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砚山一角青如染

2018-01-24彭显波

含笑花 2018年1期
关键词:山脉祖国生命

彭显波

我始终相信一个地域自有其万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印迹。借助于现代网络,却几乎找不到与“砚山”有关的详实的文字记述。

对于“山势颇秀,其形如砚”作为砚山地名的由来,我始终觉得有些勉强,但也由于自己未能从任何文献或古迹中寻得更确凿而有价值的资料,也只能暂且相信这种比较形象而易于接受的说法。

自西汉以来,砚山开始悄然登上了历史舞台。即使更多的是以一个插科打诨或者是群众演员的身份,在人类历史这个巨大的舞台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迹。如幽蓝天宇下朗夜里的萤火虫,也散发着独有的光芒。

将砚山环抱其中的,是云贵高原中虬状盘桓着的六诏山脉。蕴藏着丰富的煤、铅、锌、金、沸石等大自然馈赠的宝藏的六诏山脉里,贫瘠的石山与如画的森林交融存在。

尽管难以从地方史志中找到更多的关于砚山人文脉络的文字和图片,但仍然可以将有迹可寻、散落一地的珠石渐渐修复成串。平远大山村古崖画、阿基大各大“万家坝”铜鼓、维摩奇缘洞石碑、江那里盐课碑、诸葛山陆春元墓、郊址古城、郊址“将军第”、江那李应珍墓、阿猛魁心阁……

从西汉到隋唐,经历了大约700年的时间,被命名为“强现”的“和蛮”部落开始以一个整体形象正式载入史册。同时期的中原开始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兴盛时期,而“强现”,则是作为云贵高原人类文明史的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姗姗来迟的舞者,在哈尼文化渐次消遁的同时开始了更为持久的壮、苗、彝、瑶的迁入和发展。

关于砚山中古、远古文化的一些考察和设想,我曾在《画鼓传音》和《砚山千年铜鼓的回望》中作了粗浅的叙述和想象。

考察近代历史以前的砚山,大概可以将砚山的历史文化脉络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以农耕文明和早期商贾发展为特色的“開广锁钥”、“滇桂走廊”;二是以反抗强权和外来侵略为主的抗争史。

无论是二者中的一者,无不体现出六诏山散发着的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六诏山脉中没有挟寒风吐白沫凌厉锐进的黄河壶口激流,也没有水天相接天地相融巨浪涛天的辽阔江洋,却也有着小家碧玉般的涓涓溪流和星罗棋布的山间坝塘。

多年来,我一直关注和努力发现着关于砚山的历史文化印迹,试图沿着六诏山脉去探寻一段久远的砚山文脉。虽然我始终没有发现不同寻常的惊艳篇章,但还是被近代以来六诏山脉里勤劳朴实、敢想敢为的人和事所感动。

首先想到的,是希望“知识救国”而同时投身革命的1897年出生于云南省阿迷县(今砚山县平远镇田心村委会红果树村)的王有德。王有德之于砚山,如同罗炳辉之于昭通,龙云之于云南。

十九世纪末叶的砚山,阿迷县丞所管辖的范围可能不及现在砚山的十分之一。那时的平远坝子人丁稀少、人烟罕至。在这样一个偏僻落后的村子里出生,在简陋的瓦舍和风沙呼啸的田野长大的王有德,自幼便把读书修身立志作为一生的选择,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20岁的王有德从一名学子迅速成长为中国革命的先驱、中国最早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者之一、中国工人运动的开创者之一,为六诏山脉亿万年的沉默与坚守作了一个令人动容的诠释。

王有德,字叔邻、茹邻。“叔”,衰退、末世或少年的意思,兴许是源自类似《晋书·刘颂传》里“然所遇之时,实是叔世。”的“叔世”之意;“茹”,容纳之意,古代也把茜草称为茹。仅从王有德给自己取的“字”的意思和寄托来分析,王有德应该从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等大师身上学习到很多知识,他的思想已经从阿迷县那个乡野升华,早已超越了六诏山脉不言不语的境界。

我相信,在那个急剧动荡、把全部生命和精力投身于开天辟地的伟大革命事业中的王有德,在短暂而伟岸的枪林弹雨的戎马生涯中,一定留下一些至柔至刚的文字。只可惜我们无缘一见。

王有德留给我们的,只有一张马背上英姿勃发的照片。他身上斜挎着的背包里,也许藏着他作为一个诗人的声音。他完全有能力和热情去书写“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样豪迈的诗词,或者是“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这样缱绻的诗句。

从砚山到北京,再从北京到广州、南昌,再到上海,时任十九路军某团团长的王有德以“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雄心伟志,将自己年仅35岁的生命献给了为祖国和中华民族赢得自由与解放的残酷的战争之中。

人类历史上,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抗争史册中,王有德永远的留在其中。

作为曾经为纪念王有德而作出一些努力的我,心中是充满自豪的。2009年至2012年期间,我在县委农办工作的时候,有幸担任了一段时间的县老促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那段时间,我与县扶贫部门、史志部门的同志积极在干河乡大青龙村筹建一个小型的砚山县革命教育基地,县文联的沈正良同志在完成王有德塑像工作中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尽管在大青龙村建的这个革命老区红色教育基地很小,室内面积大概一百二十平米,加上室外的小型群雕和活动场地,也就六百来平米。县史志办的王红等同志具体负责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室内的整体设计,建设过程中实际支出远远超出了预算,时任县委副书记,现任州委常委、砚山县委书记的李红同志给予了及时和关键的支持,使得大青龙革命老区红色教育基地顺利建成。

大概一年后,也就是2010年,我又有幸参与了江那凹墉的革命老区红色教育基地建设,这个过程中更进一步的了解到与王有德生平有关的一些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这一年,县史志办的同志反复在说想在平远红果树村建设王有德故居一事,我心里也渐渐有了一些想法和思考。第二年,在省、州、县农办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县农办从有限的省级重点村建设经费中专项列出一部分用于支持王有德故居的前期工作。

王有德是中国革命历史光辉历程中不可忘却的功臣。党和人民把他深深的留在记忆深处。

我和有关部门的同志多次实地查看王有德的故居,经历百余年沧桑的土木结构灰瓦黄墙的老屋,那条条被雨水和尘埃掩盖的青石板透射出丝丝光亮,仿佛在沉郁的述说着这个不大的四合老院曾经的故事。

一个身着暗色蓝衫的少年捧着陈旧的书籍,时而在楼道间沉吟,时而在窗前书写。没有人知道这个少年在读什么书,更不知道他的脑袋里在思考什么。我相信不会有人会把这样一个远离土地的少年,会在同龄人按惯例娶妻生子继续在田地里劳作的年纪,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献给了千千万万或渴盼自由或追求幸福或懵懵懂懂或浑噩度日的同胞。

王有德的存在,让我们对缺少明显文化依存或者是地域文化精神依托的砚山产生了浓烈的敬意。王有德在千千万万的革命先驱中,因为他过早的英殁,也许还不足以成为历史的焦点,但足以成为百世的楷模。

砚山,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中國革命先驱的故里。我们没能把王有德的遗体完整的回葬在他的故园,但故园的人们早已把他完整的永远的记在了心中。

中国有幸,砚山有幸。中华大地上何止千千万万个王有德。王有德这种把祖国、民族和人民的前途命运当成自己的终极追求的英雄气节,并没有随着王有德的牺牲而远去。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华民族也正以更加勃发的豪气雄立世界之林。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距离王有德牺牲五十三年后,正当全国人民豪情万丈的建设着多灾多难的祖国时,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又在王有德的家门口开始了。这场战争中有数万英雄儿女毫不畏惧来犯之敌的淫威,用千百年轻的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完整和尊严。

历史往往出现一些惊人的巧合,当年王有德离开砚山远赴北京求学时二十岁不到,而多年后,同样在保家卫国的残酷战争中,又出现了用十九岁风华正茂的生命书写着人生的理想和对祖国的忠诚的王建川。

1984年1月,王建川入伍,所属被誉为“丛林猛虎”“南疆长城”的钢铁劲旅陆军第14集团军,时年王建川19岁。1984年4月28日,在一场战役中王建川怀揣着的准备退伍后送给母亲的两本日记本被自己的鲜血浸染。

在《寄给妈妈的日记》中,王建川那年轻的生命充满了至诚与衷爱:

“当巡逻的脚步送走除夕,

妈妈,我送给你这本日记。

孩儿一年的征尘、四季的足迹,

全部忠实地记在这里。

当灶前的火光映红了日记,

妈妈啊妈妈,

日记将给你带去多少回忆。

童年的天真,

少年的顽皮,

如今化作了庄严的军礼。

放心吧妈妈,

我已经懂得了“战士”的含义,

当还击侵略者的炮声震撼大地,

妈妈,请你不要把孩儿惦记,

不付出代价怎能得到胜利?

战士的决心早已溶进枪膛里,

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

再见吧妈妈,

孩儿即使在九泉也千声万声呼唤您!”

“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王建川牺牲了,在饱含对母亲的深深挚爱和对祖国母亲的无限忠诚中牺牲了。入伍时王建川在向党支部递交的决心书中写到“宁上前一步死,不退后半步生”,以此郑重承诺:为了祖国,哪怕牺牲生命,血染战旗,也在所不惜!

我相信,年轻的王建川已经完全懂得了生命的要义,要不然他也不可能写下如此的誓言、诗篇和日记,我为他写了这样一句诗:饮铅弹而蔼然含笑,染战旗而钢枪在握。

2015年,习近平在视察陆军第14集团军时,回忆起这支部队19岁烈士王建川在战场上写给母亲的诗,称赞王建川有着“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的军人血性。

我无数次凝视着晨雾或者阳光中的六诏山脉,脑中秩序出现着帧帧画面:平远大山村那几乎被人遗忘了的远古岩画、阿基大各大那面不知何时降临的古朴的铜鼓、六诏山脉各个村寨千百年留下的肩挑马驮的滇南古道、用生命保护正义的北上请命的身影、用生命与智慧驱除侵略者的长衫将军、用生命捍卫民族尊严和国家人民利益的王有德、王建川、老山前线的女子突击服务队……

从人文脉迹来说,缺少诗文和大家的砚山确实存在一些遗憾。但这些画面和故事同样令砚山这片热土充满了诗意,充满了融入远古文明与现代气息的诗意。

我想这种诗意正在影响着砚山形成和积淀着一种属于砚山的文风,轻柔且坚毅,温醇且灵动。用生命写就的关于祖国与民族未来的诗章,同样具有史诗一样的魅力。

英雄史诗,正鸣唱在旭日升起的六诏山脉。当所有的一切伟业换来宁静如画的六诏山脉环抱着的青山绿水、高速公路、产业园区和城乡安然行走着的人们的时候,一切都成了寻常风景,王有德、王建川当年所期许的寻常风景时,我们也就找到了终点和意义,价值的终点和意义,生命的终点和意义。

我已经找不到更好的文字来升华这篇拙作想表达的意思,写下了一首没有题目的平仄不尽规整的诗:

砚山一角青如染,六诏山脉红霞飞。

千载英魂催人进,幽幽古道铿音鸣。

陶渊明这样概述这种终点和意义:“托体同山阿。”

猜你喜欢

山脉祖国生命
它,就在那里
祖国祖国我爱您
山脉为什么不会无限长高
地球上的山脉为什么不会无限长高
山脉为什么不会无限长高
意聊
对祖国唱出爱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我爱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