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北欧生态住宅
2018-01-25林浩然
林浩然 沈 粤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广州市 511400)
1 研究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世界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阶段。由于在二战中中立国的身份,北欧各国的财富积累优势明显,加之社会政策的稳定,建筑的技术发展迅猛,北欧五国的建筑思潮发展活跃。北欧建筑进入了繁盛时期,并形成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注重功能与人居环境、朴实自然。大量的建筑事务所也在北欧涌现而出,如芬兰阿尔瓦阿尔托、丹麦BIG事务所在业界广为人知。而这些事务所在住宅设计的成就闻名远扬,其设计的高质量住宅以人文和自然为中心,打造了舒适、自然、生态的住宅发展模式。
2 北欧住区案例分析
2.1 瑞典斯德哥尔摩——汉马碧共生城理念
汉马碧是斯德哥尔摩市正在建设的新市区,位于斯德哥尔摩的东南部Hammaby湖畔,过去是一个旧工业区码头。工业区的土壤污染严重,不宜种植。而政府通过土壤进行净化处理,将其废地利用,开发成为新的住宅区。新城区住宅的共生理念体现在以下几点:
(1)节能:100%可再生能源发电供热;
(2)节水:60%减少用水量,雨水在利用,废水营养物回收;
(3)节材:限制使用PVC等污染材料,严禁使用热带雨林原木,2005年新材料占总材料比50%,而至2015年仅占总比的10%;
(4)节地:工业废地再开发,土壤净化;
(5)环保:废弃物减量40%。
共生城理念的英文Symbiocity源自生态学的概念symbiosis即共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物体组成互利互惠的联合体。在瑞典,Symbiocity的含义就是:以城市全盘规划为平台,探索和整合城市各种技术系统之间的协同关系,达到节省自然资源和投资成本,引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因而Symbiocity又称作“共生城”。
共生城的出现让人们抛开之前对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对立的成见,而是发现开发建设与环境和环境保护是可以同时发生的。近代的居住用地愈发紧张,工业开发和对大自然资源的掠夺对环境造成了难以忽视的创伤,留下大面积的荒地、废地常常容易导致二次污染,对周边的环境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而共生城这一理念恰好解决了用地与废地利用这两大问题,将废地重新清洗利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发挥其环境效益。
2.2 瑞典马尔默市——明日之城Bo01住宅示范区
位于马尔默市的明日之城Bo01住宅示范区是未来智能生态住宅的典范,他是在共生城理念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Bo01住宅将当地的可再生能源物尽其用,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利用率达到100%。
风力发电站,满足Bo01小区几乎所有住户的家庭用电、热泵及小区电力机车的用电。楼顶太阳能光伏电池系统,以及太阳能板,主要用于发电和供热。地源热泵技术也将地热能利用起来。在生物能方面,汉马碧住宅区的生活垃圾和废弃物通过市政处理站,可以将生产的电力和热力同用于小区。
明日之城是名副其实的节能住宅,它将一切周边可利用的能源物尽其用,以降低其住宅区对城市能源的负荷,同时在以环境保护为前提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利用主动式节能措施为自身创造能源供给。它将人们眼中的废弃物为己用,开创一条环保、卫生、安全的能源循环系统,并且大范围的推广使用。相信这将是未来节能住宅的发展趋势。
2.3 丹麦哥本哈根——山型住宅
VM山型住宅由建筑师Bjarke Ingels和Plot设计。它是一个退台式建筑,呼应当地的朝向和气候特点。建筑包含80套住宅,每套都有露天阳台和突出建筑主体的豪华屋顶花园。山型住宅建成于2008年。很快它就在世界建筑博览会(World Architecture Fair)上赢得了世界最佳住宅建筑奖。
图1
山型住宅的外观以更传统的郊区住宅为特色,楼层升到11楼以后便可欣赏城市和沿海风光。
露天阳台种植有四季常青的植物并采用自动浇灌系统定时为这些茂盛的多年生植物浇水,当然,在阳台上还可欣赏迷人的风景。16m高墙色彩斑斓,而住宅电梯则沿着建筑内墙蜿蜒移动。
山型住宅把北欧以人为本的观念发挥得淋漓尽致,它在设计时跳出了住宅设计对朝向要求的固有框架,而是选择牺牲部分建筑面积,对建筑体量进行削减,让建筑中所有的住宅单元同时拥有最佳朝向和最好的景观面。同时,在建筑简洁的立面处理手法下,对材料的选择依然沿用了传统习惯,体现出北欧建筑师对历史敬意和他们的人文情怀。
3 北欧住区与国内住区对比(见表1)
本段通过4个北欧小区与2个国内小区(表1)进行多方面的分析比较。
表1
3.1 空间布局对比
图2
由6个住区的空间布局(图2)可以看出,与国内住宅小区封闭的组团不同,北欧的小区多以开放式或适度围合的半开放庭院式布局。这种布局既可以保证临街建筑立面的完整度,形成具有私密感的居住环境;又可以与城市相融合,形成“城市的客厅”,居民在半围合的庭院空间中自由的交流,这种空间尤其方便老人和儿童的休憩、休闲与玩耍。从图中还可以发现,北欧的住宅不单纯追求南北朝向,而是追求布局的灵活,让建筑更具设计感,这点与国内对南北朝向的追求也是不同的。
3.2 建筑形态对比
北欧住宅的形态千变万化,相比国内住宅形态则较为规整,单一。北欧住宅大多都根据当地特点对地形、气候等因素做出回应,日照、朝向等因素对建筑形态起了很大的影响因素;而相比北欧住宅,国内住宅基本只存在板式和点式布局,不同地区的住宅也没有太大区别,丰富度低,设计感弱。
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点:①因为我国的国情原因,如人口密度大,人均资源少等客观因素影响;②因为人们的思维意识较为呆板,建筑师对住宅设计有一套固定模式,缺少自己的推敲和创新。
3.3 材料运用对比
北欧国家的森林资源丰富,因此木材常常是建筑的重要材料之一,许多知名的北欧建筑都可以看到主材料的运用。木材料的可塑性和实用性强,经过加工后可以作为良好的保温材料使用,并且在外观上具有十分强烈的亲和力,给使用者更好的体验感,并且形成北欧当地浓郁的地域特色。并且由于北欧地处寒带,对采光要求较强,常常可以发现建筑的开窗喜欢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而玻璃幕墙良好的视觉通透性也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亲近。
反观国内住宅大多“应付式”的采用贴砖或涂料装饰建筑外立面,甚至地面也采用大面积铺装。国内住宅渗水铺装的普及率较低,每逢雨季说潮湿天气,铺装地面的湿滑常常给人的出行带来诸多的不便。可见国内住宅的材料运用也并不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施工技术和材料技术的提高下,新材料却并没有得到青睐(见图3)。
4 总结
图3
通过分析与比较,不难得出结论,国内的住宅无论建筑形态还是技术运用、设计理念都落后于北欧住宅的,而对建筑的节能、环保意识还仍处于萌芽阶段。因为存在着诸多的因素,如国情的差异,用地的限制,居民对住房需求的主要矛盾等等。甲方对住宅产品过分追求其为自身带来的经济效益,一味追求住宅的大面积和看似“高端”的外表,而忽略了建筑自身和周边的关系,对环境的影响与破坏。这让设计师对住宅的思考无法进一步深入。重重束缚都限制了国内建筑师对住宅设计的思考和设计,最终导致了国内大部分住宅的单一。除了上文提到的三个方面比较,国内住宅在节能、生态等方面意识都才刚刚起步,而相比北欧住宅在生态效益这一方面已经趋于成熟。
在全球都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北欧住宅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希望在今后的设计与思考中,我们都可以多尝试跳出国内建筑设计的定式思维,转而多思考社会、人们真正需求的建筑是什么。
[1]刘芳菲.当代丹麦集合住宅创新设计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
[2]饶戌.生态城市发展的北欧绿色住区.世界建筑.
[3]百度 www.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