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互联网经济内涵研究*
2018-01-24万晓榆代时敏
万晓榆,代时敏
(重庆邮电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400065)
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3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3.2%,网站数量为482万个,全国使用互联网办公的企业比例达99.0%。互联网已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的主要推动力,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1]。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2]报告中“互联网+”主要是指互联网与制造业、金融等各种行业的融合发展,目的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分析互联网经济的前提之一是对其内涵进行科学界定。然而,由于研究者的出发点与视角不同,互联网经济内涵界定这一基本问题却众说纷纭,难以统一。
笔者从2000年至2016年中国知网(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搜录出篇名或摘要包含“互联网经济”的中文核心及以上的期刊文章,通过运用内容分析方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究互联网经济内涵:(1)建立内涵的类目体系,比较分析不同类别内涵特征出现的情况,以助于理解关于互联网经济主流的理解和倾向;(2)统计各个内涵特征指标的出现频率并进行分析,找出学者们认可度更高的互联网经济的内涵特征;(3)统计分析期刊中互联网经济内涵热点关键词随时间演变的变化趋势,识别这种变化趋势有助于预测现阶段及未来相关理论发展和变化趋势。所得内涵为未来进一步探索互联网经济的统计口径和热点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一、互联网经济新内涵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应用普及深入,学术界对互联网经济内涵关注的重点也在相应演变。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2000年前后、2006年至2013年、2013至今。每个阶段学者们的研究对于互联网经济的内涵理解都具有相应的侧重点,但普遍不够全面且具有时代局限性。
20世纪末,随着互联网的全球化,电子商务开始蓬勃发展,各国政府同时开始加大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因而部分学者认为互联网经济的内涵是电子商务与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经济活动总和。Iebowitz指出电子商务的网络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和胜者获得全部效应是互联网经济的独特特征[3]。Whinston等认为互联网经济时代,互联网网络如水利电力时代水网、电网一样作为经济的基础支持整体经济的发展[4]。同一时期,我国学术界普遍接纳了这一系列观点,冯鹏志提出彼时互联网经济是与电子商务网络产业紧密相连的产业经济[5],蒋录全等认为互联网经济是所有全部或部分收入基于互联网或互联网相关的产品及服务的公司的总和,即网络供应商及互联网使用者的总和[6]。寇琳对于网络经济主流的定义是把网络经济当作与网络相关的部门经济来进行衡量,作为信息产业中的一类部门经济[7]。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全球经济创新活动中应用的进一步加强,学术界开始关注互联网带来的经济动力以及新生产要素,此阶段互联网经济内涵重点关注新生产要素、商业模式变革。在将互联网经济视为一种价值创新经济活动的基础上,一些学者从消费者层面对互联网经济进行了分析。Rezabakhsh等发现互联网经济的最大特点是消费力量从商家转移到消费者[8]。赵立昌认为互联网经济条件下,创新主要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而进行的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创新为主[9]。同时,另一些学者对互联网经济的新要素、新核心资源进行了探索。吕廷杰提出信息社会主要生产要素是网络和信息资源[10],程立茹、吕欣等提出时下的经济活动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网络,而数据处理成为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驱动的动力源泉[11-12]。
2013年以后,国内外学者开始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来分析互联网经济包含的内容,并尝试研究其测算方法。在互联网对经济的助推方面,朱富强发现蓬勃崛起的互联网经济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引领消费、扩大内需的绿色增长新引擎[13]。从考虑互联网融合线上线下一起发展的角度,唐德淼发现互联网行业以创新、开放和融合的姿态,全面渗透到家电、金融、医疗、工业、教育、旅游、娱乐等各个传统领域中[14],田光宁、罗珉等发现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经济活动中最为核心的交易模式,打通线上线下的商业活动[15-16]。与此同时,国外学者与金融机构开始探索互联网经济的测算方法,麦肯锡咨询公司首次提出了IGDP(Internet 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概念,并用支出法对其在我国及其他发达国家整体经济中的占比进行了测算[17]。Abdrakhmanova等提出互联网经济的测量应包含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基础建设,纯网络上进行的商业和同时进行线上线下业务的商业三个大板块[18]。这些计算方法因为尚无统一的互联网经济内涵界定而众说纷纭,难以获得一致的认可。
从前人的研究中不难发现,学术界和咨询机构基于不同时期的互联网应用视角对互联网经济存在多种认识,为我们探讨互联网经济的内涵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见图1与表1)。
表1 互联网应用视角演变
互联网经济的内涵一直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发展而发生着改变,且包含的内容也日益全面。时下发生的互联网革命对经济的影响已不仅仅局限于重点领域的应用,更多的是全面改变了我们生活、消费和生产习惯,因此笔者结合时下互联网技术应用趋势和政策背景,全面考虑互联网在经济中的作用,利用内容分析法对CNKI中期刊文献进行分析,将互联网经济的内涵重新定义为:基于互联网技术产生的新业态,包含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线上线下相关产业,以互联网革命、创新和商业模式变革、提升产业效率为主要特色的经济形态。
二、研究方法设计
内容分析法是对各种信息交流形式的显性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是一种规范的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管理研究中的诸多领域。基于现阶段互联网相关问题的研究热度,本文主要研究互联网经济及其内涵。笔者通过对CNKI数据库2000-2016年间“篇名”或“摘要”中包含“互联网经济”的核心及以上刊物文章进行检索,共检索到255篇中文期刊文章,期刊文章数目检索结果依年份如图2所示。
图1 互联网经济内涵演变图
图2 CNKI按年份检索题名“互联网经济”期刊文章数目折线图
255篇样本文献的发表时间分布如下:2000-2006年53篇,占总样本数的20.78%,2007-2013年52篇,占总样本数的20.39%,2014-2016年150篇,占总样本数的58.82%。从图2可以看出,篇名或摘要中包含互联网经济的相关题材的文献在21世纪初期的几年具有较高的讨论度,这是因为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互联网与商务合作的迅速推广,网络经济在我国学术界得到了普遍关注,而“十五”期间的发展规划中融合网络技术、健全网络体系的政策使得网络相关产业以及网络经济成为了研究热点。乌家培认为2000年附近的网络经济或网络经济学,其内容实际上是互联网经济或互联网经济学[19],当时的学者以此观点为基础的研究较多,因此以互联网经济作为关键词的文献数量较多。2003-2012年期间,篇名或摘要中包含“互联网经济”的文献数量较少,但同一时期存在部分以“网络经济”为关键词的文献,这是因为此阶段学术界普遍关注网络相关行业发展情况,以网络经济作为关键词的文献较多,但内涵的研究较少且普遍沿用早前的互联网经济内涵研究结果。2013年之后,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我国“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国内学者在互联网经济相关内容上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对此内容的关注度极高,相关文献数量有了极大的提升。
三、互联网经济定义内容分析
(一)内涵特征类目体系建立
互联网经济内涵阐述互联网经济的目的与功能、范围及主要要素、特征或特点以及相关的新概念。为了将这些不易理解的抽象概念显性化,笔者拟建立互联网经济内涵类目体系,以便于编码员能更准确理解样本文字中的深层意义和信息。
1.范围。互联网经济包含的产业以及具体的组成内容。此概念主要作用是确定互联网经济在计量时需要考虑的相关产业有哪些,所以反映在定义中,具体指标有基础设施、网络上的经济活动、线上线下融合的经济活动、新业态四个方面。
2.特征。阐释互联网相关特征的描述性文字,包含互联网经济发展带来的改变和互联网经济自身的一些特性。具体类目指标有用户体验、创新、直接经济、高科技技术、传统产业升级等指标。
3.新概念。随着互联网经济概念的提出而出现的与旧经济模式存在差异的新提法。主要指标包括新生产要素、新的核心资源、革命和新经济等。
4.功能。即选择的依据,在阐释过程中具体反映在提升效率、服务质量和供给等方面。
基于上述较详细的四个大的分类,建立了具体的互联网经济内涵特征类目体系,并对其中各个特征进行了具体描述(见表2),这是显性化的重要过程。
表2 互联网经济内涵特征类目体系
(二)信度和效度检验
笔者通过阅读检索的255篇文章,摘录出包含有表述互联网经济内涵的段落作为分析单元共60条,基于表2互联网经济内涵特征类目体系,采用二值数据(有或无)编码规则和两人编码法,由具有经济学教学及科研背景的一位副教授与一位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对所摘录的分析单元独立编码,随后计算编码者一致性水平,并以此来衡量内容分析法的信度。计算编码一致性的公式为
(1)
式(1)中:M为完全一致的编码数;V1为第一位编码员的编码数;V2为第二位编码员的编码数。
互联网经济内涵特征的编码一致性水平如表3所示。
表3 互联网经济内涵特征的编码一致性水平
表3的分析结果显示,在互联网经济定义特征的16个指标的编码一致性系数均达到可接受水平0.80以上,部分指标的编码一致性水平达到较好水平0.90以上。同时,编码人员一致认为类目体系能科学准确概括互联网经济的内涵,提取的样本则能够从不同维度全面反映期刊文章中互联网经济的内涵。因此,本研究对互联网经济内涵特征的内容分析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水平。
(三)内涵特征指标频数统计
根据表2互联网经济内涵特征类目体系,我们对互联网经济概念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出每个分析单元涉及内涵类目出现的频率和频次,得出互联网经济概念类目频率分析图(见图3)。从图3可见,不同的类目指标在目前互联网经济内涵特征中的频率存在着较大差异,文献涉及的定义出现频率差异较大,最高达48.33%,低则仅为5.00%,同时,11条(总共16条)类目指标出现频率在8.33%~15%之间。这些结果表明在互联网经济内涵特征的研究中,部分类目共性较高,而学者们在其他一些类目上的统一程度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学术界对互联网经济内涵的认知现状。
图3 互联网经济内涵特征指标频数表
互联网经济包含的范围出现频次由高到低分别是网络上的经济活动、基础设施、线上线下融合的经济活动和新业态。网络上的经济活动被提及29次,频率为48.33%,符合时下学术界互联网经济研究的基本出发点,McKinsey,OECD,BCG等机构在各自的互联网经济相关报告中都提及了网络上的经济活动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17,20-21]。基础设施出现频率较低,仅6次占10.00%,但基础设施作为经济测算中的一个重点部分,一直都是政府投资热点,2015年我国投资4300亿元进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并计划在2016-2017年此投资额将超过7000亿元[22]。需要注意的是,线上线下融合的经济活动出现的频率仅为10.00%,这是因为对互联网技术施于经济的间接影响的研究目前还仅在少数直观、热门的产业上,如电子商务、物流业等。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线上线下融合的进一步加深,学术界关于线上经济对传统经济冲击的相关研究现阶段较为热门,如BCG,Cocoo发现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会减少线下的经济[21,23],但是由于这部分内容与本文研究点相关性较小,所以未曾在类目频次中体现。新业态指标主要代表基于互联网新兴技术而产生的新产业,因此仅作为研究热点出现在近几年的文献中,可以预测未来研究热度会越来越高。基于此可总结出,互联网经济的测算范围应从基础设施、网络上的经济活动、线上线下融合的产业和新生业态四方面来考虑。
特征:出现频次由高到低依次是传统产业升级、创新、高科技、用户体验和直接经济。创新、高新科技技术和传统产业升级这三项特征被提及频率均高过15%,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近期学者的研究中,这是时下互联网技术促进经济转型的主要特征。胡贝贝等认为产业技术革命催生了繁荣的互联网经济,而互联网经济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契机[24]。用户体验提及的频率较低,仅为10.00%,但部分学者认为用户至上、体验至上是互联网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如何勤等[25]。直接经济作为21世纪早期公认的经济特征已有系统的研究,近年来学者在内涵中对其进行讨论的文献相对较少。因此,我们认为互联网经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创新、高科技技术、产业升级转型等方面。
新概念新要素:频次由高到低依次是新生产要素、新核心资源、革命和新经济。新生产要素出现12次,频率为20.00%,互联网经济与传统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最大不同点是提供了新的关键性生产要素。互联网如电力时代的电一样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资源决定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将其作为时下经济模式的新核心资源,也是学术界较为认可的观点,如赵冬梅等认为时下的经济形态以信息资源作为核心要素[26]。此类目中革命与新经济出现的频数较低,但互联网经济是因互联网技术革命而生的产物是学术界较为公认的观点。
功能:出现频次由高到低依次是提升效率、提升供给及提升服务质量。学术界对互联网经济具体的效率提升效果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7篇文献认为提升效率是互联网经济的主要功能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效率提升是全方位的,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产业。卡尔森(Carlsson)指出,互联网经济等数字经济关注的是动态效率,关注的重点更多的是新产品和活动,而不仅仅是生产率的提高[27]。提升服务质量与供给作为基本的技术革命功能,普遍会在用户体验等特征中概括描述,但涉及此特征的相关文献数量较少。
(四)内涵发展趋势分析
在上述类目指标频次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探索了期刊文章中互联网经济内涵特征关键词随着时间变化的特点,并根据这些变化预测未来互联网经济相关热点问题的发展趋势。笔者将研究样本数据(60个编码数据,分布在2000-2016年)按互联网经济内涵研究的早期、中期和近期进行划分(早期为2000-2006年、中期为2007-2013年、近期为2014年至今),并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中可以发现,互联网经济内涵一直随着时间以及互联网应用的加深而产生着变化,各个时期的侧重点都有所局限。通过梳理各时期文献热点的演变趋势,可以避免提出的互联网经济内涵只是对之前文献观点的简单罗列,数据分析结果能更清晰地把握互联网经济内涵的变化过程,并得出更符合时下需求的内涵界定。
表4 互联网经济内涵特征指标关键词归一化处理表
演变趋势:由表4可以看出互联网经济内涵出现在本世纪早期以及近几年的文献中较多,而2007-2013年间数量较少,与总体文献样本的数量频率一致,其规律与前文论述的文章数量变化相同。相较而言,基础设施及网络上的经济活动是当时学术界研究互联网经济的主要关注点,而近期内涵的热点关键词则更多地体现在线上线下融合的经济活动中,这是经济转型、平台经济功能的主要体现。之所以少数几项指标如“直接经济”“新经济”和“提升供给”在现阶段作为关键词提及的次数较低,是因为这几项内涵特征已经成为了学术界对于互联网经济的普遍认识,因此相关学者近期的文章中提及的数量也就相对有所减少。近年来,互联网经济模式更多地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和进行颠覆式创新,更好地吸引客户从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学者们对于互联网经济内涵中“用户体验”“高科技含量”“新生产要素”及“核心资源”等指标的关注度有明显提升。因此,这些以用户为出发点,富含创新元素的互联网相关产业研究将会是未来互联网经济的研究热点。
四、结论与展望
内涵和分类是理论研究的基础,目前学术界尚未有统一的测量互联网经济的标准,无论是使用支出法还是收入法测算地区或国家的互联网经济,前提条件都是找到并界定好统一的互联网经济内涵。笔者从继承与发展的角度,通过内容分析法,在考虑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时下互联网经济的热点特征提取了互联网经济的类目体系,提出新的互联网经济内涵,为互联网经济测算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在通过建立类目体系获得互联网经济内涵的基础上,对互联网经济产业分类这一基本问题进行研究,通过适当的方法建立规范的互联网经济产业分类框架。
但是,研究样本主要取自中文期刊数据库且样本数目有限,外文期刊中与互联网经济相关的文献较少,最终提出的互联网经济内涵可能仅基于东方视角,存在局限性。因此,今后需要检索更多的外文期刊,对国内外互联网经济定义研究进行深入对比分析。正如前文所述,内涵是随时间及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调整的,未来从更新的视角对互联网经济内涵进行探索可能会得到其他的结果。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17- 01-22)[2017- 01-23].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1/P020170123364672657408.pdf.
[2] 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5- 03-16)[2016- 09-21].http://www.gov.cn/guowuyuan/2015- 03/16/content_2835101.htm.
[3] IEBOWITZ S J. Re-Thinking the Network Economy: The True Forces That Drive the Digital Marketplace[EB/OL].[2016- 09-21].http://www.docin.com/p-315866405.html.
[4] WHINSTON A, BARUA A, PINNEL J, et al. Measuring the Internet Economy[J]. General Information, 2001(7):243-247.
[5] 冯鹏志.网络经济的涵义、特征与发展趋势[J].理论视野,2001(4):36-37.
[6] 蒋录全,邹志仁.互联网经济的测度指标[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1(1):8-10.
[7] 寇琳.直面网络经济——试论网络经济的内涵、形成及影响[J].价值工程,2006(3):81-84.
[8] REZABAKHSH B, BORNEMANN D, HANSEN U, et al. Consumer Power: A Comparison of the Old Economy and the Internet Economy[J]. Journal of Consumer Policy,2006(1):3-36.
[9] 赵立昌.互联网经济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J].当代经济管理,2015(12):54-59.
[10] 吕廷杰.网络经济时代的思考[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1-6.
[11] 程立茹.互联网经济下企业价值网络创新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9):82-94.
[12] 吕欣,李鹏.大数据时代传统统计模式变革探析[J].宏观经济管理,2015(8):37-38.
[13] 朱富强.深刻理解互联网经济:特征、瓶颈和困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5):22-30.
[14] 唐德淼.科业变革和互联网渗透下的产业融合[J].科研管理,2015(S1):453- 458.
[15] 田光宁,王德.互联网经济的金融创新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2014(2):58-59.
[16] 罗珉,李亮宇.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1):95-107.
[17]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Internet matters: The Net’s sweeping impact on growth, jobs and prosperity[EB/OL].(2011- 05-20)[2016- 09-21].https://www.mckinsey.com/industries/high-tech/our-insights/internet-matters.
[18] ABDRAKHMANOVA G, KOVALEVA G G, PLAKSIN S M. Approaches to Defining and Measuring Russia’s Internet Economy[EB/OL].[2016- 09-21].https://ideas.repec.org/p/hig/wpaper/61sti2016.html.
[19] 乌家培.网络经济及其对经济理论的影响[J].学术研究,2000(1):5-11.
[20] OECD. Measuring the Internet Economy: A Contribution to the Research Agenda[J]. OECD Digital Economy Papers,2013(7):243-247.
[21] BCG.The Connected Kingdom:How the Internet is transforming the U.K.Economy[R/OL].(2012- 06-13)[2016- 09-21].http://www.docin.com/p- 423202035.html.
[22] 2017年4G网络全面覆盖城乡[EB/OL].(2015- 05-21)[2016-10-12].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5- 05/21/c_127825130.htm.
[23] COCCO J D. Report by the Commission on the Measurement of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Social Progress. [EB/OL]. [2016- 09-21].https://ideas.repec.org/p/rsw/rswwps/rswwps162.html.
[24] 胡贝贝,王胜光,任静静.互联网时代创业活动的新特点——基于创客创业活动的探索性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10):1520-1527.
[25] 何勤,程雅馨,邹建刚.互联网经济下灵活雇佣关系的治理创新[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24):91-97.
[26] 赵冬梅,吴士健,孙继强.发展互联网经济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问题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6(11):173-178.
[27] CARLSSON B. The Digital Economy: What is New and What Is Not?[J]. Structural Change & Economic Dynamics,2004(3):245-264.