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段五行”引发的“头脑风暴”
——小学中年级作文训练案例反思

2018-01-25

教育家 2017年46期
关键词:井盖头脑风暴

井 盖

一天,马路上的井盖找不到了。

有一个人走着走着,看见井盖找不到了,他就在井口上铺上一堆干草,还做了一个牌子,上面写道:“小心危险!”于是那个人就走了。

从此,所有的人都知道要小心了。

这是一篇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学生的作文本上只有“三段五行”话),题目源自三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的看图作文。

每次作文大都是这个结果,要么是三五行寥寥几句话,要么是机械的“三段论”,这种现象非常普遍,这显然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中年级作文的要求是:“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怎样让学生把“见闻、感受和想象”写清楚呢?关键在于教师要引导得法。

上述作业最初我是这样处理的。这是一篇看图作文,图意很明确,学生完全“有话可说”,于是我简单做了些提示就留作家庭作业了。等作业收上来,我发现优秀同学的作文也是语言简单乏味。我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学生只把图片上的信息描述了一遍,没有调动自己的积累,没有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没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由此可见,“有话可说”不等于“有话能说”“有话会说”。

分析原因后,我借用“头脑风暴法”,对这个作业进行了再处理。美国学者阿历克斯·奥斯本提出的头脑风暴法,是指采用一定手段使思维高度活跃,打破常规思维方式而产生大量创造性设想状况,特点是让参与者敞开思想,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创造性风暴。我把这种思维方法引入了作文课。课堂教学中,通过合作交流,让大家交换思想,达到双赢的目的,是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课堂追求。我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维碰撞,点燃思想火花,达到让每个学生都收获多种思想的目的。

根据作业要求和教学目标,我进行了如下指导: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意在引导学生读出图片信息;其次,围绕图片核心信息,问问学生“你想到了什么”意在激发学生展开大胆而合理的想象;第三,问学生“你看到和听说过类似现象吗,你有什么看法”意在挖掘学生的感受和认识。

在学生进行充分研讨后,我指出其中的几名代表进行交流,允许其他同学补充或质疑,但前提是必须认真听发言的同学把话讲完。这样一来,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培养了他们认真听、会思考的好习惯。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图片,描述着想象中的故事情节,说得有理有据。之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把自己的所想所说整理出来,他们的兴奋劲和成就感溢于言表。

范文片段:

井 盖

一天早晨,在一条宽阔平坦的公路上,有一口污水井的井盖儿没有了。

从远处走来一对老人,他们悠闲地散着步,还聊着有趣的故事。突然他们发现前边有一个黑乎乎的东西。起初,他们还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紧走了几步,发现了那个没有井盖的井。他们很生气,说:“谁这么缺德!偷什么不行,非要偷井盖?”老奶奶说:“老头子,我在这里看着,提醒过路的人。你去找点什么东西,咱们把它盖上。”老爷爷看见远处有一个废品收购站,急忙走过去,找来一块木板和一个破草筐。爷爷吃力地拿了回来,问奶奶:“你看行吗?”奶奶说:“行!咱们再在上面写几个字吧!”爷爷又在旁边的废墟上找了一块砖头,在木板上写了四个大字:“小心危险!”

……

这是前面那位同学修改后的作文,同一个题目,同一个作者,文章的质量却天壤之别。逐渐地,班级整体训练日见起色。

作文训练不能放任,教师只有进行有效指导,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头脑风暴作文训练法,能够帮助孩子脱离“三段五行”的原始状态,实现可说、能说、会说。

猜你喜欢

井盖头脑风暴
井盖上面智慧多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小井盖学问大
脑风暴大挑战
《风暴中奔跑的树》
这条路上的下水道井盖都被我承包了
头脑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