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农牧结合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2018-01-25杨景晁周开锋侯世忠张思聪战汪涛焦洪超王宝维李显耀李福伟

中国畜牧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种养粪污资源化

杨景晁,周开锋,侯世忠,张思聪,战汪涛,焦洪超,王宝维,李显耀,李福伟

(1.山东省畜牧总站,山东济南 250022;2.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泰安 271000;3.青岛农业大学优质水禽研究所,山东青岛 2262109;4.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023)

山东是全国畜牧大省,2017年,山东省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 487万t,占全国的9.88%;畜牧业增加值为997.8亿元,增长3.7%,占全省农业总增加值的20.46%。山东畜牧业在为全国畜产品供给和出口创汇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庞大的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难题。据测算,山东每平方公里土地负荷522.3个标准猪单位,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倍以上;每公顷耕地负荷10.9个标准猪单位,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当前种养结合不紧密、不匹配,造成的畜禽养殖环保问题给产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压力,并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本文在深入一线调研、多方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对山东省农牧结合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推进农牧结合的建议和措施。

1 山东省农牧结合发展现状

近年来,山东省高度重视农牧循环产业发展,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以及推动,营造了较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氛围,广大从业者积极响应,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效。

1.1 奠定了初步的技术基础 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一线生产者通过原始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粮改饲等领域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形成了一些成套的技术解决方案,如雨污分流、传送带清粪工艺、粪便好氧堆肥技术、节水养殖技术、干湿分离技术、畜禽舍除臭技术、适合不同类型养殖场的沼气工程技术、粪水一体化处理技术、发酵床养殖技术、饲草作物种植加工技术、有机肥加工施用技术等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推广普及,与这些技术工艺相配套的设施装备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能初步支撑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的现实需要。据调查,当前山东省80%的农牧循环产业引进应用了先进技术。

1.2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模式 利用生态系统规律,结合现有的工艺技术,不同地区积极探索多种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在硬件建设上,形成了“控制用水量,压减污水产生量;雨污分流、干湿分离;防渗、防雨、防溢流;养殖场配套建设贮粪场和污水贮存池;基本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一控两分三防两配套一基本”(12321)建设标准。在废弃物处理利用上,形成了“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利用”的思路和理念,以及就近还田、能源化利用、商品有机肥生产、基质化利用、清洁回用、达标排放6种处理利用技术模式;在组织运营上,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第三方集中处理、专业化公司服务、合作互助4种模式。

各地畜牧部门和广大从业者根据生猪、奶牛、家禽等不同畜种的特点和实际养殖经验,探索出了一些具体的产业发展模式,如山东大地乳业有限公司的“科研开发—牧草种植—奶牛养殖—乳品加工、沼气发电—生物有机肥”产业发展模式 、山东民和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家禽)的“健康养殖—畜禽废弃物集中处理—沼气高效制备—沼气发电+沼气提纯+沼液资源化利用—有机种植”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在业内发挥了标杆引领作用。据测算,目前山东省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率达87.3%,规模养殖场(户)废弃物处理设施配建率达到91.5 %,种养结合比例达到30%。

1.3 形成了配套的产业体系 在源头减排、农牧结合、粮改饲等工作的推进中,配套产业体系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日益完善。一是微生物制剂业快速突起,如山东宝来利来、山东百德生物等微生态制剂公司围绕改善畜禽肠道环境、减少废弃物排放、控制畜禽臭味、替代抗生素使用等开展产品研发,开发出了一系列产品并得到产业化推广。二是中兽药产业蓬勃发展,如潍诺达、山东华尔康、潍坊华英生物等公司开发出了一系列以中药为基础的药物配剂,据有关专家介绍能替代30%~40%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在中兽药市场份额逐步提高。三是专业化的服务业发展迅猛,围绕畜禽养殖废弃物(包括病死动物)收集、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以及土建、施工、有机肥检测、测土配方施肥等涌现出了一些专门化的公司、组织和团队。与此同时,设施装备企业加快发展步伐,向农牧结合领域进军,研制生产出了各种类型的清粪装备、干湿分离装备、厌氧制沼设备、粪便快速发酵堆肥处理装备、粪污一体化处理装备、粪肥还田设备以及饲草作物种植、收储加工装备等,能初步满足生产需要。四是借助国家政策以及粮改饲等项目的实施推动,草牧业得到了较好发展,逐渐形成新产业,目前山东省天然草场2 400万亩,可利用1 978万亩,2015年全省规模化种植苜蓿、黑麦等优质牧草12.6万亩,2016年新增人工种草5.6万亩,草食动物生产水平、产品质量大幅提升。

1.4 凝聚了循环发展的共识 2016年8月,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启动了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9月召开了全省畜牧业绿色发展现场会,系统阐述了畜牧业绿色发展的意义、措施和路径。2017年山东积极推荐部分县区参与国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有5个县入选,借助项目整县制推进种养业循环一体化工程。7月21日成立了“山东省农牧循环产业联盟”,是全国首个成立相关联盟的省份,得到了生产企业、技术推广单位、科研教学单位、服务支撑单位等各个方面热烈响应,截止目前已有近500名成员入会。各地的畜牧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农牧循环发展的路子和模式,从规划设计、政策引导等方面入手,推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一些新兴的经营主体从一开始就定位走农牧结合、循环发展之路,家庭生态农场逐步兴起。总体看,种养结合比例不断提高、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入、循环发展共识不断加强、循环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2 山东省农牧结合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山东省农牧结合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历史欠账多,快速推进的压力较大,一些历史和现实问题亟需破解。

2.1 种植养殖脱节严重 山东省是畜牧大省,特别是随着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畜禽粪便产生量大、产量过于集中,据测算2016年全省畜禽粪、尿产生量分别为1.09亿t、5 600万t,若省内自我消纳,耕地负荷量大,且山东省养殖生产布局呈区域性集中,如规模化畜牧养殖企业主要集中在临沂、泰安、济南、潍坊等市,配套土地严重不足。与此同时,在种植业上,由于化肥增产的比较优势、耕地碎片化、农村劳动力缺乏等原因,加之有机农产品市场培育滞后、有机产业尚未建立起来,缺乏有机肥使用的市场环境,使养殖与种植无法有效衔接、种养主体分离。一方面,畜禽粪污不能充分利用或未经处理排放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化肥的过量使用造成土壤板结、退化和地力下降等现象,据有关数据显示,山东省土壤有机质约为1%~1.4%,处于全国较低水平。充足的畜禽粪肥资源与较低有机质含量的土壤地力现状形成了较大反差,据了解,山东省真正实现种养结合的比例不过30%,因此真正实现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可谓任重而道远。

2.2 技术体系尚不完备 整体看,目前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生产与装备技术支撑体系仍然较为薄弱,在源头减排、清洁生产、无害化处理以及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研究、推广和服务的力量尚有较大提升空间。畜禽养殖污染监测和治理的标准、方法、技术还不能有效满足需求。在技术攻关方面,单项技术研究和突破虽然进展较快,但整体性技术解决方案和集成配套技术较为缺乏。比如,存在畜禽舍干清粪技术落后、圈舍环境控制能力不足、粪尿好氧及厌氧处理效率不高问题、发酵床技术落地转化应用问题、北方地区沼气的连续化稳定运行问题,特别是液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问题更为突出。目前,一些技术模式和工艺引自国外,但由于国内外养殖的生产水平差异较大,导致这些技术模式和工艺的效果大打折扣。在设施装备方面,有些设备由于生产成本过高,一次性购买投资大,有些设备运行效果差,有些设备运行成本太高,导致在生产中推广应用难度较大,水平良莠不齐。

2.3 新旧问题交织叠加 一是饲养规模、生产布局与消纳土地不配套,这是长期以来侧重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忽视种养平衡和农牧结合所导致。二是畜禽养殖废弃物肥料化开发、推广应用滞后,配套技术体系不完善,政策引导和扶持弱,不利于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三是在生产模式上,粗放型养殖模式占比较高,种养结合、标准化养殖比重有待提高,养殖场配备粪便储存、处理设施的很少,科学的养分管理计划尚未建立。四是在产品价格结构上,目前活畜禽市场定价普遍没有将养殖废弃物处理的环卫成本纳入在价格体系中,养殖环节利润较低,缺乏足够的资金开展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工作。

2.4 政策支撑仍需强化 畜产品供给和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具有很强的公益属性,需要有强力的政策支撑作保障。虽然近几年各级政府重视农牧结合、循环产业发展,但各级财政投入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上的较少,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比如,养猪场污水产量较大,其有机质含量高、COD高,处理过程繁琐,处理成本高,一般猪场难以独立承担污水处理成本。而金融部门出于投资收益考虑,在信贷资金投向上很少考虑畜禽养殖生产,这也加剧了养殖场废弃物处理设施设备配套不全、运转困难的状况。农牧产业虽然有很好的保民生功能和较强的公益属性,但缺乏对地方财政收入和GDP增长的作用,因此在很多地方长期被基层政府忽视,扶持政策更无从谈起,随着环保压力增大,又片面地控制甚至取缔畜牧业,严重制约着农牧循环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3 推动农牧结合的对策建议

养殖、种植本来都是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牧业的集约化生产及产业化经营,如今畜牧生产与农业生态系统相互独立,一方面大量养殖废弃物不能充分还田利用进而影响环境,另一方面大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有机质大量减少,肥力下降。因此,农牧脱节的实质是农牧生态结构失衡问题,解决的主要路径还是从解决生态问题入手,将畜牧生产活动重新“归位”于农业生态系统内,使养殖废弃物在农牧业生态循环产业圈内进行消化。在利用“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自然规律基础上,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完善的制度和措施保障,对生态失衡、薄弱之处进行修复、补偿,重新构建一个与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运行高效、运转平稳的新型生态平衡体系和产业运行体系。

3.1 找准推进方向,种植、养殖双向发力 养殖业与种植业互为供需,是农牧循环、共生互动的两大主体,建议在种植环节上,特别在有机肥的引导使用上多发力,积极打通有机肥施用的通道、农牧结合通道,比如,对有机肥生产、装备采购、流通、施用等环节给予补贴和资金扶持;鼓励种植业与畜禽养殖业“联姻”,使用腐熟处理的原生态有机肥料,并借助当前化肥完善的销售渠道和网络来营销商品有机肥;引导化肥生产者和经销者利用好国家产业政策,涉及或转向有机肥生产深加工、经营业务等;通过有机农牧产业的培育、有机农牧产品的产业化生产和规范化运营以及有机农牧产品消费市场的引导和培育来带动有机肥的推广应用。

3.2 优化产业布局,生产、消纳配套衔接 要根据种植承载能力,配置养殖量和养殖规模,使养殖生产能配套废弃物消纳用地。学习并借鉴美国、德国、以色列等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推广畜禽粪污养分管理计划,科学编制种养循环发展规划,实行以地定畜、以种定养,促进种养业在布局上相协调,形成县域、乡域、村域以及养殖企业(场)内部各个层级的种养循环。当前“三区”划定工作正深入推进,要引导支持畜禽养殖向适宜养殖区集中,严格控制限养区畜禽养殖场区的数量和规模。引导养殖生产向粮经饲主产区、果菜茶优势区和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率先在蔬菜、果园、茶园、园艺苗圃、优质品牌农产品生产等高效种植业上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同时,注意调整种养水平结构,抓住国家粮改饲、支持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利好机遇,在稳生猪、保家禽基础上提高牛、羊等草食动物饲养比重,加快推进粮经饲三元种植,提升草食畜牧业发展的质量、效率,进一步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

3.3 加强科技支撑,软件、硬件同时推进 依托科技支撑,开展“产学研推用”协作攻关。在源头减排方面,开展氨基酸平衡日粮和低蛋白日粮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应用酶制剂技术,结合微生物技术,开发安全、高效、环保新型生态饲草料产品,从源头实现矿物元素类饲料添加剂的减量使用,提高饲草料转化效率,降低氨、氮、磷及重金属等排放。在过程控制方面,重点减少废水产生,从饮水工艺装备、圈舍清洗工艺装备、干清粪工艺装备、尿水与清洁生活用水分离工艺等环节入手,研发、推广源头节水、尿水分离收集、干清粪等饲养工艺,加快利于生态环保的禽舍的设计应用。在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面,组织开展水肥一体化、有机肥生产、高值化利用、高效还田等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研发,提高资源转化利用效率。加强配套技术集成,推广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专业化能源利用、生物发酵床处理粪便、固体粪便肥料化利用、污水肥料化利用、粪便垫料回用等经济实用技术模式。此外,加快粮改饲、草畜一体化相关配套技术的创新、集成及推广普及,如农区优质饲草(青贮玉米)品种选择及高产栽培技术、不同生态区青粗饲料营养价值评定、草食家畜TMR日粮配合及生产技术、草食健康养殖中功能性添加剂的研究及应用技术等。

3.4 强化政策保障,引导、扶持双管齐下 积极争取、创设政策,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和扶持政策,在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改扩建、环保设备和生物菌种购置、养殖废弃物和病死动物处理、有机肥使用等方面给予补贴,在绿色生态养殖、粮改饲等方面给予补助。逐步建立健全农牧业循环发展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在基建方面,扩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政策扶持范围,重点支持贮粪(污)池、节水、干湿分离、雨污分流等设施建设,支持大型龙头企业或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无害化处理或有机肥生产设施,扶持建立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支持、补贴养殖废水公共沟渠管道建设。在财税方面,利用好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启动实施全省农牧循环系统工程试点,实施种养业循环一体化建设。贯彻落实好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政策,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装备实行敞开补贴,支持规模养殖场、第三方处理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建设粪污收集、处理设施,加快有机肥的推广应用。在用地方面,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用地政策,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将以畜禽养殖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厂、大型沼气工程、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集中处理中心等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此外,进一步理顺土地承包流转关系,加快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尽快解决种植用地碎片化的现象,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创造条件。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和补助补贴政策,提高广大种植从业者利用有机肥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的积极性。

3.5 创新运营模式,行政、市场相辅相成 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农牧结合是方向,资源化利用是根本,市场化运营是关键,但目前单纯的市场化运作条件还不成熟,在一定时期内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因此,当前依靠行政手段引导市场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途径。要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针,通过财政资金引导,完善激励政策措施,实行市场化运作,撬动更多的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建立有效的可持续运营长效机制。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形成畜禽粪污处理全产业链,培育壮大多种类型的粪污处理社会化服务组织,实行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营。加快构建起种养从业者、第三方处理机构共同参与的运营模式,理顺利益联结机制,使养殖者能承受、处理者有利润、使用者有价值和收益。此外,加快家庭生态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通过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引领、带动农牧结合、种养循环。

猜你喜欢

种养粪污资源化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CO2资源化回收技术分析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