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量子文物艺术品鉴定仪忽悠
2018-01-24
图/东方IC
量子物理学和艺术品鉴定有什么关系?北京一家公司近日称,通过一种量子文物艺术品鉴定仪,能对青铜器、金银器、书画作品等进行检测鉴定,并得出被鉴文物艺术品生产、制作精确到“年”的准确结论。令人头疼的文物鉴定问题真的被解决了?
“高科技”鉴定惹人疑
陶器、瓷器、青铜器、玉器、字画……不管什么物件,放到仪器上两三分钟,电脑就能显示具体年份。仪器只有手提密码箱大小,检测大物品要用配套的探测棒,一头连仪器,另一头搭在古玩上。这是新近“走红”的量子文物艺术品鉴定仪宣传片中展示的内容。据称,这款鉴定仪可以用“量子科技”解读文物年份全信息,无需比对数据库。
量子文物艺术品鉴定仪“发明人”杨建军在宣传片里这样介绍研发历程:“找到了亚毫米波,也就是0.5毫米高频振荡波,这个波能真正进入时光隧道,是能把年份信息进行切割的标准波。依据此发现,后期又经过若干年研发,做出量子环,能做出小型化的移动设备。”
对此,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冯松林提出了一连串疑问:亚毫米波是如何反映文物制作的年代信息的,其理论依据出自何处?用什么探测器或传感器探测亚毫米波?亚毫米波与量子化有什么关系?信号如何传输,如何建立测量数据与文物制作年代的对应关系?鉴定结论拿什么标准进行校准……
据了解,亚毫米波波长短,波导传输的损耗大,对元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亚毫米波测量很少采用微波技术中的常用波导传输线和元器件。从设备基础看,量子文物艺术品鉴定仪并不符合这些基本要求。
使用鉴定仪器要擦亮眼睛
冯松林认为,用科学仪器鉴定文物有几个要素:测量的理论依据、原理、参数有详细说明;测量的数据和结果经过可溯源样品和标准样品验证;测量结果有合理解释。“用于社会服务的仪器设备必须通过行内专家评审,并报相关部门备案,获得生产许可证后才能进入市场。”
目前国家职能部门没有授权一家单位进行民间文物科学鉴定。文博界、考古界和科技考古界认可的科学测试方法只有碳14、热释光和化学成分分析法。碳14只适合测陶器,热释光更适合测千年之内的瓷器,误差最小到5%,共同缺点是必须取样,不能无损检测。
长期以来,文物的鉴定主要是依据“眼学”,即社会阅历及鉴定经验的积累。随着科技的发展,检测仪器也已成为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但因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一些古文物研究专家一直期待能有更好的技术应用于文物鉴定。正是在文物界期待新的鉴定技术的大背景下,所谓的量子文物艺术品鉴定仪等被制造出来。对收藏者而言,在使用检测设备作为鉴定依据时,一定要查验所用的检测仪器是否被国家正规机构认定,要警惕被不靠谱技术鉴定忽悠。(据《科技日报》《北京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