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2018-01-25徐庆辉
徐庆辉
摘要: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关系到农业发展大局。切实做好玉米生产工作,保证玉米产量和质量是当前我国粮食生产的关键。本文总结了玉米种植技术要点,以期对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02.003
玉米是吉林省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了保证其稳产、高产,保证其质量,必须积极普及玉米种植技术。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了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1 品种选择
玉米高产丰收的前提是用好种、用良种,品种选择是玉米高产丰收的第一要素。好的玉米品种选择应该把握几个原则:一是选种因地制宜,即适合当地的品种,不要盲目引进新品种;二是选择生命力旺盛,抗逆性强的玉米品种。这类玉米品种不易发生病虫害,或发生病虫害的几率相对较低,抗逆性好的玉米品种即使发生病虫害其承受能力也相对较强,有利于降低农户损失,所以抗逆性强,生命力旺盛的玉米品种应该优先选择;三是选择在当地口碑好,销路畅通的玉米品种,有利于保证农户的经济效益;四是到正规种子经销处购买玉米种子,以保证种子的纯度,避免因购买假冒伪劣种子而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 地块选择
玉米属于抗逆性较强的农作物之一,对于地块要求不是十分严格,但要想获得高产丰收,地块选择不能忽视。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条件良好,土壤肥沃的土壤为宜。玉米不提倡连作,应合理轮作,以保证其质量和产量,避免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轮作好处很多,有利于玉米高产丰收。
3 种子处理
选好的种子必须经过晒种、浸种以及种子包衣等一系列处理才能保证其发芽率和芽势。晒种一般选择晴朗无风天气进行,将种子平铺于地面之上,厚度大约为3~5厘米,遇中午高温要反复翻动,以免高温灼伤种子,影响种子萌发。选择合适的药剂浸种,可以提高种子抗逆性,降低其发生病虫害的几率。市面上种子包衣剂的种类很多,建议可以与其他农户多沟通,选择市面销量好,口碑好的种子包衣剂,提高药效。
4 适时播种
土层5~10厘米地温稳定在10℃左右时即可播种,此时播种比较适宜,播种深度要适当把握。一般来讲,播种深度主要以土壤墒情为把握点,墒情好的土壤可以稍微浅播,墒情差的应适当深播,播种深度在5厘米左右,播种要注意株距均匀,覆土要严。同时适期播种,有利于避开病虫害发生高峰。在兼顾品种生育期适时晚播的同时,根据当地的墒情适时播种,确保全苗。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土地状况、管理水平等因素确定适宜密度,以达到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早熟品种,生育期较短,株型清秀,植株较矮,种植密度可适当偏大一些;株型紧凑的品种,种植密度可适当大些。有灌水条件或雨量充足的地块种植密度宜密;无灌水条件、降雨又少的旱地种植密度宜稀。
5 田间管理
一是进行查苗、补苗、定苗和间苗,以防止玉米缺苗影响产量。间苗和定苗的原则是留下强壮的幼苗,去除弱小的幼苗,一般在玉米幼苗长至4片叶子时进行定苗;二是中耕除草。这时是玉米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中耕除草可以提高土壤表面温度,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提高玉米植株对土壤营养的吸收能力。中耕除草也可以消除玉米地里的杂草,防止杂草与幼苗抢营养,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营养;三是合理追肥。玉米从种植到生长到收获的全过程需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进行施底肥、追肥,以为玉米生长提供足够能量。施肥的种类和用量是以玉米品种来进行界定,不能过多,以避免出现烧苗现象,也不能过少,导致供养不足,影响玉米生长。肥量和肥料的种类要结合土壤情况和玉米品种情况进行选择,以科学合理施肥;四是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玉米生长过程中影响玉米质量和产量的主要原因,大斑病是玉米生长过程中主要发生的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的叶片和叶鞘处,感染大斑病后玉米叶片会出现青灰色,严重时玉米植株会枯死。当发现玉米感染大斑病时需要用化学药物进行喷洒,在对大斑病进行防治的同时防止病情扩散。
6 适时收获
在玉米成熟期要适时收获。若收获过早,影响玉米中淀粉和蛋白质合成,进而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过晚收获,常遇到阴雨天气,会造成穗粒腐病等病害及鼠害,不利于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最佳收获期为蜡熟后期,收获后要及时风干,以免水分含量过高造成穗粒腐病,影响产量和品质。
7 结语
玉米是吉林省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玉米产量和质量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对玉米种植技术的研究,转变农民种植玉米的传统观念,利用科学技术合理进行玉米种植和管理,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业健康发展。
參考文献
[1]王怀琴.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意义及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3).
[2]张利香.玉米种植技术及其推广探究[J].农技服务, 2014,(08).
[3]赵韶.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要点分析[J].南方农业,2017,(21).
[4]杜长安.玉米需肥特性与施肥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 2016,(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