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索
2018-01-24谷守印
谷守印
一、当前汽修专业教学情况与改革背景
当前汽修专业现行教材与行业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教材内容滞后于行业技术的发展,机械结构方面的内容偏多,而电控方面的知识不够详细,理论知识多、实践指导少。汽车构造的篇幅更新速度慢,近几年行业出现的新技术都没有被吸纳到教材里。
除此之外,部分职业院校由于资金原因导致实训场建设水平落后,实训车型是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前的“老爷车”,而马路上行驶的各种品牌的现代汽车却难见踪影。汽修企业中常用的设备比如电脑调漆、车身矫正等新型设备学生无缘见识,更不要说熟练地操作使用。诚然,这种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企业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
近几年我国汽车行业实现了飞跃式发展,产量与日俱增,质量不断攀升,汽车技术日新月异,汽车后市场急需大量专业的汽修人才。通过走访汽车维修企业,笔者发现企业最喜欢适应岗位需求、学习和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汽修人才。要精准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达到目标,因此需要探索出一条更高效更科学的培养模式。
“模块化教学”是理论课和实训课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有机结合,以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属于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一种。它具有针对性、灵活性、经济性、现实性的特点,受到职业院校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推广。模块化教学围绕素质和能力,强调知行合一、知能一体,有助于培养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和过硬操作技能的一体化专业人才。现代企业对技能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岗位人员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在生产活动中既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又要有创造性的工作思维,因此,在职业院校中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模块化教学改革实施原则
模块式教学与一体化教学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最终通过模块化来实现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主要研究的是教学方法,而模块化体现的是教学内容,二者相互促进,有机结合,最终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统一、模块化和一体化的统一。
在搭建模塊化框架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依据企业岗位对专业能力的实际要求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制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划分模块。二是每个模块突出的是专项技能而不是知识系统。三是课堂上采用模拟职业情境的形式,淘汰传统课堂形式。四是教学评价不依赖于期末成绩,以学习效果和技能鉴定标准为主要依据。
三、改革目标
一是设计完成能够满足汽车维修类相关企业岗位需要、培养具有汽车维修技能的中职学生的课程教学模式。二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三是通过模块化教学改革实践,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使参加项目的教师均达到双师型标准。
四、改革实施过程
自2016年开始,笔者学校积极应对行业变革和发展,把脉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将原有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调整成为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优化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大胆尝试模块化教学,取得可喜的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模块化教学受到学生和教师的欢迎,经过两年的探索,基本形成了一条特色教学体系。笔者学校汽车工程系的改革历程大致包含以下几个阶段。
1.结合学校建设情况确定教学目标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学校汽修专业主要是为京津冀地区输送从事汽车维护与修理、汽车美容装饰、汽车销售等工作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
2.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科学划分教学模块
整个汽修专业分为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两大部分。基础模块包含公共基础课和职业指导两个子模块。公共基础课包含汽车专业英语、电工电子、物理、机械基础、计算机基础、体育等,职业指导包含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工匠精神课程。对原有的纯文化课进行大量的删减,增加了就业、创业引导方面的课程,注重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强烈的职业意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专业模块注重培养学生从事汽车服务行业的必备能力,由多个子模块构成,每个子模块都是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更换和开发的活模块。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以专业内容为主线,以实训场室设备为条件,将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成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底盘构造与维修、发动机电控系统原理与维修、自动变速器构造与控制原理、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整车检测与保养、汽车美容、车身修复技术等模块。每个模块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又分成若干个课题或适合于行为导向教学的模拟项目,每个课题都有具体理论和技能要求,并将各模块涉及的构造、原理、修理和维护工艺、故障排除等相关内容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获得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比如汽车电器系统,设计的项目有蓄电池原理与检测、发电机构造与维修、起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灯光电路系统、电动后视镜、电动刮水器等辅助电器。
3.根据教学计划开发配套的模块化校本教材
编写适应于本专业的校本教材是实施模块化教学的基础。教材的基本框架是:模块—子模块—课题。编写模块化教材将从每个模块的教学目标出发,注重基础性、实用性、针对性,并采用任务驱动的编写方式。在教学中采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形式,综合运用案例分析、项目教学和模拟教学等行为导向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式教材将打破传统学科式教材的界限,对完成本模块的工作任务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有简明扼要的描述,体现了汽车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图文并茂,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比如在讲解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冷却系统和润滑系统这些项目时,除了讲解结构组成、工作原理、检查与维护方法外,还把整车维护保养中的项目——汽油滤清器检查和更换、机油及机油滤清器的更换、冷却液检查与更换列为主要内容。这体现了理论知识与实用技能的统一,更加注重维修实践的练习和指导,因而培养出更适合行业发展和企业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
4.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
模块化教学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学校实行“模块负责制”的教学管理方法,专任教师必须自编各模块的配套教材,制作相应模块的课件,具备讲(讲授)、写(编教材讲义)、带(指导实习)的能力。因此,学校高度重视青年专业教师的培养,积极搭建平台,要求行业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外出培训或在企业岗位实践锻炼,最终通过行业的技能鉴定考核。现在已培养了一批胜任本专业模块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5.建设模块化一体化场室
模块一体化教学实训场是课堂与车间的统一,教学设备与实训设施齐全,同时应该为学生练习提供足够的工位。因此,学校按模块的设置来规划、布置场室功能,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购买了发动机台架、体底盘台架、电控演示台架、手动和自动变速器、全车电器等一大批实用的专业教具,加大了现代汽车高新技术方面的投入。每个模块实训室都配备足够台套数的相关教学设备供学生实操使用。这些教学设备既能反映工作原理又能完成性能检测、诊断、测试等实际工作。除此之外,还配置了相应的示教板和解剖教具以供讲解构造原理之用。每个模块实训场室都安装了电教设备,配有电脑、投影仪、麦克风及扬声器等。这样无论是理论讲授、实际操作演示,还是分组练习都可以方便快捷地交替进行,保证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效果。
6.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过去一段时间,企业和职业院校之间缺少联系,学校培养的学生也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此以往的教育模式效率很低。为了改变现状必须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合作共赢,共同承担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企业与学校共享前沿专业技术和先进设备设施,学校为企业输送完全符合实际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教师在企业一线提升锻炼,同时学校也可以给企业提供新员工培训,互惠互利,最终实现双方共赢的良性发展。
五、模块化教学实施环节
1.划分小组
每小组人数以3~6人为宜,推选一名素质全面的学生任组长,负责组内的任务分配及协调工作。
2.布置任务
教师要向学生讲清任务,让学生明确要做什么,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接到任务后,由小组长根据小组内学生的特点,将任务分解到每个学生,并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
3.任务分析
教师根据任务内容,分析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点,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
4.制订计划
学生讨论和确定任务实施方案。
5.任务实施
通过教师的有力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学设备上试验及练习技能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任务评价
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要对各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检验,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讨论,并做出最后的评价。
六、小结
职业教育的初衷就是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最终实现学生顺利就业,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通过优化专业知识结构使学生掌握企业最需要最常用的职业技能;通过更细致全面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学相长,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促进学生就业和创业。职业院校开展课程内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有利于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相互融合、每个专业课程和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要坚持不懈地推进教学改革,深入研究课程内模块化教学规律,不断打造独特的品牌教学模式,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作者单位:天津市機电工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