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在电力试验中的预防性讨论
2018-01-25李兆钧
李兆钧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700)
0 引 言
电气设备是整个电力系统中十分关键的部分。因此,对电力系统进行预防性检修和检查试验,成为保证电力系统安全、无不良隐患的重要步骤。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要求,是随着现代化工业对电气设备使用率的增加而增大的。现如今我国对于有关电气设备的行业与使用都在飞速增加,使得电气设备的检修、养护工作失去了规范性。在这种势态下,电气设备的预防性工作不断弱化,导致了许多不良影响,甚至产生规模性的安全问题[1]。因此,落实电气设备的预防性工作十分重要。
1 电气设备在电力试验中的预防现状
电气设备的电力试验实质上是对电气设备的预防性试验。一般将预防性试验分为破坏性与非破坏性试验。但是,目前我国涉及的电气行业中使用的电压等级不断升高,预防性试验电压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检修要求,传统的检修手段实际意义已经不断减弱,并且可能会造成检修期隐患。例如,设备缺陷在设备电压下已经发生局部击穿现象,而预防性检修无法发现异常,直接导致设备缺陷未查出,从而造成设备事故性损坏。另一层面上,预防性检修是否真的能够保证设备安全性值得商榷。在进行预防检修的同时,也造成了设备一定的损失。例如,预防性检修的电压高于设备额定电压时,高电压对设备的绝缘性会造成损伤。这种设备绝缘性损伤是无法修复的,因此该情况会直接导致设备的使用寿命下降[2]。
对预防性检修手段而言,在电气设备和电力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得到更好的创新和重视,导致在预防性试验周期中电气设备的弊端频出,不仅没能达到维护设备和系统安全运行的目的,还使预防性工作成为了电气事故的多发期。因此,对预防性试验的问题需要进行相应探讨。研究发现,预防性试验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预防性试验的检修性能跟不上设备性能的发展程度,检修手段的弱势会导致设备的不正常检修,造成设备的损坏。第二,预防性试验周期界定不明确,对电气设备的检修一般只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检修工作,对一些较易发生故障或运行情况不好的设备不能达到正常的养护工作。第三,预防性检修手段的盲目性。检修工作人员的岗位意识与专业程度不高,对检修只进行按部就班的程序性操作,忽视了操作过程的失误和操作不规范带给电气设备的不良影响。第四,运行系统不完备。完善的检修手段需要在预防、检修、后续养护中有一套规范的流程,但考虑到整个运行系统耗时较长且目前预防性检修的流程没能受到系统的监测,将导致在整个流程中许多检修步骤不清,检修时间与检修手段不明确。第五,预防性检修的后续保障缺失。对于预防性检修而言,在检修过程中无法确切保障预防效果,即预防并不代表完全避免,将无法保障预防效果的有效性。因此,这种预防手段的后续保障缺失给预防性检修带来了很大影响,在后续保障上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来保证预防性检修的完整流程。对于上述影响电气设备预防性检修的问题,需要得到相应的解决,深入探讨检修技术,保证实现预防性检修的目的,真正达到保障电气设备与电力系统安全性的目的。
2 电气设备在电力试验中的具体预防手段
电气设备在预防性检修中产生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规范和升级创新预防性检修手段,是电气设备在电力试验中预防性研究的重要目的。因此,通过电力设备在电力试验的分析中可以得到以下几种预防性手段,以此进行电气设备预防性检修的后备保障。
2.1 绝缘电阻的测量
传统电气设备预防性检修工作中使用的绝缘电阻测量工具是摇表。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现在使用电阻测量仪进行设备绝缘电阻的高效测量。绝缘电阻的影响因素很多,如温度、湿度、其他带电电荷和感应电压等,都是造成绝缘电阻阻值变化的因素。因此,使用电阻测量仪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具有抗干扰性强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影响因素给绝缘电阻值测量过程带来的影响。
2.2 交流耐压试验
由于交流耐压试验会对设备中绝缘电阻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需要严格控制交流耐压试验的操作规范。根据相关规定,严格要求操作人员对该试验的操作电压和操作时间是减少设备绝缘电阻损坏的重要方式。只有从源头上控制交流耐压试验的破坏性,才能保证预防性试验不会成为损害电气设备的因素,真正达到预防的效果。
2.3 电介质损耗测量
电气设备中绝缘性能优劣的测量,可以选择通过电介质损耗测量进行操作。由于电介质的损耗产生情况很多,因此应相应增加电介质损耗的测量频率。但是,同一设备的不同绝缘区域可能产生程度不一的电介质损耗,在电介质损耗的测量中应该注意局部测量不能直接应用于整体,且应加强对电介质损耗的分解测量试验,以满足电气设备在预防性试验中的整体性与准确性,落实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工作。
2.4 针对性检修手段的培养
电气设备的检修程序应改变原有的盲目检修流程,为设备的检修提供针对性的检修手段,加强检修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岗位责任意识的培养。为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使用,检修手段应更加灵活,检修程序也应满足设备性能和设备操作用途,真正践行预防性的检修目的。针对性的检修手段能为电气设备提供的不仅是安全性保障,也是预防与管理的重要措施。
2.5 监测系统的引入
预防性检修工作的内容是对电气设备的绝缘性控制,在电气设备满足绝缘性能要求的同时,开展其他检修工作。因此,绝缘状态的控制十分重要。在预防性检修工作中引入状态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电气设备的绝缘状态,能够降低检修的频率和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同时减少检修手段对电气设备造成的不良影响。因此,在预防性检修手段中引入设备绝缘性监测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技术手段,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对电力系统做出的伟大贡献。科学高效地使用监测系统,正是满足电气设备预防性检修手段创新的重要方式。
2.6 数据判断的准确性考量
对预防性检修工作而言,产生的检修数据能直接影响具体检修工作是否正常开展。因此,对预防性检修工作的工作数据进行归档处理并进行数据判断,是检修工作的重点。预防性检修工作不仅要建立健全数据归档系统,便于数据的调查与研究,还应该建立专业化的数据判断平台,专业化考量检测数据带来的结果。
2.7 应急预案系统的建立
对于检修工作的开展而言,预防性检修与应急性检修同样重要。检修的目的是减少电气设备在运行中出现安全事故,但预防性检修无法完全保证预防效果。电气设备加入应急预案是预防性检修的重要手段。应急预案作为预防性检修的后备保障,应具备一定的规范性。在建立应急预案系统时,需要前期记录预防性检修的过程,将有关预防事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先防范,以备后续电气设备出现安全问题时能及时处理。因此,对于应急预案系统的建立,需要有完备的应急流程,将应急与预防相结合,保障应急系统的可靠性。
3 结 论
在电气设备的电力试验中,预防性检修工作成为试验重点。只有保证电气设备的预防性检修手段、程序、内容真实有效,才能真正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保障电气设备与电力系统的安全性[3]。因此,具体有效的预防性检修工作的开展必不可少。通过电力试验研究得出以下几种预防性检修手段,主要包括绝缘电阻的测量、交流耐压试验、电介质损耗测量、针对性检修手段的培养、监测系统的引入和数据判断的准确性考量。其中,前三点是对传统预防性检修手段的补充与更新,后三点在预防性检修手段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要求与新系统的引入。总的来说,预防性检修对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十分重要,在保证预防性手段有效操作和电气设备安全性的同时,加强具体手段的研究也十分重要[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