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018-01-24李琦
李琦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教育的全球化发展也成为了教育领域的新兴热点。学分制起源于西方,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管理制度,其灵活性、自主性的特点对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着作用。同时,学分制在我国高校的实践探索中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关键词】学分制 高校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5-0206-01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环境形势、培养目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需求下,培养真正符合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学分制作为一种舶来品,从试行到大面积推广,以其灵活性、自主性、现代性的优势全面推广,对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发展添加助力。
一、学分制的内涵
学分制最早产生于美国哈佛大学,主张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和市场的需求来选择课程获得学分,在毕业时修满学分即可毕业,极大地赋予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也取消了对于学年制度的限制。随后,其它国家纷纷效仿,掀起了学分制改革的热潮。我国真正开始引入学分制最早可以追溯到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有专家指出可以推行学分制,并在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开始试行。随后,由重点大学向非重点大学逐步推进,到1986年推行学分制的高校高达200多所。到现在几乎全国的高等院校都在推行学分制。总的来说,学分制就是以学生选课为基础,以学分来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高校大部分还是使用学年学分制,即没有完全废除学年的限制,更多的给予了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
学分制在我国的大面积推行,一方面是教育体制改革思潮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开拓了高等教育改革的视野,推动了受教育者的自我发展。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实践看来,学分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自主性。学分制主要是以学生选课为主,在学生选择课程的过程中,蕴含了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更加符合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可以说是量身定制。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课程,也打破了原有按照专业来设置课程的单一性和局限性,便于学生开拓知识范畴,实现学生自主化、多样化发展。第二,灵活性。学分制管理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它更注重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来选择自己的课程,修够学分即可毕业,这都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学生发展的自由。
二、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工作者工作能力不足
在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以教学秘书为代表的教学管理工作者作为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承担着为学生安排选课及为教师排课的任务,是师生之间的桥梁。特别是学分制普遍实施的情况下,学校的选课、排课、教学管理和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对于教学管理工作者而言,工作方式和工作思路也要随之发生转变。但在实际的管理中,教学秘书往往不是一个专职的工作岗位,在承担教务管理工作的同时也兼顾着办公室其它琐碎的工作,工作任务繁重,导致其根本无暇探索新的教务管理的模式创新。再加上还存在着部分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低、信息化技术应用落后等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分制的应用和发展。
(二)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不足
在以往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大学的课程安排也和小学、中学一样,是由学校根据专业不同来统一安排课表。学分制改革实施以来,对于教学管理最大的冲击就是把选课的自主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可以跨专业、跨学院、跨年级来选择课程,学生的自主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大学生的自主管理的能力还较为欠缺,也出现了一些和学分制原有构想所不符的现象出现。例如,有的同学在选择的过程中只顾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的课程随意性较大,无法形成完备的知识结构;也有些同学为了凑学分,只选一些容易拿到学分的鉴赏类课程,无法适应自身的全面发展的需求,荒废了大学时光。
(三)教学设施与学分制要求配备不足
学分制和以往教学管理体制相比,打破了原有的学院、专业、课程、学年的限制,是一种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而学分制实施的基础和前提就是需要学校配备大量优秀的老师,开设足够大量的优秀课程以备学生自主选择。在国内的很多普通高校,这一点都难以做到。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学分制改革发展的需要,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学分制下完善高校教学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对教务管理工作者的培训力度
学分制的改革在高校领域当中已经是势在必行的趋势,通过实行学分制,能够更好地发挥人才培养的自主性,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选择。虽然学分制的实行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有着较为突出的优点,但是就目前而言,高校方面并还没有完全地做好实行学分制改革的准备,无论是硬件条件还是软件条件上都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在实施学分制的过程中,相关的教务管理人员、学生管理人员更是需要建立起对于学分制制度的正确认识。教务管理人员作为实施学分制的工作实施者,其工作能力与态度决定了学分制能够切实地落实到位,如果教务管理人员自身对于学分制并没有全面与正确的认识,实施学分制的过程中往往就会出现纰漏。这对于学生的课程修读与学分统计上有着较大的影响,会造成学生的学分修读的错漏,甚至于还可能影响到学生的正常毕业。因此,在开展学分制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的教务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帮助其建立对于学分制改革的正确认知,通过加强对于教务管理工作者的培训力度,从而保障学分制改革能够顺利开展。
(二)加强对学生的学分修读的管理
学分制的核心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课程的修读,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来进行学分的修读,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能力与时间来更好地安排大学时间。但是,学分制在为学生提供更加方便的学分修读过程中,也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这就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学生不够重视对课程的修读,最终造成在规定的时間内不能够修满相应的要求学分,导致学生不能够顺利毕业与取得学位。因此,在开展学分制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于学生的选课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于学分修读的重视,同时,教务管理工作者需要及时地跟踪好学生的学分修读情况,做好对学生的学分预警,保障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毕业。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在学分制的实施当中,对于当前的教学管理计划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重新的分配以保障课程的提供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在进行学分制的改革当中,在教务管理当中,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一方面要平衡对于教师工作量的分配,避免对教师造成负担;另外一方面要平衡对于学生学习时间的影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课程可以修读,确保其能够顺利修读完相应的学分要求。
参考文献:
[1] 汤波.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 新校园旬刊, 2016(9).
[2] 黄芬肖. 学分制下普通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与完善研究[J]. 亚太教育, 2016(1):207-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