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书做出版,不只因为执念

2018-01-25杨帆

出版人 2018年1期
关键词:出版业出版社内容

杨帆

手握110万作者的简书试图打通内容的上下游,而出版将成为他们撬动产业的支点。

2017年底,在原创内容社区简书举行的一场题为“新作者,新世代”的发布会上,出现了非常耐人寻味的一幕:六位草根作者侃侃而谈,在他们面前坐着的,是来自中信出版集团、新经典文化、联合读创等出版、策划公司的代表。置身其中,简书版权中心总裁黄一琨悄悄算了一笔账——在座的出版人人数虽不多,手中握着的码洋却有每年40亿元之巨,约占中国大众出版领域的十分之一。此刻摆在他和简书版权中心面前的问题是,如何让简书上聚集的110万作者与对面的出版行业产生真正的共鸣。

并不高调的简书如今已成为互联网内容江湖的重要一极:这个成立于2013年的创作社区如今因其丰富而贴近生活的内容而备受年轻读者欢迎。根据该平台于2017年4月获得B轮融资4200万元时公布的数据,当时简书的日活用户以突破230万,次日留存50%以上,累计文章超过千万篇,日均新增文章4万篇。

正如简书CEO林立所指出的,作为线上文学类型最丰富的一个平台,简书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服务好众多的优质作者和内容。在他看来,开发内容的出版潜力将是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而简书版权中心的设立也正因如此。

自2017年7月成立以来,在黄一琨的带领下,简书版权中心已与30余家知名出版机构开展合作,达成出版意向的选题也有数十种之多。在京城的一座四合院里,《出版人》杂志记者看到了这个年轻的创业公司内部更年轻的创业团队的朝气,而在与带领这个团队的队长黄一琨的交流中,记者才真正揭开了这样一家互联网企业试图涉足出版的深层动因。

“我们本就是出版业的一部分”

“我在出版行业也就五年多,但我敢说我比大部分出版人更喜欢这个行业。”与黄一琨的对话以他的这句发言为起点。

黄一琨是一个书业颇为熟悉的名字,这份知名度大多源于他的言论,而对这些言论背后的性格,有人喜其直率真诚、也有人嫌他狂傲臭屁,但无论认同与否,不容否认的是他对出版深厚的感情,否则也无从解释,为什么他在离开出版社后的几年间兜兜转转,思考的都是与出版相关的问题,做的也都是与出版相关的事。

就在简书召开自己的发布会的时候,今日头条、阅文集团也在开各种内容大会,然而在这些平台身上,黄一琨切身感到的一点是,内容的供應结构仍有一定问题,换句话说,出版业与内容创业的大潮一直没有真正沾上边。

黄一琨始终坚信内容就是流量,传播就是生产力。但在他看来,当下出版行业的优质内容远远没有进入到传播领域里面去。“离这件事情,出版业看上去只有一步之遥,但实际上相去很远。从业务逻辑的角度上讲这道坎不难跨过。但从思维观念上讲,出版社现阶段还以出书为最终目的,缺乏作者运营、全版权开发的概念。”黄一琨表示。

黄一琨始终不觉得,离开了出版机构就不能做出版。“出版不是印刷,和介质也没有关系。它是一种做法,是内容向公众的传播。”黄一琨说。在他看来,数字化恰恰为出版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在上游集聚内容的途径,而内容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值钱。“所以我离开出版社出来创业时,一直想找到一个平台去做上游。只有这样,才能让内容从一开始就是开放的、流动的。而不是等版权到了出版社就变成纸书,极少数变成电子书,其他权利全都跑掉了。“黄一琨说。

令他感到庆幸的是,对于他的出版观,简书也是高度认同与重视的。“我告诉林立,我认为出版远比知识付费要大,他认同这一点,我才加入的。” 黄一琨告诉《出版人》。在他看来,简书版权中心的成立,就是在用一种新的方式做作者和出版业的嫁接。“成为一切优质版权的上游是我们想做的事情。我们本就是出版业的一部分。”

不需要和任何人抢内容

简书的使命是什么?对此林立的阐释是:就像淘宝让每个人都能做生意一样,简书的愿景和使命就是人人都能创作,简书坚信每个人都有自己可以创作的故事和经验,希望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全民创作的平台。

加入简书之后,黄一琨发现自己也喜欢上了这个平台上汇聚的百万作者。“我现在最大的乐趣就是比别人快一步发现这些有趣的家伙。”他告诉记者。

黄一琨一方面向网络文学致敬,另一方面又强调,作为内容产业主力的网络文学已经是应该翻过的一页了。在他看来,写作靠的是作者的天赋,没有谁可以让天赋规模化。“网文的优势在于机制而非内容判断。现在主要的网络文学平台上,所有作品写来写去就那么几种。几十个人都在写同一个年代的宫斗戏,以后还有谁会看?”

在这一背景下,黄一琨觉得,全品类是他最钟情于简书的一点。“在简书,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们的作者写不了的。”黄一琨表示。在他看来,这正是经过高等教育“大跃进”后,年轻写作者们应当呈现出的生态,也证明了这个平台正在吸引真正有志于写优质内容的人。虽然阅文、掌阅的股价一路飙升,但黄一琨“还真不太服气他们”。“因为我们的品类比他们多。按现在的路径走下去,简书一定会做大。”他说。

简书版权中心不迷信头部作者,黄一琨强调的也正是简书在这个内容爆炸时代的最大优势:最强、最全的腰部内容,尤其是对于某些领域的独占性。“在简书做出版,坦白讲就是偷着乐,因为我们做的全是没被别人发现的,不需要和任何人抢。”黄一琨告诉记者。而版权运营中心虽然仍是一个小团队,却在很短的时间里激发了巨大的能量,对此黄一琨表示,社区产品的优势是他们的一道利器。

“往往一周之内,一条产品线就能做出来。”黄一琨说。在他看来,社区写作本身就在作者与作者之间构建了紧密的关系网,一旦某个作者被签约,这个动作所有同类作者都能感知得到。“我们只要看看签约作者看什么,和谁交流,很快就能挖出一系列同样优秀的作者,出版社的报价也接踵而至。”

经历了格外艰难的头几个月后,现在简书的很多版权都遇到了几家出版社抢着要的情况,这让黄一琨感到,简书作者和作品的质量已经到达了传播的临界点。他表示,未来简书将进一步磨细内容的颗粒度,一方面带来更多连载的优质内容,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作品的标签,让分发更具效率。endprint

桥梁,也是杠杆

黄一琨对出版的执念不可谓不深,但作为一家创业公司,仅凭执念或许并不足以说服投资者乃至简书自身,那么简书做出版的背后还有哪些深层的动因?他们想要打造的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商业模式?

从黄一琨的表述中,我们不难看出,简书对自身的定义已经越来越接近一个“自出版平台”。在西方盛行的自出版概念中,作者、平台和出版已经紧密结合成统一的整体。而在国内,除去政策的因素不谈,一本书在作者和出版者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简书所瞄准的需求,某种程度上也是两者之前的相互需求。

林立对简书版权中心下达的指令是做国际一流的出版经纪业务,这也折射出目前国内出版乃至内容领域,版权经济服务远未到位的现状。“版权的创造者是人,每个机构都要尊重人。”对此黄一琨表示。简书版权经纪中心所要做是全链条、全版权、全品类的服务,而这些的背后都是活跃在简书上的百万作者。

针对这些作者,黄一琨的团队从创作的早期就开始介入,并为作者提供包括写作培训、版权管理等多种服务。“我们所有做编辑的都是靠作者吃饭,不要动不动就签下全球范围不可撤销的永久性权利。”黄一琨说:“作者不傻。而简书会教这些作者越来越聪明,也会去帮助作者维护他们的权利。”

简书之所以执着于纸书,某种意义上也是从用户——也就是作者们的角度出发。“很多人不知道,对于一个新作者来说,出一本能赚到钱的纸书,可能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事情。”黄一琨说。他想在自己退休的那一天,肯定会有人给他送花,“因为他们的第一本书可能是我拍着桌子和出版社谈下来的。不是作品不好,而是没有我们真的很难出。”

让不知名的作者被知名的出版社签下,体体面面地出书,不仅是黄一琨本人的理想,也成为了简书盈利的突破口。尽管黄一琨并不爱谈IP,但影视产业对优质内容嗷嗷待哺的现状无疑将构成简书和这些草根作者们更大的机会。

“从书到电影,是最经典、最安全、制片方眼中最靠谱的转换方式。”正如黄一琨所指出的,随着IP泡沫破裂,网生内容之于影视的价值已被证实良莠不齐,而经历编辑加工和市场检验的图书内容的版权改编重新占领了制高点。“自出版要想真正成为头部内容,还是需要传统出版力量的介入,就像很多故事里讲的那样,一个怀才不遇的作者只有被出版社的编辑发现,才算是皆大欢喜的结局。”黃一琨说。

黄一琨所言并非没有先例。在他看来,简书应该对标的企业不是阅文、掌阅,而是来自加拿大的Wattpad,后者被称作电子书领域的YouTube,如今刚刚接受腾讯的投资,估值已达到4亿美元。最初Wattpad也是以自出版切入,而公司的收入则覆盖订阅、广告、影视改编等几大板块,并成为好莱坞的资深内容供应方。利用自出版的平台,Wattpad真正通过平台打通了产业的上下游,这也是黄一琨希望通过简书所实现的。

多年前离开出版社时,黄一琨曾预言:编辑的黄金时代就要到了。而在这个优质内容比金子还要珍贵的时代中,黄一琨确信自己的预言已经成真。曾经怀着做出版的心离开出版业的他同样深信,只要跟着内容的价值走,一个出版人就永远不会过时。endprint

猜你喜欢

出版业出版社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我等待……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
对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石油工业出版社
南宋出版业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