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中之最 引人入胜
2018-01-24徐乐平
徐乐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5-247-02
【课例背景】
备课前,我正在习读余映潮老师编写的《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其中一讲说的就是“课中之最,引人入胜”。余映潮老师认为,“课中之最”是一种课文寻读的活动,是一种有趣的“引”。由它“引”出来的结果便有“引人入胜”的效果,以便展开具体的文本细读。所以,由寻找文本之最所形成的学生活动是比较有效、比较深入的课堂学习活动。恰好在研读《蜀道难》时,我看了蒋勋对《蜀道难》的一句评价,他说《蜀道难》是浪漫诗的极致,也是《蜀道难》这首诗的魅力所在。因此,教学此诗应将重心放在感受诗歌极致的浪漫上。作为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如何体现他的浪漫主义特色的,更为重要的是,几乎每首诗歌都用夸张、想象的手法的李白,写的这首《蜀道难》,是如何体现浪漫诗的极致的。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感受诗歌宏伟壮阔、苍凉悲愁、幽寂恐惧、惊险雄奇的奇幻意境2、通过品读赏鉴,感受瑰丽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与奇幻的神话艺术。3、把握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二、教学方法:比较阅读法、诵读法
三、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前和同学们分享一个小故事。开元二十三年,一位郁郁不得志的青年,拿着他的詩本拜访位居高位的贺知章。当时的贺知章已年逾古稀,这位青年的诗作却激起了贺知章的感情狂澜,“读未竟,称叹者数四”,扬眉谓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认为此诗只有神仙才写得出来。同学们知道这位青年是谁吗?这首让贺知章连连称叹的诗作,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诗歌《蜀道难》。
设计意图:由诗仙称号的来历导入,丰富学生的文学常识,激发阅读兴趣。
(二)诵读课文,感受诗风
听课文录音,感受诗风,注意字音。这首诗整体上给你怎样的感觉?豪放、充满气势的
生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气势。
(三)寻访之最,感受极致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全诗,找出最有感触的两句诗歌,并用最( )来表达你对这句诗的感受。如最壮观等。
预设:
1、最荒寂: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什么手法:夸张
师:李白的诗中经常夸张的数量词,比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这里李白用了四万八千岁,一个数词就把我们带到蛮荒世界。
2、最悲壮: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里写的是什么故事?这险峻的山峰真的是五位壮士劈开的吗?诗人为什么这么写?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填空。
我们仿佛听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也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壮阔: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六龙回日是什么意思?太阳神的车子也要绕道而行。
师:这里也是一个神话。杜甫也有一句诗用了这个神话来展现蜀道景象的高峻。“仰看日车侧”,抬头看看山崖,已经高到太阳神的车子都要从侧面绕过。都是化用神话,谁的诗句更有表现力?
3、最坚难: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4、最奇幻、高耸: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师:用自己的话来说下这句诗。
在高险的山路上,从秦入蜀,就好似仰面朝天,屏住呼吸,摸着星辰前进。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旅程中,行人都手按着胸膛,为此而长叹。坐:为此
手都可以摸着星空前行,这是多么奇幻的想象。
5、最寂静苍凉: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但:只 子规:杜鹃 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6、最惊险: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7、最险要: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什么意思?这里诗人开始写到战事祸乱。
8、最惨烈、血腥: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猛虎长蛇是约好了你早上出来,我晚上出来吗?
这里的猛虎长蛇就是指猛兽吗?
明确:朝避猛虎,夕避长蛇,是互文的手法。猛虎、长蛇指的是割据一方的军阀。
小结:刚才我们感受了诗歌,真是一幅( )的蜀道景象。
明确:变幻莫测
小结:谪仙李白用奇幻的神话、大胆的夸张和恣肆的想象,描绘出一幅幅变化莫测的画面,惊险万状,令人目不暇接。所以,蒋勋说这首诗是浪漫诗的极致。我们被李白的文字带到山川中去,仿佛一次历险奇遇。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诗歌之最,带领同学们走进诗歌变幻莫测的诗境,在品读中,比较涵泳,感受李白大胆的夸张,恣肆的想象,奇幻的神话,体会浪漫的极致。学生在寻找诗歌之最的过程了,也能感受的发现的快乐。
(四)激情诵读,感受情感
蜀道景象变化莫测,诗人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请同学们找出诗中强烈抒情的诗句。
语气一样吗?诗中三句反复,作用是什么?
明确:第一句是惊叹,叹蜀道之高;第二句是惊恐,叹蜀道之险;第三句是叹息,叹战祸惨乱。
一唱三叹,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道战祸惨乱,使内容、情感层层深入。
小结:其浪漫主义的诗歌特色,就在这喷薄而出的感叹中,在夸张、想象与神话塑造的变幻莫测的画面中,呈现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强烈抒情的诗句,感受情感的浓烈,在一唱三叹中体会极致的浪漫。
(六)板书设计
(大胆)的夸张
(恣肆)的想象 (变幻莫测)的蜀道景象
(奇幻)的神话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主问题寻找诗中之最,引导学生与文本真正对话,老师本人做到了准确把握文本,所以在主问题的设计上,做到了简练、有针对性、有启发性而又有开放度。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思考,精研细读,教学重点突出,因而学生便能畅所欲言,并在教师的指导上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做到“以学定教”“以学为本”。整堂课内容丰富而不臃肿,课堂处于柔性的对话之中。
整个堂课从诗仙导入,感受诗歌丰富的意境,再进而体会诗人浓烈的情感,设计有序化且很有层次感,问题的解决必须以文本的阅读为基础,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性质。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学问,小问题总是不可避免,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而不是教师的“教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