术实训的研究”、院校级“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等,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荣获地州科技进步三等奖、地州级教育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3)形成了教研室文化氛围。教研室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经验交流、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把教研室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师资培养上来,让教研室始终处于教学、科研、管理的氛围中,形成了教研室的文化特色。[5]
4 讨论
教研室是高职院校最基本的教学集体,是最小单位的教学团队,教师借助教研室这个平台,完成教学工作,参与科研活动,接受培训学习,不断完善建设自己,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目标。教研室是高职院校教学、科研的最基层单位,教研室内各教师的发展和进步,也就是整个教学团队的提升和突破,一个教研室的组织和管理,实质就是一个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完善。加强教研室建设,充分发挥教研室基层教学组织的功能与作用,促进教师个人发展,促进教学团队建设,进而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切实可行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5] 冯邦军.高职院校教研室与教学团队建设探究[J].科教导刊,2016(3):35-36.
[2] 王晓.完善高校教研室建设 促进教师教学发展[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10):160.
[3] 宋爱芹,刘鹏飞等.ICU护理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9):950.
[4] 左凤林,刘奉等.“院校结合”打造“双师型”高职护理教学团队[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9):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