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家界方言入声的演变

2018-01-25钟江华印有家

武陵学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桑植县慈利县阴平

钟江华,印有家

(1.湘潭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 湘潭411105;2.铜仁学院 人文学院,贵州 铜仁554300)

张家界市地处湖南省西北部,属武陵山脉腹地,总面积9 516平方公里。截止到2015年乡镇区划调整改革前辖2区(永定区、武陵源区)2县(慈利县、桑植县),包括7个街道办事处、32个镇、62个乡(其中8个土家族乡、7个白族乡),共计101个乡级行政区①。

第六次(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张家界全市常住人口为1 476 521人,其中汉族人口为364 996人,占24.72%;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 111 525人,占75.28%,其中土家族人口980 852人,占66.43%,白族人口 95 235人,占 6.45%②。

调查发现,张家界境内除了桑植县上河溪乡杨竹溪村还通行学术界对其归属存在争议的“(瓦)乡话”外,其余地区均说汉语官话方言[1]。

一、张家界方言的入声

南朝齐梁之间,就有学者把古汉语分为四类声调,即平、上、去、入。古入声的特点是收韵尾-p、-t、-k,发音“短促”。王力先生认为,古入声在今很多北方方言中的消失过程应该是:韵尾-p、-t、-k先消失,然后入声调类跟着消失。王先生指出,在入声调类消失前,可能还经过了韵尾-p、-t、-k向-Ɂ尾转变的过程,就像现代吴方言一样[2]。

古入声(有的学者认为仅是次浊入声[3])字今读阳平曾是很多较有影响的著作或论文用来区分西南官话和其他官话唯一一条或最重要的一条标准[4]。

在我们调查的99个张家界方言点③中,有入声调的点52个,但都没有了塞音韵尾-p、-t、-k以及喉塞尾-Ɂ。桑植县西北部的五道水镇、八大公山乡、细砂坪乡的入声是个高平调,存在紧元音现象,发音较短促。无入声调的点47个。具体 分布见图1与表1。

图1 张家界方言入声调分布图

表1 张家界无入声调方言的调类系统

从表1可以看出,在今张家界没有入声调的47个方言点中,除部分全浊入声字外,古入声今读阴平(共19个点)和去声(包括阳去,共25个点)的方言点最多,分别占40%和53%,其中慈利县大部分乡镇(包括县城)的古入声字今基本归阴平④,今读阳平的方言点仅有3个。

二、张家界方言全浊声母入声字的演变

在我们调查的99个张家界方言点中,有61个点的部分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与其余入声字的演变不一致,这一部分全浊入声字的演变分两种情况,参考表2。

表2 张家界方言古入声字的演变情况

第一,与古浊声母去声字合流今读去声(阳去)的共有53个点。

36个点有入声调,其余古入声字今仍读入声。其中桑植19个,慈利15个,武陵源区2个(索溪峪土家族乡、军地坪街)。

17个点没有入声调。其中16个点分布在慈利县,另有桑植县西莲乡1个点与慈利交界,也属此类读音。

第二,与古浊声母平声字合流今读阳平,共有8个点,这8个点均无入声调。其余绝大部分入声字的读音情况为:永定区谢家垭乡与古浊声母去声字一起混入古清声母平声字,今读阴平,其余7个点均与古去声字合流今读去声。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小部分全浊声母字不管是今读阳平还是去声(阳去),其调值基本念作22、33或者212,表现得比较一致,听感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并且字数上也基本保持一致。除了与永定区接壤的许家坊土家族乡,其余整个慈利县都有此类现象。

关于慈利县城零阳镇古全浊声母入声字的今读音情况,吕建国统计了135个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阴平调的61个字(占45.2%),读去声调的67个字(占49.6%),读阳平调的7个字(占5.2%)[5]。下面以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与古浊去字合流读去声)为代表具体列出古全浊入声字的今读音情况。实际调查出该地全浊入声字118个:

读阴平调的字2个:轴轮~夕

读阳平调的字 6 个:滑猾剧~烈运动;~毒勺~子仆~人瀑~布

读上声调的字1个:沓一~纸

读去声调的字35个(不包括有文白异读的字):白雹薄别独读罚划用刀~开合盒活或获惑嚼舌射涉什十石实食熟述特席穴学杂折~本着睏~哒直侄昨

读入声调的字66个(不包括有文白异读的字):拔泊勃达狄敌涤笛跌叠谍碟蝶毒夺铎乏伐阀佛服复~原核鹤及极疾集辑藉籍挟杰捷竭局掘倔辟开~洽拾淑硕俗习袭匣侠峡狭辖协砸泽贼闸宅辙着~落值殖秩逐浊镯族

阴平调、入声调两读的字1个:突~然之间

阳平调、去声调两读的字1个:寂~寞(老年人一般念阳平,而年轻人多念去声)

去声调、入声调两读的字6个,见表3。

表3 芙蓉桥白族乡古全浊入声字去声、入声两读例字

从表3这些一字两调的读音可以看出,读去声调的部分字存在文白分调现象,文读层为去声,白读层为入声。一般来讲,对于有文白分调的字而言,文读音一般先发生变化,如:电视连续剧“续集”的“续”念去声 ʃɥ22,“继续”的“续”仍念入声sou213。但也有白读音先于文读音发生变化的,如:当地常用来诅咒别人的用语“绝代”的“绝”读去声 ʨiε22,武侠小说或电视剧名“绝代双骄”以及书面语才有的“绝句”的“绝”则念入声ʨyε213。当地人使用非常频繁的“三伏天、伏天里”等词语中的“伏”读去声fu22,而电压单位“伏特”“220伏”等词语中念入声fu213。

这种文白分调的现象正好说明芙蓉桥话的入声调正在以词汇扩散的方式进行演变,应该是晚近才产生的一种现象。胡萍认为一般属于方言自身演变的,白读音(日常口语用字)先变,如果是外来方言的影响,往往是文读音先变[6]。辛世彪指出:“东南方言入声演变中,一般是阳入先变,演变的主要方向是浊入字归读阳去调……浊入归阳去,这是东南方言入声演变的主流方向。闽粤客赣湘吴徽平都有这样演变的例子。”[7]

三、张家界方言古入声的演变特点

从图1可以看出,张家界地区,包括市区在内的中部区域以及西北、东北部区域目前还保留着入声,中部形成一个入声区域带。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以为,除了行政区划、民族、移民等因素外,还可以从地理语言学的角度来解释。中部地区处于武陵山脉的中段,大山相对集中,演变相对缓慢。分别处于东西两边的慈利县城以及桑植县城均没有了入声,而两个县边境的部分乡镇还保留入声,符合学者们一般认为城区的演变速度相对较快的观点[8]。

古入声字正在发生演变的方言中,首先变化的是古全浊入声字,且都是与古浊声母去声字合流读去声(有阴阳去的读阳去),这与辛世彪总结出的东南方言声调的演变规律比较一致。

至于为什么会是全浊声母字先从入声调中分化出去,许宝华认为:“一般来说,全浊的入声字大抵由于辅音韵尾失落得比较早,比较早地并入了舒声类,所以还比较稳定,而清音入声字由于辅音韵尾失落得比较迟,归并情况就显得很不稳定了。”作者还举了北京话和湖北郧西话的例子,两地方言的全浊入声均比较一致地归入阳平,而清入字的归并则没有什么规律可寻[9]。

注 释:

①数据来自张家界市党政门户网站:http://www.zjj.gov.cn/c8/index.html,2017年5月1日最终访问。

②数据来自张家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网站:http://www.zjjrs.gov.cn/govmach/tjj/20160616151276.shtml,2017年5月1日最终访问。

③本文有关张家界方言的材料全部为笔者于2009至2016年多次赴张家界桑植县、慈利县、永定区以及武陵源区进行田野调查所得。我们对所有94个乡镇均进行了调查,另外,由于桑植县天星山林场(辖4个村)正处于两种不同口音的交界地带,故也作为一个调查点,再加武陵源区的军地坪街道,张家界市区的永定街以及西溪坪街(辖26个村/居委会),文中共涉及调查点99个。

④钱曾怡主编的《汉语官话方言研究》(2010年版第244页)提到西南官话属于“古入声今归阴平”类型的13个县区市中,除了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外,其余12个县市均在四川境内,没有包括慈利县。

[1]钟江华.张家界方言的语音特点 [J].民族论坛,2017(2):108-111.

[2]王力.汉语史稿:下[M].北京:中华书局,1980:134.

[3]游汝杰.汉语方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7.

[4]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5(1):2-5.

[5]吕建国.湖南慈利方言音系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4):143-153.

[6]胡萍.湘西南汉语方言语音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47-148;154.

[7]辛世彪.东南方言声调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66.

[8]彭泽润.湖南江永土话声调的地理语言学研究[J].武陵学刊,2017(5):129-133.

[9]许宝华.许宝华汉语研究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6:96.

猜你喜欢

桑植县慈利县阴平
湖南张家界桑植县电子商务 为农产品插上翅膀
邹军
广西柳州寨隆镇壮语老中青三代声调归字差异及其原因探析
偷渡阴平
太谷方言阴平阳平教学初探
阳光竞技彰显园丁风采
慈利县玉米抗旱抗逆试验研究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慈利县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评价研究
张家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