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错误社会思潮的危害与治理

2018-01-25

教学与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思潮错误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从而成为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稳步前进的重要举措。新矛盾的产生,必然伴随着思潮的涌动,而有些思潮实质是旧思潮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翻版。社会思潮作为客观的社会现象始终存在。纵观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及主流思潮与错误思潮之间的斗争、博弈、引领、治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自我纠偏和净化的过程。新时代,错误社会思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危害不容小觑,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加强对错误社会思潮的治理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厘清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错误社会思潮

新时代背景下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各个环节中,解决新矛盾,应对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然面临“改什么”和“如何改”的问题,其中就夹杂着各色错误社会思潮,影响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和历史进程。

(一)经济领域:主张“全盘西化”的新自由主义

全球化时代,新自由主义依旧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占据主流意识形态地位;与此同时,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新自由主义思潮紧跟我国当前热点问题,提出的观点被一些人奉为救世良方。第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西方供给学派理论的借鉴。笃信新自由主义的部分专家认为,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对西方供给学派的效仿。对此,习近平指出:“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更要防止有些人用他们的解释来宣扬‘新自由主义’,借机制造负面舆论。”[1](P251)西方供给学派和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显著差别,前者是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富人阶级代言,而后者是为提升中国生产力质量和效率而提出的。第二,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私有化。新自由主义者认为,应该通过改革逐步扩大私人资本进而彻底放弃国有经济,即国有经济等于低效经济,要提高生产率就要摒弃国有企业。其实,深化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创造双赢局面:既提升国有企业的发展活力和经济效益,也为民营企业提供新的经济增长机会。第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就要放弃政府干预,实现市场万能。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一直是经济领域改革的核心问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从辅助作用到基础性作用,再到决定性作用,这是符合市场规律的正确决策,而不是新自由主义主张的“市场万能论”,市场并非万能,政府对市场加以调控,恰恰弥补市场的失灵与失衡。

(二)政治领域:力推“效法西方”的宪政主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议》指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2](P141)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国家治理模式提出后,国内长期主张西方宪政主义的学者便开始鼓吹,中国的依宪治国其实就是西方“宪政”的翻版,中国最终将要走上西方的“宪政”道路。尽管这两者的字相近、音相似,但其本质内涵根本不同。“宪政”产生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者推翻封建制度的经验总结,其核心是三权分立、多党制、代议制,是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模式的总括。经过历史变迁,西方学者已经将“宪政”的概念从一种单纯的国家治理模式转变为一种占据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意识形态。宪政主义强调,国家治理应紧紧依托代表少数资产阶级利益的资本主义宪法,维护精英群体和统治阶层的利益。深化改革的依宪治国则是一种纯粹的国家治理模式,要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依托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宪法执政。鼓吹政治宪政主义方向的改革,就是通过西方政治话语的陷阱传播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根本目的在于蛊惑人心,颠覆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权。

(三)文化领域:瓦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虚无主义

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网络普及度逐步提高,民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这就为潜伏已久的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发展平台和契机。第一,在形式上,历史虚无主义的隐蔽性、诱惑性、渗透性,使其成为瓦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最主要的错误思潮。历史虚无主义经常打着学术的幌子,以“标题党”的形式,运用“历史翻案”、“解密”等字眼为诱饵,利用广大民众的猎奇心态,扭曲历史真相,散布不实言论。随着网络媒介特别是社交网络的普及,历史虚无主义的言论以更广范围更快速度传播,片面丑化历史人物并曲解真实的革命事迹,使民众对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史产生错误认知。第二,在内容上,通过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人物、事件、发展规律,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瓦解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消解民众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历史虚无主义者鼓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误入歧途”, 散布中国革命是暴力行为,鼓吹“革命无用论”等等。由于对历史发展规律、历史人物和史实、中国道路的扭曲,使得历史虚无主义已经从文化领域的错误思潮,演变为一种政治领域的错误思潮,其根本目的在于瓦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动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和合法地位。

(四)社会领域:激化社会矛盾的网络民粹主义

网络民粹主义是民粹主义借助网络平台而发展的新产物。民粹主义发源于西方,是西方“民主”的极端化体现,主张维护平民尊严和利益,是一种反权威、反建制、反精英的理论内核空心化的社会思潮。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必然会产生新的社会矛盾,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民粹主义便借助网络平台在中国社会滋长蔓延。其主要表现是:第一,对内通过抨击社会问题激化社会矛盾。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丰硕成果,也带来更多新的发展问题,如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增大,贪污腐败问题引发的干群矛盾,环境污染等问题。部分舆论“大V”带头批判,占据“为民请命”、“公民权利”的道德高地,误导广大网民在不甚知情的情况下无端谴责社会,甚至出现报复社会的事件。第二,对外通过结合民族主义极端排外。在中国与别国发生外交事件、军事冲突、贸易争端时,民众在网络上和现实生活中采取非理性表达方式,尽管可以理解其爱国之心,但这不仅危害社会秩序,更会给我国外交工作带来新的困扰。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民粹主义在中国更多以网络的形式展现,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其危害性远不及民粹主义思潮在西方国家的影响,但其极有可能成为其他错误社会思潮的“共犯”。

(五)生态领域:借力信息时代滋长的消费主义

全面深化改革阶段,生产力的不断释放促进了大众消费时代的到来,中国人的消费热情愈发势不可挡,有些人横扫海外商场或清空购物车时,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已经不仅仅为满足自身对高品质的生活需要,反而成为一种自我价值标榜或身份地位的象征,其背后隐藏着一种消费主义错误思潮。消费主义不将消费作为一种获得物质精神产品的手段,而成为目的本身,为消费而消费,并在消费过程中实现自我虚幻的满足。资本逐利的本性加速生产者和消费者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对商品的占有成为对商品的崇拜,实际上资本在这一过程中控制了买卖双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中国的消费主义呈现一种巅峰状态,借助电商平台、移动支付、微信营销等“互联网+消费”的模式,便利了人们的消费行为的同时,也为资本扩张赢得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充裕的时间。然而,提升消费水平不应该是欲望驱动的结果,应该是生产力发展进步的结果,应该是兼顾生态环境的绿色消费。借力信息时代滋长的消费主义带来了不小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问题,人们对物质产品的过度消费正在掏空生产的客观物质基础,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短缺问题正在逐步瓦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六)历史走向:开改革历史倒车的极左思潮

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有主张进行“全盘西化”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存在,相对应地也会产生反对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的极左思潮。极左思潮既要求继承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桎梏于教条主义之中,又主张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关心底层民众疾苦,倡导绝对平等和平均。因此,相对于老左与新左,以激进左派为代表的极左思潮更具民粹主义特征。这一错误社会思潮带有改革开放初期“两个凡是”的政治基因,在新时代借批判新自由主义为契机,过分夸大新自由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在中国的危害,大谈“改革变色”论。其主要论调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西方新自由主义的教唆下进行的一场资本主义复辟,新自由主义在经济上的“改革”意图实质是在政治上实现“颠覆”的意图。由此,极左思潮将发展中的问题归因于改革开放,并拒绝全面深化改革,行倒行逆施之举。

二、辨析错误社会思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双重危害

错误社会思潮作为一种思想层面的阻碍,严重危害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前进方向,其主要影响关乎改革成败的两大主体:社会民众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依靠力量,公职人员是确保全面深化改革高效实施的执行力量。这双重危害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深刻影响着社会民众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心态,另一方面削弱着公职人员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执行效力。

(一)误导社会民众形成“虚骄”心态

社会心态是人们对其所处社会及自身的情绪、态度以及意向等相关心理状态,是社会思潮传播的基础,影响着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也影响着国家发展的整体大局。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错误思潮在全社会范围内传播,误导我国民众形成一种不健康的、对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极为不利的“虚骄”心态。

第一,崇洋媚外的“虚”心态。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陷入民族危机之中,重创了国民的自尊心,“低人一等”、“东亚病夫”的自卑心态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主流,部分国人眼中的西方代表着自由、民主、文明,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尽管40年改革开放使中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误导下,依旧产生了“团结一致向西看”的错误心态:社会民众将西方社会的长处与中国社会的短处做比较,将中国社会出现的社会失范问题简单归结为中国人的“劣根性”与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落后,从而陷入一种身为中国人的自卑情绪之中。例如,2017年一名中国留美学生在毕业典礼上为美国大唱赞歌,称美国的空气是自由的、“又甜又鲜”,而中国的空气质量差、缺乏自由。这种“虚”的社会心态是西方中心主义在中国流变的表现,而西方中心主义作为长期流行于西方的社会思潮,却在西方国家有意渗透的背景下、国内主张全盘西化的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助推下,在中国大行其道。

第二,盲目排外的“骄”心态。中国作为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在东亚长期保持君临周边各国的“朝贡体系”,国人在骨子里始终有着文化优越感。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更加增强了民族自信,但在民粹主义或激进左派等错误思潮的影响下形成一种知足厌变或盲目排外的“骄”心态,特别是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国际交往中受损,往往会使国内民众从“骄”心态向民粹主义转变,甚至出现打砸抢社会群体性事件。例如,2016年的南海仲裁案、2017年中印洞朗对峙事件,往往成为民众不理性表达和民粹主义思潮的导火索。

(二)削弱全面深化改革的执行效力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力量在党的领导,依靠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而执行力量则在于体制内的公职人员。作为错误思潮的发源群体之一,国家体制内公职人员内部感染度强,在对其自身产生负面影响的同时,从实质上削弱全面深化改革的执行效力。

第一,阳奉阴违,做太平官。打铁必须自身硬。中国共产党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不断增强自身建设,扫清顽瘴痼疾。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对官员形成了一种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约束与威慑,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诸多官员表面高唱反腐倡廉,背后却暗搞小动作的现象,或者是为“降低风险”,做“太平官”,新官僚主义出现。

第二,急功近利,乱改乱拆。许多官员自身能力不足,不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用意,依旧“拿昨日比今朝”,认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不过又是一项行政指令性任务,妄想“毕其功于一役”,不认真分析具体情况而拿其他地区甚至别国的改革经验照搬照抄,改革工作“一刀切”问题严重。例如,2017年冬天,京津冀地区煤改电、煤改气项目依旧是行政命令“一刀切”,后续的取暖设备不到位、供气缺口大、收费不规范等问题出现,使当地居民冬季取暖缺乏保障。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错误思潮正在以多种渠道快速传播并逐渐扩大其在各主体间的影响力,误导干群对全面深化改革意识形态方向的认知,阻挠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由此产生了难以估计的危害。产生危害的地方,就是需要继续加强监管和治理的软肋;发现错误思潮的危害,就要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和正确方向扫清障碍。

三、加强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错误社会思潮的治理

全面深化改革必然会触动思想僵化者的神经,也会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同时也给蠢蠢欲动的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行为以时机,因此,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2](P67)加强治理错误社会思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危害,就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明确好“改什么”与“不改什么”的具体内容与现实关系。

(一)在继续解放思想的进程中守住意识形态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是解放思想,“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十年动乱结束不久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我国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有效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2](P92)解放思想意在破除思想僵化、教条主义的壁垒,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体制机制痼疾和发展性障碍,使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取得更大成就。同时,继续解放思想不等于放弃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不等于照搬西方模式。因此,要牢牢守住意识形态底线,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抵制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干扰,特别是主张“全盘西化”的新自由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干扰,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和凝聚力。要重点关注互联网特别是自媒体、社交平台的阵地建设,对错误社会思潮进行及时管控,净化网络环境。要提高主流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在建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方面勇担责任,敢于面对现实,打好主动仗、进攻仗,发展主流意识形态。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贴近生活的话语,潜移默化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全体人民的思想和行动准则,培养全体公民对错误思潮的鉴别力。

(二)在体制机制改革的进程中重点破除利益固化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要对体制机制进行全方位、深层次、法治化的变革,只有调整完善各领域的体制机制,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将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到难啃的“硬骨头”,使各项体制机制具备法律保障,才能有效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同样,加强体制机制改革是清除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的必然选择,也是破除利益藩篱的最佳武器,马克思曾对利益团伙背后的共同利益进行过本质剖析:“表现为全部行为的动因的共同利益,虽然被双方承认为事实,但是这种共同利益本身不是动因,它可以说只是发生在自身反映的特殊利益背后,发生在同另一个人的个别利益相对立的个别利益背后。”[3](P199)利益团伙为共同利益而共同行动,并非是源于“共同的”这样简单,而是源于个人的特殊利益需要在他人的特殊利益中得到实现,这种相互实现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最本质的就是生产关系。因此,要破除阻挠全面深化改革的既得利益藩篱,就必须破除连接在他们之间的生产关系链条,只有通过改革并完善各项体制机制,捋清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社会、政府与社会的三种关系,做到产权清晰、权责分明,在制度上根本性地破除利益驱使下形成的顽瘴痼疾,才能真正破除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利益固化问题。

(三)在公平正义建设过程中培育良性的社会心态

错误思潮不是凭空产生的:以激进左派为代表行“封闭僵化的老路”的群体,主要是在改革开放浪潮中被边缘化的人群或是利益受损者;推崇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实则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群体主要是改革开放的既得利益者。以上两种社会思潮的代表群体虽然看似完全对立,但事实上正是因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既得利益者与利益受损者相互对立的问题,才出现观点迥异但目标一致的错误论调。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2](P95)“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2](P41)破解走“老路”、“邪路”等错误思潮及其危害,需要从根源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注重社会公平正义。一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人民的主体地位,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受侵害。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4](P23)二是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重视效率与公平问题,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公共福利制度,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使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更具获得感。

(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加强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互动

错误思潮产生的根源是思想观念和利益固化的束缚,而这种束缚产生也是源于改革开放初期各方面体制机制的不完善;错误思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覆盖到内政外交的多个领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5](P38)改革开放初期,“摸着石头过河”充分调动了基层的活力,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不论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曾经极大地解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摸着石头过河”遭遇了利益固化、投机钻营等一系列问题的挑战。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要抓好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两项工作,推动改革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互动,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6](P514)具体来说,一是明确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分工,在整体布局和宏观统筹上坚持顶层设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涉及领域、依靠力量,注重各领域改革的相互协调性,注重各方改革的衔接和配套,防止出现各自为战的现象;在具体措施与战术规划上继续鼓励基层探索,深入群众现实生活,发现群众生活所需、生活所难,以此为改革的切入点和落脚点。通过基层实践以小心求证,确保每一项具体的改革措施正确合理、落到实处、惠及民众。二是实现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有机结合。顶层设计不是空中楼阁,设计既要有世界的视野,立足于世界发展的趋势,也要扎根于中国的沃土,结合基层的具体实践;基层探索也不能仅仅低头看路,只顾实践不懂总结,要注意在实践中总结发展规律和实践经验,确保改革开放不走回头路,不断向前发展,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

任何一个国家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思想舆论的阻力,但只有不畏风险、不畏阻挠,改革才能看到曙光。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战,要正确认识错误社会思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危害,寻求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牢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坚持不懈地将改革开放推向深入。

猜你喜欢

思潮错误改革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在错误中成长
中国共产党百年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经验
改革之路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不犯同样错误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