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传媒集团:构建融合生态链,迎接智媒体时代到来
2018-01-25代志武
文/代志武
2018年10月,融合AI智能终端实验室将在湖北省荆州市挂牌,它的诞生标志着地处中西部的《荆州日报》这家地市党报将迎来媒体融合的重要转型期,荆州日报传媒集团整体进入人工智能新媒体时代。
其实,人工智能化在媒体的应用,在各大新兴互联网媒体中早已不是新鲜事,各种算法让传统媒体捉襟见肘。因此,在转型发展中,传统媒体如何构建以技术为支撑的融合生态链,这将决定地方党报的未来方向和生存空间。
要素融合是决定性的一步
媒体融合,“中央厨房”是标配,这一理念已形成共识。笔者认为,关于“中央厨房”建设还是要坚持“适配原则”。其实,各报业集团现有的新闻采编系统本身就是一个“中央厨房”系统,对于仅有单个媒体的报业集团而言,最适用的方法就是对现在系统进行升级,基本能满足媒体融合前期发展需要。
从报业集团转型实践来看,报业融合关键在于要素的融合,就是资源配置优化。融合的根本目的是新闻信息汇集与处理。如何完成这一汇集,不仅需要技术支撑,更需要从组织架构、采集流程、传播渠道、有效考核上建立一体化运行的体制机制,也就是通常说的组织重组、流程再造、传播重构、管理创新。荆报集团“三步走一到位”战略就是从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上完成了融合布局。
荆报集团“三步走一到位”战略就是从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上完成了融合布局。“三步走一到位”是推进采编、经营、综合管理深度融合和保障到位。是以资源优化配置为导向,推进组织机构全面重组和流程全面再造。
“三步走一到位”是推进采编、经营、综合管理深度融合和保障到位。是以资源优化配置为导向,推进组织机构全面重组和流程全面再造。其中最关键的第一步,是采编出版机构的深度融合。2016年3月,荆报集团推出了媒体融合3.0计划,自主设计的新闻梦工厂上线运行,并配套出台了确保融合标准化运行的《融媒体3.0手册》。这一改革彻底颠覆了运行58年的一媒体一编辑部模式。报社按新闻规律与出版流程将原有的5个编辑部24个部门全部拆分,整个报社采编部门分为前端和后端,共10个中心。前端含6个采访中心,后端为4个出版中心,中心采取总监负责制度。这种制度彻底打破了原有的编辑部运行模式,建立起一个集采访、出版、渠道、传播、转化、评估于一体的融媒体运行体系。2017年,又自主设计,引进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建成并上线了出版云控制系统“党报云中央厨房”,为融媒体改革实现云支撑的同时,荆报集团再次优化采编出版流程,形成一套高效精确、涵盖各方的融媒体4.0采编发布体系。据国内权威专家分析,在国内上线的55家“中央厨房”中,聚合性“中央厨房”不到15家,荆报集团属于聚合性“中央厨房”,投资少,使用率高,是最为实用的“中央厨房”之一。
大数据产品化是必需的
对于大多数拥有中央厨房的媒体而言,如何用好“中央厨房”是关键。在实践过程中,荆报集团“中央厨房”对数据的监控目前仍然使用的是人工,通过人工监控、人工分析、人工采集来完成内容的应用。人工有人工的优势,但难免带有强烈的个人认知痕迹。对于海量的数据,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应该采取AI技术,引进人工智能,以产品为导向,全面挖掘云厨房大数据,让大数据会说话。
当然,人工智能应用不是简单的技术革新,而应该成为推动传统媒体向智媒体转型的方向。荆报集团对人工智能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闻应用。主要通过“写作机器人”来完成智能搜索、分类抓取,形成新闻传播产品。这主要解决新闻“快”字,解放大量人力,完成对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的快速供稿;二是智库建设,包括原创文学库、数字图片库、数字报等。通过版权签约,形成可开发的数据产品。目前,荆报集团已成为荆州廉政文化产品创意基地、湖北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基地等,每年可开发视频产品300余部,微电影微动漫产品10多部。这些基地通过共建形式均获得了一定的资金保障;三是延伸开发产品。比如,双微榜单、舆情分析、社会热点等个性化产品形成社会与经济价值;四是创意产品开发。通过数据库海量信息,开发创新性文化产品。近年来,集团开发的荆楚成语故事、中国廉主题连环画等创新性产品深受市场欢迎;五是智能视频系统建设。这款产品对于报人来说可以说是一款视频制作利器,它可以快速解决“门外汉”的报业音视频生产,提升全媒体产品的创新生产能力。
通过实践,荆报集团深刻认识到,无论如何数据产品化是必需的,也是媒体必须坚持的方向,这也是内容深度发掘,提升媒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终端智能化是大趋势
其实从纸端、网端、路端到手端,各大媒体始终在寻找信息传播的入口,追求信息影响力最大化的风口。今天,我们应该能看得到了,那就是交互功能、智能技术带来的信息入口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纵观我们身边智能化终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手端,可以说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我们数百年来的生活习惯。手机伴侣、天猫精灵、小叮当等智能产品,将我们传统赖以生存的定向渠道进行了彻底颠覆。
在一次以战略为中心的理论专家讲堂上,听到某专家这样一个论断。他说,我们要站在未来的角度思考现在,并决定今天的行动选择。因为决定成败的不是过去、现在,而是未来。对于传统媒体同样也面临着一个这样的战略选择,媒体的未来会是什么,它将决定传统媒体发展的方向,甚至是生存问题。毋庸置疑,与新兴媒体相比,传统媒体无论是形态还是渠道,包括思维都显得老套了。在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现在不是该讨论改不改、走不走的问题,而应该是怎么改、怎么走的问题。因此,面对新形势新思维,传统媒体必须为自己来一次洗心革面,来一次思维重启,革故鼎新。
近年来,荆报集团一直在思考怎么走的方向性问题。从媒体采编融合到经营共享再到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每一步都是在面向现代新兴传媒集团努力。今年,荆报集团把发展重点放在智媒体转型上,在智能化建设方面发力,推行“懒人计划”,主要方向是从智能写作机器人、智能视频化、智能终端产品化三方面着手,通过合资合作等形式将报社传统传播渠道和终端引入全渠道、智能化。主要产品方向是智能盒子,在音频、视频方面建立可替代传统媒体终端的智能平台。一是建立新闻快速反应系统平台;二是将传统媒体内容通过智能终端进行广泛传播;三是进行深度研发,推出面向市场的智能IP产品;四是完善报业融合生态链,形成可看、可听、可视的传播形态,并逐步建立可交互的智能新媒体生态圈。通过四个方面建设,最终形成融合家庭、适合个性化的智媒体终端,让我们的新闻产品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将传统报业真正打造成为一家集多端于一体的新兴传媒集团。
当然,要实现传统媒体向智媒体转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尽管困难很多,但我们不能不做出选择。从当前形势来看,应该是一个良好机会,传统媒体在整个趋势还没有完全走坏的状态下,借力新技术,加速融合步伐,推动传统媒体从认知、机制、形态、生态等全面智能化转型,或许是一条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