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锦松:未来香港经济的三把利剑
2018-01-25袁跃
文/本刊记者 袁跃
今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自香港回归以来,得益于与内地间日趋密切的经贸和人文交流,香港GDP总量、人均GDP等指标总体呈增长态势。近年受全球经济大环境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香港经济增长率逐年放缓,出现金融服务业等支柱产业增长乏力、人才外流等现象。
>> 梁锦松形容未来是一个充满自信、动荡丶不明确丶复杂丶模糊的时代。
在地球板块内部,地壳的运动平和稳定;而在板块边缘地带,地壳运动很活跃,如果其中一个动,另外一个不动,极易成为火山、地震活动的多发地区。他经常喜欢用VUCA描述以后的世界——VUCA是动荡的、不明确的、复杂、模糊的世界,对此,曾经的香港“财神爷”梁锦松形象地比喻,香港就在两个板块之间,既有机会,但也是有很多冲突发生的地方。
“香港毕竟是世界的一部分,也是最自由、最国际化的地方,全球的趋势在香港都可以体现,香港的很多问题不只是香港问题,也是全世界的问题。”平民出身但却非常国际化,一方面曾从事香港非常主流的事业,曾任职香港财政司司长,另一方面也曾从事香港金融业,在黑石集团做过大中华区主席,现任香港地产业南丰集团的董事长,同样有着多板块经历的梁锦松,也有自己的投资公司,这让他一直保持全球视野,也更了解香港本土的变迁与机遇。
2017年是香港回归中国二十周年,回归后香港有很大的发展,但也面临很大的挑战。立于中西政治、经济两大板块的交汇点,这与身处两个板块之间不无关系。“香港本身就是两大板块造就的产品,回顾上一次的全球化,其实就是殖民地化,香港是英国从我们国家拿过去的殖民地。回归中国以后,但还留有很多以前西方的痕迹,的确跟我们本身有很多不同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制度。全球都在变,而且变动越来越快。香港身处东、西方交汇点,势必会有很多矛盾,但不要怕。”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这就是一个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守成大国一般都不会让新兴大国和平崛起,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经常思考怎样避免掉进修昔底德陷阱。
怎样避免掉进修昔底德陷阱?梁锦松犀利地指出,如果用香港五十年不变这个时间来看,香港过渡了二十年,未来的十年就是承前启后的十年。未来的十年香港怎么走,会影响之后的三十年。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在探讨五十年以后香港要怎么办?
梁锦松希望政府能够重点带领香港发展经济,解锁“纳米房”,改善民生。
解锁“纳米房”
纵观香港人流、物流、服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全球最流畅、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香港在制度上也有很多的优势。香港失业率很低,只有3.4%,一般经济学家说如果是3%基本上就是全民就业,香港基本接近全民就业。但要从另外一个方面看,GDP是否等于“幸福”?香港智经研究中心从2000年开始的研究表明,香港GDP增长了150%左右,虽然经济上去了,但香港人的幸福感基本没有增长,零增长。
幸福指数降低的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梁锦松指出,因为房屋。香港人对居住环境不满的事实表现在,香港的居住可能是全球最差的地方之一,人均住房面积仅16平方米,为全亚洲乃至全世界人均居住面积最小的城市,47%的家庭住在公屋或居屋里,82%的公屋面积小于40平米,超过一半的私人住宅是少于50平米,还有20万人住在“劏房”,一个公寓里分成不同的房间,每个房间租给不同的人家,人均面积仅5.7平方米。现在香港有的是私人发展商建的楼,越建越小,最小的是150平方尺大概是14平米左右,所以现在香港有一个新词“纳米房”,把所有的公寓排一排,中间的中位数大概是小于500尺,就是小于50平方米。
香港房屋最突出的两点是小而贵,美国研究机构Demographia每年发表的全球住宅可负担报告显示,2016年香港人的楼价入息比率达18倍(即收入中位数的家庭18年不吃不喝不交税才能买的起一套中等的房屋),其他的新西兰是10倍,澳大利亚6.6倍,美国4倍。越来越多的香港年轻人只能跟父母住,梁锦松希望以后政府能够重点带领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香港房租变得很贵,把很多没有竞争力的行业都挤出去了。可是,在快速发展期,如果年轻人觉得没有希望的话,这个社会也是没有希望和没有前途的。
怎样来用地?怎样来布局?该怎么做?除了土地之外,是不是可以考虑增加公共房屋的供应,香港47%的人住公屋,新加坡是接近85%,而且人家住得也挺好。梁锦松建议:房屋不只是出租,是不是可以考虑以期权出售,用成本价或者低于市场价出售,现在不用付钱,到楼市真的涨了,买主套现再用这个价格卖给业主,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实现社会的财富分配。现在,的确很多环境没有政策配合鼓励创业,因为科技的发展,打工的机会越来越少,只能是去创新、创业。年轻人创业,解决资金问题,如果用房屋期权这个钱来创业,也是一种分配财富的方法。怎么才算是公平公开?毕竟财富分配不均不利于社会稳定。香港不是没有地,不是没有钱,香港的财政储备还是不小的,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这个问题好好的解决呢?而不是谁喊了一句就能了事。
房子有双重性,是用来住的,但是钱不值钱,全球都在印钞票,所以就应该找一个方法来保值。梁锦松建议我们应该思考,房子不是唯一的保值工具,应该发展很多其他的投资工具,钱不能只想投到房子上。香港地产是一个失败的例子,梁锦松希望国内的房地产发展不要学香港,如果房价太高,肯定影响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这是值得各级政府思考的民生之本。
“聚才”方能“聚财”
1997年香港的政治回归,英国国旗降下,五星红旗升起,当时梁锦松有幸坐在台上见证了这一历史使刻,终身难忘。经济的回归是他签CEPA的时候,大陆和香港两地的关系更为紧密。而今人心的回归还有一段路要走。
怎样缩短人心回归的距离,梁锦松深感人才的重要。人才比钱财更重要,到今天全世界印钞票的速度前所未有的快,从“聚才”到“聚财”,从香港这样一个小的经济,到一个全球最开放的经济就靠要这两点——人才和钱财,从某种意义来讲,资本和钱财是最不缺的东西,最缺的是人才。
在梁锦松看来,一切事在人为。怎样吸引人才来香港?香港有八所高等院校,再加上国家陆陆续续香港建立很多国家级的实验室,如果能够在这方面推动科研、高校、科技方面的发展,能够有比较灵活的过关安排,比如过深圳口岸,它是有不同的口过关的,我们是小民每天乖乖的排队,如果有两地认可的通道可以快速的过关,比如香港到深圳开会,当天回来,这就是算内地一天,但如果是超过183天,我们就要付国内的税,所以,我们在香港每一次过关都数着,一年不能超过183天,如果有这样的突破,方便两地人才的往来,香港年轻人也可以有机会报考大陆的公务员、高校考试,更好的打造粤港澳区,这不光对香港,其实对国家也很有好处,毕竟香港在制度上和人才上也可以为国家提供很好的空间。香港可以发展很多不同体系的学校来吸引整个地区需要好的教育,我们正在提出一系列的建议:怎样给老师更多的空间,让他们更专业的培养学生,不光是教,而是帮助学生去学,建立一个大教育平台,鼓励打破不同的界别,包括企业、专业人士、NGO(社会团体),包括和大学、学校的合作,一起来关心和支持教育,给学生一个积极创新的成长平台。
东莞和深圳有全球最好的制造业配套,珠海还有比较干净尚待开发的地,特别是下一波如果要发展生物科技,在医疗生物科技整个地方怎样发展,珠海很有条件,2002年特区政府把兴建港珠澳大桥写进施政报告,这方便把整个区域有机地连在一块,大桥2018年应能建成。梁锦松希望两地能够组织专家组、不同行业的,比如生物科技的国内专家组和香港的专家组思考一下每一个行业怎样可以突破性的合作,可以用国内临床的资料数据,用香港国际上的IP(知识产权保护)帮助国家在更多领域的突破和创新,去打开国际市场;怎样在香港帮助国家各方面的发展,不同的专家组可以研究怎样更紧密地合作;在人流、货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上,也可以寻求一国两制框架下突破性的人才合作。
“美国之所以这么强大,是因为他们吸收了全球最好的人才,我们在这方面也要如此,香港就应该为国家担负起一部分责任,吸收、吸引全球的人才,当然我们也需要培养自身的人才。”梁锦松强调,打造创新之地香港,可以吸收新加坡的经验,香港以吸收人才为主,带来人口增长,而不只是生育带来的增长,人才来香港不是和香港的民众争工作,因为高端人才到每个地方都是来创造工作机会和创造财富的。梁锦松觉得大家都应该比较清楚这一点,特别是以后打工的机会越来越少,创业、创新的机会比较多。重点吸收的是创新、创业的人才,就可以为香港民众创造工作和发展的机会,这一点非常重要。
做好桥头堡
设想一下,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的经济体,但是在这个时区里,如果要依靠新加坡来做国际金融,国际金融中心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定规矩,如果金融规则不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很可能就会是一个国家安全的问题,梁锦松觉得这是香港必须要肩负的任务。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香港就肩负起了吸收国外的资金、国外的技术来中国,有人表示怀疑,现在中国差不多全面开放了,还有用吗?
有用。
梁锦松表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国家经济的全球化,包括‘一带一路’,因为到海外去,用国外的法律,有不同专业和金融人才还是以香港为支柱。第二,人民币的国际化,这我是支持的,但我不支持人民币很快地把资本账自由兑换,资金现在是最不缺的,大量的资金进进出出,如果没有一个防护堤,很容易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一直给北京的朋友说不要太快开放资产账户。因为我做了几十年的金融,从1975年开始做外汇交易员,1980年已经是东亚区基金部的主管,主管外汇等等。多年的积累使我了解资本流通,所谓自由的炒卖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危害。如果国家一直把人民币国际化,但是保留着资本账户不完全自由兑换,就要两个资金池,一个国内、一个国外,这两个要怎样连接连通,要可控可收,掌控风险,体外循环,香港是最好的地方,因为香港的监管环境还是比较到位的。”
支持整个人民币国际化,支持国家经济全球化、“一带一路”等等,香港都应该有应有的贡献。怎样做好桥头堡,其实香港的份额还是很大的。未来十年,是非常重要的十年,在香港特区承前启后的十年,中国现在快要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能够在香港做不同的实验,在地缘政治上冲突的时候有一个窗口,这是国家长期的国策需要。梁锦松深信一国两制是需要长期保持的。有一国两制给予香港不同制度上的优势和国家的支持,再加上香港人的勤劳和智慧,只要新一届的政府能够好好地和民众沟通,提出好的方向、政策,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且推动市民形成大家有共识的方案,减少在政治上的争拗,不只是为了香港,而是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着力改善民生,香港经济才会更好。
支持整个人民币国际化,支持国家经济全球化、“一带一路”等等,香港都应该有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