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夜读记
2018-01-24弘毅
弘毅
编者按:这是一份特殊的家书。作者将读书感悟每天以短信形式发给远在外地读大学的儿子,一日一则,全年共365则。限于篇幅,我们只选择了其中部分内容。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看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与期望,及对社会的思考与责任。
笔记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有句诗,“千淘万漉(滤)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说到读书,好比淘金,千本万册,遍而读之,也是很辛苦的。而真正于你有用的、对你有启发意义的内容并不多。一些精彩论述、重要观点和数据,如果不摘抄、不分类积攒,不做笔记,那就白辛苦了,沙吹走了、金也吹走了。
立志
《尚书》说:“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立志。志存高远,事业才有可能显赫;其次,要勤奋。一勤天下无难事。勤奋才能真正做到心想事成!
远见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上讲,"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这句话是讲,真正耳聪目明的人,真正有远见卓识的人,是那些觉察到一般人觉察不到事物及其发展趋势的人,是那些见微知著、以所见知所不见的人,是那些有超级预测能力的人。他们或治于未病、或未雨绸缪、或备战备荒、或贱买贵卖……他们成功了,至少他们不会失败!同样,我们对人生规划、对事业选择,也要聪明点,要看到并顺应时代的需求。
执着
荀子是中国古代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他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锲而不舍,变成了一句成语。中心思想是说韧劲和毅力对事业成功的重要性。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说的是同一个道理。天资聪颖,又认真、努力,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灵活
《盐铁论》是研究西汉经济思想史的重要著作。书中有句话,“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讲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道理。不同时期、不同地方,情况不一样,所以应对的方式、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要遇山开路,遇水架桥。
大道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礼记·礼运》上的一句话。天下为公与否,是判断一个时代和一个社会是否正常的重要标志。如果人人为一己之利,坑蒙拐骗,伤天害理;如果人人搞歪门邪道,天下就要大乱了。因此,每一个人要有理想信念,要为同胞着想,为民族和国家作贡献,为世界和平正义、为人类共同利益而奋斗。这才是“大道”。
改过
《周易·益》:“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明智的人有是非、对错、善恶标准。迁,是紧跟的意思,见善则迁与见贤思齐,都是向好人好事学习的意思;有过则改不难,难的是承认错误,而承认错误不仅需要明辨,还需要勇气、胸怀。所以有些人会文过饰非,知错不改。他们要面子,不要真理。
防微
做大事,指志向;拘小节,指修养。既要立志高远,又要脚踏實地,一点一滴做起,积小胜为大胜,用时间换空间。得过且过、马马虎虎最要不得。《史记·张仪列传》上讲,“积羽沉舟,群轻折轴”是有道理的。小错误、小问题、小节哪怕像羽毛一般轻,多了,也会沉舟折轴、会毁掉一个人。所以,要防微杜渐,自省自律。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有错必改,早改、速改、彻底改。“禁微则易,救末者难”(《后汉书·丁鸿传》)。
善学
一旦学习成为一种兴趣,一种爱好,学习就不再枯燥乏味,就不再是一种负担、一项任务。《论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方法多种多样,按照《礼记》的说法,首先是“博学”,博览群书、如饥似渴;其次是“审问”,学孔子,每事问,刨根问底;再次是“慎思”“明辨”,即经过理性思考,分清是非对错,做出正确选择;最后是“笃行”,笃,忠实、一心一意的意思。方向对、决策好,就要心无旁骛地去做,做出成绩,做出效果。
躬行
学习重要,实践同样重要。物理、化学讲实验;经济学讲实习,讲到工厂、农村、银行等市场主体工作一段时间。“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刘向:《说苑·政理》)古往今来,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人是有的。不过,多数人尤其是有成就的人,知道实践的重要性,信奉知行合一,能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坦荡
古人是推崇开诚布公的,喜欢坦荡。“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是谓圣王。”(《管子·牧民》)他们不搞拉帮结派交头接耳;不做鬼鬼祟祟、见不得人的事。在堂、室讲话,因为无私所以无畏,不怕让人听见,相反,希望满屋子的人都能听见!
夫妇
唐太宗对尉迟恭说:“朕将嫁女与卿,称意否?”尉迟恭笑对:“臣妇鄙陋,亦不失为夫妇之道。臣每闻古人云:‘富不易妻,仁也。窃慕之,愿停圣恩。叩头固让,帝嘉之而止。”(《唐语林》)自古以来,贵易交,富易妻,大有人在,然亦为人所不齿。相反,“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为人传颂。况且,皇上主动提出,能攀龙附凤而不攀附,坚守夫妇之道,尤其难能可贵!尉迟恭字敬德,名副其实也。
忘情
古人说:“太上忘情,最下不及于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意思是说,有境界的人,懂得感情但不会被感情束缚;愚蠢的人不懂感情;一般人呢,懂感情但易陷入感情。
音乐
李翰是唐肃宗时翰林学士,文虽宏畅,而思甚苦涩。晚居河南禹县。“思涸则奏乐,神逸乃属文。” (《新唐书·李翰传》)就是说,文思干涸,写不出东西时,先听听音乐,让大脑休息,神经放松,待思维清楚后,再写东西。劳逸结合,不打疲劳战。
书法
欧阳询,唐代著名书法家。尺牍所传,人以为法。字的特点:险劲。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成功要诀:专注、爱好、真喜欢。史载,其行见古碑,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还,下马伫立,疲倦则布毯坐观,宿其旁,三日而去。endprint
三惧
《群书治要·说苑》有一段话很深刻、很老练。“明主者有三惧:一曰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二曰得意而恐骄,三曰闻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能行。”上述“三惧”,岂限于君主,一般人也应该警醒。随着地位提高,或钱财增加,拍马屁的人会越来越多,不清醒的话,自己会越来越骄傲,会信以为真,朝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再也听不到真话、实话,再也不愿意听真话、实话,更不愿意听批评的话。一意孤行,好的建议听不到、不愿听,更不愿意行。结果呢?前功尽弃,甚至犯错误,追悔莫及。
裕德
裕德、蓄德、积德、修身、行善,其实是一个意思。“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言修身是一辈子的事。蓄德、修身有多种方式、方法。自省自悟是一种,见贤思齐是一种,知书达理、读史明智也是一种。《易》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前言往行,既是经验之谈,又是前车之鉴。多学习,多思考,受益匪浅。
诗歌
诗歌是用来表达人的心境、心志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治要》)诗歌最忌无病呻吟、虚情假意、娇柔造作、言之无物。要真心、真情、真实、真切。当然,文字、音韵、平仄、含蓄等也很重要,但要为内容服务,为表达心志提供方便。
声音
音乐是用来表达人的情感的。“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毛诗治要》)虽然“毛诗”将音乐、诗歌与政治过于紧密地拴在一起,并赋予其过于繁重的政治任务,忽略了人们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人类社会的多样性。但通过诗歌音乐了解人们内心世界,或者,用好的文艺作品陶冶人们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是有道理的。
批评
如何开展批评?如何对待批评?大有学问。人们常说,“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自诫。”(《毛诗治要》)但又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因言获罪?为什么有人听不进批评意见?甚至忌恨批评者。我的理解是,批评,要对事不对人,要有理有据,要出于公心,要基于良知,还要注意方式方法时间场合。否则,批评可能变成内斗、诬陷、报复、胡闹,自然会得罪人,遭人反感、忌恨。歷史上也的确有人因为真理而献身,因为直言而蒙冤。这样的人并没有错,更没有罪,他们最终都得到肯定、受到尊重。相反,闻之者未足戒,有私心,有邪恶,最终遭到人们的唾斥。
淇澳
《诗经·淇澳》赞美卫武公之德。《毛诗治要》分析其“入相于周”的原因:一有文章(才),二听规谏(民主),三“以礼自防”(自律)。做到这三条,我认为,一般人也不一般。不一定做“宰相”,但一定有所作为。
诗经
《诗经》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触景生情,由物及人;二是有的放矢,苦口婆心。例如,《蜉蝣》一诗,由朝生夕死的蜉蝣,联想到贪图享受、不知危亡的曹昭公。“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很明显,作者在劝君王黜(chù弃除)奢、修德、自强、用贤。
自律
名人如鹤立鸡群,未必都是大家榜样和标杆,但引人注目,“民具尔瞻”(《诗经·节南山》,大家都看着、盯着,却是事实。所以,做领导,做名人,要更加自律,更加自爱,更加谨小慎微,更加小心翼翼。否则,比普通人更容易变烂人,成反面教材,沦为笑柄!
忧谗
小人进谗,领导信谗,君子忧谗,是古代中国官场一种普遍现象。因谗致乱、因乱亡国例子不少。《诗经·巧言》就是大夫伤于谗而作的一首诗:
“乱之初生,僭(不可信的话)始既涵(真假不分,一律包含)。乱之又生,君子(君王)信谗。君子信盗(进谗者,小人),乱是用暴。盗言孔(甚)甘,乱是(因而)用餤(dàn 进入)。”本来,凡事放到桌上,民主公开,当面沟通、商量,当众对质、解释,就不会有那么多谗言碎语。因为渠道不畅、平台缺乏,所以谗言有了市场,官场越搞越复杂。最后,一个个守口如瓶,战战兢兢、诚惶诚恐。
感恩
《诗经·蓼莪》是一首很好的感恩父母、怀念双亲的诗:
“蓼蓼(liǎo长大)者莪(é一种蒿),匪(非)莪伊(是)蒿。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 “无父何怙(依赖),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养)我。拊(抚)我畜(爱)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护)我,出入腹(怀抱)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无)极。”
一个人要懂得感恩。父母生我养我,情深意切,无怨无悔,倘不懂感激,不懂怀念,非冷酷即智障。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是没有未来的人。一个连父母都不要的人,他会需要谁呢?谁又需要他呢?
教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没有不爱儿女的父母。但怎么爱,并不是每一对父母都明白的。一切为儿女着想,省吃俭用为儿女攒钱,委曲求全为儿女铺路,到头来,未必称心如意,有时还事与愿违。正确的方法在哪里呢?《左传》有一段话可供参考:
“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行事规则和道理),弗纳于邪。骄、奢、淫、佚,所自邪也。”
就是说,爱子者教之,教什么呢?正道直行,不走歪门邪道。而骄傲、奢侈、不知节制、懒惰,就会走上邪路,要坚决预防和克服。
无为
“无为而治”是老、庄国家治理理论。真正倡导并且最早实施的,是汉初一帮人。陆贾算代表之一。他说:只有无为而治,才能“立功兴誉,重名流光”。无为而治是一种什么状况呢?人君“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百姓“老者息于堂,丁壮者耕耘于田”。具体的经济政策包括:不大兴土木,不与民争利,厉行俭朴,不横征暴敛等等。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之初,常常实行无为而治,以后便开始折腾,直到下一次休养生息。
实话
李贽生活在一个专制而又伪善的时代,说实话、道真言,实属不易。万历帝恨他“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现在看来,真正惑世诬民的是万历帝及其封建卫道士。正像电影《飞越疯人院》所揭示的,真正的疯子是那些说别人是疯子的人。李贽说了什么,万历帝要抓他进监狱呢?看看吧!他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道学先生没法故弄玄虚了。他说:“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一切断以己意,决之以一己之是非。个个独立思考,朝廷无法统一思想了。他说“尧舜与途人一,圣人与凡人一”,个人崇拜搞不下去了。他说“识有长短,非关男女”,男尊女卑理由不充足了。他说“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儒家大同不可信了。说穿了,正如李贽自己说的,切其膏肓、中其痼疾,逆人之耳,“则必欲杀我矣”。然而,“入人之心”,传乃愈广,皇帝又有什么办法呢?endprint
谦虚
“满招损,谦受益”是《尚书》中的一句话。意思正像毛泽东说的,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巧的是,《圣经·马太福音》也说过类似的话,“自命不凡必被贬抑,虚怀若谷方使尊贵”。有人经常夸大中西文化差别,好像二者截然不同,水火不容。其实,人类社会大同小异,多数观察和看法是一致的。
非非
一个人要与人为善,态度和蔼。但不能没有底线,没有是非标准,对坏人坏事不敢批评,对违纪违法不敢斗争。古人说:“非非者行是,恶恶者行善”(《鬻子》)。不对就不对,有了是非标准,行为才可能正确;邪恶就是邪恶,有了好坏之分,行为才可能良善。知是非,识好歹,道义方能彰显。
简明
西方人要用一本书来阐述的道理,中国古人几句话就说清楚了。例如,劳动价值学说,《周书》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采集、渔猎)不出则财匮少。”宏观调控理论,司马迁说:“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供求价格理论,司马迁说:“物贱之征(预兆)贵,贵之征贱。”真是简明扼要呵!
书名
“名者,实之宾也”。内容决定形式,本质决定现象。中国古书作者,不乏率真、诚实者。性格志趣,信念主张,从书名即知大概。如,东汉终身不仕、隐居著书的王符,给作品取名《潜夫论》;西晋以贫素自立的鲁褒著有《钱神论》,对货币拜物教现象进行辛辣讽刺;葛洪,世称小葛仙翁,著《抱朴子》;明代异端李贽干脆给书取名为《焚书》……
金钱
中国古代讽刺金钱、描写货币拜物教现象的文章不少。《钱神论》《扑满赋》《钱本草》《乌宝传》《劝民惜钱歌》等是其中的代表作。而西晋鲁褒《钱神论》又算始作俑者。该文将钱奉为“神宝”、“神物”,尊为孔方兄。宣称“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之所祐,吉无不利……官尊名顯,皆钱所致……有钱可使鬼,而况于人乎……天有所短,钱有所长。”实际上,按照马克思经济学解释,货币拜物教源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易,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货币权力远不如王权、土地权力强大。显然,鲁褒有些夸张。即使在当今社会,金钱也不是万能的。法律和道德都比它强大。
风俗
据葛洪《抱朴子》记载,“越人之大战,由乎分蚺(rán 大蛇)蛇之不钧;吴楚之交兵,起乎一株之桑叶”。可见,广东人吃蛇,杭州人衣丝,习惯久矣!
推己
“悟性”很重要。聪明智慧与否,首先看悟性。悟性,既体现智商,又体现情商。提高悟性,有很多方法。最根本的一条,是推己及人。“然夫仁者盖推己以及人也,故己所不欲,无施于人;推己所欲,以及天下。”(《傅子》)比如,自己取得一点成绩,希望别人肯定和欣赏,反过来,别人某些方面强,就不要妒嫉、恨;别人帮助自己,自己会很感激,反过来,别人有困难,就不要幸灾乐祸,而要雪中送炭;别人性格孤僻、尖刻,自己就要阳光、宽容。总之,推己及人,受益无穷。
概念
读书、研究、辩论,首先要弄清概念。概念清楚,逻辑清晰,观点新颖,就算一篇好论文。很多分歧、误解、争论、流派,源于概念不清,以至于片面理解、发挥。例如,儒、道两家对“仁义道德”四字定义不同,主张、评价也随之不同。老庄的道,是世界的本源和本质,是规律,是至高无上而又无处不在,是神秘而又神圣的。而在韩愈那里,道只是通往仁义最高境界的通道、阶梯。“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原道》)
无耻
明朝最后一任内阁首辅魏藻德,状元出身,不可谓其无才。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前三天,皇帝急切问魏,有什么对策,他老兄跪在地上、一声不吭。城破了,皇帝自杀了,他却投降了。李自成责问他,为什么不去殉死,魏说:“方求效用,那敢死。”呜呼,无耻之徒,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什么话都说得出去。有才无德如此人者,谁敢再用他?其家破人亡,为天下笑,不亦宜乎!
主旨
魏征在《群书治要》序中讲,写文章“虽辩周万物,愈失司契之源;术总百端,弥乖得一之旨”。什么意思?文以载道,不要漫无边际,面面俱到,要集中精力,阐述主要观点;方法很多,但正确的方法只有一个,不可迷失。
听雨
人的一生,阶段不同、境遇不同,面对同样的人和事,感觉不同。就说听雨这事吧。少年、壮年、老年听的感觉,差别很大。蒋捷《虞美人·听雨》写得很好: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诗歌“好”“坏”,不仅取决于诗歌本身的质量,也取决于读者的素养和心境。蒋捷这首词,年过半百的人会很喜欢、很有同感。从追欢逐乐的少年,到奔波劳苦的壮年,再到宁静淡定的老年,大多数人的一生就是这样。要想有作为,有成就,必须趁早,趁年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言语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平头百姓,恶语相加,伤害的是感情;领导干部,胡说八道,伤害的是权威。《周易治要》说得好,“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言语,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慎言,不是妄言,也不是无言、寡言。慎言,就是讲原则,重依据,守底线。源于善意、出于公心,合情合理的话,还是可以说、可以大胆地说。
德位
《周易治要》讲得很好:“夫位以德兴,德以位叙,以至德而处盛位,万物之睹,不亦宜乎。”“不恒其德,无所容也。”我的理解是,金钱、名誉、地位,皆人之所欲,然必取之以法、以德,人无非议,心悦诚服,这叫位以德兴;有了位置,不谋私、不作恶,相反,更好地、更大规模地彰扬道德,为人民服务,这叫德以位叙。德位相称应成为一条原则,一项要求;裕德待时,应成为一种心态,一种修炼。处盛位而无至德,危乎高哉!endprint
小人
对待小人,或畏避,名曰“惹不起还躲不起”?或斗争,结果两败俱伤。《周易》不这样。它说:“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第一,很威严,不怕他,相反,让对方知道敬畏; 第二,不惹他,远离他,但也不得罪他,不恶声恶气地对待他。试一试,看看老祖宗这一招灵不灵。
成语
成语是汉语中最精良的预制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掌握并运用成语,受益无穷。成语,多源于古书。例如,《尚书》就有很多。如,玩物丧志、功亏一篑、同心同德、 满招损谦受益、兢兢业业、等等。由于时代进步、风俗改变等原因,某些成语已变得令人费解,需要说明或改正了。如,土葬改火葬,“行将就木”就不好理解了;枪替代剑,“百步穿杨”就不算难了;有了飞机、高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难说志存高远了。
思念
思念是痛苦的,也是幸福的。有情、有义,才有念。思念是一种复杂的情感,甜中有苦,苦中有甜。描述这种情感的诗词非常多。例如,韦庄“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浣溪沙》),“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菩萨蛮》),讲夫妇之念。“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菩萨蛮》),“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荷叶杯》),讲初恋难忘。牛峤“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定西番》),讲士卒念家。毛文锡“偏忆戍楼人,久绝边庭信”(《醉花间》),讲家属想念边卒。思念,是神圣的,“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氏《诉衷情》)。这种情感应该得到尊重和理解。
忿疾
人们生气,原因五花八门。不看对象,一个标准要求人,或者,不将心比心,苛求别人,都能引爆脾气。《尚书》有句很老练的话,值得思考。“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人。”治要解释说:“人有顽嚣不喻,汝当训之,无忿怒疾之。使人当器之,无责备于一夫也。”对愚顽之人,要帮助、教育他,不必动辄生气,不要厌恶他。用人所长,不要求全责备。这样可以少生许多不该生的气。
伤逝
感时伤逝,是人们最普遍、最深沉的一种情感。秦观“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江城子》)讲青春易逝,意中人难再聚。贺铸《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物是人非,悼念亡妻。陈与义《临江仙》“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说靖康之难后的艰辛。曹勋《饮马歌》“泪湿征衣悄,岁华老”埋怨没完没了的边战。岳飞《小重山》“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和陆游的《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都在感叹岁月无情,壮志未酬。
知音
自古以来,都说知音难觅。以宋词为例,岳飞说:“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陆游说:“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知音难觅,或因志,或因道,或因情,或因愁,高山流水,叹者甚众。然而,换个角度想,主动作为,利国利民,从者未必少。毛泽东读湖南一师时,曾公开交友,只得三个半人,可谓知音难觅矣。后来投身革命,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可谓风起云涌,从者如潮矣。所以,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切不可将“知音难觅”作为借口,无所事事,虚度一生,像个怨妇似的。
义利
真正的儒生是明智的,只有迂腐的、浅陋的人才会一叶障目,片面极端。以义利为例。君子爱财,取之以道;所欲不逾矩,这是儒家的真主张。而存天理、灭人欲,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是个别人的偏激看法。正像北宋思想家李觏所说:“利可言乎?曰:人非利不生,曷为不可言?欲可言乎?曰:欲者人之情,曷为不可言?言而不以礼,是贪与淫,罪矣。不贪不淫,而曰不可言,无乃贼人之生,反人之情!”(《李觏集·原文》)
选择
儒家在仁慈与残暴中选择了仁;法家在宽容与严厉中选择了严;道家在人为与自然中选择了自然;佛教在善良与邪恶中选择了善;朱熹在天理与人欲中选择了天理;《焚书》作者李贽在真与假中选择了真。《体论》呢?在虚伪与诚实中选择了诚!
“夫诚,君子所以怀万物也……诚者,天地之大定,而君子之所守也。”
女人
俗话说,女人是祸水。《典论》更加武断,“三代之亡,由乎妇人。”《管子》讲:“妇言人事,则赏罚不信;男女无别,则民无廉耻。”为什么中国自古以来,对女人怀有偏见?在一个高度集权时代,皇帝、国君控制资源,掌握人民生杀予夺大权,万民特别是官僚集团争宠,进而争权夺利,无论亲疏、贵贱、男女。男人受宠,或被指为奸臣、佞人。女人受宠,外戚得势,则被指为牝(pìn)鸡司晨,朝野不祥。所以,与其说作者对女人怀有什么偏见,不如说,他们找到了与女人、与外戚争权夺利的借口。相反,在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年代,在一个人人都可以掌控自己命运的国土,女人作为平等的公民、国民,她们又怎么会成为祸水呢?
古训
要说民主,没有比《六韬》说得更精炼,“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唯有道者得天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莫常有之,唯贤者取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 要说平等,没有比清初思想家王源说得更实在,“或谓人众而地寡耳,豈不思天地间田宜天地间人共享之”。(《四存篇》)要说自由,没有比《击壤歌》(中国歌曲之祖)更朴实,同时,更浪漫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学问
学问不等于学历、学位。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也是学问。甚至,在子夏看来,“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可见,学问之事大矣!书本知识、社会经验、道德修养、悟性……都是学问。
助人
助人为乐,成人之美,既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情怀和胸襟。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一些伪君子,一些见不得别人好的人,一些妒贤嫉能的人,是没有这种品德和胸怀的。人的口碑就是在成人之美的过程中逐渐树起来的。
非人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某人不是人”这类抱怨、批评、指责的话。按照孟子的说法,“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一句话,不讲仁、义、礼、智的人,不是人。(《孟子》)
富贵
富贵,人之所欲也。富贵者,人或羡慕嫉妒恨。富则赈贫,贵则怜贱,明智。“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自取。“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老子》),高见。
毫末
细节决定成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下手。这些道理没有比老子说得更早、更精辟了。例如,“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又如,“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贡献
在古代中国,要做官,要功成名就、出人头地,除了才华,还要机遇。机遇,遇贵人的机率、概率。所谓命好、命不好,实为这种概率之大小。对多数人来说,概率一定偏小。官僚体系形似金字塔、牛角尖,越往上爬,概率越小。所以,历代自认为怀才不遇者多如牛毛,渴望被发现、被重视的人不计其数。从李白“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 到刘基“鸡鸣风雨潇潇,侧身天地无刘表”(《水龙吟》),都明显表现出这种心理。其实,人生有多种选择,为国家、为人民作贡献的方式、方法,也不仅限从政。诗人李白比官僚李白,贡献更大、影响更深!
责任编辑:高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