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数学区活动的开展
2018-01-24赖玉珍
赖玉珍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5-332-01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数学关系是一种逻辑数理知识,它不存在于实际物体之中。儿童获得数理逻辑知识,不是从客体本身而是通过摆弄它们和在内心组织自己的动作获得。”幼儿园数学活动区的开展是幼儿数学活动的一个有益的延伸和补充。它以小组活动的形式,针对一定的数学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等大量活动机会,有利于挖掘幼儿的潜能,发展幼儿的个性,让幼儿在活动区内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自己原水平上得到发展。那么,幼儿园数学活动区应如何开展呢?
一、数学活动区目标的制定
数学活动区的设立是为教学活动的一个延伸,所预设的内容应与近期的数学活动目标相一致,教师对本学期的数学活动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有什么样的目标就要教师设计达到某个目标的数学活动区。把教育意图贯穿到数学活动区内容,创设一个与数学目标一致的良好环境。比如,本周中班数学活动的目标是“学会按照图形的大小或形状排列分类,并能说明分类标准”那么,中班教师在当周设置计算活动区时,就应围绕着这个目标来提供材料,例如,在数学区投放大小、形状不同的纽扣、几何图形等,引导幼儿分类等。这样一来,不仅让幼儿在活动区活动中复习、巩固了本周的数学活动内容,而且,教师还能够对不同水平的幼儿做到个别教育与辅导。
二、数学活动区操作材料的投放
材料的投放至关重要,每一个数学活动都有自己的活动目标,所以我们要依据这个目标和孩子的年龄特点等,提供合适的数学操作材料。操作材料是教育的媒体,是帮助幼儿系统地建构数学知识及诱发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工具,是施于操作动手,使外部物质动作,逐步进化到内部概念化动作的物质支柱,提供材料不单是活动前的准备,还是引导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整个教育过程需要的重要手段。因此,提供操作材料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各年龄段的认知特点,例如,比如在“串项链”的活动中,提供的一些穿项链的设计图纸、,包括一些AB\ABB\AAB\AABB\ABC\等不同的规则、不同难易程度的颜色、形状卡片,幼儿在拿到后就能有目的的进行串项链游戏,这样的材料提供清楚、明了,能促进和幼儿对数学活动目标的达成。在中、大班的数学活动区中,一定要有明确的任务和要求,不然幼儿不感兴趣,因此,要把学习任务融入材料之中,如增加些作业单之类的材料,幼儿按作业单的要求,配合实物进行操作他们会感兴趣,活动中不仅得到有关知识的练习,还能培养任务意识,使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满足,增强自信心。因此,在投放材料时要注重幼儿各阶段的认知特点。
三、数学活动区引导幼儿主动探索
数学探究源于数学问题,数学问题的产生离不开一定的数学情境。在实际情境中学习,能促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的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到的新的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数学探索区活动创设的问题情境真实、生动,有利于切实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幼儿感到数学好玩、有趣,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当前,教师在指导活动区活动时,总是不自学地自己讲解、示范。这样做会造成两种结果:一是由于老师的指导,使幼儿在教师陪伴时乐于探索,从而对教师产生依赖而当教师不参与指导时,就容易推动探索兴趣;二是教师的指导打乱了幼儿的探索,教师的讲解削弱了游戏,本着应有的情趣,使幼儿丧失了本来已有的探索热情。那么,如何引导幼儿主动探索,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呢?首先,要承认幼儿是活生生的正在发展的个体,是学习和游戏的主动探索者。因此,要让幼儿园数学活动区的活动成为幼儿主动探索获取经验、体验探索乐趣、建构概念的一种活动。
其次,要明白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不排斥教师的有效指导,但教师对活动过程中的指导应是隐性指导,也就是说,活动目标的实现除隐含在活动环境的创设之中,活动环境的设计之中,还隐含在教师的指导之中,即隐含在教师的指导语、提示和提问之中,这种隐性指导主要体现为:
1.提出任务的指导语非常简要明确,多用商量的口吻,并有利于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2.重视观察幼儿在活动区中的个体行为过程,及时了解幼儿的需要、困惑,并通过教师与幼儿共同活动进行启发引导,使自己领悟,同时,及时发现幼儿创造性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
3.探索活动的结果不是由教师告诉幼儿,而是幼儿通过自己发现、自己总结出来的。
四、数学活动区注重因人施教
幼儿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应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允许他们从不同起点按不同水平、不同发展速度和学习。经过帮助使幼儿有所提高,逐渐达到目标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活动区中所提供的操作材料、提出的操作要求应有所不同,给幼儿量力而行的可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从而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性。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教师常常忽视这一点,如在“按物体的厚薄排序”活动中,有的教师给幼儿提供了相同的材料,提出了相同的要求,结果能力弱的幼儿感到困难重重,无法完成操作任务,能力强的幼儿又觉得缺乏挑战而兴味索然。同是这一内容,我们可以幼儿不同的水平和接受能力,对幼儿提出不同要求。如可以要求能力较弱的幼儿按厚薄特征给三个物体排序,要求能力强的幼儿给五个甚至更多的物体排序并注意排序的方向性。在这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允许幼儿在完成自己的操作任务后,更换不同层次的材料进行活动,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又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幼兒园数学活动区的开展要依靠一定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要依据各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要根据各个幼儿的实际水平,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有利于幼儿主动活动的材料,使其在操作中学习粗浅的数学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智力。并且,养成喜欢动手操作、爱动脑思考,具有求知欲望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