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中村办个双年展,带火的不仅仅是艺术
2018-01-25胡雯雯
胡雯雯
世界上唯一在城中村举办的双年展,除了展现多元和包容外,也许还能为这座城市和居民带来一些别的变化?
海燕从上午开店到傍晚时分,一直坐在九街中间的饺子店门口包饺子。尽管她两分钟就能包好一盘,却依然连喝水的工夫都没有。来吃的人实在太多了。有些大胡子老外对这种中国食物充满热情,却只能对着中文菜单干瞪眼,后来她索性一见到他们,就让厨房里给上饺子杂烩拼盘。
“以前在九街吃饭的,也就是住村里的上班族,这双城展一搞,人一下子多了好多。”九街是村民们对南头古城主街的俗称,对于许多深圳人来说,南头古城可能都是个陌生的概念,只是一个在市中心以外的,混杂着一些古建筑的普通城中村。但在历史上,这里曾是东莞、惠州、香港的中心,许多香港人还千里迢迢过来寻根,到了才失望地发现,这个“古城”跟丽江、大理完全是两个概念,只有一两座旧门楼、县衙,还能找到点过去的痕迹。
“为了筹备这次双年展,我们提前两年过来调研,这才发现,以往深圳被有意无意塑造成一个只有30年历史,一夜从小渔村跃升大都市的形象,完全是个错误!”本次UABB深港双城双年展策展人之一,建筑师孟岩回忆,当他们得知这里挖出过东晋时期的古城墙时,顿时对深圳有了全新的认识。
每一届的UABB,都邀请了国内外知名的建筑家、艺术家和学者等参与,展出過总计 930 多件作品, 举办了 520 多场艺术设计、戏剧、公共论坛等活动,吸引过超过110 万的观众。尽管如此,孟岩也承认,这届的挑战性是前所未有的大,直到开展前夜的两三点,他和其他工作人员依然在古城各个展点之间奔波,为各种掉链子和幺蛾子大动肝火。
但是,就和以往任何一届UABB一样,眼看离开展只有十分钟,一切似乎还乱糟糟的,但一到点,一切都奇迹般地各就各位,展览顺利开场。而南头古城也彻底火了。这条以往只有村民往来的两三米宽的老街上,如今挤满了装束各异的时髦男女,其中不少还是高鼻深目的”鬼佬”。
他们钻到各种犄角旮旯里拍照,也像本地人一样,挤坐在沙县小吃、麻辣烫、肠粉店里。一面塞着食物,一面谈论着村民们听不太懂的词,什么“介入性”“城市与旧俗”“叙事性艺术”等。
“在这样的环境下做双年展,不只在中国,在全世界,恐怕也是第一次。所以我们非常自信,这个展览,一定会火。”孟岩颇有自信。UABB深港双城双年展从2005年至今已经是第六届,聚焦于在前所未有的快速城市化大背景下,衍生的城市化和人居状态的主题。
“南头古城从1700年前一直存在着。从一座城开始,随着城市中心的迁移,这里逐渐变回一个寂静的村子,后来又渐渐被城市包围,成为一种独特的城村合体物。”
从这个角度看,南头跟中国其他古城没有任何可比之处,它是以全光谱的方式,呈现了中国几百年来,从明代到今天的空间历史,包括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快速规划,所有东西都完整保存到了今天。“所以它的当代艺术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讲,比历史古城价值更高。”
但策展工作一开始,团队就意识到了这个展场的挑战性。第一,空间非常局促,所谓的主展场,就是一栋过去的村工厂建筑+两栋宿舍,相对于往届那种大型创意园、国有面粉厂、玻璃厂完全是两个概念;
第二, 村里的产权非常复杂,即使创作的都是世界极高水平的艺术家,为了在某栋楼,某扇墙上画幅壁画,也需要大量的协商。有些业主一开始甚至不屑一顾:“我看你们就别画了,这楼这样破破烂烂的挺好,哪天政府看不下去把它拆了,我就发财了。”
于是,他们索性将整个南头古城变成了一座展场,从城门外开始,便散布着各种艺术品、装置,一直延伸到主街、各条小巷和民居。一座貌不惊人的信息亭、一组可供孩童玩乐的装置,可能都是大师手笔,参观者可以像寻宝一样,不时发现惊喜。就连街边围墙上随意张贴的小广告,凑近一看,才发现是专门设计的,写着创作者想法的小语录。而路上你还时不时会撞入某个行为艺术的现场,或是抬头看见居民楼顶自由挥洒的舞者。”整个展场,就是一部完整的空间叙事,有前导,有高潮,有聚有敞。”
到了主展馆,厂房的整个侧面,被西班牙著名的壁画组合Boa Mistura变成了一副巨型壁画,他们选择了两个意味深长的中国词“传统”+“发展”,几次叠加后,有了特别的效果。
美国顶级设计学院Cooper Union的院长,参数化设计的鼻祖Nader Tehrani,则为展馆外的空地设计了一座长而轻盈的凉亭走廊,用钢结构+白色织物构成,希望它能为拥挤的城中村,提供一个休憩喝茶的场所。
由旧工厂改造成的主展馆,每一层都对应一个主题。互动性最强的,男女老少都能看懂的,都集中在第一层,比如城中村未来馆,是用VR技术做出的科幻场景,能让你在未来数码化的深圳城上下飞翔。
还有讲述城中村故事的《一楼宇·动物园》,是小孩子特别喜欢流连的地方。作者尹烨敏和郑楚玲采访了本地许多居民,和曾经有过城中村经历的人,选取了八组人物为主角,将他们变成了动物角色,以第一人称的叙事形式展现他们的生活日常故事。
在作者看来,“深圳的城中村,是许多不同行业和生活背景的人远离家乡,寻求生存土壤的地方。他们带着梦想,期盼着从这个土壤里收获满意的答复,也同时翻腾出生活百态及由其带出的人的动物性。这些差异时而融合,时而对立,形成一片片离奇的场景。我们希望从动物直接、敏锐、或者更接近本质的视角,还原我们城市和村落之间的关联和它们本身的状态。”
除此之外,城里还有很多互动性作品。来自意大利的艺术家、“叙事性舞蹈”学校的创始人Marinella Senatore,将团队派到了这里,召集了两百多位当地舞者(说白了就是,在街上看到一个跳舞的市民就拉过来),合作创造了各种舞蹈,在古城的各个地方,讲述自己的故事。
行为艺术家林一林则在中山东街的中间,在张嘴结舌和咧嘴看热闹的行人簇拥下,在灰砖路中间画了一条长长的线,材料是:日用品、糕点、螺狮粉、菜肴、蔬菜、活人……反正是两边商店产出的各类物品,一件接一件连起来,表演时长两小时,取名“商品链”。
他的创作理念是:“通过这种排列,唤起它们的价值和被等值化。”在场的观众有多少人看懂,我们没有概念,但《南都周刊》记者听到了一位老大爷跟一个小伙子这样的对话:
“这是在干嘛呀?””这是艺术!艺术,就是我们看不懂的东西!老大爷,你在这儿住了很多年是吧?在这路上来来回回无数次了吧?这些都是你生活中的东西,吃过的,用过的吧?”“啊?是啊!””里面有真材实料的好东西,也有假冒伪劣的,它们就是你的生活。你要是也在这儿躺下,就完美了!”“嘿嘿,不用了,谢谢你呀小伙子,不然我还真没懂。””你这么快明白啦?其实我自己也没太明白。不过人生也就这样,活得太明白也没什么意思了,是吧?”
然后人群就在哄笑中四处散了。
还有个特别的“作品”——中国南头彩票,它可以说是专门为被双年展打扰的村民们而设计的,据说也是中国历史第一个以艺术名义发行的彩票,由国家大剧院的舞美总监高广建带来。每个人都可以花几块钱买一张彩票,而村民们则每人会免费派发到一份,据说奖品非常丰富,最大奖是帮他家免费改造装修房屋。这个,也许是双年展会给当地带来的又一个变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