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孜:蹚出旅游脱贫路

2018-01-25韩国梁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甘孜甘孜州全域

韩国梁

措普沟神秘纯净,海螺沟莽林泛涛,贡嘎山冰川交汇,木格措湖水天一色,塔公草原草青地阔……得益于上苍的馈赠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闪耀着绚丽夺目的光彩。一大批高原瑰宝,沉睡上千年,如今大放异彩。欢歌伴锅庄,美景迎笑脸,康巴大地尽情演绎着“全域旅游”助脱贫的故事。

“最美景观大道”引客来

317、318两条经四川进藏的国道如同两条丝带串起高原无限的美景,高原、草原、森林、雪山、湖泊、温泉这些高原特有的旅游元素在这两条国道上次第呈现,“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吸引着全国各地和国外的游客纷至沓来。

随着高原旅游热的兴起,到高原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甘孜州顺势而为,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围绕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奋斗目标,从构建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旅游品牌、旅游应急救援、旅游扶贫“五大”体系着手,从全域资源、全面规划、全境打造、全民参与四个方面做好全域旅游顶层设计,将全域旅游进一步精准定位为“全域山地旅游”,致力于打造“甘孜山地旅游、东方户外天堂”,推动形成东部贡嘎山环线、南部亚丁环线和北部格萨尔文化旅游带“两环一带”旅游发展大格局。

围绕4条景观大道、6条精品旅游线路,甘孜州规划布局旅游综合服务体78个,重点创建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5家,培育旅行社21家、自驾车营地8个、工商注册的涉旅企业达3万家,旅游宾馆酒店5130家,其中星级酒店11家、星级乡村酒店82家。在全域旅游战略的推动下,目前,甘孜州拥有客房14.6万间,床位数23万张,旅游接待能力明显增强。

让农牧民过上好日子

旅游扶贫,是甘孜人为自己找到的新路。

稻城香格里拉镇依山而建,彩色卵石铺就步行道,水景观与绿树相映成趣,藏式风情建筑鳞次栉比。桑吉林街商贾云集,中外游客络绎不绝。仅两三年工夫,这个“偏僻的角落”变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旅游小镇”。

丁杰东是香格里拉镇亚丁村的建卡贫困户,2014年他家那幢闲置破旧的三层石头白房子摇身一变,成了风情浓郁的藏家小楼,由村里帮助协调,出租给景区旅游公司,年终一结算,25万元的收入摆到他面前,惊得他目瞪口呆。亚丁村其他34户村民的闲置房,也都在当地旅游产业的辐射中齐刷刷变成了“脱贫树”。

位于海拔3600米高处的拉木格村,16个建卡贫困户2016年人均收入过万元。

张金国搞民居接待有15年了。过去居住在公路旁边的山坡上,雅江旅游发展起来后,他就有了搞民居接待的想法。10年前,他把房子建到了國道318线旁边,前后投资200多万元,建成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乡村酒店,可一次性接待70多人。酒店的价格从80元到300元不等。他已经带动了13户村民发展乡村旅游。

甘孜州理塘县奔戈乡卡灰村建起了“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产品开发型旅游扶贫基地,联合企业在村里建设鲜奶加工基地,贫困户年人均可增收2500元。理塘县拉波乡正呷村的蜜蜂养殖产业、德古村的俄色茶种植业、呷洼乡日西村的黑木耳基地、绒坝乡卓亚村的藏香猪合作社都随着旅游业而兴盛起来。旅游新村,千帆竞发。

贫困村变身旅游景区

在全力推动全域旅游战略进程中,甘孜州“依托资源”鼓足“钱袋子”,探索推进“企业+资源”“新建+保护”“股份+资产”“就业+保险”的景区开发模式,走出了一条“资源变资产、牧区变景区、穷人变股民、牧民变居民”的旅游脱贫之路。

甘孜州康定市俄达门巴村通过全域旅游从贫困村变为旅游景区,牧民也成了股东。70岁的村民日泽高兴地说:“3年前的村子,萧条落后,我家算是全村37户贫困户中最穷的一户。1年之后,村子被打造成了景区,我家的牧民定居房也被改造成游客接待住宿房。而今手捧旅游饭,一夜之间就脱贫了。”

2016年,甘孜州接待游客1325.33万人次,是2010年的3.7倍;实现旅游收入133.74亿元,是2010年的5.68倍。2017年前9个月,全州共接待游客1273.6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7.1亿元,较2016年同期分别增长33.2%和32.74%。2017年国庆期间,全州共接待游客184.3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4亿元,旅游接待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在旅游业的带动下,甘孜已经大变样。endprint

猜你喜欢

甘孜甘孜州全域
联合全域作战:美军军力新引擎
守望绽放
加强甘孜州教育事业以促进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策研究
《2017全域旅游发展报告》发布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