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钢琴曲《水中倒影》中踏板技术的应用解析
2018-01-25高晨歌
高晨歌
(上海大学,上海 200000)
一、作曲家生平简介
阿齐尔-克劳德·德彪西是西方印象主义乐派的开创者,被称为“现代音乐之父”。他的作品犹如印象派绘画一样,大片的块状色彩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朦胧、迷幻的画面,空灵却又不乏线条感。德彪西出生于法国圣热曼昂莱小镇一家普通的小瓷器店,“在这个百般呵护的环境里,阿齐尔-克劳德·德彪西逐渐发展出对精致事物的喜爱。他的妹妹阿德蕾后来曾写到他喜爱小玩意儿、装饰物,尤其是他挂在房间四周墙壁上、排列在盒子里的蝴蝶标本。”德彪西钟情于精致的事物,正是由于这种自小就对细致的喜爱,使得德彪西日后的每卷作品都精妙无比。踏板,是德彪西表达精致的利器。如果没有踏板,就不能恰当地演奏德彪西音乐的任何一个小节。德彪西认为,踏板不是一种简单的只有上下交替起伏的机械装置,而是具有无限生命力的东西,就像早年间,德彪西在李斯特的学生斯甘巴蒂家中第一次见到李斯特时,就对李斯特的印象尤为深刻。德彪西曾经表示当时已经70多岁的李斯特“仿佛能够让踏板呼吸”,而“会呼吸的”踏板后来成为德彪西钢琴作品的典型标记。
二、作品写作背景、表达意境
《水中倒影》这部作品是德彪西于1905年在家中进行“隐居式生活”时创作的《意象集》第一集中的第一曲。当时的德彪西饱受争议,退隐家中告别了他的成就与纠葛。他称自己的音乐为“音乐化学上的最新实验”。在《意象集》中,他尝试描绘水中反映的幻象,同时为向18世纪作曲家拉摩(Rameau)致意。在这些曲子里,德彪西利用全音音阶来回避大小调调性,全音音阶的使用也是德彪西音乐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李斯特所开创的以全音音阶为基础的“中立调性”的手法在德彪西的音乐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诠释。德彪西的音乐优美而神秘,充满精巧的和声。《水中倒影》就是在这种奇幻的音响效果下勾勒出一幅梦幻的水中映像。
三、作品演奏分析及踏板应用
(一)弱音踏板的使用
德彪西极喜爱用弱范围的力度表达乐曲,营造一种朦胧模糊的气氛。在乐曲初始,联想水滴滴落于水面泛起层层涟漪的画面,应当用极其有控制力的轻力度演奏,弱音踏板是必不可少的。弱音踏板可以增加声音的柔和性,除掉音质中的敲击成分。
(二)制音器踏板部分释放的使用
第3小节开始由于和弦的变化以及位置的升高,右踏板可以加深至3/4踏板位置以增加延续的音响。再如弹奏20—21小节的间奏时,用四分之一浅踏板可使每一个音清晰且整体线条明晰。
(三)延音踏板部分保留音的使用
在第二主题出现即第25小节处,右手出现十三连音的标记,要求均匀流畅连贯地弹奏。在更换踏板时,可用中踏板保持低音持续音的延续,起到铺垫音簇的震动的作用。此处可采用瓦尔特·基赛金的主张,德彪西的踏板应跟随低音,并保持与低音和声一样长。基赛金相信正确地使用踏板极其重要,“正如要用头脑而不是手指来学习正确的手指技巧,因为学习正确的踏板法开始于耳朵的支配而不是脚。”他重申德彪西和拉威尔的踏板记号往往是低音,而踏板必须保持和低音和声一样长。
如此,当和声继续保持不变时,长踏板必须保持几小节甚至几页。我们可以伴随左手低音使用中踏板,在右手每13连音结束时更换制音器踏板。中踏板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保持完全地踩下去,细微程度的松动也会立即导致抓住了其他不需要的声音,所以在此处乐段的演绎过程中要更加精细,用耳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