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律动于情 创造于心
——声情并茂的美术课堂

2018-01-25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

艺术家 2018年12期
关键词:爵士乐欣赏者欣赏课

□沈 兰 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出的名曲。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

每当读到这些优美的词句,耳畔总有一缕温馨轻柔的乐声在萦绕,那月色下有着淡淡薄雾的荷塘景象便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当我们游历于美术馆展厅时,周围全是寂静的观者,在无声中人们抑制着内心的激荡,并让这激荡静静地流走,人们或许记住了主题,却遗忘了激情,埋藏了创造。在电影《音乐之声》婉长细腻的视觉情境中,音乐自始至终伴随着观众,让观众的心为之颤动。电影、电视等综合艺术之所以具有震撼力,正是因为它们是视觉、听觉及情节的综合展现,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内心的创造之门,并为此或喜、或泣、或忧、或愤。

艺术的魅力常在于不确定的迷离情境及其充分预留给欣赏者的想象空间,欣赏者可以在这里激发、创造、再创造。

在美术欣赏课中引导和激发学生内心的情绪,使学生的情感世界与所欣赏的作品产生共鸣,并在精神上对作品进行再创造,不仅是美术欣赏课的本原,也是艺术理论中艺术欣赏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没有共鸣、净化、领悟的再创造的艺术欣赏是无味的,甚至可以说是令人生厌的,更谈不上心灵的升华。而在美术欣赏这个原本无声的视觉艺术中,融入适时、适情的音乐,就如同在作品与欣赏者之间架起了一座交流之桥。

凡•高的作品《星月夜》,当以强节奏欢快的音乐导入时,学生所感受到的是作品中人们在劳作之后内心的愉悦,而以一曲空灵忧伤的风笛导入时,学生体验到的是画家内心的孤寂和凄婉。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音乐对学生理解美术作品有巨大的引导和感染作用,它能激发学生内心潜行的灵性,并由此使学生走进作品的世界和艺术家一起体味“喜”“忧”,一起感受人生。

美术欣赏的实质不是让欣赏者通过欣赏而成为艺术家、批评家,其内在的深刻寓意是通过作品的情境,让欣赏者融入画中,与作品进行对话,产生共鸣,从而使精神得到调节,情感得到陶冶,最终使自身的情感得以升华。对于美术欣赏课而言,要使学生在课堂有限时间内达成这一目的,催化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来建立这种催化剂呢?

追本溯源,音乐、美术、文学等各门类的艺术学科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音乐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常常能直接触及人的心灵深处,激发和宣泄人的激情,从而打动欣赏者。因此,音乐自然成了美术欣赏课中最适合的催化剂,它能激人思索、激人联想、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马蒂斯的代表作——《舞蹈》的画面构图具有强烈的旋律感,再伴以悠扬节奏的音乐,能使欣赏者走进画中,从而感受到创作者舒畅惬意、轻松愉快的艺术情结。

抽象主义的杰出代表蒙德里安在《百老汇的爵士乐》中以绘画的形式,表现了音乐的节奏。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应以明快的爵士乐对学生进行引导,并通过它揭示作品的内涵,能促进学生对该作品的理解,还能使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充分开拓思维,以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爵士乐的理解和感受。这种从视觉到听觉,再从听觉到视觉的过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成了一次再创造的过程,并由此强化了对抽象主义绘画的感知、认知、再感知的情境,同时对美的认识也升华了。

在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体会到音乐对于美术欣赏的催化和激发作用,运用这一手段进行美术欣赏的课件制作和课业创意,常常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要使音乐在美术欣赏课中真正起到催化的作用,教师首先要对所欣赏的作品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并通过这一认识寻找最恰如其分的音乐进行引导,只有当音乐的情感及内涵与作品的情感及内涵充分共融时,音乐才能展现出美术作品的光芒。

现今的艺术教育,艺术与艺术之间日趋走向融合,无论是美术欣赏还是音乐欣赏,彼此都具有了相互的覆盖,并各有优长。任何一门类的艺术都有其不足之处,艺术欣赏课的未来发展动向也渐进地证实了艺术综合的科学性与完善性,以各门类的艺术互补而最终达到艺术欣赏课的更高境界,并由此延展、深化到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更深层领悟,或许这才是未来艺术欣赏的根本目标,也是教师在艺术欣赏课中应探索和追寻的未来之路。

猜你喜欢

爵士乐欣赏者欣赏课
留出想象的空白
浅探高中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
从备课角度看初中美术欣赏课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爵士乐在闽南地区的发展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音乐教学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一堂戏曲欣赏课所想到的
萨克斯在爵士音乐发展中的历程研究
从日用瓷出发谈理念对欣赏者的意义
教师听课时身份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