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智能实践到何程度了?
2018-01-24李前黄帅
李前+黄帅
最近,国民老品牌新飞冰箱黯然落幕,勾起了我们的旧情怀。那句“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的广告语犹在耳畔,但新飞确已被“新时代”甩在了后面。这个“新时代”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智能化。身在其中,谁都无法避开技术创新带来的冲击,最后的结果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不过,在如今家电行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鍵时期,想必没有一家企业会毫无压力,也没有企业会说智能制造很容易,因为变革往往是痛苦的。2017年12月21日,在浙江慈溪举行的“中国电子家电企业国际化高峰论坛”上,业内多家知名企业梳理了家电品牌智能化的实践。
长虹电器:“做智能产品不能把人忘了”
3个月前,长虹推出了全球首款声纹识别人工智能电视Q5K,这让其他电视品牌备感焦虑。长虹坚持用核心技术创新向智能化转型,得以让它领跑同行。这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把握住了“人”。
与其他家电企业一样,长虹在智能化道路上也摸索了很久,一边开发,一边思考究竟如何才能让产品更智能。“这几年,我们基本上找到一个方法,即做智能产品不能把人忘了。”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大文说,“要研究人对应什么样的场景。智能产品让机器听懂还不行,还要能识别你是谁、谁在说话。我们将人机对话作为载体来布局人工智能。目前,长虹在空调、电视上都能体现这一点。”
与智能转型并行的是品牌国际化,在这一点上长虹也有话说。黄大文直言,欧洲、美国并不欢迎中国投资,中国企业过去投资基本靠“买买买”。根据长虹在海外的并购经验,首先要做到合规;其次要是民族的,国际市场动作要和国内母公司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最后要做到文化融合,用本地化策略化解文化冲突。否则,可能遭遇诸多麻烦。
奥克斯家电:“自动化的基础是产品标准化”
在智能化布局方面,奥克斯明确提出了“预算”“人才”和“IT”三大百亿工程,未来5年成为拥有国际化竞争力的品牌。
奥克斯家电产业集团副总裁黄小伟认为,空调产业智能化可分为产品的智能化、运营的智能化和制造的智能化几个方面。
就产品智能化来说,国际市场的进度滞后于国内市场。黄小伟解释说,各国使用习惯不同,对产品的需求也不同,加上国内空调自主品牌对海外消费者的引导力不够,导致智能产品海外普及进度滞后。但从奥克斯的实践看,运营智能化使得其海外交货期缩短了30%以上,大大加快了海外销售的服务效率。
事实上,这几年市场炒作“智能工厂”概念的热浪中,确实有一些家电企业建成了智能工厂,但是并没有实现预想生产的效果,甚至沦为了政府领导参观的“面子工程”。这很令人痛心。
在黄小伟看来,制造的智能化非常关键。2016年11月至今,奥克斯用短短1年时间在宁波建成了智能基地并实现投产。“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他说,“自动化的基础是产品标准化。”因此,奥克斯为了建立真正高效的智能工厂,前三年一直在做产品的标准化。
在海外打造品牌方面,黄小伟认为,“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他表示,要踏踏实实做好两点:一个是做好品质,另一个是做好创新。
“没有哪个国家的消费者不注重品质,这是消费者永恒的追求。所以,只有踏踏实实把品质做好,才能树立我们的品牌地位,才能提升我们的品质价值。”黄小伟分析道。
如果说好品质可树立品牌,那么,创新就是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产品的利润率。“创新有几个方面,智能化肯定是未来创新的一个重点,另一个是寻找客户的痛点在哪里。”黄小伟说。
志高空调:“每年必须推一款智能化空调”
像奥克斯一样,产品智能化在国际市场普及滞后的问题,志高也遇到了。最开始志高国外渠道的影响力较小,导致产品的智能化不能被广大海外终端消费者所认知。
鉴于此,志高在2014年做了海外营销战略转型,从低价竞争转向推广自己的品牌。随之而来的是产品战略也发生了改变。2017年,志高开始通过赞助国外体育赛事,包括签约一些知名代言人,影响国外普通的消费者。
“我们的自有品牌走出中国、走向全球,第一步是让海外进口商认识到中国产品和品牌,第二步是要影响进口商下面的经销商、分销商等销售渠道。”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肖凤麟分享道。
在加大海外自有品牌推广投入的过程中,志高产品出口增长率有所放缓,但得到的好处却非常明显。由于提高了自有品牌销售占比,在2017年原材料价格大涨的背景下,志高抗风险能力和议价能力都提高了。
取得了诸多创新成果、也走过了弯路之后,志高坚信,海外品牌推广是智能产品被接受的有效策略。自2012年推出全球第一款云空调至今,志高不断加大和升级产品的智能化。肖凤麟透露,志高要求自己“每年必须要推出一款智能化空调”,以满足现在的市场需求。
对于“走出去”的经验,肖凤麟说,“人更重要”。2013年,志高决定“走出去”,选择的第一站是哈萨克斯坦。现在,志高哈萨克斯坦团队中绝大多数都是当地人。志高还提出了“全球合伙人”的概念,凝聚一起“走出去”的人,在世界各地开展合作。
中兴:“用几十亿打造智能终端品牌几乎不太可能”
“智能制造已经成为资本密集型行业,智能终端涵盖了芯片、传感器、面板、内存、系统和感知等众多领域。如果想用几十亿打造一个智能终端品牌,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智能终端永远不缺玩家。”中兴通讯消费者体验与大数据战略部部长吕钱浩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让我们意识到,在智能转型过程中,除了技术创新的兴奋,还有竞争的残酷。
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通信企业,中兴绝不会缺席智能化大市场。当前,中兴正在布局“5G+人工智能”。2017年11月30日,中兴正式对外发布2018年云桌面创新解决方案,再次向市场“秀肌肉”,展示了其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的实力。
相比家电业,电子通信领域似乎对技术更新换代的要求更高、更急迫。中兴面对的是新一代技术尚未爆发的市场,即便是5G技术,现在也多在研发阶段,普及应用只能“赌”未来。即便如此,中兴仍不得不“赌”一把。
从2005年开始,经过12年的耕耘,现在中兴在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排名进入了前5位,其中在美国排名第4位,在德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土耳其和墨西哥都占据前4位。令人意外的是,中兴在海外市场风光无限,在国内市场排位却节节败退,从2013年国产品牌第1位,下滑到了2016年的第12位,2017年好不容易才回到了第9位。
“中兴反思了在国内市场的失败。”吕钱浩说。中兴重新制定了战略,抓住了全球消费升级的“风口”。但是,吕钱浩也承认,全球消费品价值链的标准制定者并不是中国,从这一点来说,应对消费者升级挑战、体验场景挑战、竞争白热化挑战、合规挑战和产业链挑战等,是我们‘走出去、变强变大的核心。
众所周知,中兴在海外市场已经身经百战,有自己的“铁律”。吕钱浩表示,在海外市场至少要做到几件事。一是合规化。欧洲、美国和日本等是资本高度发达的市场,而非洲、拉丁美洲和印度等新兴市场的本土保护意识也在崛起。因此,无论到什么市场,都要做到合规。二是创新化。以前中国企业“走出去”靠的是物美价廉,现在恐怕行不通了。三是本地化。这几乎已在“出海”的电子家电企业中达成了共识。四是品质化。这不仅指产品质量提高,品牌形象和企业理念都要在当地进行广泛的传播。五是生态化,形成产业生态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