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改革文学的社会隐喻

2018-01-25庄桂成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隐喻

庄桂成

摘 要:湖北作家刘诗伟的长篇小说《南方的秘密》,叙写了一个“跛腿”农民顺哥从做胸罩开始,一步步壮大,然后开办企业,富裕乡邻,最后从巅峰跌下又爬起的故事。小说以“秘密”为线索,分别揭示了个人成长的秘密、社会发展的秘密和国家改革的秘密。小说以借代、寓言和隐喻等方法,以江汉平原地区人民生活为背景,勾勒了一幅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全景图。刘诗伟的“江汉叙事”小说,从题材、人物到语言都深深地打上了江汉平原的烙印,生动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一代人的命运及人格操守和情感世界,同时以感性的方式探寻了当代中国的发展之路。可以说《南方的秘密》是当下新改革文学的翘楚之作。

关键词:改革文学 隐喻 江汉叙事

众所周知,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国便开始了自上而下的经济体制改革。与此同时,许多作家开始把创作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边关注着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关于国家发展的种种思考和设想。这就是风骚一时的“改革文学”,其开篇之作,是蒋子龙的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近期,湖北作家刘诗伟出版了长篇小说《南方的秘密》,该小说直面主流生活,勘察世道机要与人性本相,叙写了一个“跛腿”农民顺哥从做胸罩开始,一步步壮大,然后开办企业,富裕乡邻,最后从巅峰跌下又爬起的故事。顺哥的“创业史”与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文学”一脉相承。如果说以《乔厂长上任记》为代表的作品是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文学”,那么在中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以《南方的秘密》为代表的相关小说,则可以说是21世纪的“新改革文学”,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改革文学”的深化和发展。

一、π:改革者的形象借代

刘诗伟的小说以《南方的秘密》为名,开篇就说:“一些人所共知的秘密悬浮在生活的上空,世面流行无端的微笑。”这不禁使人产生诸多遐想。这个秘密是什么,究竟在哪里?读罢整部小说后掩卷长思,我们发现秘密有许多层次,而且纵横交叉,相互勾连。这个秘密首先应该是小说主人公顺哥“个人”的秘密:一个学历不高、没有什么背景,而且腿脚不便的农民,为什么能够成为省委书记的座上宾,办成名噪一时的“三大企业”,最后富甲一方,带动乡邻奔向小康生活?作家在小说中多次提到数学符号π,而这个π可以说就是顺哥生动形象的代表,一个恰如其分的隐喻。

小说第一章的标题就是《π诗》,“那时,大顺因为数学,因为自己,特别同情和关注那个两腿长短不齐像个跛子的π。”因为自己腿有残疾,如同数学符号π;心理学认为,人对与自身相似或相近的东西,都天然具有一种亲近感,所以顺哥对π非常关注。在数学中,π代表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它是一个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对于一个初中学生来说,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来说,要记住它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但是,聪明的顺哥却因此而作了一首π诗,从而轻而易举地记到了π的小数点后100位。π这个符号贯穿全文始终,它似乎是一个预言,也是顺哥生活经验的写照,体现出顺哥的聪明机智;事实上,在后来的创业历程中,顺哥也把这种聪明用得淋漓尽致。如果要问顺哥成功的秘密在哪里?答案就應该在他的π式聪明上。小说对顺哥的π式聪明的叙写,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独到的商业眼光。顺哥之所以走上制作胸罩这条道路,是源于一个偶然事件。顺哥的三妹三美在打树枝的时候,不小心被树枝挂开了灰布单褂,扣子全脱,两襟大开,露出整个白白的胸脯,围观人群嘿嘿狂笑,并且大喊:“大奶子!大奶子!好大的一对白奶子!”这在尚未开放的农村,算得上一件奇耻大辱,以致后来三美在村里抬不起头,还为此寻死觅活。这件事对顺哥触动很大,他用挖树蔸卖换来的钱,买了一台“黑得发亮的工农牌缝纫机”,给三美做了一件胸兜。这件胸兜被四妹小美借去穿上参加运动会,在运动会上大展风采,全校女生都来观摩小美的胸兜,顺哥做的胸兜渐渐声名远扬,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缝纫之路。

其二,坚韧的个人意志。顺哥作为一个大男人,不去做那些具有“男子汉”气概的力气活,却去做农村常常是女人来做的缝纫活,也就是俗话说的“做裁缝”,尤其是顺哥做的还是女人的胸罩,这在农村常常被人瞧不起。例如,顺哥去女朋友家拜年,碰到了后来成为他“连襟”的张凿子;张凿子以做木匠为生,对于农村男人来说,这是一门好手艺。因此,当张凿子得知顺哥做女人的胸罩时,大吃一惊,说:你可以做衣服呀?同时,张凿子力劝顺哥跟他去学木工,只需用胳膊砍、刨、锯,适合他这样的跛腿男人。连顺哥的爷爷也在那里叹气:“湾里人都在说这事……宁可让人嫌,也不能让人怜哩。”{1}但是,顺哥不管那些流言蜚语,坚持自己的方向前行,体现出坚强的个人意志。

其三,农民式的狡黠精明。顺哥在村里私自接裁缝活,为农村妇女做胸兜,其收入远比他在村里做农活或刷标语等挣工分要强得多,后来大队党支书李四六为了照顾他,想让他去大队当会计,这在一般人眼里是好差事,但相比顺哥的地下缝纫加工这条“资本主义尾巴”来说,还是后者来得实在。于是,顺哥想推掉大队会计的差事,为了达到目的,又不得罪大队党支书李四六,于是顺哥就充分使出了作为π式残疾人的苦肉计。他趁着黑夜,用一只网袋装了两瓶梨子罐头,一歪一颠地去李四六家拜访:

顺哥上了支书家的台坡,站在关闭的大门口深吸了一口气,举手敲门。大门嘎吱一声打开,开门的女人手里端着一盏煤油灯。顺哥大幅跨过门槛,扇熄油灯的火苗,随之扑通一声倒下。屋里传出李四六的喝问:怎么了?就冲出来,划燃火柴点灯。灯光下,只见顺哥仰在地上,一手高高举起装有两瓶罐头的网袋,虽然痛得咬牙皱眉,脸上却幸福地笑着——就像样板戏里英勇赴死的革命者。{2}

顺哥之所以使用苦肉计,是想告诉支书李四六,他顺哥是一个残疾人;因为是残疾人,当大队会计会“折人”,有损大队干部形象;另外,因为是残疾人,在当时严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情况下,所以他可以得到照顾,仍然能够开展他的地下缝纫工作,以便既不拂大队支书的好意,又可以继续自己的“事业”。小说中这样的事例还有不少,作家通过许多细节,都充分展现了顺哥的π式精明。endprint

二、跛:社会残疾的批判寓言

顺哥的成功有其个人因素,如前文提到的独到的商业眼光、坚韧的个意志以及农民式的狡黠精明,但具备这几种因素的人,远不止顺哥一人,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特别是那些手脚健全的人没有成功,而顺哥这样一个“跛腿”之人却成功了呢?笔者认为,这就是小说所呈现给我们的“社会”的秘密:整个社会是“跛”行的。

社会残疾之“跛”,首先体现在对农村社会残疾的书写之中。在1955—1956年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之后,从理论上说,小农经济还是产生资本主义的温床,所以还要割他们的“资本主义的尾巴”。农民养几只鸡、种一些菜到市场去卖,因为是“资本主义”,必须得“割”,给予没收或处罚。《南方的秘密》所描写的改革前的农村社会,除了大集体的农业生产,是不允许搞副业的。红旗大队1975年就开展了九场“阶级斗争”,斗争对象是一些偷偷做手艺、打鱼摸虾、贩卖木器、养鸡养鸭的“坏家伙”,虽然没有挂牌子游街,但全都被集中起来去挖河挑土,不给记工分。但是,当有人揭发11队的周大顺做缝纫换鸡蛋时,遭到大队民兵连长的质问:你是跛子吗?你想做缝纫也可以的,你先拿把榔头把自己锤跛嘛!这人不服,反问:“难道资本主义只能让一条腿的人走啊?”对正常的副业生产,正常的人不能做,只有“跛腿”的残疾人可以进行,这个社会其实也是“跛”的。以至于红旗大队的支部书记李四六说:红旗大队要做社会主义的红旗大队,必须跟老子“以粮为纲”,全力以赴种田打粮。那些搞副业弄杂活的,老子不说你是资本主义尾巴,但你只要一动,老子即使不剁你,也要拍得你疼、拍得你叫爹喊娘、拍得你流脓滴血……李四六认为,搞了这些资本主义,哪里还有心情和精力搞集体生产?你赚了点小钱就在社员们面前发泡,影响极坏。所以,他要求无论是憨坨缺嘴聋子还是垮涎宝鼻子眨巴眼,无论是劁猪的挑鸡眼的甩拉面的还是木匠瓦匠裁缝,只要手脚两全的,一律下田劳动,没有大队的批准,一桩杂活都不能搞!

社会残疾之“跛”,还体现在对城市社会残疾的书写之中。顺哥从农村走向城市,到江正街来开胸罩店之后,碰上了江正街的小老板老刁。老刁认为,他们这些江正街的小老板,从来都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贱货,连残疾人都不如,是一群苍蝇,现在有了江正街这个资本主义茅坑,才一起聚到这里来。他甚至说,不是苍蝇就是江城麻将中的赖子、社会主义的赖子,过去需要反面典型,他们这些不“安分守己”的人被社会需要随时顶上,作为反面典型而存在,现在试验商品经济,别人都有岗位,不能来试验,所以他们被社会拿来当试验品,又有了找口饭吃的机会。小说中另外一个江正街老板“二姐”也很赞同老刁的看法,认为在非常年代,之所以心灵和人格比身体更为残疾,是因为社会机制和价值观已经残疾不堪。“这个社会已经开始在真实的残疾中发生积极变异,对于我们这些被排斥在大众之外的各类残疾人来说,正好得以在变异之际,相对便利和自由地获取生存与发展的先机——这是人类固有的原发的自然之光。不要菲薄江正街,江正街是对社会残疾的一种批判!”{3}江正街上的小老板们,是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先富起来的一群人,但这群人之所以能成为先富起来人群,他们自认为是因为他们游离于体制之外,被视为“苍蝇”而不受待见,所以他们能够试验商品经济,从而因祸得福。

小说后来巧妙地借一个场面,用非常形象而生动的语言叙写了社会之“跛”。进入新世纪之后,顺哥的事业经过重重挫折,又开始进入新的征途,他要成立π公司生物质能源工业园,因用地问题与绿安县当地农民发生矛盾,前省委书记冯书记赶过去平息事态,这时,小说形象地写到了社会的跛——“斜面”:

顺哥抬手指向前方:你看,那些百姓和官员,包括冯书记,他们两腿一般齐,但到了这片斜地上,是不是全跛了?半文顺着顺哥所指看过去,不由惊诧地凝望。……

双方相向不到20米之际,对面的冯书记先停下脚步,左右及身后的人也都跟着停下来,全都曲着右腿,像一群跛子,惊奇地望向顺哥。

大顺啊!冯书记亲切地叫唤一声,微笑道:今天,你特别高大!

顺哥喊冯伯伯辛苦了,也笑着,却用藤杖指指山坡的斜面……{4}

因为社会的“跛”,导致正常人成了“跛”,“跛”人变成了正常。小说最后把“跛”的社会寓言书写到极致,顺哥要申报成立中国跛学研究会,研究世上的跛事,他认为因跛事太多,跛因复杂,跛行诡异,治理艰难,所以值得研究。他们挂靠某国家研究机构成立中国跛学研究会,国学大师担任名誉顾问,顺哥当会长,租赁办公场所,举行成立大会,宣读研究会章程,开办网站,编内刊,组织学术研讨,举行巡回讲座,等等,一切都煞有其事,并且点明“脑跛、心跛才是导致人跛、事跛、国跛、社会跛的大跛”。

三、秘密:国家改革的方向隐喻

无论是π,还是跛,虽然都是一种隐喻,但它所直接面对的,都是当前改革中的症结问题。所谓南方的秘密,这个南方不一定实指H省,改革开放发源于南方,南方应该是代指中国的改革开放,南方的秘密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隐喻。这个秘密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指代。

首先是改革初期“屁股”的秘密。当顺哥发财之后,人们起初羡慕,顶多感叹假如自己是个跛子就好了。渐渐地,有人的“屁股”跟着动弹起来。到1978年春天,红旗大队和五星区到处都露出“屁股”来:三队的憨坨子养了50只麻鸭,四队的劁猪佬买回了7头猪崽,五队的缺嘴婆孵出108只小鸡,六队的别家嫂子每天夜里纺线织布,七队的队长干脆带人把一块低洼田挖成了鱼塘……五星区街上更加活跃,有张聋子大肆贩鱼,马回回上街甩拉面,贬巴眼摆摊挑鸡眼,垮涎宝租屋开小炒馆,鼻子带班子打家具。小说写道:“问题不是这些‘屁股多么丑陋,是这些丑陋的‘屁股下面有一个公开的秘密:只要‘屁股撅几下,总比工分或工资来得快、挣得多!秘密的力量是无穷的。”{5}但是,即使这些“屁股”也成了公开的秘密,成了社会主义人民生活富裕的发展方向,然而在改革开放的推进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例如,顺哥去江城的第二年,乡下开始分田到户。后来官方和民间都把这次分田到户称为第二次解放。其实,当时已解放了三十多年的民间对于新一轮分田几乎缺乏应有的响应,至少没有像三十多年前那样敲锣打鼓。以至于后来跛区长执行改革开放政策分田到户时,受到了生产队长的抵制:endprint

区长,这田不能分!跛区长问:为什么?他说:一、田分了,各回各家,各搞各的,没有集体,还叫什么生产队?二、各搞各的后谁来搞水利建设?没有水利,怎么保证粮棉丰收?三、分田就是复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还搞不搞?谁要分谁去分,我不分,分了也要再复辟的!……跛区长歪了头:你不想当这个队长了?他却仰起头来:我是党员,只当社会主义的队长。{6}

生产队长作为最底层的农民干部,不理解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固守保守思维,可见改革开放这样的富民政策,也是有阻力的。但是,顺哥趁势而上,1982年9月北京正在选举新一届中共中央总书记,县、地、省和中央四级的党报先后报道了顺哥办厂的事迹,顺哥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地一夜扬名。不过,作家在小说中也指出,那是一篇大力吹嘘鼻子而小心忽略脸庞的报道,以其片面真实掩盖了本质真实,以其普通价值替代了新生价值,以顺哥的身残志不残遮住了顺哥办厂对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示范性意义。

其次是改革深化期“顺哥现象”的秘密。“顺哥现象”是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刘半文和别不立提出来的。别不立认为顺哥今后的辉煌期顶多二十年,还会跌回原形的。半文不能认同,且问为什么是二十年?别不立只说:这是中国历史隐藏的秘密。要理解别不立所说“中国历史隐藏的秘密”,就要了解“顺哥现象”。

县委从书记参观顺哥的缝纫厂之后,说胆子再大一點,步子再快一点。顺哥认为自己就是一个跛子,历来只有小偷似的胆子,他只会做胸罩,只是召集了一群跛子办了一间缝纫厂,他的“胆子”和“步子”只是跟上边的精神和意图合了辙,否则,他认为自己跟红旗大队所有两腿健全的人一样,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没有。这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即顺哥之所以能够从偷偷摸摸做胸兜,到光明正大办缝纫厂,关键在于“跟上边的精神和意图合了辙”。后来冯书记来视察之后,连连点头说不错不错,且向顺哥补了一句:你们还可以做服装的嘛!顺哥的服装加工一直断断续续,正打算收手,但听省委书记这么一提,马上回答:是的,我们正筹备呢。以至于后来顺哥服装厂生产的干部服销不出去,他也得硬撑,坚持着。后来为了迎合上面的“意思”,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在大顺村兴办钢厂,发展大工业,到最后终成烫手山芋,导致自己的事业一蹶不振。

可以说,顺哥所办的企业,不完全是遵循市场经济,里面有“政治”的成分,因为有“政治”助力,所以顺哥的企业能够很快“腾飞”,但也因为有“政治”的牵绊,顺哥的企业大厦也很快垮塌。顺哥的企业与“政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顺哥的妻子秋收走的是一条与顺哥不同的市场经济道路,顺哥为秋收在市场上释放的巨大能量而惊异,感激秋收光大了他开创的胸罩事业。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出,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其实,小说所叙写的正是当代改革中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小说所揭示的最大的秘密。

改革是一个未完成式,在改革的大潮中,顺哥等人就如一个π,跌跌撞撞,用力前行。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再到新世纪,小说勾勒了一幅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全景图。刘诗伟在自序中说:“关于直面当代中国的叙事,常常让我想起雨果的话:富人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穷人用皮肤感受冷暖。我想,那些贻误后世的表述多半是用现成的温度计写出来的,只不过各人的温度计取自不同的先验。”刘诗伟从小生活在江汉平原,他的创作都从这块土地上汲取灵感,无论是他此前的《拯救》,还是现在的《南方的秘密》,他的这些“江汉叙事”小说,从题材、人物到语言都深深地打上了江汉平原的烙印,生动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一代人的命运及人格操守和情感世界,同时以感性的方式探寻了当代中国的发展之路,是当下新改革文学的翘楚之作。

{1}{2}{3}{4}{5}{6} 刘诗伟:《南方的秘密》,作家出版社2016年版,第65页,第91页,第91页,第458页,第96页,第152页。endprint

猜你喜欢

隐喻
概念隐喻理论对高中英语多义词教学的启示
爱的隐喻
基于概念隐喻的高职高专基础英语教学研究
认知隐喻理论下印地语汉语死亡委婉语研究
认知隐喻理论下印地语汉语死亡委婉语研究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
A Cognitive Study of English Body Idioms in Textboo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浅谈语法隐喻的隐喻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