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度山东省舞蹈学研究述要

2018-01-25

齐鲁艺苑 2018年5期
关键词:舞蹈艺术教学

孟 梦

(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一、2016年度舞蹈学学科概况

(一)总体概况

随着全国“非遗”舞蹈保护之风愈演愈烈,2016年省内本学科的学者们对本土地域舞蹈方面的研究热度不减,尤其在山东传统民间舞蹈文化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并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一定影响。舞蹈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当代舞蹈创作研究和体育舞蹈研究花开并蒂。由于少儿舞蹈和群众舞蹈逐渐对大众生活和审美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发展迅速,虽然目前的理论研究远远跟不上现状发展的节奏,但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二)主要学术活动及学术著作

1.主要学术活动

2016年2月开始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开展“非遗”舞蹈采风调研及纪录片拍摄工作。山东艺术学院9支调研团队分别对“非遗”舞蹈平阴加古通、阳信鼓子秧歌、济阳鼓子秧歌、商河鼓子秧歌、百兽图进行调研及拍摄。之后又陆续对海阳秧歌、花鼓锣子、胶州秧歌、周村芯子、章丘芯子等15个“非遗”舞蹈进行采风调研和拍摄。此次“非遗”舞蹈采风调研及纪录片拍摄团队由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青年教师、舞蹈学专业学生以及传媒学院师生共同组成。调研活动不仅使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实际进行实践,实现了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更对引发当代大学生对山东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传承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016年4月7日山东艺术学院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进行调研与交流活动。此次调研以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为前提,调研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专业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和舞蹈编导、舞蹈表演、舞蹈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情况、专业评估相关内容。交流各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情况、各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教研和科研建设情况、人才培养、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实践教学开展情况、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情况、实验室建设情况、学术交流等内容。此外对各高校毕业生就业面向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情况、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性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情况进行了解与讨论。

2016年5月7日,高等教育出版社与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联合召开的高等院校舞蹈基础理论教学研讨会在济南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欧建平,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茅慧,北京舞蹈学院高云等担任主讲嘉宾,高等教育出版社音乐与舞蹈编辑部主任雷铮,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领导、专业教师及全国各地近60名高等院校舞蹈教师参加了会议。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全面分析了舞蹈理论专业教学的发展动态,并总结了高等院校中舞蹈基础理论教学的重要性与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舞蹈基础理论教学的深入开展与质量提升奠定了基础。

2016年5月7日、8日、21日、22日,6月11日、12日山东省舞蹈家协会举办山东省第十一届青少年舞蹈比赛。比赛对繁荣和推动山东省青少年舞蹈事业的发展,加强青少年舞蹈素质教育,选拔我省优秀的青少年舞蹈人才,呈现我省舞蹈精英的风采,同时推出一批优秀的青年舞蹈家,展示我省丰硕的舞蹈教育成果具有重要意义。此次活动被列为“第九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的活动之一,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联主办。

2016年8月14日至8月19日,由文化部主办,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教育厅、山东艺术学院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在济南举行。其间,来自我国内地、港澳台地区及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地的46所院校共计110个舞蹈节目进行了展演。此次展演共有中国古典舞、芭蕾舞等展示内容,演展场次为十场。本届“桃李杯”是该项活动从比赛转型为教育教学成果展示的首届,在内容、形式上多有创新。一是围绕教学需求设置展示内容,青年组要求为新创剧目,少年组则强调学习经典教学剧目,同时将精品课设为展示活动的重要内容。二是首次增设专业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围绕舞蹈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剧目创作、民族舞文化传承等进行研讨。三是不以舞种分类,而是按照教育层次组织展示,将群舞组融入少年组、青年组,保证专业性的同时兼顾观赏性。活动促进了各高校、专业团体及海外舞蹈的交流,从某种意义讲,桃李杯在山东举办,也是山东舞蹈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本届展演活动还增设了专业研讨环节,包括初评评委在内的专家团围绕舞蹈教学课程建设、教学剧目创作、艺术实践、民族舞蹈文化传承等四个主题召开了四场专题研讨会,体现了“桃李杯”鲜明的教学交流属性和理论引导作用。

2016年9月24日、25日山东省舞蹈家协会举办山东省专业舞蹈比赛。为了繁荣和推动山东省专业舞蹈的发展,为新人新作提供展示平台,增进山东省内的专业舞蹈交流,提高专业舞蹈在编创和表演等方面的整体水平,尤其是连续8届举办的“泰山文艺奖”(舞蹈类)评奖极大的提升了山东舞蹈创作的专业水准。此次活动被列为“第九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的活动之一,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联主办。

2016年11月1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蹈学院联合校园时代携手北京舞蹈学院在济南举办第二期全国舞蹈教师创编与素质教育研修班。培训旨在高度契合教育部艺术美育教育政策和实际需求,加强和提高舞蹈教师的创新教学方式,提升编创能力及艺术素养。

2.主要学术著作

由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邱晓晨与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青年教师徐成龙、王瑶合作完成的著作《儒学与舞蹈》从古代舞蹈中的儒家思想,儒学影响下的汉族民间舞蹈,儒学对近现代舞蹈,舞剧的创作与发展的影响及意义,儒家文化辐射圈影响下的少数民族舞蹈,儒学对舞蹈教育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儒学对舞蹈的重要影响。《儒学与舞蹈》是《儒学与艺术学论丛》系列专著之一,整套丛书共分为五个专题,分别围绕儒学与艺术、儒学与音乐、儒学与戏剧、儒学与曲艺、儒学与舞蹈专题展开。[1]

由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张骄编著的《现代舞训练技巧与编创原理探究》主要对现代舞训练技巧与创编原理进行探究,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开阔理论研究的思路、提升实践经验。全书共分6章,主要对现代舞在中西方的发展、现代舞训练和编创技巧以及中西现代舞经典剧目进行了研究和分析。[2]

二、2016年度本学科研究中的主要学术问题及学术观点

(一)中国古代乐舞思想与历史研究

中国的文化非常重视礼乐,礼就是指各种礼节规范,乐则包括音乐和舞蹈。礼乐作为反映传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华儿女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及社会风貌。通过礼乐制度的紧密联系构成了礼乐章典籍和独特的传统文化,不仅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起到教化作用,而且更好的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今社会相结合,铸成了中华文化的象征。

李锐将文学性质的汉代歌诗与艺术领域的汉代音乐、舞蹈相结合。从汉代诗歌和乐舞的关系为切入点,将汉文学乐府歌诗和汉乐舞相结合,是基于对中国古代乐舞综合性质的认同和考定。将汉代歌诗看作是汉代乐舞的“脚本”或“台本”,即舞辞,同时结合歌诗的文学语言价值,在对歌诗语言的文本细读中找到乐舞艺术语言的“蛛丝马迹”,从而为我们捕捉、理清、认知汉代乐舞找到一个文学依据,为已经消失、不可见的汉代乐舞找到艺术之根,更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研究开拓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领域。[3]

多姿多彩的古代舞蹈艺术,历经千年的文明洗礼,积累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价值,形成了丰厚的文化积淀,折射出齐鲁大地人民的思维观念和价值取向,显示了巨大的人文与社会价值。齐国乐舞艺术是中国古代乐舞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诗、歌、乐舞、器等构成。杨建生立足于齐国乐舞艺术,深入研究齐国高超的艺术成就和齐国辉煌的乐舞史。[4]刘茜将山东古代舞蹈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舞蹈作品为研究对象,着重探究其价值功能,期望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对山东古代舞蹈进行历史的、宏观的、综合的考察,最终揭示出山东古代舞蹈的文化意蕴和内在功能。[5]

(二)山东民族民间舞蹈研究

1.山东传统民俗舞蹈研究

民俗舞蹈根源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是广大劳动人民的精神寄托,传统节日更是民俗舞蹈与群众联系的桥梁。山东地区的民俗舞蹈大多集中在春节期间,是山东节日舞蹈形态的主要体现。春节是汉民族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欢度佳节期间(正月初一至元宵节)舞蹈不仅仅是广大群众聚集、狂欢的重要形式,更成为了各地特有的文化符号。

山东秧歌是山东民俗舞蹈中最为典型的艺术品种,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潘晶、潘鑫从民俗学的角度分析了其艺术风格的形成及具有强大艺术生命力的缘由。[6]海阳大秧歌是山东省三大秧歌之一,它主要活跃在海洋地区,作者蔡蓉蓉以海阳大秧歌的传承现状与特征研究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民族音乐学为研究方法,对海阳地区进行多次走访调查,为今后海阳大秧歌的生存发展提供可靠的学术参考,为宝贵文化遗产的发展和传承略尽绵力。[7]同样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的“鼓子秧歌”,以其粗犷豪放的特点广泛流传于鲁西北地区。春节排演期间,笔者顾红红进行了实地探访,探讨了鼓子秧歌发展传承的现状和特点。[8]孟梦、范文昊提出在尊重历史、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对现今的舞蹈形式、内容,进行合理调整,使其既彰显传统文化特色,更能体现当下时代特征。[9]

岳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证、梳理、研究中国历代古典文献典籍记载,破解了商羊鸟的生物种类及艺术之谜,指出了商羊舞在中国历史文化传承中的起源、发展及流变,以及推动中国民间舞蹈的传承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学术价值。[10]杨柳通过整理和研究阴阳板的起源、发展和阴阳板独具的因邹鲁文化影响而产生的艺术特征,总结了阴阳板所传递的文化信息,并对传承保护提出构想和建议。[11]流传于山东菏泽地区的“商羊鸟”,作为祭祀秋雨舞蹈,被誉为中国古代民间祭祀舞蹈的“活化石”。流传于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和商河县一带的“短穗花鼓”,它又称“短穗花鞭鼓”,在山东民间舞蹈中独树一帜,易方星认为当今其传承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究。传播于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柳林一带的民间歌舞“柳林花鼓”,其继承性不容忽视,作为第一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民间自发发展,政府鼓励的模式。[12]高阳则通过实地采风和文献梳理重点分析了柳林花鼓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传承问题,探索出多种不同意义的传承模式与路径的建议。[13]孙萌结合“柳林花鼓”的代表性动作和道具等方面对其课堂训练价值展开分析,并探讨了“柳林花鼓”舞台应用的可能性。[14]

2.山东民间舞蹈教学和创作研究

自胶州秧歌纳入专业课堂以来,其文化属性该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得以传承成为现如今的教学问题,我们应当探寻隐藏在动作符号背后的文化因子,让身体规训成为文化传承的显性载体。作者崔晔从课堂实践教学中出发探究胶州秧歌的根源和文化传承方法和路径。[15]作者李丽娜等秉承恪守民族传统和体现民族文化为己任,基于丰厚的民间生活、浓郁的民族情怀,分析了山东民族民间舞蹈《拧巴·拧吧》创作的背景以及时代审美需求。[16]

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世界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与传播意义。顺应时代变化,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不仅仅止于课堂,智能手机软件等互联网课堂式的教学方式逐渐兴起。姜琦认为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自身的优势来帮助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增强学生民间舞蹈艺术的学习,进而促进其传播与发展。同样受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传统地方特色演出必须与时代相结合。[17]胶州秧歌的表现方式较单一,在舞台美术设计方面局限于传统表现,昌隽如、郑海蓉从数字媒体角度对胶东秧歌舞台文化的声、色、味、形、道具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利用新媒体技术增强其观赏性,使我国民间舞蹈更富有时代感与生命力。[18]

山东是一个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被称之为“齐鲁文化之邦”的大省,舞蹈文化绚丽夺目。山东的民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集山东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囊括汉族山东地区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文化特征的舞蹈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群体性,以及与山东民间文化相融而呈现的共性特征。对于所有的民族来说,均具备其独有的原生态舞蹈,而且这些舞蹈在语言方面存在着很多的不同。比如,节奏快慢存在差异,步伐有所差异等,正是因为如此,民族才具备了特异性。刘杨认为舞蹈之所以会形成的民族特异性主要是因为受到了其生态环境的影响,比如,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要想使得其民族特异性得到保护,需要对于其原生态环境进行优化。[19]

(三)当代舞蹈创作与发展研究

由1985年发起的“桃李杯”舞蹈比赛至今已举办十届有余,是全国专业舞蹈比赛的标杆。自2015年起,“桃李杯”由舞蹈比赛改为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对于全国规模的舞蹈类评比活动呈现方式来说也是一次积极探索与尝试。第十一届“桃李杯”舞蹈教育教学成果展示于2016年在山东济南成功举办。孟梦通过“对课程要求精益求精、对专业技能抱有热爱、对艺术怀有敬畏”等方面针对展演现状和专家研讨会进行了综合分析。[20]自古以来诗、舞、乐三位一体,舞蹈与诗的关系十分密切。周玉认为舞蹈创作作为舞蹈的一种审美实践活动,在舞蹈构思和舞蹈语言方面离不开诗的某些特质。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如夸张、比兴、含蓄等,对塑造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有着一定的激发,诗的多样化风格也给舞蹈增添了新的活力。[21]因而,创作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最终都会上升到对深邃诗性内涵意蕴的追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舞蹈种类发生了许多变化和创制,中国当代舞用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舞蹈风格走进人们的视野,用新的表现手法和独特的风格魅力开辟新的艺术领域。刘飞飞以舞蹈创作的“题材”为中轴,探析中国当代舞群舞创作的发展形态,她认为生活是题材选择的丰厚土壤,时代精神是题材选择的阳光,情感是题材选择的空气。舞蹈艺术的创作题材可以说是生活、情感、时代精神的三结合体,三者不可缺少其一。[22]梁自安表示流行舞蹈在当代中国的落地生根不仅仅是一种舞蹈艺术现象或文化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或生态现象。中国当代流行舞蹈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影响,并将在不远的未来形成具中国特色的当代流行舞蹈。[23]进入新时期以来,山东舞蹈发展逐渐进入“多元”的态势,其关键之一便是舞蹈编导创作思维的提升与转变。毕思文认为,单纯关注于“舞蹈动作”本身,不如去关注“舞蹈动作”创造者的思维。[24]

舞剧创作已经不再是专业艺术团体的专利,全国范围内的各大高校也开始在此方面崭露头角。“学院派舞剧创作”因贴近艺术性而更加纯粹,其创作过程更是教学相长的体现。孟梦结合山东“金种子”计划搭建起的综合教育平台和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以舞剧《柳泉寻踪》的创作过程为例,探究紧密型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25]娄晓艺在总结、分析和归纳在齐鲁文化视阀下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舞蹈创作实践的理念、思路、创意、动机、方式及其整体风格的形成与呈现,探讨了齐鲁文化传统与当代山东精神的贯通与创新。[26]李可如以山东本土的大型民族舞剧《风筝》为例,探讨了高校舞剧作品的创作路径并记录创作方面的宝贵经验。[27]舞剧《兰》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之精神,托物言志,缘物寄情,以现代舞的肢体所描绘的意象。徐成龙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分析了舞剧在题材、人物情节、环境、语言等方面的艺术特色,从而得出创新是艺术的生命,舞蹈亦是。就舞蹈作品而言,好的舞蹈作品不仅要注重内容和形式,还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带给人以正能量。[28]王瑶通过舞剧《兰》分析了两岸舞蹈培养方式,舞剧《兰》是山东本土打造的第一部以儒学思想为核心的原创当代舞剧,在排练中学生对儒学精神的了解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仁爱”“礼”“君子”等传统文化中兰之高贵品格深深植入他们心中。[29]舞蹈剧场是以身体表现为核心的多种剧场元素融合的一种综合表达方式,随着国内舞蹈创作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这种来自德国的艺术形式成为青年舞蹈编导的艺术表达方式之一。孟梦等对实验舞蹈剧场《纪念碑》的创作理念、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分析,探讨多种艺术门类之间跨界创作的现象,当下创作者对“战争”的再思考进行研究。[30]

(四)舞蹈教育教学研究

进入到20世纪之后,国内舞蹈教育事业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和进步,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情况来看,国内在进行舞蹈教育的过程当中所遵循的基本模式为精英型教育模式。刘忠在《浅析中国舞蹈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指出,要在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时候进行合并处理——要想使得舞蹈专业学生能够获得身心上的平衡,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对于现有的教育模式等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升级。[31]在2016北京中外舞蹈院校展演暨北京卓越艺术人才(舞蹈)培养高校联盟系列活动在北京隆重闭幕后,孟梦指出在“通识教育”理念的启发下,各高校试图改变以往教育模式中重“技”不重“人”的教育重点,重新确立舞蹈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向,高等舞蹈教育更接近“教育”的终极目的,摒弃“舞蹈机器”般的流水作业,致力于“具有完整意义上舞蹈人才”的培养等观点。[32]

20世纪初,舞蹈艺术家们只沉迷于华丽的肢体海洋而无法自拔,忘了最初的“为何而动”。马翱、李丽娜在中国古典舞训练教学的经验基础上提出拉班力效原理应用的可行性。[33]而鉴于古典舞剧目的发展流变,马翱、刘杨揭示了古典舞本体建构过程中,从横向的剧目类型层面到纵向的艺术语汇形成过程的基本规律。[34]王岩则探讨了戏曲舞蹈在历史长河发展过程中的审美根源和发展态势。[35]中国古典舞教学和训练体系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发展历程,笔者从事高校中国古典舞教学实践几年来,认为目前高校的中国古典舞教学模式和训练体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育发展形势的需要,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强化理论教学编制专门教材,以推动高校中国古典舞教学和训练的开展。因此本文从审美角度出发,对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点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36]马楠强调科学的训练可以改善学生的肢体能力,锻炼学生古典舞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在古典舞的表演中可以发挥出最佳水平,针对古典舞训练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37]王森在古典舞演员与民间舞演员的训练对比研究中,引发对民间舞演员独具的身体特质的思考。[38]

舞蹈编导作为舞蹈学下属的三个专业之一,因其强调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为民众、社会、学校所关注。高志毅认为舞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各门课程应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专业舞蹈教育教学成效的提升,这是综合性大学舞蹈教育应予重视的重要理念。同时面对现如今“传统组合”是舞蹈教学的组成部分提出了以解构之维视之,应该以反传统、反权威的解构精神,深度洁究“传统组合”的是与非,以期接近传统真相,提升舞蹈理性重构的相关概念。[39]韩晓丹以“单元式”舞蹈教学法理论为基础,论述了此教学法在国际标准舞教学中的运用。[40]随着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规格的不断提升,加大对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培养,成为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落脚点。尚敏指出,舞蹈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手段之一,对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健康获得能力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就舞蹈教育对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实施策略展开了研究。[41]

(五)体育舞蹈研究

体育舞蹈的教学是体育舞蹈事业发展的一大重点,关系到体育舞蹈事业的整体水平、人才培养以及未来发展前景,众多学者从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山东各地区培训机构存在一些问题,尚有还需完善的空间。李静通过调查济宁业余体育舞蹈机构发现存在培训班过分注重技能,忽视芭蕾形体及软开度在体育舞蹈中的重要应用,教师群体较为年轻化,水平及自身专业素质偏低,知识储备结构不健全,受再教育机会少,部分教学场所缺乏训练器械、电教化设备等问题。建议统一教学纲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体育舞蹈交流活动,激发学员热情,重视个体差异,完善场地设施。[42]冷海龙、张筱针对潍坊市奎文区部分培训机构的调查分析,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强体育舞蹈的宣传,多举办比赛或表演,重视教师学历,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完善场地设施。金欢认为应当对学生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优化教学环境,提升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质量。[43]胡保全等认为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的不同而有多种变式,每个教师也应当由自己的特色。[44]李长俭提出在体育舞蹈教学中除需要师生双向建设外,还需营造良好的体育舞蹈文化氛围,严格规范标准,进而达到艺术表演与体育运动为一体的协调发展。[45]王惠认为体育舞蹈的训练借鉴古典芭蕾的训练方法,能够为学生设计一个可以兼备形体、乐感、技巧的课程,使学生能够拥有必备的艺术修养。[46]齐光辉指出体育舞蹈选手应具备对音乐的敏锐感觉力,对旋律的审美感受力,巧妙运用音乐节奏的能力,对不同舞蹈音乐的鉴赏力,能够深刻理解音乐,“跳出”音乐内涵。[47]随着社会进步,全民健身热潮的掀起,体育舞蹈需求增多成为必然,身处这样一个热潮中的诸位学者对体育舞蹈的宣传推广普及进行了多方面的实验。李纪承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体育舞蹈在中职卫生学校女生中有很好的基础,符合女学生心理及生理要求,开展体育舞蹈教学会受到极大的欢迎。[48]贾晓认为微信平台提高了体育舞蹈信息传播力度、传播发展范围,提高了体育舞蹈带来的社会效益。[49]金欢认为应当对学生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优化教学环境能够提升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质量。[50]

体育舞蹈的竞技比赛,例如黑池舞蹈节,很多都是举世瞩目的国际重大赛事,为在比赛中取得较高名次,分析总结经验尤为重要。高名洋通过对拉丁团体舞有关难度动作的研究,利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从难度动作类别选择情况、难度动作分布情况和难度动作完成质量三方面,对2014年拉丁团体舞世锦赛前六名成套难度动作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拉丁团体舞竞赛及表演中,合理的难度动作的使用和新奇的难度动作创新将是日后拉丁团体舞竞赛的制胜法宝。[51]杨柳通过总结得出对竞技性拉丁团舞临场制胜因素为“新、齐、难、美、稳、合”,不存在某一因素单独主导现象,而是相互联系、作用形成的一个“因素群”。临场制胜的其他影响因素包括内在支撑因素(运动员自身的竞技能力)和外在制约因素(裁判员的评定行为、教练员的临场指挥能力、体育舞蹈比赛评判标准、对手表现及参赛环境)。建议团队有针对性地采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拉丁团体舞运动员自身的专项竞技能力,尤其要重视体能的训练和提高。[52]

(六)群众舞蹈(广场舞)发展研究

改革开放30年至今,民众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公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让民众享受幸福的生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群众的身体健康状况也备受关注。近些年来,广场舞作为一种新型的舞蹈形式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其传播速度非常快。它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逐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间文化。它既体现了全民健身的理念,又很好地传播着群众文化,[53]韩振和张晓丽就紧抓群众广场舞所带来的群众文化热潮,对现如今的群众舞蹈进行分析和概括。[54]刘俊华也为此剖析了广场舞在群众舞蹈文化的作用。[55]

积极的看,它丰富了市民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民间文化传播。广场舞推出国门,让世界认识了民间中国。而另一方面,因广场舞引发的人际关系问题愈演愈烈。陈震将济南市、潍坊市的广场舞团体作为样本,分析成员中人际传播现象和人际关系现状、测量人际传播和人际关系的相关性,并得出人际传播与人际关系呈正向态相关分布的结论。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两地城市广场舞并不存在人际关系对立,成员之间或与非成员之间的秉持理性方式处理人际关系。[56]广场舞扰民事件频发,已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李源为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广场舞扰民事件不仅是广场舞参与主体与城市居民之间的权利冲突,更是城市社区体育公共空间供需矛盾与治理缺失。要解决广场舞扰民这一难题,便要合理规划社区体育公共空间同时,为广场舞扰民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路径。[57]舞者和居民道德自律的缺失、舞者个人利益至上观念的盛行、利益冲突面前舞者和居民的过激行为、个人部分权力的越位、群体冲突的管理缺失和体育健身空间与设施的服务性缺失是广场舞产生利益冲突的原因。张强认为可以通过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效应,发挥宪法的最高效力规范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来整合与规划健身活动空间,协调相关部门,构建多元筹资体系,建立广场舞利益冲突管理机构,促进广场舞健身运动的和谐发展。[58]裴斐讨论了近年来群众舞蹈的发展方向,认为为确保群众舞蹈文化的地位,提高其对群众的吸引力,人们在舞蹈文化创作发展方面应做出更多的努力。[59]

(七)幼儿、少儿舞蹈教学及理论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艺术素养的追求欲望越来越强烈,对幼儿的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舞蹈作为融合听觉、视觉、肢体运动等多种生理和心理因素的艺术形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幼儿舞蹈教育不断的被人们所接受并认可,社会上涌现出各种幼儿舞蹈培训机构。幼儿舞蹈教育是特殊性的教育,这种特殊性表现在:幼儿舞蹈教育在进行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的同时,应该注重孩子独立性、评判性、主体性、求新立异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舞蹈教学作为幼儿园的艺术课程,同样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在幼儿舞蹈教育中与中国传统乐舞文化相连,如何根植齐鲁,牟秀萍认为应注重运用“乐教”来陶冶人的情操,“乐”是舞蹈与音乐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重视幼儿舞蹈教学,在幼儿舞蹈教学中避免简单舞蹈动作的机械模仿,而是创造性地进行舞蹈教学,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和审美品格。[60]刘敏结合胶州秧歌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的价值及传承现状,讲述了自己对其教学中的发展对策,让幼儿对山东本土民族艺术文化特别是胶州秧歌文化得到更好地了解和学习。[61]孔亚琴提出舞蹈作为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穿插于幼儿园各领域教学中间,也需要融入游戏精神、游戏的要素,贯彻游戏形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游戏化的舞蹈教学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保持身心放松的心理氛围,进而体验艺术的魅力。[62]在幼儿园教育体系中,强调艺术教育,尤其是舞蹈教育是我国当下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梁萌强调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能提高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全面发展,具有其他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63]

幼儿舞蹈创编是在继承舞蹈创编自身规律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尊重幼儿的心理需要和生理发展特点,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来创编出幼儿喜闻乐见的律动、歌舞表演、舞蹈作品等。齐娟指出,目前幼儿舞蹈创编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培养目标上强调舞蹈的功利化、工具化,为表演而表演,舞蹈成了少数幼儿的特权;过分强调技术技巧,忽略了真正的从幼儿自身发展的特点与幼儿认知的水平,更没有满足幼儿兴趣需要。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我们对当今幼儿舞蹈创编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提出可行的解决策略。[64]

关于少儿体育舞蹈教学崔丽茹提出了一种“激趣导学、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它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技能学习奠定基础。而对于幼儿拉丁舞教学李雪建议应选择科学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幼儿主动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充分考虑幼儿身心需求,寓教于乐。[65]蘧媛媛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实验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对济南市不同少儿体育舞蹈教学内容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少儿体育舞蹈不同课程融入课堂,提高了少儿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多元化舞蹈意识,对学生水平的提升有很大帮助,从而能够培养更多人才。[66]王衍功对小学体育课堂进入国标舞提出了几点建议,改变观念提高认识,培养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兴趣。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分析教学内容。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67]

(八)其它舞蹈综合理论研究

舞蹈中的节奏应当看作是大自然的节奏、人的生命节奏和情绪节奏等特殊形式的审美反映。由于音乐节奏与舞蹈节奏的不同,在舞蹈中,音乐的节奏是非常重要的。刘莲莲在文章中提出了通过从情感着手、从舞者自身出发对音乐的节奏进行把握,以及做到更好地运用。不仅要通过舞蹈去理解音乐的律动,更要通过节奏来把握舞蹈中的技巧。舞蹈离不开节奏,只有舞蹈与节奏做到完美的结合,才可以被称作完整又美妙的艺术。[68]

艺术的相融性不容小觑。早在唐朝,剑器舞与草书是广受人们喜爱且影晌力较广的艺术,张旭曾在观看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后得到启发,将那痛快淋漓、一气呵成的感觉发挥到书写的动势中,令其草书挥笔流畅、气势奔腾。李倩就在《从剑器舞与草书的碰撞谈艺术的相融性》中展开讨论。认识到剑器舞与草书“孕育”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并从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从而引出剑器舞与草书碰撞的渊源。从它们之间某种必然的联系,延伸到对舞蹈与书法相融性地思考,探讨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相融性,从而达到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艺术境界。[69]

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境内的井陉拉花,因既刚健又柔美、既豪放又典雅、既热烈又抒情的艺术特色。虽然它属于秧歌范畴,但确有着显著特点。韦玮在《河北井陉拉花风格流变的审美研究》中运用民俗学、舞蹈形态学、舞蹈生态学、舞蹈美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探讨历史文化内涵,同时对拉花本体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井陉拉花艺术风格流变与审美体现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特点,力求寻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契机下的传承方法。[70]

戴爱莲,我国著名的舞蹈艺术家。2016年是戴爱莲先生诞辰100周年,逝世10周年。孟梦发表了文章《因为爱所以怀念——写在戴爱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戴爱莲先生[71]。文章简述了戴爱莲先生作为我国当代舞蹈艺术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对中国舞蹈艺术的贡献和生平主要事迹,并概述了戴先生的舞蹈艺术思想。李丽娜、刘杨认为《水月》从语汇、思想、音乐、舞美等方面渗透出来的艺术观、美学观、世界观、人生观正是云门的作品能在世界现代舞之林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72]

三、结语

总体来看,2016年山东省舞蹈学研究成果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保持平稳发展。研究方向新增了当下社会比较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山东民族民间舞蹈方面,学者们更多关注于民间舞蹈的教学价值和教学创新的研究,以及针对高校舞蹈教育中舞蹈教学方法的实践与论证。同时群众舞蹈、幼儿舞蹈也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感谢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2015级舞蹈学专业孙瑞婕、蔡一铭等在本文文献搜集和整理中做出的贡献。)

猜你喜欢

舞蹈艺术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纸的艺术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