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探究
——以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例
2018-01-25党亚玲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
□党亚玲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大高校毕业生持续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美术学专业的毕业生作为整个高校毕业群体的一部分,也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如何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定位,如何引导大学生顺利就业,这些都是高校及美术学专业的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更是高校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高校美术学专业的培养模式现状
为了对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这一职业群体的职业生涯规划特征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三个本科批次美术专业的340名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查。调查问卷主要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医院及规划知识等内容进行了调查。另外,还根据需要设置了相应的访谈提纲,分别对专业教师、辅导员等人进行了访谈。
调查问卷及访谈结果表明:职业生涯规划和个体职业成果的联系十分密切。美术专业的学生同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对文化知识的学习缺乏足够的重视,但在专业技能的学习方面自主性较强,加之美术专业对学生美术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因此,该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要强。而美术专业的学生思想开放,他们追求自由,喜欢新鲜事物,但一在纪律方面较为散漫。他们喜欢标新立异,对自身的职业规划缺乏明确的目标,规划意识不强。而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关注技能教育,忽略了对人文知识的讲述,且并未结合社会的发展现状进行教学,这使学生无法满足社会岗位的需求。
二、美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分析
(一)以市场为导向,建立新的课程体系
当今社会处在不断的发展中,因此对美术专业学生的培养应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高校美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美术学的发展培养出更多实践能力强、技术过硬、具备创新精神、能够灵活应用现代理论的美术人才。因此,在设置美术专业课程时,教师应该结合新课程体系的要求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更新和调整培养模式,并结合本地区民族特色、民间美术的特点设置具有特色的美术课程,以此提升美术专业毕业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水平,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注重人格培养,专业技能与人文知识兼修
一些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受基础成绩或个人兴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轻文化课程学习的现象。加之一些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并非自身喜欢美术才去报考美术专业,而是处于升学的压力下不得不选择该专业,这就导致他们在步入大学校园后出现学习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确的现象。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等知识方面的教育,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去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与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他们对自身实际进行准确的定位。因此,教师要对本专业学生的目标及未来发展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帮助其确定好适合自身的职业理想目标。在帮助他们认清现今社会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注重培养他们的人格,使他们成为一个有良好道德品质、正确价值观念和技能过硬的人才,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更新培养途径与教学方式,促进工学结合
在传统的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主要看重的是对知识技能的讲述,而忽视了具体的实践操作,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为薄弱。随着现代教学体制的不断变革,各种先进教学技术手段的引入为美术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形式,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可以让学生欣赏到更多的美术作品。而教学见习、实习实践等教学环节的有效开展也对整个美术教学活动进行了有益的补充,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的过程中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定位,增强自身专业的认同感,从而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并朝着目标不断迈进。
综上所述,帮助美术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培养模式,帮助学生确定自身的理想目标,不断更新和转变其学习方式,促进其全面发展,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