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超载治理新形势下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2018-01-25关健
关 健
(中铁特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 运输管理部,北京 100055)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商品汽车产销量稳步增长,商品汽车物流市场规模日益扩大,为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求,车辆运输车的保有量也逐年增加。2015年,全国共有车辆运输车约4万辆,全年共完成商品汽车运输量约2 400万辆次,占各种运输方式总量的80%以上,支撑了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健康运行。然而,全国的车辆运输车80%以上是违规超标车,不但对道路交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也扰乱了商品汽车物流业市场秩序。2016年8月,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交通运输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部委联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车辆运输车违规超标情况严格治理。这次治理的总体目标是基本消除车辆运输车违规运营现象,标准车型在商品汽车整车物流行业得到普遍应用,商品汽车采用铁路、水路运输的比重明显提升,我国商品汽车物流行业进入规范、有序、健康的发展轨道。
1 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1.1 公路超载治理新形势
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非法改装和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意见》(交公路发[2016] 124号) 和《车辆运输车治理工作方案》(交办运[2016] 107号) 于2016年8月正式印发,明确将《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2016)规定的最大允许总质量限值作为车辆限载标准,实现了车辆生产和使用标准、路政超限治理和交警超载治理认定标准的统一。根据《车辆运输车治理工作方案》要求,2018年7月1日起,不合规车辆运输车全面禁止通行[1]。
截至2018年3月31日,治理工作已经取得成效,全行业约2.5万辆不合规车辆运输车退出市场,新增7 000辆中置轴车辆运输车、10 000辆六位半挂车[2]。“双排车(21位车)”和“单排车(14位车)”改为符合要求的平(长)头铰接列车及中置轴车辆运输列车,铰接列车能够装载6台商品汽车,中置轴车辆运输列车能够装载8台商品汽车,标准车型车辆的装载能力较违规车型下降达70%。粗略测算,公路运输车辆由原来不合法情况下装载16.7辆调整至合法情况下的8辆,完成相同业务量的成本将增加77%。公路市场运价合理回归,平均上涨20% ~ 30%。公路单台商品汽车的平均运输成本提高约30% ~ 50%[3]。根据市场调研,预计公路超载治理等工作的落实将导致约80万台商品汽车运量转向铁路。
1.2 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发展现状
中铁特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铁特货公司”)作为中国铁路总公司直属的专业运输公司,自2006年正式进入商品汽车物流领域以来,运量和市场份额逐年递增,商品汽车发运量从2009年的63万台增长至2017年的460万台,9年时间运量增长6倍,2017年发运量约占全国汽车总销量的17.6%。中铁特货公司在运输组织上积极发挥铁路运输的优势,通过开行商品汽车班列的方式大力组织规模化运输,压缩车辆在途运行时间,提高商品汽车物流的时效性。2013年仅有5条班列线路,到2017年已开通38条班列线路,全年开行班列3 433列。凭借班列线路初步构建了以京哈(北京—哈尔滨)、京沪(北京—上海)、京广(北京—广州)、京九(北京—九龙)、焦柳(焦作—柳州)、襄渝(襄阳—重庆)为纵向,以陇海(兰州—连云港)、沪昆(上海—昆明)、兰新(兰州—阿拉山口)为横向的“六纵三横”商品汽车运输通道,为推动铁路商品汽车运输朝着现代化、专业化物流方向的转变奠定了基础。尽管如此,公路超载治理和GB1589—2016的实施必然导致公路物流的覆盖范围、经济效益等发生改变,部分公路运量势必会流向铁路,商品汽车物流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也将加快。在公路超载治理新形势下,铁路运输自身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运输时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受铁路运输方式本身的客观条件限制,铁路商品汽车物流还不能完全适应客户的需求,运输时效性需要进一步提升。由于JSQ型车属于禁止溜放车型,因而零散车辆在编组站集结时每一钩作业都需要调车机车来完成,编组作业效率较低,而且零散车辆等待车流集结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时效性明显低于不需要集结编组作业的整列运输方式(JSQ型车编组不少于25辆)。据统计,对比相同发到站的商品汽车运输在途时间,零散运输的在途时间至少为整列运输的1.5倍。为减少车辆编组作业环节,提高运输时效性,必须扩大整列运输在商品汽车发运总量中的比重。2017年全年整列运输占总发运量的比重为51%,整列运输比重有待进一步提高。
(2)装备检修影响运力供给。中铁特货公司配属的JSQ6型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6万辆,其中绝大部分是近2年新造车辆,大规模新造车辆投入使用为商品汽车运量的高速增长提供了运力保障,但是车辆陆续到达段修周期,也带来了问题。根据《铁路货车段修规程》规定,JSQ6型车段修周期为1.5 a,在保有量不变的情况下,今后每年都有约1.1万辆车陆续达到段修周期,相当于月平均运用车减少917辆,对运力持续供给产生较大影响。而且JSQ型车的检修作业量较大,全路只有13个具有JSQ型车检修资质的段修点,检修作业能力不足,导致待修车积压越来越多,空车的存放、排送都会影响编组站的作业效率,对正常的运输秩序造成干扰。
(3)物流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专业化的物流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一是基地规模不能适应需求,中铁特货公司在全路范围内所使用的场地总面积共计449.7万m2,其中商品汽车停放区363.7万m2,最大存储量约21.8万台。商品汽车产销量季节性波动明显,产销不均衡会导致库存需求不均衡,一些重点区域的库区会出现销售淡季时库满、旺季时闲置的情况[4];二是物流设施的专业化程度还不够高,在全路201处商品汽车作业线路中,具备双层站台的作业线路只有43处,仅占21%;三是基地功能简单,专项性程度不高,一些条件良好的基地也仅实现了商品汽车的存放功能和简单的交验功能,还有一些基地距离港口较近,与煤炭、矿石类散堆装货物和集装箱等共用货场,其他货物作业繁忙时必然严重影响商品汽车作业。
(4)发展方式有待转变。近2年来,铁路商品汽车运量虽然有着显著的增长,市场份额大幅提升,但是从服务方式上看,铁路商品汽车物流业务仍属于“被动承接式”服务,以承担商品汽车运输需求为主要业务,只能提供商品汽车的运输、存放等基础功能,物流服务范围较窄,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联合协作仍不充分,未能充分融入到商品汽车产业链条中提供“主动嵌入式”服务。在供给侧改革的大形势下,公路超载治理,商品汽车运量转向铁路,商品汽车物流产业结构调整,铁路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如果不能尽快转变发展方式,可能难以持续应对运量的高速增长。
2 公路超载治理新形势下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发展的对策
2.1 挖掘运输组织潜能
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规模化运输比重。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逐一对接客户,协商编组要求,确定整列发运或零散订单集结方案,组织好整列运输、对流运输、铁路二次转运运输等方式,促进均衡运输[5],力争整列运输比重达到60%以上;另一方面为了减少零散运输对车站编组能力及运输秩序造成的影响,应加快推进JSQ型车驼峰溜放试验相关工作,尽早实现车辆溜放作业,解决JSQ型车在编组站容易造成拥堵、影响运输效率的问题[6],加快提高铁路运输时效。
2.2 统筹优化检修工作
针对2018年JSQ型车集中到修情况,做好检修计划的统筹优化,最大限度使车辆送修与用车高峰阶段错开,积极协调各铁路局集团公司,督促检修单位加快工作进度,按时保量做好车辆扣修工作,避免因大量集中检修,影响正常运输。从长远来看,应加快JSQ型车修程修制改革的步伐,优化车辆检修点布局,延长车辆定检周期,提升车辆上线率。研究建立JSQ型车快修模式,进一步理顺作业流程,提高检修能力和效率,不断加大JSQ型车自主检修比例,为运力供给提供保障。
2.3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对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基地合理布局和规划。在布局上,发挥铁路运输在中长途的优势,以点带面,结合运输通道,逐步构建网络。在规模上,应结合目前市场实际数据与今后业务发展预测,科学设计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基地布局的规模及数量,根据物流总量预测和基地功能定位,模拟测算运输组织、仓储总量、设施设备、作业人员的规模;在功能上,进一步完善建设标准,突出物流基地发送、到达、仓储、中转的枢纽功能,结合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要求和现代物流发展需要,加强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基地与相关基础设施的有效衔接[7]。
2.4 加快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一方面要加强与汽车制造企业的对接,以企业的物流需求为导向,促进企业物流模式与铁路运输组织方式的匹配,如通过合理推广“库前移”模式、建设铁路专用线等途径,推动铁路运输服务向生产制造领域的延伸,在实现物流最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转变为“主动嵌入式”服务,进一步发挥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作用,创造物流需求,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另一方面要树立竞合理念,将其他运输方式、社会物流企业既作为竞争对手又作为合作伙伴,在全程物流总包、前后端接取送达、多式联运等领域协同发展,探索实现铁路运输组织体系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全过程无缝对接,形成完整的物流服务网络,将商品汽车全程物流业务做优做强[8]。
3 结束语
目前公路运输依然是商品汽车物流的主要方式,铁路运输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在国家深化铁路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公路严格治超的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挖掘铁路运输的潜力,不断提升商品汽车中长途运输中铁路运输方式的比重,铁路、公路密切配合,创新作业模式,优化综合运输体系,才能解决铁路运输占比持续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从而推动铁路运输由“被动承接”向“主动嵌入”的转变。在运输组织方式、物流基地建设、装备技术水平等方面深入拓展,与铁路局集团公司、汽车生产企业、物流企业通力合作,建立有序协调的商品汽车物流体系,实现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