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个层面治理“价值互联网” 释放区块链潜力

2018-01-25赛迪智库

通信产业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比特区块

赛迪智库

区块链将有可能引领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开放、去中心化与全球包容的新时代。但是,区块链技术潜能是否能得到有效释放,取决于利益相关方如何开展共同治理。为此,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了《释放区块链的潜力》白皮书,立足区块链快速发展背景,阐述区块链五大特性,分析区块链生态系统治理面临的挑战,提出运用GSN框架构建区块链全球治理体系的基本设想。

区块链成为全球新资源

区块链具有五个主要特性:

一是分布式架构。任意节点间能直接、安全地发送任何形式的数字内容,包括股票、债券,知识产权、艺术、音乐、投票等,无须经过可信的第三方机构。

二是加密保护。区块链采用“公共+私有密钥”双重加密术(就像保险箱的双钥密码系统),以维护虚拟系统安全。

三是公开透明。区块链为开源代码,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下载、使用及开发新的在线交易管理工具。大多数情况下,区块链是具有包容性的。

四是稳定可靠。几分钟甚至几秒内,所有交易就会被验证、付讫并存储在与前一个数据块相连的数据块里,从而形成一条链。该结构永久保留时间标记与价值交易,防止任何人更改总账。

五是存储历史。如果有人想盗用比特币,就必须公开改写区块链上货币或资产的整个记录历史。也就是说,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账本,代表每笔交易的网络共识。区块链的完整性必须得到维护,也就是存储的重要性所在。

区块链赋予人类新的能力,一部分人已经在倡导将区块链作为一种公共基础设施,鼓励民众将具备智能计算能力的任一设备提供给区块链以维持运转,确保安全可信。

区块链治理的可行性尚未达成共识

区块链技术吸引了不同角色的利益相关方,一些核心相关方甚至瞄准区块链生态系统的主导权,全力推动人们接纳与使用区块链。但是,在区块链生态系统中,各个角色对区块链治理的态度并不十分一致。

以首席执行官Shape Shift、创始人Erik Voorhees、投资者Roger Ver(又名“比特币之神”)为首的行业先锋认为对区块链进行治理或监管毫无必要,且与比特币原则背道而驰。但更多企业家认为与政府良性对话、关注治理有利于行业发展。Coinbase、Circle 和Gemini等公司已加入贸易组织,一些公司甚至与MIT数字货币项目等新兴治理机构保持密切关系。

世界主要金融机构几乎都投资了区块链,普华永道《2017全球金融科技调查报告》指出,“77%的金融服务业受访者希望在2020年采纳区块链,将其视为生产系统或流程的一部分”。世界上最大的几家银行已经签署了R3 CEV区块链联盟,最关注的是如何让区块链不为大权在握的领导者所控制。

区块链开发者缺乏ICANN、IETF或W3C等监管机构来预测需求、指导决策,但一些开发者乐于被监管。目前,比特币社区采取的方式是,规范成员行为,如参与线上论坛、公布协议改进建议供行业评审、探讨及解决其他成员关注的问题、推广解决方案、测试代码并参与代码调试等等,确保成员能提出建议并解决问题。

研究机构正推动区块链评估和技术可扩展性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并注重加强与其他领域的合作。

各国政府在对待区块链的方式上并不一致,一些政府青睐放任自由的政策,另一些政府偏向于建立新的规章制度,如纽约的比特币执照。由于一些政体公开对区块链表示反感,极端反应日益增多,反而使得原本抗拒政府干预的利益相关方也认识到应当让监管机构参与治理研讨。

未来,每个人、每家公司或机构都将以区块链为基础,来享有监督的合法权利,包括对身份、安全、隐私、基本人权、公平裁决及该资源长期可行性的监督。然而,区块链本身的内容、范畴和边界都还没有明确,更谈不上用户的参与监督。

区块链治理面临的挑战

“价值互联网”的治理比“信息互联网”的治理要更难,特别是现阶段的区块链更加分散复杂,经济风险更高。区块链治理需要多重利益相关方自下而上的自组织式管理。一方面,区块链将金钱、知识产权等价值变得大众化,这需要政府一定程度参与监管,确保大众权益得到保护。同时,在“价值互联网”中,大众拥有言论自由且得到保护的权利,政府不应通过控制、监督或者其他管理方式来干预大众权利的运用。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的本质是分布式的,政府的粗暴干预将会扼杀这种雏形技术。因此,应从平台、应用和生态三个层面探讨广义的区块链治理所面临的挑战。

平台治理。平台治理的对象是诸如比特币、以太坊、Tendermint和超级账本等平台。广义地看,数字货币既有价值,也代表一种所有权,而底层的区块链系统是维护数字货币所有权的特定技术平台,这一类平台不应局限于金融领域,而适用于区块链可应用的所有领域。

应用治理。在区塊链技术应用发展背景下,全球分布式运营的网络或组织快速崛起,采用了去中心化、集权化的方式进行推广,如以太坊首次发行的代币(ICO)因为广受好评而迅速在网络传递。但在特定领域和地区,依然需要重点关注各类应用的互操作性。

生态治理。区块链生态系统应当基于去中心化基础架构部署分布式治理系统,建立合理的法律规范和监管框架。其所面临的挑战是:缺乏合理的法律治理结构;不成熟的立法或规范将有可能阻碍区块链发展;区块链应用速度超过技术成熟度;缺乏多元化思想;存在当权者控制整个网络的风险等。

基于GSN框架建立区块链全球治理体系

为了推动区块链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协作、组织与领导。作为最复杂的全球创新技术——区块链,其治理架构应当采用非国家的多重利益方网络框架(即 GSN)。

网络机构。应当依托网络机构,建立在线交流平台和系列会议,吸引区块链生态各利益相关方参与治理研讨。其目标是吸纳关键参与者;为参与者提供分类标准和框架,以便每个人在治理挑战和解决方案的理解上达成共识;专注区块链生态治理问题的改善。

标准网络。当前最迫切需要的是平台和应用层面的标准,但需要有一个较强的领导力平台来推动标准体系建设进程。

宣传网络。宣传对于推广区块链技术至关重要。应当借鉴数字贸易商会的宣传方式,并采取更多行动,通过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网络机构集聚国家元首和首席执行,探讨开发区块链的共同利益。

监督网络。区块链仍处于拓荒阶段,需要采取大量行动以更好地监督发展。

政策网络。当前,一个新生的政策网络正在形成,该机构的代表就是柯林中心,致力于促进数字货币的认可与使用的数字贸易商。

知识网络。目前,有数百个试验性知识网络方案正在试水,如富瑞银与新美国基金会和国家民主研究所合作成立区块链信任加速器,致力于研究前沿创新项目。

交付网络。为推进账本、区块链和支付网络的连接,最终实现货币如信息一般在网络中自由传递,需要组建类似于ICANN的组织,协调跨账本开放等协议的发展。

(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论坛《释放区块链的潜力》白皮书,内容由智库翻译,有删节)endprint

猜你喜欢

比特区块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区块链风光无限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区块链,概念炒作还是技术创新?
比特币还能投资吗
比特币一年涨135%重回5530元
关于比特币能否成为真正意义的货币的探讨
比特币反洗钱监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