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粱育种的创新管理模式

2018-01-25马英慧李光华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8年1期

马英慧+李光华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因此,农业育种应当得到相应重视。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在农业育种上的管理模式应当有所创新。本文对现代农业育种中高粱育种的管理模式进行研究,总结其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现代农业育种;高梁育種创新;管理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 S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02.001

为更好保障农业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要对其管理模式上有所创新,采用合适的方案,不仅能充分促进育种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本文就高粱育种展开探讨,指出在管理模式上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1 研究高梁育种的意义

1.1 增加高粱的产量

受到国内经济重心转移的影响,使得高粱生产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此外,针对当前高粱生产来讲,为增强高粱的质量和产量,种子的选取十分重要,育种工作将对其产量的提高奠定基础性作用。只有保障育种工作的开展,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高粱增产。

1.2 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对大多数农民来讲,为提高高粱的产量和质量,要事先对育种的种子进行品质上的筛选,选择符合条件的优质种子。选种要具备以下两方面优点:一是优质高粱种子能促进农作物总产量的提高,保障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使其劳有所得;二是使用优质种子能确保高粱的质量,而农作物质量的好坏对其所能创造的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也会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

2 管理模式在创新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2.1 组织结构不合理

要更好地开展现代农业育种工作,育种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创新完善十分关键。针对现代农业育种中的高粱育种来说,是一个十分费时费力的工作,应当在有效的组织结构引导下,将多方资源整合到一起实现合理分配科学资源。但就目前实际条件来说,农业育种正式应用到农业中相对较晚,其结构组织不够完善,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农业育种组织结构的内容上来说,因为落后的信息联系方式,从事育种的相关企业在发展方向上存在重复性内容,使得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工作进度缓慢;二是不同的高粱育种企业或单位因缺乏交流,使得一些有用的资源无法发挥其真正作用,没有实现资源共享,导致整体的研发效率不高。

2.2 科研队伍不成熟

现代农业育种工作的开展需要由具备十分高的专业能力以及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在科研队伍当中需要研究人员对育种技术的发展进行不断学习,熟练使用高科技设备,掌握核心专业知识技术。此外,科研工作本身就比较枯燥,且需要耗费大量的物力、人力,因此科研人员应当具备认真工作的态度以及坚持的毅力,能够积极应对科研当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但在建设科研队伍上还需要不断努力,相关部门应当对育种科研工作足够的重视,积极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并提供相应保障,减少其在生活上的压力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在实际科研中,因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导致科研工作开展的十分艰难,相关部门应当及时对设施进行故障排查,保证其能正常运行。

3 应对措施

3.1 完善科研组织结构

现代农业育种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有一定的物力、人力作为支持,如果只依靠个人想要做好该工作将十分困难,这就需要有关政府部门做好协调工作。一是完善高粱育种的管理模式,针对科研队伍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科研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在相对枯燥的科研环境中激发科研人员的动力。此外,要想协调好各科研部门,应当协调好各科研部门的工作内容,避免重复发生,增强资源配置;三是利用好先进的通讯方式实现技术和信息上的交流,利用资源共享来确保科研工作的整体效率,从而降低错误率。

3.2 建立成熟的科研团队

对于育种工作来说,要首先考虑科研团队的实际需求,提高相关部门的重视度,通过相关政策的支持来促进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此外,培养优秀的人才需要建立成熟的培养体系,在高等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发展应用型人才;在科研单位中完善相应管理培训制度,使其能获得足够的工作经验,具有不断创新的精神,为育种科研工作紧跟时代潮流奠定基础。

4 结语

农业作为支撑国民生活的重要产业,其中高粱的减产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育种管理模式应当找出其不足之处,并有所改革创新,缓解当前高粱减产的状况。重视科研工作的开展以及培养科研创新人才,使得育种工作的开展有所保障,使得高粱在质量和数量上得到改善,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新宇.现代农业育种创新管理模式研究[J].农技服务,2016,33(15).

[2]王雅鹏,吕明,范俊楠.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特征、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6 (02):161-1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