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外一篇)
2018-01-24胡献浩
胡献浩
一
“现在的人都忙抓创收,你写那破稿子有什么用?”常有朋友看我在加班加点爬格子码字很是不理解,每次我都报以微笑,答曰“因为喜欢”。问得人多了,也仅笑笑懒得再解释。的确,我这个人爱折腾自己,每天办公室的文案工作都让我疲于应对,但我依然乐于忙里偷闲或放弃午休时间写点自己喜欢的文字。
对于写作的人来说,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写的东西变成铅字,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扬,而我的写作从一开始就是带有功利色彩的。18岁那年我选择参军。参军的路也不是一帆风顺,尽管身体各项都符合要求,由于名额限制,仍面临着淘汰的残酷考验。后来,我如愿走进军营,但走得很艰辛。依稀记得父亲夕阳余晖下转身抹泪的苍凉背影,在我心中烙下无法冲洗的印记,我在内心默默告诫自己:“一定要争气,好好干出一番名堂。”
初入军营,我就特别想引起领导关注。要知道在上百人的队伍前,领导的点名表扬是多么令人羡慕和妒忌,关键这些都是日后评奖评优的资格。由于身体偏瘦,我在同年兵中军事素质不算太好,自然得到表扬也就成了奢望。
没有门路,又不想当两年兵就回农村老家去。偶然听说部队写文章的人很吃香、有前途。甚至道听途说在哪类级别报纸刊发文章就可以立三等功,还说有两个三等功就可以提干当军官。听来的终归不可信,但写作也算一门技能,当不了干部,至少对转士官也有帮助。服役满12年后,转业回地方,政府就会安排工作,不用再回农村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但当我真正接触新闻写作后,真心觉得这应是一名战士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好平台,于是立志做一名“兵记者”改变自己的命运。
新闻路,苦并快乐着。有时候,为了写好一篇稿子,人像着了魔一样,吃不好睡不下,直到脱稿。有时因为写不出满意的稿子,我把自己关上一天不吃不喝,有时在睡梦中突然被一段朝思暮想的文字唤醒,于是彻夜无眠。有人说,生活需要阅历,你还年轻慢慢来。言下之意就是劝我放弃。我天生固执,不愿服输,更是输不起。那时候,我也曾抱怨过、发誓过,如果有其他选择,以后再也不会从事文字工作了。
当了12年兵,握了10年笔杆子,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度过那段时间的,内心始终有一个声音:“你没有后台!你只能靠自己!你必须要努力!一定要做到出类拔萃,否则,你什么都不是!”努力的确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看到了希望,尝到了甜头,赚得盆满钵满。转了士官,入了党,立了几个功,大大小小获了一些奖。再后来,转业后在政府部门找了一份还算体面的工作。
时至今日,我还是食言了,最终又回到写作这条路上。写了10多年,哪能说放下就放下。现在,如果隔上三五天不写点东西还真不适应,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正如朋友所说,我看上去总是一副忙忙碌碌自讨苦吃的样子。我说:因为我相信这个世界不会辜负你的努力,也不会因为你的默默无闻而不给予你希望。
二
前段时间,27岁的“水泥妹”张方方火了。这位生活在飞扬的水泥粉尘中仍能笑靥如花,遭遇困境仍能坚强面对的年轻妈妈,她的动作娴熟利落,每天搬运数十袋乃至上百袋水泥,并因此走红网络。有人说这是炒作,仔细想一想,一袋水泥100斤,每天最少要搬20吨,也就是400袋,最多的时候80吨,这是什么概念?这样的数字,人人都会算,但是让你去试试,不见得你能有这样的勇气。她面对的是恶劣的劳动环境,承受的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困顿。尽管如此,张方方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停止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是选择了努力自救让自己活得更好。诚如她在“快手”主页上写道:“我有双手,就算以后老公不能干体力活了,我也完全可以靠自己撑起这个家,我能出力。”
我有一位表哥,自幼双腿残疾必须依靠拐杖行走。初中毕业后,掌握了一门家电维修技能,后来在家乡的小镇租房开了家维修店。在很多人看来,他这一生也就只能这样勉强生活了。但是他肯吃苦又好学,因为技术好逐渐在小镇上有了名气。那时,去学校路过他的小店,门前总能看到络绎不绝前来维修电器的人。他靠自己,努力养活了自己,供养了姑姑家整个家庭,还供读两个兄妹至大学毕业。后来,他在镇上自建了一栋4层楼房,扩大了经营范围。再后来,他在县城买了房买了车,并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你看人家谁谁多厉害!”“身残志坚,这个小伙不得了!”从那之后,表哥成了小镇上的名人,一度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我知道他的成功是必然的,我曾見过他拄着双拐挤班车去县城拜师学艺、采购配件的艰辛;也曾见过他为了弄懂某一个零件维修难题彻夜攻关的刻苦。因为他知道,不这么做,他在命运面前几乎没有翻本的机会,而且稍不努力,就会退回到穷困的深渊。
三
这世上,之前默默无闻,突然让你眼前一亮的人和事还有很多。谁的成功都不是与生俱来,很多时候,你只看到了别人的华丽转身,身上的荣耀光环,却看不到他们每一次收获背后浸润的心血和汗水,他们生活很低调很努力。
看着那些高富帅、白富美,有人眼里充满羡慕嫉妒,认为他们何其幸运,拥有了自己所没有的,却不换位思考自己为何会沦落到这步田地。
你只看到了别人的魔鬼身材,却忽略了你在胡吃海塞的时候,她们在健身房挥洒汗水。
你以为别人靠着关系所以工作没几年就提干,却不明白机会是留给有准备人的。在你沉迷于刷微博、侃大山、彻夜玩游戏的时候,别人却在读书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历。
你感觉本该属于你的香车美女、钻石豪宅都被运气好的人抢走了,然后感叹着命运待你不公——为什么我的父母是小职员,为什么我没有倾城之貌,为什么我运气不好。然后你一边把要努力改变的铮铮誓言写满朋友圈,一边继续上网泡吧打游戏。
你真的是因为命运的不公吗?其实你知道,你只是因为懒惰,你只是在拿命运当幌子,为懒惰找借口,你不肯努力改变自己,凭什么得到这些东西?你就活该屌丝一辈子。要知道,这个世界并不欠谁,而你却欠自己一份努力。
公平是自己争取的,我们不能傻傻的接受所谓的宿命。英雄不问出身,只要努力提升自己,总会赶上的。“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努力了才会改变生活,才能活出一道亮丽的风景,方不枉此生。
你养我小,我养你老
2017年10月16日,广南县54岁的男子汪克武,用背带像襁褓一样背着89岁的母亲去村卫生室看病,后被路人看到拍照传到网上后感动了整个朋友圈。
“你养我们小,我们养你老。”这是汪克武曾经说过的话,他的话让人觉得暖心,甚至有点热泪盈眶了。父母对儿女的爱,虽平常、寻常,但都出自内心。作为儿女就应该有感恩的心。知道感恩的人才能够体会父母的含辛茹苦,对父母那份恭敬、那份孝心,才会从内心油然而生。
背母亲看病一次不难,难得的是汪克武已经坚持背了7年!汪克武背负的不仅仅是年迈母亲的身躯,更是中华民族正在逐渐丢失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人们把善待父母称为“孝”,并有“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之说。父母不仅养育了我们的生命,更给予了我们无限关爱,抚育我们长大成人,我们本当以涌泉相报。在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我们不缺少像“汪克武背母看病”这样的一些感动,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现实中许多人在追求自己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太注重为个人及小家庭的创造与奋斗,忽视了对父母的关爱,有的虽然感恩之心满满,却很少付诸行动。甚至有甚者,在外面与人相处时风风光光,吃得香、穿得好,可是对父母的生活却不闻不问。
我曾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那是几年前,我像往常一样去单位门口小吃店吃早点。那天小吃店的生意异常火爆,仅有的几张桌子早已围满了人。我正为坐哪里而发愁时,一位老人家主动给我让座:“来,小伙子,坐这吧!”我一看老人怀里抱着个三四岁的孩子,就没有坐。老人却执意让座,这时,听对面有个女子嘟囔了一句:“哪来那么多事情?”我以为她在说自己,抬头发现她正盯着老人看,眼神里透着不满。
之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再次发生了。老人带孩子在店外玩耍时,手中的气球不小心松落,转眼飘向了天空,这时孩子哭闹起来,听到哭声,女子迅速跑了出来,接过孩子,不问青红皂白就把老人数落了一顿,老人惊慌失措地站在那里,像个做错事的孩子,眼眶中分明有浑浊的泪光在闪烁。
女子那张嘴依然在喋喋不休,言语十分难听。老人试图上前从女子手中接过孩子,被女子甩开了,她招手拦了一辆出租车,扔下一句“没用的老东西”后愤然离去。老人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痛苦,竟然“呜呜”地哭了起来:“儿子母亲走得早,为了儿子有出息,我一个人不容易啊,现在儿子大了,有出息了,娶了媳妇,却嫌弃这个爹了,我还是回老家住踏实。”多年过去了,老人蹒跚离去时的那句“我回老家住踏实”的话语依然在耳畔回荡,我曾问自己:回到老家,他真的就能踏实吗?
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道理简单明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动物尚能如此,我们人类做得如何呢?有时我也想问一问那些不善待父母的子女,难道你们真的不会为此羞愧难当吗?
不可否认,新时期、新形势下,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在潜移默化发生着改变,道德结构也悄然变化着,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也在逐渐丢失。
作家刘醒龙在《抱着父亲回故乡》中写到:父亲抱过他许多次,而他只是在父亲去世回乡安葬时,才给了父亲一抱。这是第一次抱父亲,也是最后一次抱父亲。
这段话,让我想到一句印象很深刻的话:你应该感到庆幸,你还有父母可以去孝顺,可是你并不珍惜!
常听身边人提起,等我以后有钱了,我要让老人家坐在钱堆上随便花;等我以后有时间了,带着爸爸妈妈畅游名胜古迹,让他们在有生之年潇洒个痛快!我想说,可能吗?等你以后有钱了,爸爸妈妈的牙还能啃得动大鱼大肉吗?等你以后有时间了,想带着爸爸妈妈去周游世界,他们还能经得起舟车劳顿的折腾吗?……
真正做到“孝”,不能仅仅流于口头上的承诺,而应当真正付诸实际行动。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世界上什么事都能等,就是孝敬父母不能等。”常回家看看,多陪伴父母,帮父母做点家务,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孝敬。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汪克武背母看病值得我们点赞,更应该引起我们沉思。“百善孝为先”的传统道德应该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孝敬父母将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要学习的永恒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