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企业实践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
2018-01-24赵杏
赵杏
中职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是适应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的迫切需要。幼师学校的教师定期到幼儿园进行实践,是加快幼师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形式和有效举措。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形式单一,专业知识更新慢
在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是依据教学目标、计划、大纲及教材的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教学内容、进度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单一,缺乏个性。还有一些专业技能课教师并不是师范类院校毕业,对于幼儿园的人才需求知之甚少,又缺乏相应的企业实践,专业知识更新慢,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大多按照教学计划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较少关注学生的基础与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导致专业发展与社会幼教行业的需求无法顺利对接,很难适应现代中职学校竞争与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专业理论不扎实,职业需求不明确
近年来,笔者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和调查发现,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虽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能力和文化素养,但却不能尽快胜任工作,用人单位还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对这些毕业生进行职前培训。究其原因,是因为毕业生在校期间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对与幼儿园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够熟悉,缺少在工作中对突发事件的解决能力、应变能力和与家长沟通的能力等。对于职业要求、角色定位不明确,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差。
二、专业教学改革的依据
教育部2012年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规范要求,也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河南省幼儿师范学校根据社会发展和幼儿教育需求,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全面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理念,进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
三、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对教学改革的推动
(一)立足职业现状,优化培养目标
中职学校实行“学科课程专业化,专业课程实践化”,强调职业教育的学习内容来自企业。那么,专业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与园长和一线教师直接接触,对学前教育毕业生的能力要求、需求层次、招聘途径等问题有了详细的了解,教师就能合理地进行专业定位,确定专业建设和发展方向。此外,企业实践促使教师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相联系,关注学生的职业成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既要考虑静态“路径”的“教什么”和“怎么教”,也要考虑动态“过程”的 “学什么”和“如何学会”,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创设学习情境,实施行动导向教学
职业学校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已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典型案例或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组织“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让学生熟悉相关专业知识,掌握教学技能,了解岗位要求,树立职业意识。
教师深入幼儿园,在实践过程中搜集一些鲜活的案例,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把这些案例在课堂教学中以讨论、练习、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形式表现出来,特别是对一些理论性很强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卫生学等课程,利用幼儿园的教学视频和图片进行分析和提炼,让学生对幼儿园发生的真实事件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在情境中分析学习,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对一些实践性很强的重点内容,教师可采用案例和课例以及模拟课堂的教學形式,把知识教学渗透在一定的岗位情境中,将学生的能力提高落实在行为训练中,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深化教学改革。
(三)依据专业特色,对接岗位需求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属于师范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可以更加深刻地区分学前教育专业和其他职业教育专业的特点,使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以幼儿的发展和需求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实际教育教学技能,使教学过程与岗位需求相对接。如,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可以与幼儿教育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方面的内容相结合,以案例的方式呈现幼儿教师可能面对的基本法律问题,进而帮助学生从教师的职业角度去了解所学专业特点,明白岗位需求,树立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通过深入幼儿园实践,可以优化教学模式,将自己积累的教学素材与案例以适当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把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素养反映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切实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