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关兴废时间初考

2018-01-25潘竟虎潘发俊

克拉玛依学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玉门关阳关酒泉

潘竟虎+潘发俊

摘 要: 河西四郡、两关的设置,是古代丝绸之路交通发展的需要,都与重大军事行动有关,伐宛战争震慑了西域,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设置敦煌郡和阳关。酒泉郡嘉峪山玉门关为后距,阳关为前哨,两郡、两关统一设防,调遣酒泉玉门都尉戍守阳关。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诏罢诸边郡亭侯吏卒”,阳关废弃。

关键词: 丝绸之路;阳关;玉门关;敦煌;酒泉

中图分类号:K928.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7.06.11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潘竟虎,潘发俊.阳关兴废时间初考[J].克拉玛依学刊,2017(6)62-65.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一名《渭城曲》,谱曲名《阳关三叠》)脍炙人口,成为咏别的千古绝唱。“诗以关名,关以诗名”,以致人们把唐诗艺术的阳关,当成了唐代行政的边关。早在西汉时期,汉武帝为确保对河西走廊一带的统治,在走廊西端设置了玉门、阳关二关,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从此中原和西域之间的往来都要经过这两个关。关于玉门关的设置年代问题,史书有一些零星记载,不少学者作过深入研究,笔者也曾撰文考证[1]3,但关于阳关的记载却很少。本文利用敦煌出土的汉简和文书以及传世史料等相关记载,试考三个问题,还原阳关的历史。

一、阳关置关时间

东晋《寿昌县地境》云阳关在寿昌城西五里,《括地志》《元和郡县图志》《寰宇记》均记为县西六里,而《新唐书·地理志》、巴黎收藏的敦煌石室寫本《沙州图经》、敦煌文书P5034阳关条下则记为县西十里,该条云“右在县西十里,今见毁坏,基地见存”①。今按史书所记方位考察,在北工村农田以西、青山子梁以东、元台子山以北、墩墩山以南的范围,沙渠间的砾石平地上暴露有兵器、货币、工具、用品、饰品、陶片等汉魏文物,人称古董滩,当为西汉阳关遗址。古董滩位于墩墩山南麓,水之北、山之南为阳,故名阳关。阳关的设置时间应该和敦煌郡同时,敦煌是西汉边郡,阳关是边关,置边郡的同时置边关是历史惯例。然而《汉书》对敦煌的置郡时间说法不一,《武帝纪》记为元鼎六年、《地理志》记为后元元年,学术界也是说法众多,都不足为信。西汉武帝开河西四郡——初置酒泉郡、再置武威郡、三置张掖郡、最后置敦煌郡,都是丝绸之路交通的需要,也都与重大军事行动有关。

霍去病三下河西“断匈奴之臂”,“西域道可通”②;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返回,“于是西北国初通于汉矣……而汉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国”③,同时在酒泉西75里嘉峪山石关初置玉门关[1]3。汉唐把玉门关以西、当时交通所能到达的地区称为西域,把丝绸之路西域段称为西域道。元鼎二年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时间,也是初置酒泉郡、初置玉门关的时间。酒泉是河西最早的边郡、通西域的基地、丝绸之路的桥头堡,嘉峪山玉门关是最早的边关、丝绸之路过境的塞门、西域道的起点,其职能是管理西域各国的朝贡贸易,抵御外部入侵。

河西走廊东西长一千多公里,南依雪山,北临沙漠,南山西羌和漠北匈奴南北夹峙,中间一线是丝绸之路必经的唯一通道。元鼎二年稍后“又分置武威郡,以绝匈奴与羌通之道”②。武威郡不在武威,而在北山外石羊河终端休屠湖为中心的民勤绿洲,位于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之间,面积约为当代民勤绿洲的10倍,是漠北通南山的必经之地。在此置郡,可有效履行“隔绝羌胡,使南北不得交关”④的职能。

巴丹吉林沙漠和马鬃山之间有一条隐秘的居延古道,北起匈奴王庭俊稽山,向南经居延海沿弱水可达酒泉、张掖,再由民乐斗拔谷进入南山西羌地,是羌胡沟通的另一条小路,西汉疏于防范,导致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西羌通胡反汉,河西丝绸之路告急。西汉发兵讨平后,“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⑤,同时在张掖北境弱水上置肩水金关以控制居延古道,“隔绝羌胡”更为有效。张掖、敦煌二郡都置于讨平西羌后,但不都是在元鼎六年,当时的敦煌没有人口,也没有敦煌这个名称,不可能置郡。两年后的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武都氐人反,分徙酒泉郡” ⑤所属的党河流域,也就是后来的敦煌。武都氐人是最早的敦煌移民,党河汉名氐置水由此得名。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伐宛战争开始,贰师将军李广利在敦煌建立前沿基地,“时汉军正任文将军屯(嘉峪山)玉门关为贰师后距”⑥。4年伐宛开发了敦煌绿洲,增加了人口,具备了置郡的条件。“自大宛破后,西域震惧,汉使入西域者益得职”,西域各国“多遣使来贡献” ⑥。通使朝贡和通商贸易的新形势要求更加近便地“通西北国”,敦煌置郡设关提上日程。司马迁记:“汉已伐宛……岁余(即天汉二年)……而敦煌置酒泉都尉,西至盐泽往往有亭。” ③如何理解“敦煌置酒泉都尉”是一桩历史悬案,下文详考,这里先肯定一点,敦煌设置都尉的时间是天汉二年,从而间接说明置敦煌郡设阳关的时间也是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

二、阳关置玉门都尉

天汉二年新置的敦煌郡接待使者商旅的能力有限,敦煌郡地域广大而人口稀少,发展到后期也只有3万人,分6县⑦,县均5千人,人口由使者和宾客、官员和公务人员、归义羌氐、官奴婢、刑徒、不能私自随便进入敦煌的流民6种人构成[2]21。新置的阳关地形开阔平坦,无险可守,设防困难。在这种条件下,嘉峪山玉门关继续保留,为阳关后距,阳关为前哨,两关共同担负管理通商和军事防御的职能。学界普遍认为西汉在敦煌西境设置了两个边关,阳关管南道,玉门关管北道[3]92,实际情况是西汉在敦煌西境和酒泉西境设置了前后两道塞门,互为照应。这种布局在历史上并不鲜见,如清朝乾隆皇帝收复新疆后,疆界从嘉峪关西移,在哈密、伊犁等地都曾设卡稽查过往行人和商旅,但嘉峪关仍然是最重要的通商口岸和检查站。

敦煌置郡前期,不仅两关的防务统一,两郡也由酒泉统一设防、统一指挥。有学者考证“在敦煌郡已经分置于酒泉后……驻军确实曾由酒泉郡太守统领”[4]46。梳理《汉书》及其他文献记载可知,酒泉设郡都尉,辅佐太守统领军队。郡都尉下领6个部都尉,每部都尉领各侯,侯长领各燧,燧长领3-5名戍卒。“东部都尉治东部障” ⑦——表是、乐涫、绥弥3县(今高台县和肃州区东部)北境长城,东接张掖长城,西接酒泉塞。酒泉塞是酒泉郡治禄福县(今酒泉市肃州区)北境长城,西至嘉峪山。嘉峪山玉门关有玉石障,南抵祁连山。“北部都尉治偃泉障” ⑦——酒泉郡北扩的会水县(今金塔县)北境长城,也称酒泉北塞,东接金关长城,西接西部障。“西部都尉治西部障” ⑦——玉门、天依、沙头、乾齐4县(今玉门市)北境长城,西接昆仑塞。酒泉郡到此为止,以西地区分置为敦煌郡。endprint

“宜禾都尉治昆仑塞”——渊泉、冥安、广至3县(今瓜州县)北境长城,西接中部障。“中部都尉治步广,侯官。”所治中部障是效谷、敦煌、龙勒3县(今敦煌市)北境长城,西至阳关。阳关西至盐泽有亭燧而无障。玉门都尉所治史书无载,按常规应治嘉峪山玉门关及玉石障、酒泉塞,敦煌置郡后,调遣玉门都尉戍守阳关及以西亭障,嘉峪山玉门关交给下属侯官。这样推断,与敦煌出土汉简的内容相符。

1907年,斯坦因在敦煌小方盘城挖出“玉门都尉”字样的汉简;1943年,夏鼐、阎文儒又挖出“酒泉玉门都尉护众侯畸……”简,可解读为戍守小方盘城的是酒泉派遣戍守阳关的玉门都尉的下属护众侯,名畸。后来防务交割,酒泉玉门都尉应改称敦煌玉门都尉,也有汉简为证:敦煌太守“循城,部都尉临”“敦煌玉门都尉子光” ⑧。笔者尚未在敦煌汉简和两汉三史中发现“阳关都尉”一职,只找到“有阳关、玉门关,皆都尉治”⑨一语。东汉班固在这里讲地理问题,意为龙勒县有西汉阳关、东汉玉门关,先后皆为玉门都尉所治,而不是两关同时存在,皆“置”都尉。酒泉9县置3都尉、敦煌6县置3都尉、龙勒一县置两都尉断无可能,也无先例。天汉二年敦煌设置3个酒泉都尉:昆仑塞的酒泉宜禾都尉、中部障的酒泉中部都尉、阳关的酒泉玉门都尉,司马迁在《史记》中合记为“敦煌置酒泉都尉”,其中包含“阳关置玉门都尉”。

阳关为西域南道而置,是南道的起点。“至宣帝时,遣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数国……时汉独护南道,未能尽北道也。” ⑥为了打通北道,西汉和匈奴五争车师,歷时50多年,最终车师国分裂,匈奴势衰,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日逐王降汉,北道遂通。于是西汉设置都护并护北道,西域正式归属中国。“都护府治乌垒城(东汉译为伊吾庐城,位于吐鲁番西南的西汉北通上)去阳关二千七百三十八里。”⑥从此阳关为南北两道的共同起点,直到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匈奴再度控制西域,丝绸之路中断。

三、阳关废弃时间

东汉初年忙于内政,“未遑外事”,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诏罢诸边郡亭侯吏卒”⑩,敦煌郡裁撤,阳关废弃,防线东移,酒泉郡和嘉峪山玉门关再度成为边郡和边关。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窦固进兵,班超出使,在伊吾庐城(乌垒)“置宜禾都尉以屯田,遂通西域……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次年进兵天山以北地区,降车师,置都护?,新开天山北路,称为北道,原西汉北道改称中道。三道“总凑敦煌”,需要塞门。被武帝诏罢的阳关原为南道而置,对于中道和北道位置偏南,通关不便,不宜恢复。嘉峪山玉门关已为腹地,无需设防,于是西迁。西迁时间为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新关址在敦煌西北90千米小方盘城。此城原是驻守阳关的酒泉玉门都尉下属一个侯官所治,南涉鄯善为南道,西达高昌为中道,北通伊吾为北道,位置适中,所以王车易位,设置东汉的玉门关,为西域三道的共同起点,其东面筑河仓城,为玉门都尉府。玉门关西迁后,阳关更无恢复的必要,两关仅距60千米,在这么短的边境上设置两个边关,并立两个口岸,不可思议。

东汉文献记载玉门关而无阳关,如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班超上疏“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即使出现阳关,也不表意关口,而是指代方向,如“自敦煌出玉门,(南经)阳关涉鄯善,北通伊吾千余里” ?。曹魏文献中没有阳关,南道和中道的旅客都走玉门关过境,如“从敦煌入西域,前有二道,今有三道。从玉门关西出,经若羌转西,越葱岭,经悬度入大月氏,为南道。从玉门关西出,发都护井,回三陇沙北头,经居卢仓,从沙西井转西北,过龙堆到故楼兰,转西诣龟兹,至葱岭,为中道。从玉门关西北出,经横坑,避三陇沙及龙堆,出五船北,到车师界戊己校尉所治高昌,转西与中道合龟兹,为新道(大海道)”?。

两晋文献均无阳关条,西晋有阳关县,东晋而谓西寿昌城?。北朝文献也无阳关的记载,南北两道的旅客都走玉门关过境,如董琬使西域,“其出西域本有二道,后更为四。出自玉门关度流沙,西南行两千里至鄯善,为一道。自玉门关度流沙,北行二千二百里至车师,为一道”,另二道在葱岭以西?。隋唐文献中记载的阳关是沙丘中的古碛,如“右在县西十里,今见毁坏,基址见存,西通石城、于阗”①。唐代以后,阳关销声匿迹。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可得结论如下:(1)河西四郡两关的设置,是丝绸之路交通的需要,都与重大军事行动有关,酒泉郡及嘉峪山玉门关、武威郡、张掖郡及金关无一例外。伐宛战争震慑了西域,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又置敦煌郡及阳关,朝贡通商更加近便。(2)西汉在敦煌西境置阳关为前哨,在酒泉西境置嘉峪山玉门关为后距,两郡两关统一设防,于是调遣酒泉玉门都尉戍守阳关。(3)东汉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诏罢诸边郡亭侯吏卒”,阳关废弃。之后复通西域,嘉峪山玉门关西迁敦煌为西域三道的共同起点。汉以后没有阳关,唐诗《阳关三叠》的阳关,只是敦煌西境的符号。

注释:

①引自敦煌石室写本《沙州地志》P5034 号。

②引自《资治通鉴·汉纪》。

③引自《史记·大宛列传》。

④引自《后汉书·西羌传》。

⑤引自《汉书·武帝纪》。

⑥引自《汉书·西域传》。

⑦引自《汉书·地理志》。

⑧引自小方盘城西烽燧T.6出土的汉简记载。

⑨引自《汉书·龙勒县》条下注文。

⑩引自《后汉书·光武帝纪》。

?引自《后汉书·西域传》。

?引自《后汉书·明帝纪》。

?引自《后汉书·班勇传》。

?引自《三国志》卷30,魏书,裴松之注,引《魏略西戎传》。

?引自东晋手写本寿昌县地境。

?引自《北史·西域传》。

参考文献:

[1]潘竟虎,潘发俊.西域道“四路五关”考略[J].克拉玛依学刊,2014(3).

[2]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敦煌悬泉汉简内容概述[J].文物,2000(5).

[3][日]比野丈夫.汉代的西方经略和两关设置年代考[J].王蕾,译. 西夏研究,2015(1).

[4]赵评春.西汉玉门关县及长城建置时序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2).endprint

猜你喜欢

玉门关阳关酒泉
酒泉云计算大数据中心
遥望阳关
凉州词
卢氏县朱阳关镇杜店村
凉州词
天下第一门
——酒泉晋城门
西出阳关
黄沙当中寻阳关
玉门关历史变迁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