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畴的刺绣

2018-01-24彭荆风

含笑花 2018年1期
关键词:西畴刺绣手艺

彭荆风

西畴的兴街一向是南北通衢;因为交通方便,过去边境线上有战事,多是在这里聚兵屯粮。作为军旅作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曾经多次来这里停留、采访。

近三十年过去,当我再来到兴街时,这里又聚集着一支令人侧目的队伍;不过她们不是身着戎装准备提戈斩级的军人,而是一群使用五彩丝线在绸缎、绒布上精心刺绣的妇女;礼堂外边那座石砌大平台上排列得满满的,大约有五、六十人吧!她们有老有小,年岁小的不过十五六岁,年岁大的却高达八十三岁。那位年岁最长的曾祖母级老人张奎先,身体还很健朗,出于对刺绣的热爱,也和年轻人一样,带个小板凳和竹制矮桌来这里现场表演刺绣技艺。

(后来我才知道,她的女儿张培超就是这兴街刺绣协会的负责人,那个在一旁刺绣的漂亮姑娘晓娜是她的孙女。祖孙三代都是刺绣高手。也表明兴街这地方,刺绣手艺的源远流长。)

我们满含敬意地来到老人身边,观看她行针引线,把布面上的一幅花卉一针针绣出;她专心致志地绣着,是那样从容、笃定,手不抖,针不乱,显示了这位积累了七十余年刺绣经验的老人技艺的娴熟、高超;而那些年轻的姑娘们则是飞快地绣着她们那些颇有新意的图案,很为自己的手艺能引来这样多远方来的客人的关注而得意,大方地任由人们拿起她们的作品来细看、回答着人们的询问……

我过去在不少地方参观过妇女的刺绣,最多时也只是三五个同道聚在一起边绣边交流,哪里有着五、六十人排列整齐一起绣的阵势?

我很快就明白了,这是兴街刺绣协会在向我们这些来自远方的客人展示她们不仅有刺绣的传统,还有一支多达四百余人的手艺高超的强大队伍。

刺绣工艺在我国一向有着悠久的历史,两三千年前,苏绣、湘绣、川绣、广绣就已经兴起,并且影响着南北各个地方的刺绣工艺的发展;可以说,在中华大地有女子的地方,就会有心灵手巧的刺绣高手;西畴的刺绣,据说是清末一位来自四川的孟姓刺绣艺人带来的川绣工艺,并逐渐与当地壮锦、苗族刺绣相融合,形成了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畴阳刺绣”。刺绣是一种文静的、能使心灵手巧的女子寄托着对美的追求,并发挥艺术个性的手艺,很为妇女们所喜爱;邻里、长幼之间相互影响,在兴街的家家户户都有人刺绣;女孩子们从七八岁起就跟随着长辈学绣,把产品拿到集市上去售卖以改善家庭生活,日积月累,几十年下来,几乎人人都是刺绣高手。西畴的刺绣技法以手工抛绣和板绣为主,一向以色彩的绚丽、构图的新颖、工艺的精巧而雄据滇东南;一些刺绣精品不仅进入了文山、昆明、广西、广东、贵州的工艺市场,还辗转远销往越南、泰国、缅甸、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那些绣工精致,色彩斑斓,具有民族特色的被面、门帘、枕头、手绢、花帽、花围腰……深受那些地方妇女的喜欢。

为了让我们了解她们的产品,兴街刺绣协会特意在那座礼堂里,展出了她们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作品,其中有一向为民间所喜爱、象征吉祥的寿桃、牡丹、梅花、玫瑰,孔雀、蝴蝶、凤凰、牛、羊、马,以及具有民族情调的傣族人赶摆、苗族人吹芦笙、纺线、佩戴婚纱的白族女子、壮族的庭院,战国时期凯旋归来的车马……而最令我惊讶的是那幅悬挂于礼堂正中、尺寸较大的“西畴县城”全景,墨绿的远山、天间的白云、鳞次栉比的房屋,都绣得既真实又富有边地情调。这也表明,这些身在山乡的妇女在绣品的设计上,并不止步于传统的花鸟虫鱼,而是能够眼界更开阔地向较繁复的艺术创造方面发展,并且有了可喜的成就,这样的刺绣作品挂在一些大小城市的宾馆大客厅、大会议室里,都不逊于那些画家的作品。我向陪同我们参观的兴街刺绣协会负责人张培超建议:“这样的艺术作品你们可以多制作一些,那会从多方面提高你们的刺绣水平和声誉。”

其实她们已经绣制出了不少这类大型作品,如《广南县八宝镇全景》《温馨的小苗寨》,以清代宫庭画家郎世宁作品为蓝本的“百骏图”等,都很令人注目。但是,她却为难地说:“这很费工、费时、费材料。要有订货,我们才敢制作。”

现实情况也确实如此。这里的刺绣者虽然多,手艺也娴熟,但是多数是个体户,既使有西畴协会来牵头,也要考虑付出的较多人力、财力能否较快收回?而且制作一幅较大的工艺品,从题材、结构、选材,设色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都要有关方面来支持,并帮助她们多方面溝通销售渠道。

在这些刺绣高手的面前困难虽然多,但是她们既然已经有了新的赏试,我想,她们一定会坚持下去,不让这一工艺创新停顿、萎缩,从容地刺绣出为人们喜爱的艺术精品!

我真诚地祝福她们!

猜你喜欢

西畴刺绣手艺
老手艺
西畴,在时代的大浪中扬帆起航
披荆斩棘斗顽石
不朽的丰碑
西畴之秋(外一首)
刺绣织成的日本传统美食
刺绣风尚
【花样盛年·欲望清单】华美刺绣
春·手艺
刺绣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