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艺“老戏骨”严燕生 —生追逐心中的太阳

2018-01-24彭立昭

北广人物 2018年48期
关键词:人艺话剧舞台

彭立昭

【编辑推荐理由】

50年前,严燕生离开了北大附中,在对煤矿的危险和艰苦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服从分配来到京西木城涧煤矿工作。穿上工装,走下矿井,这一干就是7年。随着一次次“考验”,他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矿工。由于忠厚老实、不怕吃苦、任劳任怨,他光荣入党,还当上了矿务局宣传队队长。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严燕生进入“人艺”,从此开启艺术之旅。

3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严燕生塑造了60多个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茶馆》中的庞太监、《谁是强者》中的赵科长、《鸟人》中的陈博士、《莲花》中的洪舅爷……舞台下,他从一名普通的演员走上了领导岗位,从艺术调度室主任到副院长,兢兢业业。退休后,他专注于戏剧表演教学及语言艺术教学,乐此不疲。难怪有人这么评价他,“艺术就好比金字塔,那顶尖上又有几人?但如果没有那塔尖下的基石托着,塔早塌了。能成为人艺这个话剧界的金字塔中的一员,也算成功和幸福的一生。”

采访的过程很像在聊家常,严老师嗓音清脆嘹亮、韵味醇厚、有穿透力。他的随和、敬业、认真、低调、朴实……都是满满的敬佩。演戏,从跑龙套开始;做人,追求淡泊宁静。从与他的交谈中,也感受到了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不凡的气质,尤其是说自己的人生经历。当我一次次地为他的故事惊叹不已的时候,他却很平静。顽强,坚韧,执着,他的故事让我们对这三个词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无论是他做矿工,做演员,做院长,做艺术教育者,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很精彩,都给人以温暖。他就像“夸父”一样,用生命和汗水,在追逐着“心中的太阳”。

个人简历

严燕生,1952年1月9日出生于北京。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话剧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副院长,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语言艺术专业委员会艺术顾问。曾出演过《茶馆》《谁是强者》《天下第一楼》《鸟人》《赵氏孤儿》等几十部话剧,参加过电视剧《三国演义》《神探狄仁杰》《孙中山》等剧的拍摄,在电视剧《芈月传》中为“商鞅”配音,在《甄嬛传》中为“苏培盛”配音。他还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播送长篇小说,并经常演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外省市人民广播电台制作的广播剧节目。近年来专注于戏剧表演教学及语言艺术教学,经常为中小学教师讲授戏剧表演、散文、小说、诗歌朗诵,经常为大中小学排练话剧、校园剧、童话剧等。

在煤矿经历7年的打磨“锤炼”

严燕生在北京南城长大。父亲在中国银行工作,属于旧中国留下的老职工。父母生他时年届中年,对这个孩子的降生自然十分高兴。他的哥哥和姐姐都生在不同地方,唯独他出生在北京,故取名“燕生”。在他的记忆里,父母总是『亡瞄碌碌,十分辛苦。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严燕生得到的关爱也最多。他从小聪明、善良,父母对他寄予的希望也最大,要求也最严格。刚会认字时,父亲就给他租了许多小人书(连环画),他都爱和哥哥姐姐们—起分享。那些绘图精美、文字简练的连环画,至今在他满满的童年记忆里很温馨。一本本小人书就像一道道风景优美的画屏,让他了解到了很多从未接触过的文学及历史世界。这不仅是一种记忆,更是—种情怀。

受哥哥姐姐的影响,严燕生从小就爱好文艺。小学五年级时,他参加了“少儿之家”。老师教他朗读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章时,要采用不同的声音、情绪、力度的朗读方法,他发挥得淋漓尽致。从那时起,严燕生爱上了朗读。

由于哥哥姐姐们上的都是名校,榜样的力量巨大。小小年纪的严燕生也发奋努力,凭着自己的能力,顺利地考入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如今离开母校已经陕五十年了,但母校的形象,在他的记忆中,却依然是那么清晰,那么亲切,那么崇高。

入校不久,品学兼优的严燕生报名参加了学校广播站,成了一名小小播音员,并使广播站成了同学们眼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习是严格而愉决的。清晨六点,严燕生和同学们就围绕着学校操场跑步锻炼身体,有时候最严的要求是跑十圈,即三千米。晚上九点钟就必须上床睡覺,一日三餐,排队唱着歌去学校餐厅就餐。平时也不能随便离校,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军事化、有规律的学生生活,使他的身心健康茁壮地成长,也培养了他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的好品格。

北大附中很重视学生的品格教育。那时学校许多设施需要完善,老师就让他们参与建校劳动,以锻炼大家的意志,这样也培养了他们爱劳动、不怕苦的品质。那时,学校的文艺生活丰富多彩。“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严燕生和同学排演“对口词”,一上台就赢得阵阵掌声。他说,那是他第一次上舞台表演,觉得新鲜和好奇,自此心中种下艺术的种子。然而美丽欢乐、无忧无虑的校园生活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随着1966年的到来,各大中小学陆续停课,学生们都在学校待命,严燕生也不例外。

17岁那年,严燕生分配到了京西木城涧煤矿。木城涧煤矿位于门头沟深山中。走进煤矿,穿上工装,师傅领他攀上了366级台阶,第一次下井,两腿发软,但他鼓足勇气走下了矿井。矿工的苦、累、脏、危险。不到—天,他就全体验到了。初来时,严燕生被分配到掘进队工作,开凿矿山巷道,方便采煤。一条地道每天要掘进十多米,重体力活,工作之辛苦可想而知。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严燕生作为一个小小男子汉,一闭眼,一咬牙,还是坚持了下来,没有被艰苦的生活条件所吓倒。

“你们学生娃头脑灵活,只要肯学,肯钻研,一定能把自己的活儿干好!”这是师傅经常跟他说的—句话。“打铁还得自身硬”,随着一次次考验,他很快成长为一名专业矿工,由于忠厚老实、不怕吃苦、任劳任怨,他入了党。如果把煤炭比作黑色的太阳的话,他就像“夸父”一样,用青春和汗水。在追逐着心中的太阳。

谈起在煤矿的“考验”和“锤炼”,严老师说那段日子受益终身。

“我的师傅毫无保留地教我学技术,当然没有拜师仪式,矿里凡是比我年纪大的都是我师傅。他们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待人十分真诚,是他们对我的人格和技术进行了双重培养,我至今都感激他门。最让我感动的是。一旦发生危险,师傅们总是毫不畏惧地冲在最前面。”

矿里组建文艺宣传队,多才多艺的严燕生被选上了,并成了宣传队队长,那—年他19岁。他说,“其实我那个时候的想法很单纯,真是抱着可以让工作轻松一点的想法才加入宣传队的。排个小节目,演个小品,唱唱歌跳个舞什么的,能供大家一起放松娱乐感觉很好。那时,我从未想过将来有—天这会成为我的职业。”严老师说起此事竟如此坦率。

尽管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严燕生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求。他回忆说,“那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听说矿上的图书馆有些所谓的封资修书籍没有被烧毁,堆在一间小仓库里。我们就借宣传队要编节目、找资料为由,悄悄地跟他们借到了书库的钥匙,然后偷偷打开门,再把门反锁,这样我们就打开了那些尘封的书籍,—看全是一些世界文学名著,兴奋极了。从那以后,我们常去书库看书或悄悄把书拿到宿舍……”大量的阅读既开拓了严燕生的视野,也提高了自身的文学素养,为日后演绎多彩的舞台人物形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他痴迷于演戏,差点把命搭上

“演员和做事是一回事,表演的时候,你就是在做着某些事儿。在舞台上,一定要排除私心杂念,不要老想着自己的扮相是不是好看,自己的声音是不是好听,自己的动作是不是很美,观众会议论自己什么,如果演得不好很丢脸,其他人如果演得比我好怎么办等。所以表演的过程,其实是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刻,只有这样,你才能自然而然地去表演。”严燕生说起在矿上演出队演出的经验,十分高兴,他说那时有什么就演什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演技,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

那时,演出是宣传队最大的骄傲。每逢国庆节、劳动节,宣传队都要去劳动人民文化宫参加文艺汇演,为此严燕生带领他的宣传队,排演了许多优秀的节目。

“为了演出,我那时候还差点把命搭上。”严老笑了笑说。原来,每次去慰问演出,所有的事情他都要亲力亲为。

“在一次巡回演出时,我负责舞台设计,调整舞台灯光。已是吃晚饭的时间了,我让大家去吃晚饭,但还有三位师傅陪着我,—个是负责灯光的师傅,一个是宣传队的傅玉章师傅,另—个是接待我们演出的工会副主席。角灯在礼堂一角的顶部,当我爬上梯子去调整角灯时,意外发生了,我刚抓住那个顶灯,就触电了,整个身子吸在那里一动不动。性命危急之时,负责灯光的师傅赶紧拉了电闸,我的身体才咚的一声从梯子上往下坠,幸好傅玉章师傅和工会副主席两人在下面用胳膊接住我,缓冲了一下之后我的身子才重重地摔在地上,否则那次我真的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

1974年,木城涧煤矿宣传队在北京市职工话剧调演中演出小话剧《冲不垮的巷道》,这次邀请了人艺的话剧表演艺术家董行佶、方馆德、牛星丽当评委。严燕生在该剧里饰演一个有着铮铮傲骨的党支部书记,赢得了几位艺术家的好评。他说,“那时,正好有一个关于招收业余骨干充实专业队伍的文件,所以他们觉得我不错,就推荐了我。我觉得我是很幸运的。”

很决,严燕生被调入北京人艺演员队,成了一名专业话剧演员。从一名普通矿工,突然成为人艺的演员,他的兴奋与激动是可想而知的。一步步从了解到热爱,30多年如一日地执着,他将这条道路越走越坚定。

“我记得去人艺是4月。说心里话,那时候我感到艺术的博大精深,但毕竟自己是业余出身,没受过专业训练,和别人搭戏,差距显而易见。所以我深感在人艺的舞台上,后天不用功是不行的。”他说。

“当时人艺排演《丹心谱》,还恢复了老戏《蔡文姬》。复演轰动京城,记得那时观众买票竟把首都剧场售票处前面门口的护栏给挤倒了。人艺的传统戏—个—个的上,使我大开眼界,自己也真正地一点点开始学习演话剧了。”他说。

严燕生铭记前辈的教导,“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分给自己演绎的人物。他通读原剧、揣摩剧本,多次下基层体验生活,让角色变得更加饱满。当亲身体验并和老演员接触多了之后,他深感“小人物”的可爱,也觉得要演好小人物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跑龙套,几乎是所有明星成名前的必修课。他也不光演好分配给自己的人物,还积极“跑龙套”,当剧务,做舞台监督,抢着千活,不怕苦、不怕累。他的勤勤恳恳,事事以身作则,不时感动身边的人。那段时光,也是他最美好的时光,他在一次次挑战中走向成熟。

台上台下,他都“妥妥的”,“不飘忽”

上世纪邮年代改革开放,对艺术来说也是特别好的时代,严燕生也等来了六场话剧傩是强者》,他饰演某工厂供销社的赵科长。他以精彩的表演,把一个靠拉关系开展业务同时还又有点正义感的小职员,活脱脱地展现在舞台上。虽然戏不多,但他演得“妥妥的”、“不瓢忽”,让人过目不忘。《正确的起步—一记北京人艺青年演员严燕生》,《人民戏剧》杂志就此还专门采写了他。

舞台上,很多好故事之所以令人难忘,正是由于有像“赵科长”这样的“辅助人物”,他们可以推进故事,澄清主要人物的角色,增加色彩和质感,深化主题。1993年,严燕生在《鸟人》里饰演的陈博士又是一个这样的“辅助人物”,他为舞台场景和瞬间增加了很多发光的细节,正是那些小细节,使某种东西活了起来。该戏曾轰动京城涟演130场,影响较大。导演林兆华说,“《鸟人》这个戏我由衷地喜欢,语言多幽默啊!这才是真正继承了老舍精神、人艺传统的再发展呢!”

在人艺的30多年里,严燕生参演了四十多部戏剧,向观众展现了公孙杵臼、李肃、伯纳德等近60多個性格迥异的人物。作为人艺的演员,也并非只是在人艺排练话剧,演影视剧也是常有的事。严燕生也参加了电视剧《三国演义》(饰演李肃)、《神探狄仁杰》(饰演刺史方谦)、《孙中山》(饰演宋教仁)等剧的拍摄,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他在电视剧《芈月传》中为“商鞅”配音,在《甄嬛传》中为“苏培盛”配音。他还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播送长篇小说。

时光荏苒,严燕生和人艺一同在成长、壮大。渐渐的,他从一个普通演员走上了领导岗位,从艺术调度室主任当上了副院长,主抓行政。谈起当院长这段经历,严老师笑了笑,说,“其实我当副院长的时间只有5年,其间我去中央党校脱产培训了一年多。当领导是一门学问,原来以为只要自己肯干,就可以把副院长的工作做好,但是现实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美好。以前我做艺术处处长,副队长,都还行,但真正当上副院长之后,我认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管理者,感觉真的不适合,所以就主动请辞了。我就是一个演员,只想干具体的工作。” 虽然严老师对那段经历说得非常简单,但读了方了春《真诚待人—一严燕生》一文中这段文字,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特有“担当”的好领导。

“严燕生是那种放在哪儿都放心的干部,他说在剧院这许多年,他从老同志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燕生记得宋垠副院长任秘书长带《推销员之死》去香港演出时,他指定严燕生当副秘书长。一日,宋垠要求严燕生和另一个同志从北京用火车运景到广州。用火车运景在那个年代对从没干过的小严来说谈何容易。宋垠是个不多说话的人,只放下一句:‘你去干,出了事我负责。就走了。什么事都有第一次,不会干就学着干,有领导在后头撑腰天塌不卜来。天是没塌下来,可到了广州雨就下来了,为了不计布景淋坏,保证香港的演出,小严他们两人在雨中把那么多的布景一件一件全部搬进大棚里,布景没有受损,可两人却被瓢泼大雨淋戚了落汤鸡……”

“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非常过瘾”

退休后,严燕生告别了话剧舞台,一门心思专注于戏剧表演教学及语言艺术教学工作,为中华女了学院的大学生们排演戏剧片段,乐此不疲。“中华好童声”,他担任艺术顾问、评委以及指导老师。还经常为中小学教师讲授戏剧表演,散文、小说、诗歌朗诵,经常为大中小学排练话剧、校园剧、童话剧。生活充实且有意义。

“这儿年来,我在大学、中学、小学的课堂上,和孩了们度过了无数美好的时光,且坚持了下来,还带出了众多的‘艺术好苗子,感到非常满足与幸福。”严燕生告诉记者,“有一次我去给一个学校排童话剧,来到三年级一班选小演员,我说,孩了们,你们都想演谁啊?这个说‘我演孙晤空,,那个说‘我演白雪公主,。坐在一排的一个很文静的小女孩的声音十分清脆,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让她朗读课文,也读得非常好。我就跟老师说,就选她了。老师答应着。但当我走出教室时,老师悄悄告诉我,这孩子恐怕上舞台有点难,因为她是‘玻璃人。我一听,很是惊讶。老师告诉我,孩了很聪明,她妈妈为了她放弃了工作,天天背着她上课,照顾她,校长特意为她免费提供午餐。晚上,回到家,我躺在床上,想,一定要让这个小女孩实现舞台梦。当晚,我熬夜写了一个小剧本《一个都不能少》。在剧本里,我让老师推着小女孩上台,帮助她完成演出,实现她的舞台梦。记得最后一次彩排,音乐起,老师推着小女孩上舞台,女孩的朗诵声是那么清脆、明亮,大家都被这一幕深深打动了。”

严老师说,给孩了们排戏是他最快乐的事情。第四届“曹灿杯”启动仪式上,他和朝阳青少年活动中心罗梅吟老师联合导演的情景朗诵《永远的九岁》在人民大会堂演出非常成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孩子们在排练中,无声中接受了艺术雨露的滋润。

谈到少儿朗诵教育,严老师表示,朗诵对于孩了的成长不可或缺。记者看到了他的学生们朗读的视频,他说,从小学朗读,能在语言表达、与人侣处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在采访中,记者得知严老师的外孙从三岁时起就跟他学朗诵,在首届北京市中小学生朗诵大赛暨第三届“曹灿杯”青少年朗诵(北京)大赛荣获幼儿组一等奖、最佳台风奖,全国总决赛金奖。“我认为,孩了们在青少年时期种下艺术的种了,对他们一生的成长有很大影响。这些年我在参加东城区少年儿童公益演出时,专门为孩了们演出过‘老北京叫卖,还包括在‘中华好童声的颁奖大会以及北京市‘曹灿杯,的颁奖晚会上都演出过。我希望在今后的青少年朗诵培训中,能将‘少儿版老北京叫卖,引入课堂。”说着,一亮嗓,他声情并茂地说了一段精彩的“老北京叫卖”。

“老北京叫卖义称货声,俗称吆喝,是北京特有的传统民俗文化,老北京叫卖已经成为一种鲜活的表演形式。北京人艺《老北京叫卖曲》虽是个小节目,可是来头不小!追本溯源却是来自北京人艺的保留精品话剧《龙须沟》。后来因增添了话剧《茶馆》和《骆驼祥了》的幕后叫卖声,更名《老北京叫卖组曲》,是北京人艺集体智慧的结晶。《老北京叫卖组曲》北京人艺的老、中、青儿代演员都能演唱,成为人艺的保留节目。记得1998年恢复《茶馆》,人艺把那些民间艺术家请到了人艺,给我们现场教‘叫卖,我用心学,对‘叫卖语言情有独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希犟通过我的一己之力,将‘老北京叫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做一点我应尽的贡献,让中华传统文化活起来。”

最近,严老师抽空来到北京广播电视报社,参加“读者朗诵团”的互动活动,给了大家很多的惊喜。

出于对朗诵的热爱,严老师在CCTV《了午书简》中擔任“朗诵者”,常常语出惊人,且充满激情,诙谐有趣,使节目看点纷呈。前不久,严老师刚从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播广播“微剧”回来,他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非常过瘾。”

谈到朗诵技巧,严老师说,“人的一辈了总要找到自己的爱好,朗诵就特别好。它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因为在嗓音的练习当中,能觉知自己的身体,热爱自己的身体,以呼吸租隋绪共鸣自己的身体,在收紧与放空之间获得一种内在的平衡。这类似于道家的吐纳、佛家的打坐参禅、瑜伽的调心调息,对身体是大有裨益。另外,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因为朗读能让我们合理地掌握音量、音调和节奏……在朗读时,一定要有自己的‘真性隋,既不是用嗓音,也不是用技巧,而是真情和激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当‘情,表现为一种和谐,一种合乎生命节律的存在,那就是美。这样我们朗诵出来的东西,就能表达出无比丰富的内涵。”

猜你喜欢

人艺话剧舞台
话剧《坦先生》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发烧音效制作,音响演示的佳作 两张达人艺典MQA-CD唱片
话剧《二月》海报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
穿越时空的设问——观看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
人艺“复兴”之路初考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