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工业化背景下狄更斯小说《雾都孤儿》中的生态伦理观研究

2018-01-25甄艳华哈尔滨理工大学

艺术家 2018年12期
关键词:雾都孤儿伦理观雾都

□甄艳华 邓 娜 哈尔滨理工大学

在1814年拿破仑战争结束之后的一百年里,英国受到了先进科学技术的影响,从农业转变为工业化国家。我们不能否认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但同时,工业化使英国的城市人口大幅增长,人们只看到了经济的发展,却忽视了自然环境的恶化。贫富差距十分严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心理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查尔斯·狄更斯作为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著名的小说家,他的创作以非凡的艺术概括力展现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广阔画卷,塑造了社会各阶层,特别是下层人民的典型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工业革命背景下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在小说《雾都孤儿》中,恶劣糟糕的自然环境、儿童及其他底层阶级的悲惨命运、贪婪又丑陋的人性以及人们道德、良知上的缺失等问题都与工业革命的飞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狄更斯借此表达出了他的生态伦理观,那是对美好自然环境的向往、对人性回归的强烈愿望,对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也能和睦共存的美好追求。

生态批评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欧洲国家的一种文学批评潮流。生态批评的主要使命是重新审视人类文化,进行文化批判,揭示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彻丽尔·格罗特费尔蒂认为:“所有生态批评仍然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人类文化与物质世界相互联系。文化影响着物质世界,同时也受到物质世界的影响。生态批评以自然与文化,特别是自然与语言文学作品的相互联系为主题。作为一种批评立场,它一只脚立于文学,另一只脚立于大地;作为一种理论话语,它协调着人类与非人类。” 而生态伦理观作为人类处理自身及其周围的动物、环境和大自然等生态环境关系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在生态批评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1]。

一、《雾都孤儿》中狄更斯的自然生态伦理观

伴随工业革命的飞速发展而来的则是环境的恶化,伦敦的工厂星罗棋布,烟囱随处可见。空气严重污染,到处都是灰尘。水质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疾病肆虐。生活环境也因此改变,满眼都是废墟、垃圾。伦敦也就此成为举世闻名的“雾都”。狄更斯强烈地抨击了工业革命给自然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满。但狄更斯在小说中也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深切向往。《雾都孤儿》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春日如白驹过隙,转眼便到了夏季。如果说春天的乡村风光美丽妖娆,那么现在更是姹紫嫣红、如花似锦。前几个月看起来还萎靡不振、光秃秃的大树此时焕发出勃勃生机,伸出绿茵茵的臂膀遮盖住了焦渴的大地,把裸露的空地变成浓荫宜人的幽静处所,从那儿可以望见沐浴在阳光里的诸般景色一直延伸向远方。大地披上碧绿色的斗篷,散发着浓郁的芬芳。”这么美好、恬静的乡村田园景色与小说中恶劣的伦敦自然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切事物都代表着美好与生机,田园景色是一切肮脏不堪、丑陋、混乱的对立面。狄更斯渴望自然,更呼唤自然。他认为,美好的自然环境可以净化和洗涤人的心灵,美丽健康的自然环境可以为人们提供精神上的安慰。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城市废墟环境是不利于人们健康发展的,无论是从生理层面还是心理层面。因此,狄更斯希望人们回归到自然中去感受自然的美,他竭尽全力地呼唤人们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家园。

二、《雾都孤儿》中狄更斯的社会生态伦理观

小说的主人公奥利弗是一个从小生活在济贫院的孤儿,他同其他生活在济贫院里的孩子一样没有自由,没有人权。整日饱受着生活冷酷的摧残和无情的鞭挞。而小说中,其他的人物命运也都说明了工业革命下英国社会的种种病态问题。例如南希,自幼流落街头,混迹于流氓、乞丐、小偷和骗子中,长大成了盗贼的情妇,心甘情愿地充当玩物。又如费金、班布尔先生和他的太太,还有奥利弗的哥哥蒙克斯。这些人都被利益驱使,做着违背良知与道德的勾当。然而这都充分暴露了当时英国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贫富差距大,富人践踏着底层阶级的尊严,而穷人则在黑暗和丑陋的角落里选择用不择手段的方式来获得金钱上的满足。《雾都孤儿》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这是一段幸福的时光。白日祥和宁静,夜晚不再和恐惧忧虑作伴;不必担心受牢狱之苦,也不必跟坏人周旋,心里只装着欢乐和幸福。每天上午,他都到小教堂附近找一位住在那儿的白发苍苍的老先生,跟着他读书写字。老先生说话和气,悉心执教,奥利弗恨不得使出全身解数以博得他的满意。回来后,他就陪梅利夫人和露丝散步,听她们谈文论字;或是钻到阴凉处,坐在她们旁边听露丝小姐朗读,一直听到天色暗下来,再也辨不清字为止。”在这一段文字中,奥利弗每天都感到幸福平静,这样的生活才应该是一个孩子所拥有的,而原本同奥利弗是陌生人的梅利夫人与露丝小姐却对他悉心照料,百般爱护。取代种种扭曲社会关系的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融洽的人际关系与和谐社会一直都是狄更斯追求向往的,关注受困的群体,没有压迫和剥削,亲情、爱情都能在稳定和健康的状态下发展,回归人性,回归本心,所有人都持有善良和爱心,那么这样的社会才是温暖的。

三、《雾都孤儿》中狄更斯的精神生态伦理观

在《雾都孤儿》中精神生态的崩溃和瓦解也是狄更斯所关注的问题。小说中,费金同他的团伙整日以偷盗为生;班布尔先生和班布尔太太虐待儿童,肆意欺压济贫院中的可怜人;蒙克斯则在金钱和遗产的诱惑下选择伤害自己的亲人;可怜的南希明明心存着善良,却仍然无法有勇气摆脱自己不堪的过去[2]。这些人在道德上的堕落、在亲情上的疏离以及在心灵与精神上的缺失都是精神生态失衡最好的证明。《雾都孤儿》中狄更斯这样写道:“如果缺乏强烈的爱,缺乏仁义之心,如果对以慈悲为信条、以爱一切生灵为伟大特征的上帝不知感恩,就永远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小说的主人公奥利弗心怀感恩和炽热的爱,他爱善良的人们,爱美丽的自然,也爱曾狠狠伤害过他的世界。所以无论在任何艰难的境遇下,他都不曾迷失自我。狄更斯相信,真诚的爱和善良都是个人构建自我最为重要的因素。它不仅可以融化冷漠的心、感动他人,也会克服一切黑暗和丑陋,迎来希望与光明。回归人性,回归本心才是保证人类精神生态平衡的关键。

结 语

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要想维持平衡都离不开爱,爱自然、爱社会、爱自己都同等的重要。因此,狄更斯表达了他崇尚自然,渴望人性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伦理观。

猜你喜欢

雾都孤儿伦理观雾都
剧场 21 雾都战记(连载二)
雾都战记(连载四)
雾都战记(连载一)
雾都战记(连载九)
浅析董仲舒“五常”伦理观及其当代意义
浅析董仲舒“五常”伦理观及其当代意义
从红色和白色看中日两国的伦理观
彼岸与此岸:门罗《好女人的爱》中的加拿大相对主义伦理观
《雾都孤儿》:绽放于陈旧中的光辉
电影《雾都孤儿》与文学原著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