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图书馆的全域服务
2018-01-25王世伟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上海200235
王世伟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 上海 200235)
公共图书馆的“全域服务”是2016年7月笔者在《当代中国公共图书馆建设应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创新》一文中较早提出的[1]。2016年11月,笔者在《新一轮中国城市图书馆的创新发展论略》 一文中对此作了进一步的阐述[2]。诚如《爆裂:未来社会的9大生存原则》一书所提出的现代世界生存的9大原则之一为“实践优于理论”[3],当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实践同样优于图书馆服务的理论研究。当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需要由技术变革和理论创新来共同完成。如果说,当代中国的经济需要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那么同样,中国公共图书馆也需要建设全域服务体系以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中国公共图书馆在进入21世纪以来的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的全域服务创新实践,智能连接、立体覆盖的全域服务的未来愿景呼唤理论工作者对全域服务进行更深入的实践总结和理论阐述,本文试图去完成这样的任务。
1 全域服务的提出与服务拓展提升
1.1 全域服务的概念
所谓全域服务,就是在构建完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目标的指导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和保障下,将公共图书馆的物理建筑服务空间、读者的学习工作空间、用户的社会公共空间、公众的家庭生活空间、网民的网络数字空间等融为一体,将公共图书馆馆员与广大服务对象融为一体,实现服务资源的全域连接共享,实现服务推广的全域整合协同,实现公共图书馆无时空边界的服务。全域服务为更多读者、更多群体、更多城乡带来了无限跨域的服务时间及空间和服务资源内容,是对以往服务空间、服务资源、服务关系、服务秩序的完善与重构,是构建开放型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题中应用之义。全域服务是大数据时代和智能时代的新信息环境下进一步完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空间结构变革的必然发展,是新时代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动力机制变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拓展延伸公共图书馆服务空间、优化和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链质量的创新理念和实践,将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入全域能级整体提升的新阶段。
1.2 全域服务对单域、多域服务的突破和超越
1.2.1 全域服务最本质特征就是“全域”
多少年来,公共图书馆更多的是着力于单体建筑内物理空间的各类服务,或将各单体图书馆联合成服务共同体,也有走出物理空间的流动图书馆,但基本上还是物理空间的延伸,还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与社会协同融合共建共享的社会空间的多域服务。当自动化浪潮来临之际,图书馆开始打破单域服务的围墙,逐步跨出传统物理空间服务的藩篱,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向线上拓展,但限于图书馆自身技术和广大馆员、读者的信息素养水平,单域服务向多域服务的发展还相对有限,单域和多域服务的树木尚未形成全域服务的森林。现在提出的全域服务并不是对单域和多域服务的否定,而是一种新空间和新境界的升华;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不仅互相促进,而且两者还为网络空间服务创造了丰富内容和现场体验等服务的基础,网络空间又为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服务提供了超越时空、无边界的信息服务平台和知识传播通道。全域服务较之单域和多域服务是一种更高视野、更广范围、更高水平、更高效率的融合型、共享型、协同型、智能型的新服务域。
1.2.2 大阅读时代
全域服务是一种大服务,是对以往局部空间、局部时间、局部群体、局部网络的小服务和中服务的超越和升级。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用“大阅读时代”来形容全域服务的新境界,可谓十分形象贴切[4]。全域服务正在形成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全空间立体覆盖、全社会关注协同、全民参与助力、全要素动能转换、全流程开放互动的服务新形态,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内外资源进一步整合的重要理念和方法。
全域服务不仅提升了服务理念和服务管理,也将倒逼公共图书馆服务全要素的转型升级,促使公共图书馆进一步打破边界,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连接一切的时代,以实现由单域和具体吸引向全域和综合吸引的服务提升,由“公共图书馆+”到“+公共图书馆”的机制转变,构筑协同一体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新生态,形成公共图书馆服务设施的全域建设、服务资源的全域配置、服务内容的全域共享、服务项目的全域共推、服务数据的全域连接、服务效能的全域提升、服务管理的全域覆盖,从而使公共图书馆服务品质得到全域优化提高。全域服务在公共图书馆基于专业性主体创新的基础上,会进一步推动公共图书馆将读者服务做大、做强、做好,从而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带来面向全域的大空间、大格局、大连接、大统筹、大服务的新思路和新路径。
1.2.3 向社会和网络空间的突破和超越
全域服务推动了自循环和闭环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向开放共享转型,打破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孤岛围墙,推倒了公共图书馆服务资源的独体烟囱,开辟了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广泛连接的康庄大道,充分体现出公共图书馆社会化的文化价值与专业价值,突破了公共图书馆以往单域和多域服务的局限,营造出物理社会网络都是服务区,业内业外都是服务链,城乡处处都是服务点,人人都是服务员的全新服务新业态。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1%,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与此同时,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使用率均出现下降,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中国网民人均周上网时长已达27小时[5]。互联网的发展不断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带来挑战和机遇。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员戴维·温伯格在《知识的边界》一书中将网络化的知识比作最聪明的房间:“当知识变得网络化之后,房间里最聪明的那个,已经不是站在屋子前头给我们上课的那个,也不是房间里所有人的群体智慧。房间里最聪明的人,是房间本身:是容纳了其中所有的人与思想,并把他们与外界相连的这个网。这也并非是说,网络正在变成一个具有意识的超级大脑;而是说,知识正在变得与网络不可分离。”[6]当网络空间已经不可或缺并逐渐成为更多人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方式之际,全域服务直面网络空间的挑战,顺应了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发展趋势,在发展定位上破解了公共图书馆需要不断提升网络空间运维能级的难题。
2018年1月,《人民日报》以《上海图书馆的数字进化论》为题进行了相关的访谈。1996年上海图书馆新馆开放,在全国首批引进了国外较为先进的图书馆系统管理软件;2000年开始,上海图书馆又在全国率先开始建设中心图书馆“一卡通”借阅系统,之后又先后推出了手机图书馆服务以及微博、微信和客户端;2010年底,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一卡通”实现市区(县)、街道(乡镇)基层服务点的全覆盖;上海图书馆2017年度的文献采购资金为1.3亿,仅次于国家图书馆,其中30%~40%用于数字资源[7]。上海图书馆的数字进化为公共图书馆由物理空间向社会和网络空间的突破和超越提供了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实践解读。
1.3 全域服务是社会历史对公共图书馆服务提出的新要求
1.3.1 全域服务体现了新时代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8]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需要在服务性、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基础上,突出全覆盖性这一最重要的特征,这也是解决新时代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中读者日益增长的对美好文化生活需要与现阶段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矛盾的关键所在。全域服务针对这一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痛点,精准发力,是公共图书馆服务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现阶段中国公共图书馆服务正面临物理空间和传统服务局限带来的挑战,如传统的入馆外借量持续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由于物理空间有限,众多公共图书馆新馆落成和总分馆一卡通后的读者服务数据高速增长率也已难以为继;由于不同馆的物理空间环境和各类服务资源的落差,一些公共图书馆形成了门庭若市与门可罗雀现象并存的“贫富悬殊”现象。对于公共图书馆服务中城乡和地区的差异、对于仍在日益增长的读者文化阅读和知识学习的新需要,全域服务将为完善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解决现实矛盾的新理念、新路径和新举措。
1.3.2 全域服务体现了当代经济社会和学术文化整体性发展的特征
当代人类社会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网络空间正呈现交叉汇聚的关联性发展,呼唤经济、社会和文化进行全局性综合创新和整体性全面发展。公共图书馆倡导并实施全域服务,正是顺应了这样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环境。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关系的关联度不断加深,全域服务在整体性发展中可以更好地体现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统筹性、协调性、均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并以此更好地体现公共图书馆服务中所秉持的人本理念。总体优于要素,系统优于个体,全域优于单域和多域,这是当代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必须遵循的创新逻辑。全域服务将服务的所有时空和要素加以连接和整合,提供了当代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空间规模效应和最优模式。全域服务是加强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顶层设计,体现了统筹协调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网络空间的关联性与协调发展,体现了全域深度融合服务的整体性发展,彰现了公共图书馆服务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思维,将推动公共图书馆在迈向未来中实现服务战略和服务路径的优化和重构,将成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助推引擎。
对于公共图书馆全域服务的体系建设,既要有物理空间点线全域布点的具象,也应有读者感知与体验为切入点的关键要素全域布局的意象,即要通过关键空间区域、重要时间节点、痛点所在通道、短板所处空间、主体服务品质等,在全域服务的时空中体现出具象和意象的有机结合,为读者带去更多的深层满足感和意外惊喜。
1.3.3 全域服务是新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肩负的社会责任
公共图书馆作为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并提供查询、借阅及相关服务的公共文化设施,理应树立关怀人类社会命运的长远眼光,即超越个体、关怀人类,超越当下、关怀未来,这应当是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应有的境界。而全域服务正是新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肩负的社会责任的体现。
全域服务正在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的新潮流,而这种新潮流正在为业界内外的学者所认知。英国国家图书馆在展示未来发展时提出了作为国家图书馆的新定位,即作为巨大的原生数字内容和数字化内容的管理者;作为新的数据集合和数字内容集合的创造者和分析者;作为完善复杂数字环境中数据与知识关联标准的专家;作为跨领域以及连接研究与企业创新的中心[9]。随着智慧图书馆新理念和新实践的不断进步,有学者认为智慧图书馆应在4个方面肩负起社会责任,一是支持社区与城市建设,二是支持行业领域发展,三是支持国家发展战略,四是支持人类文化传承与发展[10]。而全域服务正是公共图书馆承担这样社会责任的理念和举措。
1.4 全域服务将带来难以估量的溢出价值
1.4.1 全域服务的正能量和潜在价值
全域服务的带动效应将产生巨大的溢出价值。公共图书馆全域服务优化了物理空间,拓展了社会空间,渗透了网络空间,延伸了家庭空间,它带来的是时间的节约、效率的提升、空间的融合、社会的协同。从历史观察,它前所未有地提升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效率和效能;从未来观察,它为人类社会的知识学习和文化空间发展提供了以往无法比拟的服务品质,将给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正能量和潜在价值。全域服务提供了更多的连接和互动,不仅在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物理空间,而且在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社会空间和网络空间提供了数量急剧增长的社会互动,人际交互的密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走高,为人际知识的更多外溢提供了机会和可能,也为持续创新和人的教育水平的提高发挥了公共图书馆的作用。美国图书馆从20世纪90年代起创建了连接式学习空间,秉持兴趣驱动、同伴互助和学业导向3大基本原则,这一新学习空间的创新,与全域服务的创新理念和信息环境异曲同工[11]。
1.4.2 “Z一代”与“α一代”
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1世纪中期,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Z一代”(一般指1994—2010年出生)到2035年,正好是25岁至55岁,到21世纪中期,他们将步入中老年期,他们可以说是强国一代,也是公共图书馆在新时代服务的主要读者群体。这一群体出生在完完全全的数字时代,他们每天都盯着目光所及的屏幕: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电子游戏机,他们普遍具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这一代人几乎不看报纸和电视,如果公共图书馆仍然用原来物理空间的服务方式,显然无法满足他们的文化需要。而公共图书馆的全域服务正是适应了他们的信息行为习惯和知识信息获取的方式。还有学者把出生于2010年之后的一代称为“α一代”。“α一代”自出生以来就拥有iPad和智能手机,在网络论坛上他们能够在短短几秒钟内将一个想法变现。颠覆性的技术变革让“α一代”成为最具有改造能力的一代。“α一代”的整个成长年月都受到技术快速迭代的深刻影响,社交媒体的体验正从视觉和听觉转变到触觉中去,平台可能与原来一样,但已从带有键盘的电脑上转移至一个个触摸屏上,他们将这些技术极其自然地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12]。面对日益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主体的强国一代,全域服务不仅顺应了他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也将引导青少年读者跨空间、跨领域、跨学科学习,为他们创造一种新型的学习环境并为他们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1.4.3 终身学习与全域服务
终身学习的广泛新需要和信息技术的新环境为全域服务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力,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与文化、科技、互联网、房地产、出版发行、商业购物、城市交通、工青妇群团组织等多行业多维度的融合,把公共图书馆服务融入全域服务的大格局,变“孤岛式服务”为一体式服务、融合式服务、协同式服务、嵌入式服务。在全球大都市图书馆中,新加坡公共图书馆有不少在商场和购物中心设立图书馆的经验,有的设在商业中心的公共图书馆名字中带有@的标识,如乌节图书馆、唐城图书馆、滨海艺术中心图书馆等,新加坡政府通过适当增加商业建筑容积率的政策来鼓励支持在商业中心预留空间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形成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与商业空间的有机融合[13]。这样的全域服务也在中国不少城市中涌现,为市民带来了微阅读、轻生活、慢休闲、诗意学习,既提升了城市品质和市民素养,也为市民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处处可读的学习空间,彰现了全域服务的社会文化价值。
2 全域服务的时间与空间逻辑
全域服务体现出线性时间与立体空间的延伸、穿越、塑造、融合、选择、感知,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带来了时间与空间的丰富逻辑。
2.1 时空延伸
全域服务之“域”,既有时间概念,也有空间概念。全域服务为社会提供了永不闭馆、无边界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当一个个图书馆在早上开馆之前以及傍晚或晚上闭馆之后,各类自助服务、24小时服务、线上服务将服务的时间延伸至1天的24小时、1月的30天或31天,以及1年的365天的所有时段;当公共图书馆在物理空间的基础上不断通过“图书馆+”向社会空间和网络空间延伸之际,人们对于传统到馆服务的空间概念开始发生改变。人们发现并看到,原来城市和乡村的公共图书馆随处随时都在,原来公共图书馆还可以有创意空间、虚似体验、科普教育、技术展示、音乐欣赏、艺术展览、学术演讲、网络直播、有限印刷、跨境检索、馆际互借、联合参考咨询、儿童玩具出借、城乡文脉阅读行走……,人们对于公共图书馆全域服务开始有了新的认识。
全域服务的时空延伸,形成了公共图书馆服务加N的服务新业态,将形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服务链的无限延伸,形成了公共图书馆馆舍内外一体化、城市乡村一体化、读者馆员一体化,线下线上一体化,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体现了服务空间布局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
杭州拱宸书院通过“+阅读”推进了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的时空延伸。该书院位于京杭大运河杭州沿岸,近旁就是玻璃幕墙高耸的商业综合体和桥西历史街区,拱宸书院通过两层小木楼将公共阅读服务与现代商业文明和古老传统文化巧妙连接,并以大运河上著名的拱宸桥命名。书院内设置的藏书,皆与大运河有关。书院左侧一间约20平方米的小屋命名为“廿四书弄”,其寓义即为24小时全天开放,让阅读更有温度[14]。不仅如此,杭州图书馆还通过“玩具借阅”延伸“信用+”空间。2018年2月,杭州图书馆的“玩具图书馆”推出“玩具借阅”活动,短短1个多小时,160件玩具就被“抢借”一空。自2017年4月23日杭州图书馆率先推出“信用借还图书”服务并开启“图书馆+信用”新模式后,杭州市所有公共图书馆现已实现以互联网信用系统为凭证的无证借阅,全国数十家公共图书馆也已加入这一信用服务体系[15]。
2.2 时空穿越
全域服务不是一个平面概念,而是一个立体概念,不是一个微观独体概念,而是一个宏观综合概念。全域服务带给读者的是公共图书馆空间服务的连贯性和整体感,让广大读者感悟时空压缩和距离缩小甚至零距离连接。全域服务的时空穿越克服了诸多服务点线圈群的局限与困境,使服务环节的颗颗珍珠形成了贯穿性,在全域的视野下让服务更为流畅。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知识库、智慧数据的发展,使图书期刊、档案文物、人物资料、地理数据、事件信息、学术知识等可以实现时空穿越,形成跨时间、跨空间、跨载体、跨语言的深度关联并形成读者所需要的知识图谱。在公共图书馆的网络服务空间,读者与馆员和文献资源之间似乎只差一次鼠标点击和一下手指滑动。公共图书馆全域服务的时空穿越将为读者提供“现场云”服务,这种服务依据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连接技术,突破了传统媒体只依靠一种或几种元素的表现形式,音频、视频、文图各显神通,公共图书馆既保证了信息知识的即时性,又为线上读者营造了感性直观的现场感,为读者营造了载体即时转换、时空瞬间穿越的神奇感受。上海图书馆在线上服务中与上海东方广播中心的“阿基米德”电台节目App进行音频服务的合作,为用户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高品质广播节目个性化推荐服务;并在其中开设了“上海图书馆社区”,用户可以上传自己的朗读片断,其中经专家评选后的部分内容将会固化至有声读物之中,让读者在时空穿越中拥有沉浸式的体验[16]。
当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万物计算、万物赋能日益深入之际,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全域服务为读者提供了计算化的过去、现在、未来的知识逻辑,为读者展现了可视化的城域、业域、线域、网域、外域的知识图谱。需要指出的是,全域服务“空间”所指的不仅是社会、文化、地缘和网络的外在空间,也同样包括公共图书馆建筑内的物理空间。随着数万至十万平方米巨型公共图书馆建筑的不断出现,公共图书馆全域服务也应实现在建筑物理空间的时空穿越,这对于读者和馆员而言也显得十分必要。
2.3 时空塑造
全域服务的时空塑造打破了时间古今的线性逻辑和固定时空的前后界限,塑造了新的时间和空间的渗透,体现了时间和空间的生产性质,让读者享受空间的时间感和时间的空间感。2018年春节期间,国家图书馆创意设计了抄写《永乐大典》的文化体验,精选馆藏《永乐大典》中一些寓意吉祥的书叶,制成抄书纸,内容包括新年祝福、情人节专属“相思铺”等,在面向读者开放展示的同时,邀请读者一起临摹抄写《永乐大典》中的经典篇章[17],使“文献源头、民俗文化、当下体验”3个时空层面交汇叠映,是一次成功的公共图书馆全域服务的时空塑造。
公共图书馆全域服务的时空塑造借助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为人们带来融媒体的信息交流传播新形式,如电子咖啡馆、线上阅读沙龙、网络讲座社区、手机游戏平台、公共创意空间、文化经典朗读亭、传统文化体验场,公共图书馆全域服务通过音频录播、视频录播、视频直播、图文分享、在线问答等,将为读者塑造更多的服务形态和模式。
为国家和各省市人代会和政协提供公共图书馆的决策咨询服务是国家图书馆和各省市公共图书馆在全域服务时空塑造方面的积极探索。例如,辽宁省图书馆自2000年开始为省“两会”提供服务至今,已坚持了18年。2018年1月下旬,辽宁省图书馆组织参考咨询馆员分赴省政协委员、省人大代表主要驻地,设置信息咨询服务台,开展现场专题资料推送、期刊借阅、阅读推广、课题咨询、信息检索、电子书借阅等综合文化信息服务,并将流动图书馆开进人大代表驻地辽宁大厦,为代表现场办理图书证,开展图书借阅服务[18]。
全域服务的时空塑造也在公共图书馆形成了“空间转换”的现象。例如,红遍网络的朗读亭在2017年前后曾先后来到北京、广州、杭州、上海等城市,为广大读者塑造了新的学习体验微空间。又如,一些公共图书馆在塑造创意空间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尝试,将原本是企业界、科技界、教育界的众创空间转换转移至公共图书馆的建筑空间内,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了公共图书馆的空间塑造功能。据统计,我国至2017年12月已建成4 298家众创空间[19],但如何在创意空间中提供专业化和差异化服务,这是公共图书馆在时间空间塑造中应当思考的问题。全域服务的空间转换也表现在公共图书馆空间人性化设计和智慧服务上,当读者步入公共图书馆并在书吧内设置的“太空舱”里读书时,就如同感觉来到了家庭空间;读者在物理空间的虚拟现实技术体验中,又瞬间如身临网络空间。
2.4 时空融合
全域服务揭示了各大服务空间互相交叉融合及彼此渗透交融的发展特点,体现出公共图书馆与其他社会行业的磨合、组合、整合与融合,实现了公共图书馆全域服务的横向融合、纵向贯通。不论是物理空间还是社会空间抑或网络空间,读者和馆员可以在各大空间中穿梭,交流信息,进行互动,激发创意,产生灵感。
全域服务是一种发展的哲学和辩证思维,顺应了服务的所有空间是普遍矛盾又普遍联系的发展逻辑,将各大空间的矛盾运动作为全域服务发展的内在动力,为公共图书馆带来了特定空间和无特定空间相结合的读者服务。
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创新实践为我们展现了多样性的时空融合的服务案例。上海嘉定区图书馆创造性地设计了一种微阅读的形式——“微阅读·行走”,以区内园林艺术和历史人文为载体,组织部分读者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行走,通过实地参观探访和专家专场讲解相结合来探索学知行融合式的阅读学习,以全新的方式打开嘉定的文化和园林,并深入学习其中的历史文化和科技知识[20]。这是馆内外学知行合一式的时空融合服务例子。广东湛江足荣村2016年以来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原本废弃的村小学也被改建修饰成一个集图书馆、咖啡厅、手工坊、青年旅社于一体的“昌公书局”,其中图书馆共有5间,收藏有文学、历史、经济、政治等各类书籍上万册[21]。这是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通过“+图书馆”模式而形成的时空融合服务的例子。
全域服务的时空融合已远远超出公共图书馆领域自身的意义,全域服务推动了出版业、新华书店、物流业、电子信息产业、房地产业、城市交通行业等与公共图书馆的深度协同和合作,形成公共图书馆业界内外互相促进,推动了城市乡村整体文化品质的提升,增进了人民群众在文化服务上的获得感。
2.5 时空选择
全域服务采用的是一种精准思维,即通过全域服务充分满足读者的自由个性,为广大读者提供自主型、个体化、自适应的服务选择,在主客互动中实现精准化和精细化的服务。全域服务营造的也是一种人性化的服务空间,在空间上所展示的自然的邀请、区位的密度、气场的吸引、家庭的温馨、身心的自由、动态的张力、体验的感悟,令读者有一种想往的冲动,并为读者提供了随遇而读般的自由选择和全域触达般的方便快捷,“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思想在公共图书馆全域服务中得以体现。
在时空选择上,全域服务为读者提供了以时间换空间或空间换时间的更多选择,24小时的自助服务,永不闭馆的线上服务,手机、电子阅读器、微博微信和公众号服务,地铁、商厦、公园、医院、书店、机场、公交车、咖啡馆等公共空间的服务……全域服务如水银泻地般地无缝嵌入到了城市乡村的公共空间和家庭空间,为读者提供了阅读学习的丰富选择性和便捷性;公共图书馆和城乡的社会阅读空间通过创意设计和微更新吸引了更多读者为阅读而停留。
全域服务时代需要服务升级。老年人的休闲阅读,中年人的提高阅读,青年人的就业阅读,少年儿童的校外阅读,反映了不同年龄层读者的不同阅读要求;而不同读者群和个体也具有不同服务空间的认同性和习惯性,有的更加喜欢公共图书馆的物理空间,甚至于每天按时到访,也有的则是更多选择社会阅读空间的方便和随意,还有的则几乎沉浸于网络空间的学习交流之中。作家张爱玲的寓所中没有书房,起居间也没安排书桌,只有餐桌和椅子,她认为这样方便些,有了书桌,反而显得过分正式,写不出东西来[22]。张爱玲对写作空间的认知对全域服务是一个很好的注解,即每位读者对于学习阅读和思考研究环境的要求是各自不同的,全域服务正可以满足这些不同群体和个体的多样化需要。同时,不断数据化、可视化、可计算化的图书馆资源在提供与利用方面已可以按照个性化的需求度身定制,自由选择进入路径、阅读载体和知识工具。在读者自主把控时间和地点的基础上,公共图书馆的全域服务将以更精准的方式为读者提供他们感到合适的信息与知识服务。需要补充的是,全域服务的时空自由选择还要和时空相对约束相结合,即读者的时空选择要建立在读者的阅读时空轨迹与信息获取规律的基础上来发展,要建立在文明上网与遵纪守法的基础上来引导,公共图书馆服务大数据的分析应用将为这样的时空约束提供数据支撑。
2.6 时空平衡
全域服务是一种系统思维,注重文化资源的分布和空间组合,将服务的点、线、圈、面视为一个整体和统一的系统,在发展中平衡,在平衡中发展,并不断通过时空统筹协调实现新环境下的时空再平衡。全域服务的时空平衡体现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均等化和全覆盖,使图书馆服务资源发挥更大效益和效能,也使有所局限的物理空间向社会空间和网络空间扩容,使局部空间矛盾向更广范围疏解扩散,使各独体空间的读者承载压力得到缓解,也使更多的读者可以就近得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
例如,河南省许昌市在全市推进建设智慧阅读空间,分别在广场、学校、公园、高铁站、迎宾馆等地建成12个智慧阅读空间,每个阅读空间藏书量为2 000余册,可实现24小时免费开放及各网点之间、网点和市图书馆之间的通借通还[23]。2017年,许昌市在市区再次建设70个电子图书借阅点,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优质便捷的数字阅读服务,构建了“15分钟阅读圈”[23]。2018年初,南昌市首个城市24小时自助图书馆在青山湖区罗家镇文化广场正式启用开放。自助图书馆占地面积150平方米,藏书8 000余册,设有电子书刊借阅机自动办证设备,市民只要刷身份证就可进入,使公共图书馆服务空间在市中心广场实现布局[24]。2017年11月,杭州首个医院书吧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投入使用,该书吧由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和杭州图书馆利用医院的门诊大厅联合推出,在医院门诊大厅提供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服务。书吧面积约600平方米,共有60余个阅读专座,免费提供妇幼保健类科普图书千余册和无线上网等服务[25]。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这样的“新安书屋”服务点已按照“均衡布点,化整为零”的思路,在社区、医院、行政办公楼等人群相对集中且安全便捷的区域建成了11处[26],使阅读推广服务从公共图书馆内延伸拓展至更多社会空间。以上例子都说明了公共图书馆全域服务体系的构建,有效地推进了公共图书馆服务资源的时空动态平衡。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公共图书馆全域服务的时间和空间逻辑已经并将进一步深入形成时空感知的逻辑,如人脸识别、绿色建筑以及数据全域感知基础上的数据计算和数据分析等。
3 全域服务在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实践与创新
全域服务在中国公共图书馆界已有了多年成效卓著的实践探索,创造了公共图书馆全域服务的不同新模式。通过馆内外和城乡一体的公共图书馆全域服务的新框架,正在实现并不断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的全覆盖。
3.1 城乡一体总分型
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关于在中国公共图书馆推行总分馆制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逐步形成了城乡一体总分型的全域服务创新模式。2007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特别强调了城乡一体全域服务的发展思路:“鼓励具备条件的城市图书馆采用通借通还等现代服务方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和农村延伸”[27]。在此前后,长三角的上海、嘉兴、苏州、杭州等城市,珠三角的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等城市以及东中西部诸多不同规模的城市先后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总分馆城乡一体服务模式,公共图书馆的城乡全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配置、统一管理、统一开放时间,并构建起统一的开放共享平台,为公共图书馆的全域服务创造了新经验。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特别强调了县级公共图书馆在全域服务中的作用,指出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城乡联动机制。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加强对农家书屋的统筹管理,实现农村、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28]。
继上海图书馆2000年提出建设特大型城市中心图书馆的发展目标之后,深圳图书馆于2003年提出打造“图书馆之城”,经过10多年的实践探索,如今深圳公共图书馆已在全城遍地开花。据统计,深圳全市已建成公共图书馆620个,其中市级图书馆3个,区级图书馆8个,街道及以下基层图书馆609个,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240台,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29]。深圳从创办深圳读书月到建设图书馆之城,从实现市民文化权利到推动全民阅读立法,公共图书馆全域服务所倡导的全民阅读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和价值追求。2010年11月和2017年5月,《图书馆之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和《深圳模式——深圳“图书馆之城”探索与创新》先后出版,对深圳图书馆之城的全域服务创新实践进行了指标体系创建、实践经验阐述和理论研究总结[29]。
县级公共图书馆在全域服务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和引领下,中国县域总分馆制正在全国普遍推行,形成公共图书馆全域服务的中国经验。例如,山东省广饶县2015年建立了以县图书馆为总馆、各镇街图书馆和县直部门图书室为分馆的总分馆体系,形成了覆盖全县、城乡一体、功能完善、资源共享、管理规范的图书馆服务网络,全县9个乡镇街道各分馆图书资源统一纳入到总馆的服务链中,实现“一馆办证、多馆借书、多馆还书、通借通还”;各乡镇分馆还在60多家村农家书屋设立了村级服务点,扩大了图书资源共享范围[30]。
3.2 主题活动推进型
主题活动推进型是基于“公共图书馆+”的全域服务创新发展模式,如深圳福田区公共图书馆联合社会阅读组织、各街道以及基层公共图书馆,通过2016年启动的“社区阅读激活活动”,逐步建立社区阅读服务体系。这一活动形成了几个特点:一是创新公共文化供给机制,让阅读资源、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和文化志愿者下基层,形成“阅读+公益+社会力量”模式;二是联合市区阅读推广人资源,形成“领读人+社区读书会”特色,提升阅读推广品质;三是建立基层“阅读志愿者”队伍,开展小书架进家庭和换书活动,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阅读推广,培育全域空间的阅读氛围[31]。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人流最密集流动的空间。不少图书馆都进行了地铁阅读推广活动,如2017年8月8日,由浙江图书馆、浙江新闻客户端、杭州市地铁集团联合推出了“彩虹悦读在浙里”的地铁阅读专列主题活动,杭州地铁2号线专设了阅读地铁专列,共有6节车厢,每节车厢有1种颜色,代表着1种阅读主题,分别有儿童“相约童话梦”、爱情“关于我爱你”、武侠“相忘于江湖”、科幻“未来的未来”、推理“真相只有一个”、历史“历史的天空”6个主题,每天循环行驶在杭州地铁2号线上,专列车厢门还精心设计两位“地铁导读人”[32]。这趟以阅读为主题的地铁专列,形成了公共图书馆全域服务主题活动推进型的新模式[32]。
3.3 社会协同共建型
如果说全域服务中“城乡一体总分型”和“主题活动推进型”更多的是基于“公共图书馆+”发展模式的话,那么全域服务中的“社会协同共建型”则更多的是基于“+公共图书馆”发展模式。从“公共图书馆+”到“+公共图书馆”、从“阅读+”到“+阅读”,公共图书馆的全域服务正在形成社会积极主动协同共建的新格局。
书店成为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和“+阅读”的重要社会空间,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图书馆2017年11月正式启动了“鸿雁悦读”计划活动,探索公益性文化机构与营利性文化企业的深度融合,建立了“公共图书馆+书店”的合作模式,充分发挥新华书店网点资源优势,将新华书店的卖书与图书馆的看书功能整合起来,读者既可在书店买书,又能办理读者卡、借书还书、阅读学习,并且创建了覆盖全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搭建起以读者需求为基础的包括图书馆、新华书店在内的三方共享数据、共享需求、共享渠道,实现了在图书业务、借阅、阅读活动等方面的无缝对接。“鸿雁悦读”计划2018年底将全部实现全市9个旗县区政府城关镇、公共图书馆、新华发行集团网点、政务服务中心等网点全部联通,并在全市及旗县、村的各社区文化室、居委会、书店、图书馆、咖啡屋、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文化场所投放“阅读共享书箱”[33]。又如,由上海市徐汇区图书馆牵头,依托区域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联合区域内具有阅读元素的实体空间和社会阅读推广组织及个人于2017年成立了“汇悦读书香联盟”,成员涵盖咖啡馆、民营书店、企业书屋、楼宇白领中心等10多家“书香驿站”,并在各个社区构建起76家“书香坊”,众多红色阅读亭也将成为联盟新成员,以打造“没有边界”的全民阅读新格局,让书香飘散到城市的每个角落[34]。这是公共图书馆与书店等多机构多行业协同共建进行阅读推广的例子。
也有许多书店主动融入全民阅读推广的行列,不仅是对公共图书馆全域服务的补充,也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例如,集图书、咖啡、文化沙龙等为一体的阅潮书店2017年在广东珠海斗门区商圈开启,为居民带来新阅读、新美学、新生活,为人们展示了“边喝咖啡边读书”的学习生活方式,涵盖了诸多休闲元素[35]。不仅如此,近年来还相继出现了“快闪书店”“24小时书店”“共享新书”“飞鸽传说”“住宿书店”,可谓精彩纷呈,如上海思南书局·概念店所建的被誉为“人文心脏”的“快闪书店”,在2017年11月5日正式揭幕后的60天内,邀请60位作家每天驻店与读者面对面;60天后概念店全部拆除,作别市民[36]。思南书局·概念店以晶莹剔透的人文心脏为造型设计创意,打造温馨又梦幻、环保又现代的建筑空间;在30平方米的空间中,有1 046个书籍品种,3 000余本图书,100多个文创品种,30余张1970年代的经典唱片,旨在推广全民阅读和推动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内容建设[36]。
除书店外,还有不少体制内外的行业也加入了公共图书馆服务和阅读推广的行列,特别是民间图书馆的大量涌现,使得全域服务更具丰富性、多样性和多元化,如荒岛图书馆、悠贝亲子图书馆等。又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青少年宫于2017年11月推出的公益书吧“如斯书吧”[37],上海环球港大型商厦2017年新辟了1平方米的图书馆[38],上海市长宁区愚园路历史风貌区阅读点2017年7月揭牌,旨在探索市民阅读、风貌保护、街区更新、产业发展并举之路[39]。这些体制内外社会协同共建的例子为全民阅读提供了处处能读、时时可学、屏屏皆通、行行加入、人人享用的阅读新空间和新形态。2018年1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书店也是图书馆》的文章,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下各业各业“+图书馆”的发展趋势[40]。
社会协同的多方合作共建,使公共图书馆的全域服务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使阅读学习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
3.4 物流配送便捷型
这是基于大数据、物联网和物流业快速发展环境下的全域服务的创新发展模式。物流配送作为公共图书馆全域服务供应链的一部分,其宗旨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把好的服务内容精准、便捷、就近送达读者手中。人工智能带来的万物感知、万物互联和万物智能的发展趋势为网上预约下单、快递送书到家的创新服务提供了信息环境。苏州图书馆、杭州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等近年来都已先后开启了这样的全新服务项目。
2014年9月,苏州图书馆率先推出了“网上借阅、社区投递”服务。在这一新服务项目的试点区域,每个点安装有36个智能书箱、1个24小时还书机,并配有无线上网和自助网上借阅设备;读者通过苏州图书馆网上借阅平台和“书香苏州”App与邮政的物流配送相联系,所借阅的图书在两天内便送达读者指定的就近图书服务点,使借书就像下楼取份报纸一样简单[41]。此后,杭州图书馆于2016年12月在其微信公众号上推出在线淘宝购物式的“悦借”服务。读者在手机上选书、下单、支付,杭州图书馆则与当地邮政合作,实现图书快递上门[42]。类似的服务2017年3月在浙江图书馆的微信号上开通,读者在线上下单“买”书,物流以最快的速度送书到家[43]。
物流配送便捷型的公共图书馆全域服务顺应了读者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便捷性的新需要,以物流配送为依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模式,创造了公共图书馆全域服务的新路径和新经验,折射出中国特色公共图书馆全域服务创新发展的中国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嘉定区图书馆自2016年起将“全域服务”明确为该馆“十三五”期间服务升级的发展思路和举措。2017年,该馆在迎接全国公共图书馆第六次评估定级的汇报材料标题即为《以评促建,全域书香》,其经验体会分为4个方面:一是全域覆盖,均等化布局保障文化民生;二是全域服务,多元推广共筑阅读之城;三是全域均等,数字化探索对标精准便捷;四是全域参与,社会化实践凝聚升级合力,成为中国公共图书馆中以全域服务作为服务整体创新的先行者[44]。
4 全域服务与公共图书馆的未来发展
4.1 公共图书馆法制建设与全域服务
2012年以来,中国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法制建设不断深化,通过一系列软法和硬法的施行,全域服务在依法实践中不断提升。
4.1.1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
2012年5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标准《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GB/T28220-2011)(以下简称《规范》),成为我国文化领域第一部服务规范的国家标准[45]。《规范》在“总则”第2条中规定:公共图书馆服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为读者提供就近、便捷、可选择、温馨的服务,这里已蕴含了全域服务的思想。《规范》在“服务资源”的“网络与宽带接入”条款、“服务效能”的“远程服务”条款、“总分馆服务”条款、“电子文献使用量”条款中分别对电子服务资源、网络服务的基础设施、电子文献的使用等作了具体规定,明确提出公共图书馆应利用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技术手段和载体,开展不受时空限制的网上服务。这些具体标准为公共图书馆开展全域服务提供了规范标准的软法引导。
4.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2017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下简称《保障法》),是我国文化领域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的重要法律,与《规范》相比,其全域服务的思想更为全面、更为深化、更为具体,在各章多项条款中均有所体现,如在第1章“总则”第4条提出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公共文化服务要求,第8条对国家扶助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协调发展的要求,第11条鼓励和支持发挥科技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的要求,第9条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动人口等群体提供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第13条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规定;在第2章“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第15条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合理确定公共文化设施的种类、数量、规模以及布局,形成场馆服务、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相结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的要求,第25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兴建、捐建或者与政府部门合作建设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定;第3章“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第27条各级人民政府应支持开展全民阅读的要求,第30条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应当加强资源整合、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公众提供互联网上网等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第33条关于统筹规划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实现基层网络服务共建共享,推动利用宽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网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提高数字化和网络服务能力的要求,第34条因地制宜提供流动文化服务的要求,第35条重点增加农村地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第42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捐赠产品等方式,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规定;第4章“保障措施”第48条对鼓励社会资本依法投入公共文化服务,拓宽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来源渠道的规定等[46]。这些都为全域服务提供了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的国家法律支持和保障。
4.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以下简称《公共图书馆法》)在历经十几年后终于出台,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事业有了根本的法律保障。无论是明确公共图书馆的地位和发展方针还是加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定;无论是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还是对社会参与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要求,都为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和全域服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国家法律制度层面的保障。
在《保障法》的基础上,《公共图书馆法》在公共图书馆的全域服务方面规定得更为明确和具体,如第1章“总则”第3条对公共图书馆应当将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作为重要任务的要求,第4条对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筹资金设立公共图书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政策扶持的规定,第7条对国家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的要求,第8条鼓励和支持发挥科技在公共图书馆建设、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的要求;第2章“设立”第13条对建立覆盖城乡、便捷实用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人口数量、人口分布、环境和交通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确定公共图书馆的数量、规模、结构和分布,加强固定馆舍和流动服务设施、自助服务设施建设的规定;第3章“运行”第31条中对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建立符合当地特点的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图书室等为分馆或者基层服务点的总分馆制,完善数字化、网络化服务体系和配送体系,实现通借通还,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向城乡基层延伸,总馆应当加强对分馆和基层服务点的业务指导的规定等[47]。可以预见,随着《公共图书馆法》的宣传贯彻,将进一步推动全域服务走向广度和深度;同时,以全域服务理念深入宣传贯彻《公共图书馆法》,也将进一步创新和提升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全域服务的境界和品质。
4.2 全域服务与图书馆深化改革
全域服务推动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但同时公共图书馆领域还存在着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服务功能和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各方力量参与积极性有待进一步调动,数字化阅读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48]。以上这些公共图书馆全域服务发展中的不均等不充分的现实问题和短板,需要在深化改革中予以破解。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呼唤公共图书馆要有全域服务的新作为。《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等为我们深化改革提供了法律指引和保障。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同样,公共图书馆也面临着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问题。张晓林在《颠覆性变革与后图书馆时代——推动在识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文中认为:“……那就必须跳出对固有模式的幻想性依赖,直面这场‘灰犀牛危机’,从纷杂变化中把握行业演变的重大趋势,利用变革带来的颠覆力、洞察力对行业本质及其服务形态进行创新性思考和设计,主动前置变革措施,为我们服务的对象以及我们自己创造新的未来。”[9]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构建并提升公共图书馆全域服务体系的水平才能进一步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在新时代的发展。更高质量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有全时空、全要素、全连接的服务链为基础,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可持续良性循环,必须跟上科技与信息技术革命的节拍并顺势而为,才能书写新时代引领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新篇章。全域服务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服务模式,必须从进一步深化公共图书馆的改革入手,用全域服务重新审视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人力资源、服务技术和服务环境,用智慧数据和智慧工匠全面激活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以全域融合破除阻碍和影响全域服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主体活力,以全域视野不断创新平衡全域服务布局并科学设计安排服务资源,为新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深化改革和服务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和动能。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我国县级以上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达到3 162个,年流通人次从2012年的4亿多增长到2017年的7亿多[49]。但随着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广泛和深入,不仅要有图书馆服务,还要有更高质量的服务,期望有更多文化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期盼得到更好的学习教育、更优美的阅读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公共图书馆的全域服务正是顺应了人们这种日益增长的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要求。全域服务是新发展理念在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中的体现,折射出公共图书馆创新发展的引领性,协同发展的带动性,绿色发展的友好性,共享发展的协同性,开放发展的连接性,是落实国家文化系列发展战略的创新举措和有效路径,也体现出进入大数据信息发展新阶段和智能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自身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对公共图书馆而言,全域服务不是权宜之计和战术谋划,而是长远目标和战略要求。
如果说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的话,那么同样,全域服务也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公共图书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和必经路径。全域服务开启了由中国公共图书馆在向发达国家学习借鉴阶段的“数量追赶”逐步转向彰显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的“质量追赶”的新阶段,将引领中国公共图书馆在面向未来的进程中通过全域服务主动地解决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以文化自信地步入创新驱动的新征程。全域服务在发展理念和发展实践上是对全球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和读者服务的新贡献。公共图书馆的全域服务体现了中国公共图书馆从模仿式创新、渐进性创新正在迈向原创性创新、深度创新,将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中演奏中国智慧和中国道路的华彩乐章。
4.3 全域服务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大数据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新阶段。大数据被认为有6大特点,一是数据的规模(Volume),二是数据的流传速度(Velocity),三是数据的类型多样(Variety),四是数据的易变性(Variability),五是数据的真实性(Veracity),六是数据的巨大价值(Value)。所谓智慧数据,即通过对任何规模的可信的、情境化的、相关切题的、可认知的、可预测的和可消费的数据的使用来获得重大的见解和洞察力,揭示规律,给出结论和对策,简单来说,智慧数据就是从大数据中得出有意义的信息[50]。大数据的这些特点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奠定了信息基础,也为公共图书馆的全域服务和管理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撑。
人工智能将重构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人力资源、读者用户、服务空间、服务项目等,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服务链智能化的新需要,不断催生新方法、新内容和新项目,引发公共图书馆服务形态和服务样态的变革转型,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能级的跨越提升。这就需要大力推进新时代公共图书馆线上服务和智能服务力量的建设,培养公共图书馆的大批智慧工匠,重视形成精通文化服务的人工智能顶尖研究馆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2017年发布的关于图书馆未来的报告中描绘了未来图书馆的定位与场景:图书馆将成为一个能够被人、机器和算法利用与分析的知识与数据仓储;图书馆将不再只是甚至不再主要是直接地为人类读者服务,而是同时服务于内容创建者、社群知识管理者、文本挖掘程序、机器学习算法和可视化工具;图书馆将作为一个开放的数字化平台,服务于校园内外各类研究与开发项目[9]。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展示了全域服务发展的未来愿景。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可视化提供了技术支撑。视觉要素是全域服务的重要切入点。移动互联网时代对服务的可视化提出了新要求,所谓一图胜千言,读者通过图像资料、视频或直播所获信息的到达率可大幅提升。需要指出的是,在全域服务的发展中,对人工智能应当扬长避短,增加人类社会的和谐,规避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危险和威胁。
“图书馆+互联网”的时代尽管还在延续,但“图书馆+AI”才真正体现出现在和未来全域服务的发展趋势和服务特点。公共图书馆服务应从借阅平台、信息平台走向连接平台。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云端流量将为公共图书馆带来新的智慧数据,如从全域智能数据入手,构建起数据、信息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利用智能算法深度分析读者在资源检索和知识学习中的盲区,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的个体咨询、视频讲解、专项练习等;利用大数据打通知识点间的逻辑和认知,构建馆内馆藏资源和馆外共享资源检索学习的全新知识图谱,让读者更快速地获取并掌握相关的知识与信息;通过基于算法技术以及感应器,在全面抓取、分析个人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能力的基础上,开展“千人千面”的定制式个性化服务;通过全域增量的大数据分析,成千上万的读者画像将越来越清晰,数据算法预测将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不断完善个性化服务提供信息支撑,以达到更为精准的个性化服务效果。人工智能首席服务官于2018年2月在上海徐汇区的政府服务中首次出现,这对于人工智能重塑图书馆服务也是一个有益的启示[51]。
4.4 全域服务与文化精准扶贫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3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7年7月,国家文化部发布了《“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确立了包括因地制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人为本、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重心下移、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统筹推进,改革创新、激发活力等原则。实施方案中所提出的8项主要任务中包括推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贫困地区民族自治县、边境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工程,推动贫困地区文化交流互通,实施文化睦邻工程,支持边境贫困地区与周边国家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推动贫困地区与国内发达地区的文化交流等[52]。如何提高脱贫质量,聚焦深贫地区,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公共图书馆的全域服务为破解这一现实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渠道。推动贫困地区与国内发达地区的文化交流的空间对接,通过网络空间的各类服务,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社交媒体的集成平台和互连互通,向贫困地区精准提供相应的文化资源和教育培训,并将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并纳入公共图书馆全域服务的发展路线图之中,使公共图书馆的全域服务在文化精准扶贫中发挥攻坚力量的重要作用。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集》中采用仰视、俯视和平视的的多维视角,认为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公共图书馆的全域服务正是体现出了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中高远的高度、深远的深度和平远的广度,将为公共图书馆开辟面向未来的服务新愿景,展现公共图书馆全域服务奋力创新前行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
[1]王世伟.当代中国公共图书馆建设应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创新[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6(2):7-8.
[2]王世伟.新一轮中国城市图书馆的创新发展论略[J].图书馆建设,2017(1):10-11.
[3]伊藤穰一,杰 夫.爆裂:未来社会的9大生存原则[M].张 培,吴建英,周卓斌,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157-177.
[4]陈 超.用设计思维建设, 用连接战略发展——大阅读时代公共图书馆发展战略思考[J].图书馆杂志,2018(1):4-5.
[5]CNNIC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EB/OL].[2018-02-04].http://www.cac.gov.cn/2018-01/31/c_1122346138.htm.
[6]温伯格.知识的边界[M].胡 泳, 高 美, 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11-12.
[7]曹玲娟.上海图书馆的数字进化论[EB/OL].[2018-02-26].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18/0123/c1008-29779895.html.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新华每日电讯,2017-10-28(3).
[9]张晓林.颠覆性变革与后图书馆时代——推动在识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8(1):4-16.
[10]夏立新,白 阳,张心怡.融合与重构:智慧图书馆发展新形态[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8(1):45-46.
[11]陈乙南,靳 娟,陈利俊.美国图书馆创建连接式学习空间的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7(1):82-87.
[12]“Z一代”的下一代被称为“α一代” 这一代人如何被技术影响着[EB/OL].[2018-01-18]. http://www.jiemian.com/article/464874.htm.
[13]王世伟, 冯洁音, 金晓明,等.国际大都市图书馆服务体系述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140-143.
[14]蒋 萍,刘海波.捧起承载大运河记忆的读本[EB/OL].[2018-02-23].http://whb.news365.com.cn/zhuzhan/jjl/20180204/188585.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15]蒋 萍,刘海波.借玩具,图书馆门前一早排起长队[EB/OL].[2018-02-23].http://whb.news365.com.cn/zhuzhan/jjl/20180122/187279.html.
[16]段宇锋,熊泽泉.上海图书馆市民数字阅读计划[J].图书馆杂志,2018(1):40.
[17]周 渊.抄《永乐大典》赏名家画作[EB/OL].[2018-02-26].http://wenhui.whb.cn/zhuzhan/jjl/20180208/188956.html.
[18]汤 龙.辽宁省图书馆为省“两会”提供综合文化信息服务[EB/OL].[2018-02-21].http://ln.people.com.cn/n2/2018/0129/c378489-31193269.html.
[19]魏 艳,李岳岳.科技部部长万钢:打造“双创”升级版[EB/OL].[2018-02-26].http://www.most.gov.cn/ztzl/qgkjgzhy/2018/2018mtbd/201801/t20180111_137650.htm.
[20]微阅读·行走——打开嘉定文化和园林的正确方式 [EB/OL].[2018-02-22].http://www.sohu.com/a/198326992_741674.
[21]罗艾桦.广东湛江乡村老屋书香浓[N].人民日报, 2018-02-21(2).[22]谢其章.幸福的书房都是相似的[EB/OL].[2018-02-24].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223/c404018-29829472.html.
[23]丁 艳.在这里看书,真是一种享受——河南许昌打造家门口的“24小时智慧阅读空间”[EB/OL].[2018-02-26].http://news.gmw.cn/2017-12/21/content_27146366.htm.
[24]帅,自助图书馆![EB/OL].[2018-02-26].http://news.163.com/18/0119/03/D8G1QDKV00018AOP.html.
[25]门诊大厅变书吧[EB/OL].[2017-11-21].http://zj.people.com.cn/n2/2017/1121/c186806-30944850.html.
[26]郑海鸥, 方 敏, 蒋云龙,等. 公共图书馆 走心十出新[N]. 人民日报, 2018-01-18(12).
[27]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力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2018-02-24].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1113/17/5170494_164042510.shtml.
[28]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EB/OL].[2018-02-24].www.xinhuanet.com/ttgg/2015-01/14/c_1113996899.htm.
[29]图书馆之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图书馆之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
[30]刘成友.这个图书馆,分身有术 [EB/OL].[2018-02-22].http://edu.people.com.cn/n1/2018/0122/c1053-29778240.html.
[31]傅春平. 2017年福田区“社区阅读激活行动”综述[J].公共图书馆,2018(1):85-90.
[32]李月红.8月8日相约杭州地铁2号线 乘上全国首趟阅读主题专列[EB/OL].[2018-02-22].http://js.zjol.com.cn/ycxw_zxtf/201708/t20170804_4741054.shtml.
[33]你在书店看书,图书馆买单——“鸿雁悦读”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EB/OL].[2018-02-21].http://inews.nmgnews.com.cn/system/2018/02/19/012454759.shtml.
[34]顾一琼.逛“最美书店”时还能当“图书买手”[EB/OL].[2018-02-26].http://www.sh.chinanews.com/bdrd/2018-02-06/35091.shtml.
[35]郝雪梅.用时代元素唤醒“阅读情怀”[EB/OL].[2018-02-26].http://reader.gmw.cn/2017-11/24/content_26887509.htm.
[36]徐明徽,李 娇.60天“快闪书店”思南书局开业了, 60位作家轮流驻店[EB/OL].[2018-02-19].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51457.
[37]丁根厚.公益书吧[N].光明日报,2017-11-24(4).
[38]程亚男.一平米图书馆:闹中取静独风雅[J].公共图书馆,2018(1):91.
[39]舒 抒.愚园路如何守护上海“老家底”[N].解放日报,2017-07-13(1).
[40]鲍 红.书店也是图书馆[EB/OL].[2018-02-26].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41d93d0102x5jh.html.
[41]苏州图书馆推出“网上借阅、社区投递”服务[EB/OL].[2017-12-21].www.suzhou.gov.cn/ztlm_1645/whsz_1646/whdt_1647/201409/t20140923_422011.shtmlfq.
[42]董小易.网上借书, 快递到家 杭州图书馆推出在线“悦借”服务.[EB/OL].[2017-12-21].http://zjnews.zjol.com.cn/zjnews/hznews/201612/t20161212_2178493.shtml.
[43]你选书 图书馆买单!浙图近日推出“U书”快借服务[EB/OL].[2017-12-21].http://hznews.hangzhou.com.cn/wenti/content/2017-03/15/content_6491611.htm.
[44]嘉定图书馆.以评促建,全域书香——上海市嘉定区图书馆第六次评估定级工作汇报材料,2017.
[45]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GB/T28220-2011[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4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EB/OL].[2018-02-26].www.npc.gov.cn/npc/xinwen/2016-12/25/content_2004880.htm.
[4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EB/OL].[2017-11-08].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7-11/04/content_2031427.htm?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48]刘华东.全民阅读有保障 书香中国有质量——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座谈公共图书馆法[EB/OL].[2018-02-26].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content/2018-01/28/content_7460434.htm?node=20908.
[4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人民日报,2018-03-01(10-12).
[50]曾 蕾,王晓光,范 炜.图档博领域的智慧数据及其在数字人文研究中的角色[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8(1):19.
[51]郑莹莹,徐明睿.上海徐汇启用“人工智能首席服务官”[EB/OL].[2018-02-24].http://news.sina.com.cn/o/2018-02-22/docifyrvnsw7029361.shtml.
[52]文化部发布《“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EB/OL].[2018-02-26].http://www.xinhuanet.com/city/2017-06/08/c_1296282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