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地方
2018-01-25高小凡
高小凡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了她的帐篷,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这首蜚声海内外、久唱不衰的歌曲,看似泛指,却很少有人知道,它实实在在指向一个承载着满满故事的地方。而这个遥远的地方,就是青海省金银滩草原。
鞭麻盛开黄白两色,黄的像金,白的像银,美不胜收
金银滩草原位于青海湖北畔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的海晏县境内,南、西临湖,北、东靠山,方圆1100平方公里,不计其数的涓涓细流滋润着这块宝地。它原名“鞭麻滩”,因草原盛产鞭麻而得名。鞭麻盛开黄白两色,黄的像金,白的像银,人们就形象地把这里称之为“金银滩”。金银滩古为羌族居地,王莽时在这里设西海郡。如果你去过东北南海,再到这,你就“走遍四海”了。
1939年,著名导演郑君里在金银滩拍摄电影《民族万岁》,邀请王洛宾参加。当地千户长的女儿萨耶卓玛扮演影片中的牧羊女,王洛宾扮演萨耶卓玛的帮工。卓玛当时只有17岁,青春活泼,热情奔放,当时金银滩有个说法:“草原上最美的花是格桑花,青海湖边最漂亮的姑娘是萨耶卓玛”,二人相处三天下来,美丽深情的藏族姑娘、辽阔富饶的大草原给了王洛宾极大的创作激情,《在那遥远的地方》自此诞生了,也为金银滩草原披上了浪漫的面纱。
七八九三个月,是金银滩最美的季节,鲜花盛开、百鸟鸣唱,祝酒歌此起彼伏、奶茶香弥漫四野。辽阔的草原像一张巨大的绿地毯,任你在上面奔腾、跳跃、翻滚。百花丛中有种粉红色的花,娇嫩欲滴,摘一朵放在嘴里一吮,清凉甘甜,她的名字由此就叫甜蜜蜜,不由得令人想起邓丽君来。躺在这张绿毯上,与伸手可及的天空之间只隔着偶尔掠过的雄鹰,仿佛住进天上仙境。耳畔又听得牛羊吃草咀嚼的喳啦声,这才将心思带回地面。
金银滩草原上的牛羊主要是黑牦牛和藏羊,它们像黑白珍珠星罗棋布,徜徉在青草和花丛中。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体态高大威猛,身上的长毛垂到腹下,像裙。其耐寒耐劳耐缺氧,有“高原之舟”的美誉。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它,人们吃牦牛肉,喝牦牛奶,烧牦牛粪,皮制革,毛织帐篷,还用其作运输工具。牦牛以黑色居多,偶有白色,多用在景区或牧家乐作游客合影道具。藏族同胞用“大瞪眼,双眼皮,红红的嘴唇,超短裙”来形容牦牛,足以表达对它的喜爱。牦牛吃饱会静卧反刍,生人走近,它便停止咀嚼,警惕地盯着你,见无恶意,就无视了你的存在。也有脾气不好的,忽地站起来,低头冲过来,把人吓得仨魂掉俩,转身就逃;藏羊则像永远也吃不饱,即使肚子滚圆,也要低头贪婪地啃食,直至夜幕降临,才肯罢休。藏羊主要用来剪毛和吃肉,用途不及牦牛多。藏羊和牦牛一样,都是牧民财富的象征。金银滩草原没有任何污染,牧民喜欢说自己的牛羊“吃的是冬虫夏草,喝的是山泉水,拉的是九味地黄丸,尿的是万事可乐”。因此,当地人说金银滩草原的牛羊肉是世界上最好的牛羊肉。晚上坐进帐篷,大盘手抓牛羊肉热气腾腾,香气四溢,一口下去,肥而不腻,鲜嫩可口,连呼名不虚传,过瘾!
与成群的牛羊相比,金银滩的马儿并不多见。据当地人介绍,这主要是役马和军马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需求量下降造成的。金银滩的马儿自古盛名,曾被称为“龙驹”。据说当时的统治者吐谷浑人将青海湖中的小岛海心山作为良种马的繁殖基地,每年冬季湖水结冰后将选好的母马放在小岛上,次年春天,进岛收马,生下的马驹儿就被称为“龙驹”。龙驹日行千里,追风逐月。而现在,马儿却只是牧民的宠物,养几匹玩。不过每年夏天,当地还是会举行赛马活动,获奖的人与马都格外精神。在牧家乐或景区点,游客可以花钱骑马,照几张相。万马奔腾、震山憾地的景象,在金银滩草原已基本见不到了。
金银滩草原还有震撼人心的一幕就是湟鱼回游
湟鱼学名裸鲤,是青海湖中特有物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入夏,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冰雪消融,雨水增多,金银滩上流入青海湖的水量增加,即将产卵的湟鱼开始聚集在各大入湖口,之后,像大马哈鱼一样,成群逆流而上,回到出生地繁育后代。它们可以在瞬间塞满河道,清亮亮的河水顿时暗了下来,似乎流的不是水,而是鱼。途中,它们经历种种险阻,遇到河水相對平缓的地方稍事休息,积蓄力量,继续前进。对它们而言,最大的敌人不是湍急的水流和兀起的河坎,而是各种候鸟。湟鱼回游之时,数以万计的鸟类千里迢迢飞到青海湖栖息繁衍,成群逆水而进的湟鱼给它们提供了非常充足的食物。起初,他们饥不择食,逮着就吃,到后来,有的鸟残忍到只啄食湟鱼的眼睛。大自然是残酷的,但也是有序的,在这里,鱼鸟共生,万物各得其所。我们更多的是感叹湟鱼的坚韧与执着,它们这样的品质来自于与生俱来的伟大母爱……
金银滩不仅是大自然眷顾的宝地,作为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她更叫人难忘。原子城、原子城纪念碑、原子城纪念馆、炮轰试验场都散落在这片美丽草原上。1958年开始,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就是在此研制出对新中国至关重要的原子弹与氢弹。走进原子城纪念馆,看着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实物展品,听着讲解员对两弹一星的事迹介绍,心潮澎湃。即便我没有经历那个时代,但听到老一辈科技工作者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工作条件,毅然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一头扎进高寒缺氧的高原深处,隐姓埋名,与家人分居,默默奋斗几十年的故事,也不由得热泪盈眶。他们来时风华正茂,离开时白发苍苍。更甚者,这一来,就再也回不了家了。郭永怀,我们荣成老乡,一天发现一组重要数据,需立即到北京报告,不幸途中飞机失事,当人们清理现场时,发现他与警务员紧紧抱在一起,已烧成焦炭,把两具遗体打开,发现两人中间夹着放有重要数据的公文包,完好无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热血和生命换来的原子弹一声轰响,扬国威、震军威,使我国坚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不屈的精神永远光辉灿烂!
心静一静,再静一静——我看到青海湖的色板,我听到草原的歌声,我感受到那纯净大自然中,纯粹的阳光下,牧民的热情。金银滩,是浪漫的,也是神圣的,她呵护着世代居住的各族人民,养育着成群的牛羊,也孕育了震慑世界的核力量。她是一幅画,也是一种精神。
唱起“在那遥远的地方”,想起金银滩……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