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着力点

2018-01-25王东京

中国经济周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结构性供给现代化

王东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也进入发展新常态,目前正处在轉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为跨越这一关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包括: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行动指南,对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在理论上把握两个不同;在实践中抓住三个重点。

党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经过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之后,我们要将速度从高速转为中高速;结构从中低端转为中高端;动力要从投资、出口拉动转为创新驱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领会现代化经济体系科学内涵要把握准两个“不同”

全面准确地领会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首先要弄清两个不同:

一是经济体系与产业体系不同。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十九大报告的一个新提法,现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有产业体系或工业体系等概念,但产业体系或工业体系的含义明显不同于经济体系,它们只是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研读十九大报告,笔者体会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指由“产业体系、创新体系、协调体系、开放体系、体制机制”等5个子系统构成的一个大系统。我们不能望文生义,简单地将经济体系等同于产业体系或工业体系。不然在概念理解上差之毫厘,落实层面会失之千里。

二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不同。两者的区别,就在于是否符合新发展理念。符合新发展理念的经济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否则就是传统的经济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句话其实包含两个重要判断:一是跨越关口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二是我们目前的经济体系还不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们的目标。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贯彻新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论断。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时期,为了迅速建立工业体系,过度强调发展重工业,结果导致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为了超英赶美,在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上重生产轻生活,没有把发展生产同改善人民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那时流行一个口号:“勒紧裤带搞建设”。出现这样的问题,既有历史的客观原因,也有经济建设指导思想上的失误。

上世纪80年代初,由中央党校发起,理论界开展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大讨论。作为这次大讨论的成果,党的十二大报告将“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确定为我国经济工作的基本原则。此后,积累与消费以及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比例关系得到了逐步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成就举世瞩目。2010年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民也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跨越。但经济仍存在一些问题:从发展驱动看,主要是靠投资、出口拉动,创新不足;从供给端看,供给效率和质量不高,结构性矛盾突出;从生态环境看,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增长的现象在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从国际收支看,进出口长期失衡,对外依存度偏高;从财富分配看,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收入存在较大差距,基尼系数偏高。

针对上面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而且强调五大新发展理念是今后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创新发展是动力;协调发展是原则;绿色发展是方式;开放发展是路径;共享发展是目的。如果把发展经济比作做蛋糕,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创新发展是解决怎样将蛋糕做大;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是怎样把蛋糕做好;而共享发展是解决怎样分蛋糕的问题。从理论构建的角度看,新发展理念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理论框架。

落实六大举措应抓住三个重点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用新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出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六大战略举措。落实这六大举措,笔者认为应抓住三个重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重点: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是基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实践,综合研判全球经济大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符合中国国情、可以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中国方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三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改革”。显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以往的政府调结构,而是强调从生产端发力,通过改革解决结构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是一场改革,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习近平总书记这里讲的改革,强调的是改革资源配置的体制机制。具体讲,就是要通过改革要素市场体制化解产能过剩;改革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改革行政审批体制与财税体制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改革金融体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改革投融资体制扩大有效投资补短板。endprint

第二个关键词是“供给侧”。十九大报告明確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在供给侧,所以改革必须从供给侧发力。首先要从生产端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从体制机制上解决供需错位问题。同时,还要优化现有产品和服务功能,提升供给质量,并通过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新的供给,以此创造和引导新的需求。

第三个关键词是“结构”。怎样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筑牢实体经济?近期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不仅是为了调整供求关系、缓解工业品价格下行压力,而且也是为了去杠杆、防范金融风险。而降成本、补短板,则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改善企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增强经济增长能力。结构性改革的长期目标,是建立供给结构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体制机制,增强供给结构适应需求变化的灵活性,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

第二个重点:坚持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一个国家的经济就好比是一艘在大海里行驶的航船,有动力才能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可长期以来经济学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经济发展要靠投资、消费、出口等“三驾马车”拉动,此观点最初是来自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里不去评论凯恩斯《通论》的对错,但有一点很清楚,“三驾马车”是需求侧的拉动力而非供给侧的驱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规模大而不强,经济增速快而不优,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然而这种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必须转向创新发展。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着力点是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要从供给侧驱动。供给侧的驱动力是什么?当然是创新。如何实施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的思想,既要通过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又要通过科技创新带动体制创新。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核心关键

第三个重点:坚持以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为核心。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学习苏联模式,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开始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行探索。直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准确定位和把握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正确认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关系。”

要特别提出的是,十九大报告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在阐述“坚持新发展理念”时讲的。为何要在这个部分讲?笔者理解,用新发展理念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都涉及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由此看,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关键。endprint

猜你喜欢

结构性供给现代化
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特征
资产结构性盈利能力分析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结构性理财和结构性存款有哪些联系及区别?
结构性存款变局与出路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