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与发展
2018-01-25曹永慧赵立梅张艳华邹文艳
曹永慧+赵立梅+张艳华+邹文艳
摘要:我国农业灌溉水资源紧缺,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农业节水技术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但很多农业节水技术在技术层面研究较多,在推广过程中还存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做了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资源短缺;农业节水;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 S27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02.020
我国水资源相对贫乏,人均水资源1850立方米。同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利用。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均水资源供给不断减少,水资源使用总量迅速增加,农业灌溉水资源紧缺的现象日益严峻。我国水资源利用率较低,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仅为30%左右。在水资源日益短缺,利用效率较低的背景下,加强农业节水技术的研究并且使其广泛地应用于农业中,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
1 研究背景
采用农业节水技术已成为很多国家缓解农业用水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以色列全部采用微灌和喷灌,其中微灌占一半以上;瑞典、英国、奥地利、德国、法国、丹麦、匈牙利等国家的喷灌和微灌面积占灌溉面积的比例都达到了80%以上;美国有近一半的大型灌区实现了输水管道化;在旧灌区改造中,加拿大、澳大利亚很多地方都将原有的渠系改建成了地下输水管道[1]。我国农业节水技术的发展历史比较早,在20世纪50年代,相关部门就开展了农业节水技术方面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节水技术越来越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一些技术已开始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得到推广和应用[2]。
2 农业节水技术概述
农业节水技术也称为节水灌概技术,通过各种措施来达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目标,以实现农业生产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农业节水技术可归纳为工程、农艺、生物、化学以及管理等5种类型的节水技术。
2.1 工程节水技术
2.1.1 渠道防渗技术 通过采用浆砌、衬砌、石衬砌、预制混凝土和土工布复合防渗等方法来提高渠道水的利用系数,加大渠道的过水能力,减小渠道过水断面,实现节水灌溉。
2.1.2 管道输水技术 通过混凝土或塑料管道进行输水,使输水过程中减少蒸发和渗漏,使输水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2.1.3 田间灌溉技术 通过全面灌溉技术(如畦灌、沟灌、喷灌等)和局部灌溉技术(如滴灌、微灌、渗灌等灌水技术)节约用水,提高灌溉效率,节约灌概成本。
2.1.4 集水种植技术 蓄水耕作,集水种植,将雨水匯集在蓄水池中或利用人力在田内创造集水区,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保证种植作物的稳定高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水分利用率。
2.2 农艺节水技术
2.2.1 覆盖技术 通过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砂石覆盖等简单且低成本的地面覆盖技术来抑制蒸发、提高地温、蓄存雨水。
2.2.2 耕作技术 通过少耕及免耕技术,由浅耕向深耕发展,由耕翻向深松发展,以肥调水等改良耕作的方式来调节土壤物理性状,以达到良好的节水效果。
2.3 生物节水技术
生物节水技术是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通过转基因和基因重组等手段,实现节水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的研发。
2.4化学节水技术
应用低成本高效环保型节水材料与制剂,如保水剂、种衣剂、植物抗蒸腾剂和土壤调理剂等,提高水肥利用率,改善土壤结构。
2.5管理节水技术
将现代网络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利用计算机监测气温、风速、风向、土壤含水量、土地温度、空气湿度、水的蒸发量、太阳辐射等参数,利用这些参数对土地的灌溉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3 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对农业节水技术研究比较早,在技术层面研究较多,但在推广过程中还存在实际问题。当前的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存在着节水技术利用率低、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重建设而轻管理等问题。我国农业技术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灌溉工程设施老化现象严重,维修更换不及时;在推广过程中,农民对先进的科学技术缺乏认识,使用节水技术的积极性比较低。从制度方面来看,我国推广政策体系不健全。
4 农业节水技术发展对策
4.1 实现科学管理
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做好水资源的配置工作,政府统筹推进地区灌溉用水最优化配置,加强水资源立法和条例管理,加大对违反水资源使用权的惩治力度,做好水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化建设,发展集雨工程、污水重复利用和海水使用工程,为推广节水技术提供资源基础。
4.2 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完善投资体制
加强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力度,政府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建设完善节水工程,对损坏、老化的设施及时修复,建设专门的农业节水灌溉发展专项资金,为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带来巨大潜力。
4.3 拓宽宣传渠道
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方式,对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政策和示范村政策进行宣传,提高农户对水资源短缺现状的认识,让农户对于农业节水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实现技术上的推广和应用。
4.4 加强技术培训
农户是发展农业节水技术的主体,农户自身素质较低是导致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必须对农户进行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节水技术培训,通过技术人员下乡等帮扶措施,增强农户节水技术应用水平,提高他们对节水灌溉参与的积极性。
4.5 完善激励措施
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影响因素众多,以政府为主体的倡导者,要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对农户、节水设备商以及科技人员通过优惠、补贴、补助等扶持方式给予激励,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吴景社.国内外节水技术和应用现状[J].中国农业信息.2002(11):6-7.
[2]武雪萍,梅旭荣,蔡典雄,等.节水农业关键技术发展趋势及国内外差异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26(04):28-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